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模式的选择是电商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构成部分。本文梳理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相关概念,并对了现存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分类,最后归纳总结了未来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趋势和创新方向。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概念 模式分类 模式创新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促使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目前我国城市地区电子商务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当下的热点。据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达1.91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5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城市电子商务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各大电商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电商依然成为当下的热点。Owens曾指出,企业要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商务模式,这同样适用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研究,但目前还没形成统一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所以,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的文章,探索该理论的发展脉络、不同分类标准及类别的应用程度,对寻找未来分类框架和创新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概念研究
本节主要是从电子商务模式的相概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含义。国外学者通常从两个层面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解释:第一,从电子商务模式在企业中的作用、地位和关系等方面整体上把握,给出一个宏观的定义。第二,将电子商务模式细分为各个基本组件,这些组件元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了电子商务模式。在对国外学者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内涵比较分析后,黄丽华(2006)进一步总结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确定细分市场和目标顾客之后,通过企业内部特定的组织结构和价值网中的定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与价值网的各合作成员整合相关流程,最终满足顾客的需要,并给企业带来赢利的方式。通过对上述商务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在以下方面一致认为农村电子商务是相对城市电子商务而言的,即与“三农”相关联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电子商务,主要包括农村日用品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农资电子商务、农村服务业电子商务和农村扶贫电子商务等。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信息化水平及基础设施等原因,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通常情况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是指利用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信息通信技术,买卖双方的将农村经济活动中易得的产品传递到市场并完成交易的全过程。
三、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研究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策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导向,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的获得了很大创新和发展。通过对国外文献进行综述,本文将现有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成果划分为三个方面—基于交易主体、参与程度和县域的视角来对农村电商模式进行分类总结。
1.基于交易主体的研究。总结国外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的相关文献研究:最早的分类标准是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主要有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企业对经理人(B2M)、经理人对消费者(M2C)、企业对政府(B2A/B2G )、消费者对政府(C2A /C2G)等电子商务模式。随着这些模式在农村的应用,在服务对象和产品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基于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主要研究见表2:
2.基于参与程度的研究。从交易主体参与程度的角度,Paul Timmers是较早研究者,他以价值链的分解和重构为基础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11种,分别是:电子商店、电子采购、电子购物中心、电子拍卖、虚拟社区、协作平台、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集成、价值链服务、信息中介、信用服务。结合近年农村电子商务实践,归纳出以7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并根据各个模式交易主体的参与程度分为初级、高级和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三个等级。主要研究见表3:
3.基于县域视角的研究。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根据文献的研究主要呈现两种不同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式:由政府主导、国家投入,通过外在力量推动农民做电子商务。一种是自下而上式:是由市场牵引、社会或用户自己投入,靠农民自身的动力开展电子商务。按照主导力量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驱动型、服务商驱动型、网商驱动型、产业驱动型综合发展型和业务驱动型。主要研究见表4:
四、结语
从以上文献总结中得出结论表明,尽管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是从各自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展开的,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不同的定义之间往往有重合的部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对已经存在农村电子商务模式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归类,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的分类体系;没有从可预见的角度来预测将来可能产生的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而为农村商务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基本方法和应用工具。这也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本文从三个视角分析,提出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框架,梳理了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脉络。其中基于交易主体和参与程度的分类研究出现最早,学者研究的也比较多,但由于我国农村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各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商模式。各地县域电商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大批学者的关注,开始对县域视角下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进行研究,总结其成功的要素为其他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借鉴。这也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大城市发达的物流体系和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相比农村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电商模式的创新,更多的体现在企业物流网络和全程供应链的布局上,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对未来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一个创新性的实践。另一方面,正如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带动工业品下乡、促进农产品进城”,农村电商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形成生态的循环系统。例如,遂昌县的“赶集”模式在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同时,挖掘农村的消费市场,加速了农村整体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这也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面对消费者被高度“赋能”,商业活动价值链上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占领了对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再是简单的追求“物美价廉”,而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性、消费者参与程度及个性化服务等整个购买过程的价值体现,这种互动性的模式,将成一个创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农村电商模式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长时间的过程。不同的地域环境,发展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农村电商发展不能依靠对现有的电商模式的简单复制。这就需要电商企业要真正研究和依据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不同地区的差异以及消费者的习惯和差异进行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1C.2016-7. [EB/OL].www.cnnic.com.cn.
[2]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8.
[3]洪勇.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促进政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04:169-171.
[4]康春鵬.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J].农业网络信息,2014,12:82-85.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概念 模式分类 模式创新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促使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目前我国城市地区电子商务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当下的热点。据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达1.91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015年底提升1.3个百分点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城市电子商务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各大电商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农村市场,发展农村电商依然成为当下的热点。Owens曾指出,企业要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商务模式,这同样适用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研究,但目前还没形成统一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所以,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的文章,探索该理论的发展脉络、不同分类标准及类别的应用程度,对寻找未来分类框架和创新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概念研究
本节主要是从电子商务模式的相概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含义。国外学者通常从两个层面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解释:第一,从电子商务模式在企业中的作用、地位和关系等方面整体上把握,给出一个宏观的定义。第二,将电子商务模式细分为各个基本组件,这些组件元素的有机组合形成了电子商务模式。在对国外学者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内涵比较分析后,黄丽华(2006)进一步总结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确定细分市场和目标顾客之后,通过企业内部特定的组织结构和价值网中的定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与价值网的各合作成员整合相关流程,最终满足顾客的需要,并给企业带来赢利的方式。通过对上述商务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在以下方面一致认为农村电子商务是相对城市电子商务而言的,即与“三农”相关联的电子商务,主要是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的电子商务,主要包括农村日用品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农资电子商务、农村服务业电子商务和农村扶贫电子商务等。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农村信息化水平及基础设施等原因,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通常情况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是指利用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信息通信技术,买卖双方的将农村经济活动中易得的产品传递到市场并完成交易的全过程。
三、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研究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策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导向,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的获得了很大创新和发展。通过对国外文献进行综述,本文将现有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成果划分为三个方面—基于交易主体、参与程度和县域的视角来对农村电商模式进行分类总结。
1.基于交易主体的研究。总结国外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的相关文献研究:最早的分类标准是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主要有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企业对经理人(B2M)、经理人对消费者(M2C)、企业对政府(B2A/B2G )、消费者对政府(C2A /C2G)等电子商务模式。随着这些模式在农村的应用,在服务对象和产品等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基于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主要研究见表2:
2.基于参与程度的研究。从交易主体参与程度的角度,Paul Timmers是较早研究者,他以价值链的分解和重构为基础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11种,分别是:电子商店、电子采购、电子购物中心、电子拍卖、虚拟社区、协作平台、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集成、价值链服务、信息中介、信用服务。结合近年农村电子商务实践,归纳出以7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并根据各个模式交易主体的参与程度分为初级、高级和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三个等级。主要研究见表3:
3.基于县域视角的研究。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根据文献的研究主要呈现两种不同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一种是自上而下式:由政府主导、国家投入,通过外在力量推动农民做电子商务。一种是自下而上式:是由市场牵引、社会或用户自己投入,靠农民自身的动力开展电子商务。按照主导力量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驱动型、服务商驱动型、网商驱动型、产业驱动型综合发展型和业务驱动型。主要研究见表4:
四、结语
从以上文献总结中得出结论表明,尽管关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是从各自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展开的,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不同的定义之间往往有重合的部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对已经存在农村电子商务模式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归类,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的分类体系;没有从可预见的角度来预测将来可能产生的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而为农村商务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基本方法和应用工具。这也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本文从三个视角分析,提出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框架,梳理了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脉络。其中基于交易主体和参与程度的分类研究出现最早,学者研究的也比较多,但由于我国农村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各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商模式。各地县域电商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大批学者的关注,开始对县域视角下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进行研究,总结其成功的要素为其他地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借鉴。这也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大城市发达的物流体系和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相比农村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村电商模式的创新,更多的体现在企业物流网络和全程供应链的布局上,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对未来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一个创新性的实践。另一方面,正如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带动工业品下乡、促进农产品进城”,农村电商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形成生态的循环系统。例如,遂昌县的“赶集”模式在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同时,挖掘农村的消费市场,加速了农村整体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这也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面对消费者被高度“赋能”,商业活动价值链上的权力发生了转变,消费者占领了对市场的主导地位,不再是简单的追求“物美价廉”,而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性、消费者参与程度及个性化服务等整个购买过程的价值体现,这种互动性的模式,将成一个创新的发展方向。
总之,农村电商模式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长时间的过程。不同的地域环境,发展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农村电商发展不能依靠对现有的电商模式的简单复制。这就需要电商企业要真正研究和依据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不同地区的差异以及消费者的习惯和差异进行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1C.2016-7. [EB/OL].www.cnnic.com.cn.
[2]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08.
[3]洪勇.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促进政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04:169-171.
[4]康春鵬.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J].农业网络信息,2014,12: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