简析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风格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其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作于1765—1767年之问,这部协奏曲既带有青年海顿明快、优雅、幽默的风格特征,在艺术上也是比较成熟的,海顿的这部作品堪称当时大提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品,至今仍是音乐会和重要赛事的热门曲目。
  海顿所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是一个思想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18世纪中、下叶,随着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启蒙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冲击,欧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新旧社会交替的过程中,西方音乐呈现出复杂的面貌。此时的音乐,特别是“在器乐领域,包括对比主义,反应矛盾冲突、富于动力性的奏鸣曲式成为古典主义时期最为重要的形式结构。奏鸣曲式的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室内乐等体裁从萌发走向了成熟定型。”
  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大提琴家开始热衷于大提琴独奏曲的创作。大提琴作品的题材、体裁不断扩大。左手拇指把位的介入,使演奏音域发展到小字三组的B,共涉猎五个八度。因而,大提琴演奏技巧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人们对大提琴认识的逐渐加深,促使这件乐器慢慢走上了音乐会舞台。
  
  一、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演奏技术的创新
  
  古典主义时期大提琴一些新的技术大胆应用,丰富了大提琴的声音表现力,给演奏者带来了新的刺激与挑战。同时也给作曲家带来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问。通过对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协奏曲的研究。可以找到一些非常有代表性、有共性、有规律性的技术特点,并从中得到启示,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右手技术的发展
  在连弓和分弓的基础上,古典时期的弓法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连断弓和有规律的混合弓法,虽然一些音符带有跳音标记,但在实际演奏中,大多采用断弓的弓法。从弱拍开始的乐句,在演奏时大都强调带起拍音符的力度。轻巧跳跃式的弓法,使演奏者获得清晰均匀而富有弹性的音质。
  
  2 左手技术发展大为可观
  拇指的运用,大都相对于集中于某一把位,以拇指和三指在两条弦形成的八度音形成的框架,根据不同调性展开旋律。拇指把位的开发,扩大了大提琴演奏音域,使演奏技术难度加大,丰富了大提琴演奏的表现力。海顿在一个框架内创作的旋律,主要是音阶式级进的进行,要靠不停地换弦和换指完成,所以音色较单一,在音响的对比上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产生明显的色彩变化。简单朴素,音调平稳的旋律特点,形成了古典时期大提琴作品在拇指把位的创作风格。
  
  3 双音演奏
  以三六度为主,分解八度为辅的双音演奏,大大拓展了大提琴的音域和表现力,正是以上时代、技术的进步变革,为海顿《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演奏技巧分析
  
  海顿的《C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典型奏鸣曲体的结构。是按照三段体对称的结构形式,而并不按照以前的二段体对称的方式,它主要包括三个乐章,次序排列如下:快一慢一快。
  第一乐章中板,C大调,一个明亮的和弦拉开了华丽的交响乐序幕。经过强弱的简单对比变化,使得这一快乐的情绪显得更加富有诗意。接下来大提琴优雅登场,将主题音乐演绎的无比深情。随着或舒缓或急促的变化,演奏越来越饱满有力,气氛也越来越快乐而富有激情。期间主题音乐反复多次出现,复杂的和弦、不断加快的节奏在逐渐强化着情绪将音乐推向高潮。在演奏第一乐章时,因其旋律的写作是以拇指和三指在两条弦形成的八度音形成的框架内的级进的音阶式进行,所以在演奏时要特别注意换弓和换弦时要流畅自然,不要有杂音。换弓不要使声音有间断,并且不要在每次的换弓中都无意识的拉出一个重音。基本的方法是在换弓的动作中对弓子两端的压力要减轻,因此平常除掌握好食指对弓子的压力控制外,手部切忌握弓太紧,握弓太紧的换弓只会增加换弓的不协调及对声音的不连贯。弓子在换弦时要根据音符时值的快慢把使用弓子的部分分配一下,使弓子在换弦时不感到局促,甚至不够用。换弦时手部的动作不要大,要在两根弦相近的接触点上换弦。左手在换弦时要与右手换弦的动作吻合,最好是手指预先有准备地等待弓子的运到。一弓反复在两根弦上换弦时,是用手腕的动作换弦,手臂保持平静有协同手腕动作的意思。一弓反复在三根弦上换弦时,用中弓拉,是下臂的动作;如果用弓根拉,则是手臂的动作。如果一弓反复在四根弦上换弦时,则是手臂的动作。在越弦换弦时,须等到弓子越过间隔的弦上,接触到要换的弦上之后再运弓(越弦时弓子不要抬起来),这样才会使声音干净,特别是空弦。
  第二乐章慢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是静谧而抒情的乐章。乐曲中充满了优雅的旋律美,显示出海顿在旋律剧作上独具的功力。前奏轻柔而庄重,激动的心情也慢慢被拉回到平静,静待着大提琴的出场。一个长音的出现将我们的思绪渐渐拉向无尽的沉思,琴声娓娓而来,轻盈而多情。这一段变化不大,但非常精致,音乐在一点一点慢慢起伏,让沉思变得如此宁静而深刻,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歌唱性、抒情性是本乐章的特点,这就要求运弓的线条感气息感更强才行。我感觉要想演奏得深情,运弓的方法力度很重要。首先,力量平稳,不但要沉肘、舒展。还要注意用上腰部的力量。身体注意配合大提琴的动作。
  第三乐章是快板,C大调,4/4拍子。是对前两个乐章的归纳和总结,音乐也恢复了先前的愉悦情绪,音符又重新跳跃起来。这个乐章也是协奏型奏鸣曲式形式,与保留有巴洛克余风的第一乐章采用几乎相同的结构,而形式与第一乐章非常相似,主题变奏却结合了第二乐章的元素。我反复对比了第一和第三乐章的前奏,感觉第三乐章好像稍轻柔一点,不如第一乐章显得那么华丽。而随后而来的大提琴主题除了对技巧要求极高外,还增加了相对凝重的元素,而且协奏力度的变化也大大加强。这个乐章的速度非常之快,要让大提琴疾速如飞,对于演奏者的功力确实是一个考验。演奏这一乐章,较前两乐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拇指技巧的频繁又巧妙地运用。
  拇指在大提琴高把位,犹如一个可移动的琴枕,起到临时固定把位的作用。通过拇指的介入,使弦与弦之间建立起横向的连接,方便了高音区的演奏,避免了纵向换把的单一性。使用拇指把位演奏可减少换把次数,保证更准确的音准,减少不必要的大跳换把。通过琴弦的转换,可丰富高音区色彩,使音响更加多变,以满足不同情绪的表达需要。
  拇指技术的运用使这一乐章的演奏变得丰富,把快速的音阶式旋律演奏得潇洒干净一气呵成。效果令听众为之振奋。实在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感觉。在平时练习中,一定要严格拇指手型指法的训练,拇指与中指严扣一环,只有严格平时的训练,在演奏曲目时才能更加自如,手型越正确,手指越放松,演奏也就更快更轻松跳跃。
  
  三、结语
  
  通过对海顿《C大调大提琴琴协奏曲》作品风格的研究以及对演奏技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作品极具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的音乐作品的风格范式:内在的激情和外表的含蓄有节制的统一。新的演奏技法的应用与奥地利维也纳丰富的城市音乐和民间音乐的融合,使其作品旋律优美动人、轻松明快,注重力度的对比,和声简洁清晰,乐句结构方整。“除去约瑟夫·海顿之外,没有一个人可以像他那样做到:玩笑戏谑与惊诧触动、让人开怀大笑与极为深厚的情感。而这一切他都做得如此巧妙”——莫扎特。海顿受到启蒙时期的思想影响,始终坚持音乐能给人以幸福和鼓舞的信念。该曲体现了海顿对音乐的热爱,对人生、世界、自然所持的豁达态度和他的乐观坦然,全曲始终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在音乐艺术的发展中,风格作为一种音乐文化趣味和形式要素、既是音乐表演中必不可少的认知概念和外显形态,又是反映作品思想主题、精神内涵、情绪情感和审美趣味的重要因素,是每一位演奏者在艺术实践中不能忽视的。只有将作品与艺术流派的共性相结合,深入体验、挖掘作品内涵,准确把握和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同时,不断提高自身音乐修养、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奏的技能技巧,才能较准确地在演绎作品时有的放矢进行二度创作,演奏出既符合作曲家意图又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作品。
其他文献
深受群众喜爱的吕剧,《姊妹易嫁》歌颂了质朴、善良、重情重义的张有旺和张素梅,鞭挞了嫌贫爱富,轻情薄义的张素花,成为传唱不已的佳话。但是这段佳话也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姊妹易嫁后姐姐张素花的命运如何?新编吕剧《姊妹易嫁之后》围绕着这个悬念,沿着张素花命运这条主线,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续写了众人的大爱帮张素花渡过人生苦海,重获新生的新佳话,成为与《姊妹易嫁》风格相近,而思想内涵更加丰富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本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对抽取到的800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物质投入较少,选择运动项目比较局限;主要受课业负担,考研考证,实习兼职,政策缺失,场地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对此结果,本人建议国家应出台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制政策,校方应制定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奖励机制,开放更多的场地器材;体育工作者
期刊
戏剧的美有很多层次,但最美的境界只有一种,具有这种戏剧美的戏剧是可以流传百世的。若拿这一种戏剧来比较,很多戏剧都会黯然失色;若不比较,大多数戏剧都会堂而皇之登上华丽舞台自命不凡。这正如有些作品是无法超越的一样,正因无法超越,所以奋起直追。然而在这奋起直追的过程中,有的戏剧到达了美的终点,有的戏剧却放弃了美的追求。  本次地方戏展演活动剧种多样,川剧、黄梅戏、黔剧、花鼓戏应有尽有;内容丰富,古装戏、
期刊
《党员》是一部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而制作的话剧。围绕油田曾经的两位优秀党员考察新优秀党员候选人——油田企业家郑建国的经过展开,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姜铁仁、辛静、郑建国分别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及当代三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出场、话剧在展现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同时,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几十年来不断发展的进步历程。    一    《党员》的剧情定
期刊
马连良先生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老生行当“马派”艺术的创始人。在宗谭(鑫培)派老生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他善于博采众长,并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革新创造,在表演上树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将“辩证法”原理,应用于中国京剧马派表演艺术中,以便更好地学习、研究和掌握马派艺术的表演规律。更好地为刻画人物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学习、艺术实践、教学研究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马派表演艺术的博大精深,表演中处处体
期刊
评赏  按语:为庆祝建国60周年,由王皓月、王秋林编剧、山东省话剧院演出的话剧《党员》日前在济南历山剧院进行了彩排演出。该剧以全新视角观照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发展的光辉历程,以油田环境为特定背景,在对新旧几代油田人的塑造中透射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崭新的时代风貌。该剧目前正作全方位加工修改、完善提高。本刊特刊发几篇专家点评,以求对主旋律作品的创作有所俾益。    一、从向国庆献礼说起  
期刊
若一个人的成长路上印满梦想的足迹,那这个人是幸福的;若一个人的成长中为梦想挥洒了泪水和汗水,那这个人一定是微笑着的。  幼儿园里,老师问小朋友们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科学家”、“警察”、“医生”、“作家”,教室角落里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响亮地说:“演员!”那稚气的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演员,这一梦想的种子,就这样坚定的埋在了仲亮的心里。  说起戏剧,对仲亮影响最深的是外婆。因为
期刊
摘 要:和谐安定的校园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高校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系统,更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些年,高校因心理问题产生的安全隐患,逐渐成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保卫部门在心理安防的现状进行分析,即队伍人员的专业性不强、数量不足;学生因心理原因产生的问题行为频发;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中部门联动不紧密。从而提出培育高校保卫部门心理安防工程
期刊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一直在对自身的活动和实践进行着自觉的总结。这些总结无疑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再实践起着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十九世纪心理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不仅使人类对自身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有了更加深入和更加科学的认识,同时也为其它学科的相关研究起到了理论上借鉴的作用,这其中就包括对表演学科演员创作心理过程认识上的启示作用。二十世纪伟大的俄罗斯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正是借助于心理学中相关的知识为
期刊
摘 要: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冠肺炎席卷了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减少疫情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拉开了线上教学的序幕。然而,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高职院校恢复了疫情前的线下教学。本文将从教师、教学、教育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最终实现在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冠肺炎;高职;线上教学;实践  2019年初2020年初,我国大部分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