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体操队历来是实际体操竞技项目的劲旅,但在世界体操竞技舞台上,日本体操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其体操队对蹦床训练的重视给我们重要的启示。竞技体操和蹦床是两个项目:各自在使用器械、动作要求、难度标准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但在二零一四年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上,蹦床项目成为了中国体操小将们必须要参加的一个项目,并占到个人总分的百分之二十。这种情况在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不仅仅如此,而且在中国国家体操队的日常训练科目中,蹦床早已是每日必须完成的常规训练项目。
【关键词】:体操;蹦床;日本;蹦床队
蹦床运动在北美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源于杂技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现代蹦床运动是从美国诞生,一九四八年就列入了正式比赛,进行了全美大赛。在十六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蹦床运动正式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竞技项目。
虽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一直以来蹦床运动有着“空中芭蕾”的美誉,同时也逐步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体能训练项目。我国蹦床运动的开展始于一九九七年,国家体育总局在这一年将其列为正式竞赛项目,蹦床专项人才培养以山西省、上海市、福建省等为第一梯队。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蹦床运动起步较晚,二零零二年我国正式成立蹦床国家队。近年来,我国福建省的蹦床事业发展迅速,令人欣喜,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一项竞技。现在,福建省在全省范围内,大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培养蹦床项目运动员人才。然而对蹦床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整个中国体操界曾一度被忽视其作用,仅仅作为一个专项运动来开展训练。中国体操队历来是实际体操竞技项目的劲旅,但在世界体操竞技舞台上,日本体操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其体操队对蹦床训练的重视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二零一三年体操世界锦标赛,日本体操男队18岁的新秀白井健三脱颖而出。在自由体操比赛中使用了前所未见的转体动作,不仅因此获得了该项目的金牌,更激发了观众对他的强烈好奇,被观众称为“滚筒洗衣机”。对于白井健三超级转体动作,专家和媒体进行了探索和解读,是因为白井健三的父亲从小就让白井健三在一个自制的蹦床上跳跃、翻跟头。而且,为了让他能更贴近自由操的感觉,特意把蹦床上的五百根弹簧的长度从二十厘米变为十厘米,才成就了白井健三在体操世界锦标赛上的惊人表现。无独有偶,日本男子国家体操队的另一个代表性运动员内村航平,在男子个人全能项目上称霸世界多年。深入分析内村航平的日常训练及技术发挥,有一个重要原因:同关白井健三一样,内村航平从小在蹦床上练习体操动作,多少年从未间断过。如今的内村航平,每天在训练前,都会在弹网上热身,通过不断的跳跃,寻找合适的节奏,找到身体的感觉,动作非常熟练。日本体操队这些运动员在训练上的成功经验应被我们中国体操队的各个专项运动员所借鉴,学会综合提升与技术学习迁移。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的体操项目的训练,从青年体操队员到成年体操队员都应该练习蹦床等平行项目,这并不是要借此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蹦床运动员,而是要通过这个特殊训练措施来让我国体操队中各个年龄段的体操运动员都补上此前“落下的功课”。
众所周知,竞技体操和蹦床是两个不同的体育项目:各自在使用运动器械、动作标准要求、难度标准要求等诸多方面是完全不相同的。但在二零一四年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上,蹦床项目成为了中国体操小将们必须要参加的一个项目,并占到个人总分的百分之二十。这种情况在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不仅仅如此,而且在中国国家体操队的日常训练科目中,蹦床早已是每日必须完成的常规训练项目从我国的体操运动训练客观来看,中国国家体操队在此前也不是没有将蹦床运动作为体操训练的一个辅助训练措施,但从来没有像二零一四年以来一样将蹦床运动作为如此硬性的规定和特殊的规则引入到体操日常训练和青少年体操比赛中。在我们国家体操队,从二零一四年年底的体操冬训开始,国家体操队各个小组在每日专项训练之前,必须要严格完成一定数量的蹦床难度动作的训练。如果没有按时按量完成训练任务,国家队会扣除执行教练三个月的岗位津贴。并且中国体操队的总教练黄玉斌先生甚至通告每一个教练,如果重点培养队员在某个时间段内完不成蹦床训练相关难度动作的要求,那么该组队员将无法进入到巴西里约奥运会的参赛选手的选拔范围。
除了日本体操运动员训练方法带来的启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体操运动员有的腿部力量普遍不错,像之前的黄旭、陆斌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但他们在自由体操的竞技上一直以来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探究其重要原因,是体操运动员在腾空的时间差内,空中的感觉不佳所致。但蹦床运动则会对运动员的空间感、空中感觉有很好的训练和培养作用。所以,国家体操队现在要硬性执行这样严格的训练规定。
国家体操队至今已经坚持蹦床训练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国家体操队教练特意请出已经退役的奥运会蹦床冠军陆春龙来到体操队,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向体操队的中坚力量介绍蹦床运动的相关经验,指导每一个体操队员完成标准的技术动作。这样把蹦床训练融入到体操运动的每日训练之中,会让运动员受益匪浅。
在体操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青少年体操比赛必须要比蹦床,蹦床运动的开展并非只存在国家队层面。这个专项运动已经在各个省市受到重视,而正是通过全国体操青年、少儿比赛的特殊规则来实现的。例如,二零一四年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不仅在赛前要进行语文、英语、体操常识等科目的考试,还第一次把蹦床运动项目列为必考项目,并且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事实上,体操的蹦床项目测试和真正意义上的蹦床运动比赛项目,还是存在着区别的:体操项目中的蹦床动作技术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并且针对体操项目的某个转体动作设计出评分办法。如果选手完成某些难度较高的蹦床动作,还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加分。
总之,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体操现状,制定有效合理的训练计划非常重要。以蹦床运动为例,我们要从最小的队员开始,就要要求他们要练习蹦床项目。少儿、青年体操阶段,才是真正打基础,并巩固基本功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是能练好蹦床的话,比进入国家队再硬性要求的效果好得多。
参考文献:
[1]刘剑荣;析我国女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陈中林,刘海元;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J];体育学刊;2003年01期
【关键词】:体操;蹦床;日本;蹦床队
蹦床运动在北美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源于杂技有着不可忽视的内在联系,现代蹦床运动是从美国诞生,一九四八年就列入了正式比赛,进行了全美大赛。在十六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上,蹦床运动正式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竞技项目。
虽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一直以来蹦床运动有着“空中芭蕾”的美誉,同时也逐步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体能训练项目。我国蹦床运动的开展始于一九九七年,国家体育总局在这一年将其列为正式竞赛项目,蹦床专项人才培养以山西省、上海市、福建省等为第一梯队。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蹦床运动起步较晚,二零零二年我国正式成立蹦床国家队。近年来,我国福建省的蹦床事业发展迅速,令人欣喜,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一项竞技。现在,福建省在全省范围内,大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培养蹦床项目运动员人才。然而对蹦床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整个中国体操界曾一度被忽视其作用,仅仅作为一个专项运动来开展训练。中国体操队历来是实际体操竞技项目的劲旅,但在世界体操竞技舞台上,日本体操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其体操队对蹦床训练的重视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二零一三年体操世界锦标赛,日本体操男队18岁的新秀白井健三脱颖而出。在自由体操比赛中使用了前所未见的转体动作,不仅因此获得了该项目的金牌,更激发了观众对他的强烈好奇,被观众称为“滚筒洗衣机”。对于白井健三超级转体动作,专家和媒体进行了探索和解读,是因为白井健三的父亲从小就让白井健三在一个自制的蹦床上跳跃、翻跟头。而且,为了让他能更贴近自由操的感觉,特意把蹦床上的五百根弹簧的长度从二十厘米变为十厘米,才成就了白井健三在体操世界锦标赛上的惊人表现。无独有偶,日本男子国家体操队的另一个代表性运动员内村航平,在男子个人全能项目上称霸世界多年。深入分析内村航平的日常训练及技术发挥,有一个重要原因:同关白井健三一样,内村航平从小在蹦床上练习体操动作,多少年从未间断过。如今的内村航平,每天在训练前,都会在弹网上热身,通过不断的跳跃,寻找合适的节奏,找到身体的感觉,动作非常熟练。日本体操队这些运动员在训练上的成功经验应被我们中国体操队的各个专项运动员所借鉴,学会综合提升与技术学习迁移。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的体操项目的训练,从青年体操队员到成年体操队员都应该练习蹦床等平行项目,这并不是要借此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蹦床运动员,而是要通过这个特殊训练措施来让我国体操队中各个年龄段的体操运动员都补上此前“落下的功课”。
众所周知,竞技体操和蹦床是两个不同的体育项目:各自在使用运动器械、动作标准要求、难度标准要求等诸多方面是完全不相同的。但在二零一四年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上,蹦床项目成为了中国体操小将们必须要参加的一个项目,并占到个人总分的百分之二十。这种情况在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不仅仅如此,而且在中国国家体操队的日常训练科目中,蹦床早已是每日必须完成的常规训练项目从我国的体操运动训练客观来看,中国国家体操队在此前也不是没有将蹦床运动作为体操训练的一个辅助训练措施,但从来没有像二零一四年以来一样将蹦床运动作为如此硬性的规定和特殊的规则引入到体操日常训练和青少年体操比赛中。在我们国家体操队,从二零一四年年底的体操冬训开始,国家体操队各个小组在每日专项训练之前,必须要严格完成一定数量的蹦床难度动作的训练。如果没有按时按量完成训练任务,国家队会扣除执行教练三个月的岗位津贴。并且中国体操队的总教练黄玉斌先生甚至通告每一个教练,如果重点培养队员在某个时间段内完不成蹦床训练相关难度动作的要求,那么该组队员将无法进入到巴西里约奥运会的参赛选手的选拔范围。
除了日本体操运动员训练方法带来的启示,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体操运动员有的腿部力量普遍不错,像之前的黄旭、陆斌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但他们在自由体操的竞技上一直以来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探究其重要原因,是体操运动员在腾空的时间差内,空中的感觉不佳所致。但蹦床运动则会对运动员的空间感、空中感觉有很好的训练和培养作用。所以,国家体操队现在要硬性执行这样严格的训练规定。
国家体操队至今已经坚持蹦床训练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国家体操队教练特意请出已经退役的奥运会蹦床冠军陆春龙来到体操队,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向体操队的中坚力量介绍蹦床运动的相关经验,指导每一个体操队员完成标准的技术动作。这样把蹦床训练融入到体操运动的每日训练之中,会让运动员受益匪浅。
在体操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青少年体操比赛必须要比蹦床,蹦床运动的开展并非只存在国家队层面。这个专项运动已经在各个省市受到重视,而正是通过全国体操青年、少儿比赛的特殊规则来实现的。例如,二零一四年全国体操青年锦标赛,不仅在赛前要进行语文、英语、体操常识等科目的考试,还第一次把蹦床运动项目列为必考项目,并且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事实上,体操的蹦床项目测试和真正意义上的蹦床运动比赛项目,还是存在着区别的:体操项目中的蹦床动作技术要求相对比较简单,并且针对体操项目的某个转体动作设计出评分办法。如果选手完成某些难度较高的蹦床动作,还会获得一定程度的加分。
总之,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体操现状,制定有效合理的训练计划非常重要。以蹦床运动为例,我们要从最小的队员开始,就要要求他们要练习蹦床项目。少儿、青年体操阶段,才是真正打基础,并巩固基本功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是能练好蹦床的话,比进入国家队再硬性要求的效果好得多。
参考文献:
[1]刘剑荣;析我国女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陈中林,刘海元;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J];体育学刊;200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