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的诗情,深邃的思想

来源 :戏剧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ysta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赏
  按语:为庆祝建国60周年,由王皓月、王秋林编剧、山东省话剧院演出的话剧《党员》日前在济南历山剧院进行了彩排演出。该剧以全新视角观照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发展的光辉历程,以油田环境为特定背景,在对新旧几代油田人的塑造中透射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崭新的时代风貌。该剧目前正作全方位加工修改、完善提高。本刊特刊发几篇专家点评,以求对主旋律作品的创作有所俾益。
  
  一、从向国庆献礼说起
  
  伟大祖国的六十周年庆,是举国欢腾、万民齐乐的隆重庆典,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盛大的节日。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在人类仍有国家存在的时候,国庆节就必然是最为重要的、最有纪念意义的全民性节日。
  戏剧和庆典有着不解之缘,戏剧的仪式性特征就来源于祭祀神灵或者上帝的庆典,尔后衍化为各种具有纪念性意义或红白喜事的仪式。作为一种聚众参与群体观赏的艺术。戏剧和人类的仪式活动密切相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戏剧为国庆献礼是非常适宜非常恰当的。尤其是在张扬酒神精神,烘托节日狂欢,增添喜庆气氛方面,演出戏剧比作画、塑像、印邮票、铸币、开会等形式更为生动活泼,可亲可感,可喜可乐,喜闻乐见。试想,在人们沉浸于节日的气氛中时,观赏一出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戏剧,在掌声雷动的剧场里来一次情感的高峰体验,是多么的畅心顺意的艺术享受啊!
  在我看来,《党员》的创作初衷,似乎并不是专门为献礼而创作的。该剧是创作者有感而发、情思交融,内涵厚重的作品,正赶上国庆节,便被纳入了献礼剧目。所以,该剧的主调不是热烈的欢庆,也不是歌功颂德;不是酒神狂欢,也不是乐而忘忧,而是含蓄的诗情与深邃的思想的艺术合成。
  我想,戏剧完全可以成为庆典的主角,暂抛悲苦烦恼,尽情欢娱狂笑,与民同乐,与国同庆,充分发挥戏剧作为公众艺术的群体效应,此乃是戏剧本身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应忽略或贬抑。既然有此良机,又是戏剧的拿手好戏,又能获得国家和民众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二、《党员》的主调——思想性的突显
  
  排演突显思想性的话剧,是山东省话剧院的一个历史传统。或者说这是省话的若干重点剧目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点上,《党员》一剧和省话的传统构成了巧妙的契合。
  毫无疑问,思想性(或政治倾向性、哲理性)在文艺作品中的地位,受到了商业性、游戏娱乐性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已经发展到从戏剧艺术的本质和功能上,从市场规律的法则上,从戏剧的生存策略上,全面而彻底地否定思想性对文艺的价值和意义,不但要削弱和淡化它,且要从根本上去除它。如果从这样的戏剧观念出发,那么,《党员》的思想性和省话的传统便均在否定、批评和反思之列。
  对此,我的看法是:既然人是有思想的,那么,作为表现人的文学艺术作品就必然要表现人的思想。但人的思想活动是隐密的、内在的,是通过大脑思维来进行的,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部分思想可以通过“言说”表达出来,部分思想可以通过行动推论出来,还有部分思想(模糊朦胧的思考)不重表达,而无意识状态的思想则几乎无法表达。对于戏剧来说,思想是可视可听的外部动作的内在支撑,是人物行动的内在意志。它是根,但看戏主要是看花。无根,花不新鲜,无花则不能让观众去看根。
  《党员》一剧的“根”,在郑建国这个人物是否符合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这个核心问题上。这是个党的建设工作中所发生的现实而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党的组织、宣传部门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这。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把一个“出门就是奔驰,进门就是五星酒店,拿海参鲍鱼当饭吃”的私人企业的董事长树立为“优秀共产党员”,不但油田的老队长姜铁仁想不通,,就连候选人的妻子辛静也想不通。或者,很多党员群众,很多老百姓也想不通。剧作选取的这么一个小情节,却渗透着一个普遍、厚重、复杂的党内的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对这。一矛盾进行理论研究的难度,不亚于分析十年动乱。十年动乱毕竟结束了,过去了。但剧中所提出的问题不但没有过去,而且正在深化。从这个意义上看,提出如此重大而尖锐的时代命题本身,反映出了创作者的政治敏感、忧患意识和思想勇气,令笔者深感震动和钦佩。
  《党员》提出的思想矛盾,是“现在进行时”的矛盾。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目前正处于矛盾状态之中,而且还要继续矛盾下去。在此情形下,倘若创作者试图超越社会现实,给这一矛盾一个是非对错的结论,一个优劣好坏的科学评判,那么,这就超出了戏剧艺术的职能,使戏剧审美越位到了政治评判。这必然会造成观众的审美厌倦,亦会导致在戏剧创作上花费主要精力去把握人物、情节和台词的政治分寸,从而忽视和削弱了戏剧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追求。
  本剧一开场演绎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导游请油田的功勋队长、优秀党员姜铁仁给游客讲讲当年油田大会的故事,游客纷纷要去看黄河人海口的风景。姜铁仁深怀激情的讲述才开了个头就被游客毫不客气的打断了。游客纷纷走了,把姜铁仁凉在原地,既尴尬又难堪。这个场面也许是试图说明现代青年不再对“过去的辉煌”发生兴趣。那么,如果换上郑建国来讲他勇于改革、创办三产的故事呢?众游客会感兴趣吗?会驻足倾听吗?肯定不会!问题不在于你讲的是老故事还是新故事,而在于这故事偏离了旅游的内涵。既是红色旅游,也不能用上政治课的方式进行。
  戏剧观众的看戏虽然与旅游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便是休闲娱乐。如果全剧竟然是让观众们一起参与“郑建国是不是优秀党员”的政治讨论,那观众亦会象那些游客一样,想去看海景、喝鲜鱼汤了。
  我的意思是说,戏剧可以提出问题,但不宜陷入对问题的层层深入而进入理论思考。更不宜试图给出一个圆满的理论结论。戏剧所揭示和演出的是剧中人物生活经历中那些具有审美元素的部分,能使观众获得审美愉悦和体验的部分,而不是进行逻辑思考和理论思考。这个任务应该交给理论家。或者让观众看了戏以后自己去思考。不然,诉诸于观赏者的视听感受的戏剧就可能变为令观众大伤脑筋的理性思考,就偏离开了戏剧之所以是戏剧的审美本质。
  
  三、有待发挥的诗情意蕴
  
  作为一个观众,观看《党员》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剧中人物身上所蕴含的丰富而强烈的诗情。
  之所以用诗情一词,是因为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都是具有情感丰富的特质。且构成了情感矛盾与表现的人物关系和戏剧情境。
  支撑郑建国的灵魂的。是石油大王德克菲勒的一句名言:“如果把我剥的一文不名扔在沙漠中央,只要有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这显然是诗,是情境交融、性灵活跃,闪烁着火焰和雄心的诗!而郑建国整个人物就是被这样的诗所感染。具有丰沛的内心诗情的热血青年。柳思雨对郑建国的情感更多的是怨恨,而这怨恨中所蕴含的正是她深沉而坚毅的爱。辛静是女作家,虽然深受“左”的思想影响,但 内心的情感比柳思雨更为复杂。姜铁仁显然不是文化人,但他却是典型的多情多义的一山东汉子。这样的四个人的情感碰撞,必然是火花四溅,情感翻滚的华彩戏剧。
  黄河人海口的海滩上,两个青年人相互搭救,一个是要跳海自杀的女子血泪斑斑的怨情控诉,一个是被妻子撵出家门的男子倾吐出热血沸腾的狂热雄心。大海翻腾着浩瀚的波涛,人物内心升腾着灼热的血流。一个优美至极的海鸥双飞舞姿令人心动,顿生“我欲乘风而去”的诗化境界,使观众溶化到了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我们能够想象,一直把自己沉浸到德克菲勒的“沙漠”、“驼队”之诗境中的郑建国,一定会有献给柳思雨的豪壮诗句,两个人也一定会有诗情画意的浪漫情怀和现实生活境遇,哪怕只是短暂的,偶然的,甚至是用语言来勾勒、想象的。
  辛静的本色是有文采且长得漂亮,是油田的才女。因为出版了《党员》一书而小有名气的她风度翩翩,仪态优雅,本身就是个很有诗情韵味的女人。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戏是色彩斑斓的,必然会引出观众的爱怜悲喜的情感和跌宕起伏的剧场效果。
  姜铁仁在剧中并不是一个“老工人”的戏剧符号,恰恰相反,在这位年华老去备受冷落的老人身上,人们会对他给予更多的情感接受和诚恳的同情。他的质朴、坦率、情感外露,时而主人般、长辈般的高傲,时而奴仆般、愚钝般的卑微,也极具戏剧的感染力。
  这样的个性各异的人物,构成有喜有悲的情感交响,怎能没有绚丽的画意和激荡的诗情呢?事实上却真的小有遗憾,戏剧的诗情在该剧的表现中含蓄有余而夸张不足,控制有余而挥洒不足。
  就戏剧艺术而言,所呈现的诗情理应比真实生活更加精彩,更加淋漓尽致,更为激荡人心。但《党员》一剧似乎是有意地节制甚至回避了人物的情感真实,因为一旦让人物的情感的闸门打开,把真实的激情迸发出来,那么,郑建国的优秀党员的标准问题就更难确定,所以,只能为了顾全主题而牺牲诗情了。
  
  四、体验还是表现
  
  在理论上,人们通常把戏剧表演分为三个体系,一是斯坦尼的体验派,追求真听真看真感觉的情感真实和艺术幻觉:二是布莱希特的表现派,追求间离效果和陌生化效应以及理论认知:三是梅兰芳的戏曲化表演,既有情感体验又有程式化表现。其实,各种艺术方法均离不开戏剧的共同的艺术本性——诗性。诗性乃是戏剧的命脉所在。只不过是布氏的理论更注重戏剧的理性意义和内涵。
  就《党员》一剧而言,以深邃的政治思考作为主题,提升了戏剧的深度和价值,但却影响了诗性的呈现。这反映出剧作者在戏剧本性上的妥协。无论是商业化戏剧还是主旋律的戏剧,都需要坚持戏剧的艺术本性——诗性。在这个关节点上,把握不当,就会损伤戏剧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也同时会损伤戏剧的灵性表达。正如迪伦马特所说,越是政治性强的作品,其政治影响就越弱。
  是更强调情感体验还是更强调思想性的表现?是维护住“第四堵墙”还是拆了它?现代的戏剧家不会再受这个各有片面的体系的困扰,而应更加开放、自由,更为坦然的张扬诗性。因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诗性才是人类对艺术的希冀,才是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所在。至于郑建国能否被评上优秀党员,肯定不会仅有这两个特邀评委说了算,还要有党内民主的若干环节才能完成。观众和郑建国本人都不会执意去盯这个结论。只要把人物的情感和灵魂表现得充分了,结论可以让观众去思考,让政治理论家去讨论。戏剧作品只要提出了问题、表现了思想、体验了情感,那么给观众审美感受的任务就完成了。
  综上所言,《党员》一剧既具有人物丰富活跃的激情,又具有深邃的思想主题。问题在于如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如何发挥戏剧艺术之所长,使这部非同寻常的作品产生更大的戏剧魅力和剧场效果。这样,即便是庆典过去了,该剧仍然会成为观众所喜爱的好戏。
  是所盼焉!
其他文献
摘 要:经历了祖祖辈辈的游牧生活,蒙古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蒙古族传统美术属于草原文化当中的关键内容。本文针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和当代内蒙古油画创作方面展开论述,更深層次的剖析了当代内蒙古油画创作当中来自蒙古传统美术方面的影响,针对怎样参考和继承蒙古传统美术,体现蒙古族的丰富的民族情感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促进本民族绘画取得更大的进展。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美术;草原文化;当代油画创作 
期刊
摘 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为我国设计行业培养了大量人力资源,是高级设计人才孕育的摇篮。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目前的高校本科阶段设计教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应用型高校建设与转型的背景下,文章对视觉传达专业中的版式设计课程进行了全面剖析,发现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文章首先对版式设计课程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有针对性的尝试提出解决方案与改革策略。
期刊
摘 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将韩国语教学分为课前、课内、课后三个阶段,从而使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所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对知识进行学习,进而使韩国语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韩国语教学  前言:在近些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课此种教学模式得以出现。并且随着其发展,其已经逐渐成长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而韩国语作为
期刊
摘 要:基于新高考的形式下,越来越要求化学学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越来越要求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就要积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化学思维方式,养成科学化学思维的习惯,进而使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化学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转变学生模式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基于此,本文基
期刊
摘 要: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感知力、想象力的重要的课程设置之一。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美术,是针对目前音乐教学状况进行的新兴尝试和重要变革。此举尝试通过借用美术具体化的表达方式以强化学生对于具有抽象性的音乐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来表达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发现音乐之美的作用。同时,还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加了解美术,提高其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最终以期使得音乐教学的美育作用更好的发挥出
期刊
深受群众喜爱的吕剧,《姊妹易嫁》歌颂了质朴、善良、重情重义的张有旺和张素梅,鞭挞了嫌贫爱富,轻情薄义的张素花,成为传唱不已的佳话。但是这段佳话也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姊妹易嫁后姐姐张素花的命运如何?新编吕剧《姊妹易嫁之后》围绕着这个悬念,沿着张素花命运这条主线,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续写了众人的大爱帮张素花渡过人生苦海,重获新生的新佳话,成为与《姊妹易嫁》风格相近,而思想内涵更加丰富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本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抽样,对抽取到的800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物质投入较少,选择运动项目比较局限;主要受课业负担,考研考证,实习兼职,政策缺失,场地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对此结果,本人建议国家应出台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制政策,校方应制定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奖励机制,开放更多的场地器材;体育工作者
期刊
戏剧的美有很多层次,但最美的境界只有一种,具有这种戏剧美的戏剧是可以流传百世的。若拿这一种戏剧来比较,很多戏剧都会黯然失色;若不比较,大多数戏剧都会堂而皇之登上华丽舞台自命不凡。这正如有些作品是无法超越的一样,正因无法超越,所以奋起直追。然而在这奋起直追的过程中,有的戏剧到达了美的终点,有的戏剧却放弃了美的追求。  本次地方戏展演活动剧种多样,川剧、黄梅戏、黔剧、花鼓戏应有尽有;内容丰富,古装戏、
期刊
《党员》是一部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而制作的话剧。围绕油田曾经的两位优秀党员考察新优秀党员候选人——油田企业家郑建国的经过展开,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姜铁仁、辛静、郑建国分别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及当代三个不同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出场、话剧在展现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同时,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几十年来不断发展的进步历程。    一    《党员》的剧情定
期刊
马连良先生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老生行当“马派”艺术的创始人。在宗谭(鑫培)派老生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他善于博采众长,并结合自身的条件不断革新创造,在表演上树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文章将“辩证法”原理,应用于中国京剧马派表演艺术中,以便更好地学习、研究和掌握马派艺术的表演规律。更好地为刻画人物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学习、艺术实践、教学研究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马派表演艺术的博大精深,表演中处处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