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古诗文历史悠久、意境深远、气势非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与精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下面,谈谈我在引领学生们诵读古诗文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忙趁东风放纸鸢
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记忆的黄金时期,感受古诗文的忧郁、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重和意境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开启智慧、丰富内心世界,培养阅读兴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从一年级新生入学起,我就带着他们诵读古诗。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89%的学生喜爱背诵古诗;62%的学生每天主动背诵古诗;38%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背诵古诗;背诵古诗200首以上的占14%;背诵古诗100-200首的占86%;古诗文诵读初见成效。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学生们诵读古诗的益处,我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诵读古诗文,增加识字量。
100%的学生认为吟诵古诗能增加识字量。虽说他们现在只是三年级的学生,可他们在一首又一首的古诗诵读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了许多汉字。诵读古诗使得学生的识字量大得惊人,平常的一张报纸或一则故事,90%的学生能流畅阅读,基本没有生字障碍。
2 积累优秀的词句,丰富文化底蕴。
中华古诗文历史渊源流长,无数风格迥异的诗人,流传了众多的佳句名篇。孩子在记忆力最旺盛时期诵读古诗文,可以让他们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和表达方法的美妙,丰富他们的文学底蕴。如大雪过后,学生们兴奋地在雪地里玩耍。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吟诵道:“忽如一夜春风来……”接着,雪地上的几十个学生齐声和道:“千树万树梨花开。”92%的学生感受到诵读古诗能积累优秀的词句,并使得自己的说话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吟诵名篇佳作,丰富想像。
流传至今的古诗文均是历代诗人的经典之作,意境深远、气势非凡,诗句多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95%的学生认为,李白的诗给自己的启迪最多。
4 润物细无声,诗可育人。
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育人过程。在阅读古诗文中,学生们变得更懂事了。古诗文让学生们感受着古诗独特优美的意境,获得心灵的洗礼。
三、红杏枝头春意闹
几年来,我努力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并以此为不变的准则,指导学生采用以下方式吟诵古诗文。
1 分类背诵,感受意境。
(1)季节类。中低年级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古诗所蕴涵的深远意境,学生们更是觉得模糊。因此,我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季节氛围中吟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与感受古诗意境,让他们感受不同季节的美,感叹诗人的智慧。
(2)友情诗。如李白的《赠汪伦》与《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诗有巧遇的欣喜,有离别的惆怅,有再见的憧憬,情真意切,让学生们不能释怀。
(3)状物感叹类。如写月诗,有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王昌龄的《出塞》、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又如写鸟诗、写雨诗、写山诗、写花诗等等。
2 随文拓展,入木三分。
古诗文的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紧密联系课文内容,相机指导学生随文拓展背诵古诗。如在教学《悯农》一诗时,学生们对诗中的农民深感同情,我趁机引入《蚕妇》和《江上渔者》两文。学习“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朵荷花雹……”时我引导学生背诵《采莲曲》和《池上》;学习“牵牛、织女”便背诵唐代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学习《母亲的恩情》引入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春风得意高中后仍不忘母亲,教室内顿时一片郗献,感慨孟郊母子的情深;学习《木兰从军》,在学生们对木兰满怀敬佩时,我便相机出示了《木兰诗》……
3 见缝插针,及时巩固。
古诗的背诵要做到采用多种方式复习巩固。例如,教室的黑板报留有“稚子诗园”专刊,上面的古诗每天一换;春节将近,学生们在欢天薯地的一片互相祝福声中背诵《元日》;元宵节,我便带着学生们一同布置灯会,写上《风》、《画》等这些谜语诗让他们猜灯谜,或是看到诗名背诵古诗,或是吟诵诗文说出诗名;学生的生日到了,请孩子们亲手做一张贺卡,写上一首友情诗;妈妈的节目,就鼓励学生为妈妈深情地吟诵《游子吟》……
“润物细无声”,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诵读古诗文活动中启发很大,受益匪浅,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和语感,使他们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与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一、忙趁东风放纸鸢
让学生在小学阶段——记忆的黄金时期,感受古诗文的忧郁、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重和意境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开启智慧、丰富内心世界,培养阅读兴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从一年级新生入学起,我就带着他们诵读古诗。三年的时间过去了,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89%的学生喜爱背诵古诗;62%的学生每天主动背诵古诗;38%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督促下背诵古诗;背诵古诗200首以上的占14%;背诵古诗100-200首的占86%;古诗文诵读初见成效。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学生们诵读古诗的益处,我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诵读古诗文,增加识字量。
100%的学生认为吟诵古诗能增加识字量。虽说他们现在只是三年级的学生,可他们在一首又一首的古诗诵读中,潜移默化地认识了许多汉字。诵读古诗使得学生的识字量大得惊人,平常的一张报纸或一则故事,90%的学生能流畅阅读,基本没有生字障碍。
2 积累优秀的词句,丰富文化底蕴。
中华古诗文历史渊源流长,无数风格迥异的诗人,流传了众多的佳句名篇。孩子在记忆力最旺盛时期诵读古诗文,可以让他们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和表达方法的美妙,丰富他们的文学底蕴。如大雪过后,学生们兴奋地在雪地里玩耍。突然,一个学生大声吟诵道:“忽如一夜春风来……”接着,雪地上的几十个学生齐声和道:“千树万树梨花开。”92%的学生感受到诵读古诗能积累优秀的词句,并使得自己的说话写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吟诵名篇佳作,丰富想像。
流传至今的古诗文均是历代诗人的经典之作,意境深远、气势非凡,诗句多留有空白,给人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95%的学生认为,李白的诗给自己的启迪最多。
4 润物细无声,诗可育人。
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育人过程。在阅读古诗文中,学生们变得更懂事了。古诗文让学生们感受着古诗独特优美的意境,获得心灵的洗礼。
三、红杏枝头春意闹
几年来,我努力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并以此为不变的准则,指导学生采用以下方式吟诵古诗文。
1 分类背诵,感受意境。
(1)季节类。中低年级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古诗所蕴涵的深远意境,学生们更是觉得模糊。因此,我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季节氛围中吟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与感受古诗意境,让他们感受不同季节的美,感叹诗人的智慧。
(2)友情诗。如李白的《赠汪伦》与《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诗有巧遇的欣喜,有离别的惆怅,有再见的憧憬,情真意切,让学生们不能释怀。
(3)状物感叹类。如写月诗,有李白的《静夜思》、张继的《枫桥夜泊》、王昌龄的《出塞》、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又如写鸟诗、写雨诗、写山诗、写花诗等等。
2 随文拓展,入木三分。
古诗文的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紧密联系课文内容,相机指导学生随文拓展背诵古诗。如在教学《悯农》一诗时,学生们对诗中的农民深感同情,我趁机引入《蚕妇》和《江上渔者》两文。学习“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朵荷花雹……”时我引导学生背诵《采莲曲》和《池上》;学习“牵牛、织女”便背诵唐代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学习《母亲的恩情》引入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春风得意高中后仍不忘母亲,教室内顿时一片郗献,感慨孟郊母子的情深;学习《木兰从军》,在学生们对木兰满怀敬佩时,我便相机出示了《木兰诗》……
3 见缝插针,及时巩固。
古诗的背诵要做到采用多种方式复习巩固。例如,教室的黑板报留有“稚子诗园”专刊,上面的古诗每天一换;春节将近,学生们在欢天薯地的一片互相祝福声中背诵《元日》;元宵节,我便带着学生们一同布置灯会,写上《风》、《画》等这些谜语诗让他们猜灯谜,或是看到诗名背诵古诗,或是吟诵诗文说出诗名;学生的生日到了,请孩子们亲手做一张贺卡,写上一首友情诗;妈妈的节目,就鼓励学生为妈妈深情地吟诵《游子吟》……
“润物细无声”,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诵读古诗文活动中启发很大,受益匪浅,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和语感,使他们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与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