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诗歌学习浅说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1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严谨求实的学者,他在诗歌研究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论诗学门径》对于我们指导中学生的诗歌学习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诵读是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的重要方法
  朱先生在《论诗学门径》中说道:“据我数年来对于大学一年生的观察,推测高中学生学习国文的情形,觉得他们理解与鉴赏旧诗比一般文言困难,但对于诗的兴味却比文大。这似乎是一个矛盾,其实不然。他们的困难在意义,他们的兴味在声调;声调是诗的原始的也是主要的效用,所以他们虽觉难懂,还是乐意。他们更乐意读近体诗;近体诗比古体诗大体上更难理解,可是声调也更谐和,便于吟诵,他们的兴味显然在此。”“他们的兴味在声调”,也就是吟诵或朗诵一番诗词,在诵读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文学艺术,大多有感性的特质。比如写意画、建筑、陶瓷、书法、篆刻、古典音乐等,大多是从视觉、听觉等感性的层面给人影响。为什么呢?我想可以追溯到我们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天就是自然,大自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抽象的道理,而是各种各样的形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这些都是诉诸感性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感性的世界。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还讲究“道法自然”,艺术的起源是自然,或是对自然的模仿。这是中国艺术的特质。无论是书法的线条,还是建筑的结构,还是诗词的形象和声韵,莫不如此。吟诵也是如此,从感性入手,获得审美的愉悦。余光中在《我的国文启蒙》中说:“50年来,每逢独处寂寞,例如异国的风朝雪夜,或是高速长途独自驾车,便纵情朗吟“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或是“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顿觉太白、东坡就在肘边,一股豪气上通唐宋。”诗人说诗,诗人说吟诵诗,个中滋味,如此真切啊!
  因此,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不妨从吟诵或朗诵入手。
  二、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记诵
  只是停留在朗诵、吟诵的层次上是不行的。朱先生在《论诗学门径》中说:“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
  这其实涉及到一项很重要的学习品质:扎实刻苦。学习不是浅尝辄止,不是水过地皮湿,不能贪便宜,耍小聪明。
  朱先生为什么强调“记诵”呢?他是这样说的:“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不独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具表现法式。初学觉得诗难懂,大半便因为这些法式太生疏之故。学习这些法式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多少应该像小儿学语一般;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
  背诵不只是为了记住一首首诗,更是为了形成一种语感,即对诗歌语言的感受能力。诗歌的语言特点,不是单靠教师提炼要点式的讲解就能办到的,学生的熟读记诵过程才是真正感受诗歌语言、学习诗歌语言的最佳途径。“学习这些法式(即用字、句法、章法等)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多少应该像小儿学语一般;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请注意,是综合,而不是支离破碎的分析。在整体性地熟读记诵中,将这些感性认识内化为对诗歌语言的直觉把握能力。对诗歌语言的直觉和敏感,是靠熟读记诵形成的。《礼记·学记》上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如果说诗词就是“嘉肴”,熟读记诵是“食”的过程。
  三、选择要精,眼光要远
  朱先生说:“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詩集虽多,看过就还了别人。我不是说他们不应该读十部诗集,我是说他们若不能仔仔细细读这些诗集,读了还不和没读一样!”
  这段话启示我们:选择要精,眼光要远。选择要精,就是不能贪多,要取其精华;眼光要远,就是要着眼于终身受用。《唐诗三百首》的《题辞》中有这样一句话:“俾童而习之,白首而莫能废。”这三百首,是你一生都忘不了的,什么时候都能信手拈来。就像朱先生所说的“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如果学生能以这三百首诗做底子,对他将来的语文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朱先生这种精选精读、眼光长远的态度,让人想到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一文中的话:“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你看,他们的表述形式何其一致,朱光潜先生强调读经典,朱自清先生强调认真读,他们的观点可以互相印证,互为补充,都是至论!
  另外,朱先生还主张中学生应多读选本,他在《<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中说“读诗家专集不如读歌选本,读选本虽只能‘尝鼎一脔’,却能将各家各派鸟瞰一番;这在中学生是最适宜的,也最需要的。”
  他列举了《玉台新咏》《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唐诗鼓吹》等选本,当然,他很推崇《唐诗三百首》,认为这本书和《古文观止》等非常适合中学生来读。
  我的经验是,读选本,应该读大出版社的名家注评本。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的一些选本,保证文字的正确性和注评的经典型。
  另外,朱先生还主张可以读一些诗话、词话,例如大家很熟习的钟嵘的《诗品》、魏庆之《诗人玉屑》及严羽《沧浪诗话》等。我觉得还可以补充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对于这些书,可以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给学生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品位。
其他文献
【摘 要】悲剧历来被人们所推崇,相较于喜剧的诙谐与讽刺,悲剧更揭示出人性中幽暗不明的时刻,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理解。其特点是壮美与崇高,本文对悲剧及悲剧作品进行探讨,试探究其中蕴藏的美学意识和精神。  【关键词】《诗学》 悲剧 亚里士多德  一 、悲剧意识及悲剧情结探讨  悲剧是一个美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是这样的:“悲剧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经常会处于缺少写作素材的困境,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和作文主题相关的素材,即使有也是寥寥幾笔就写完了,既不能达到作文字数的要求,也不能达到优秀作文的要求。在这种困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要努力写好作文的动力不足,这种消极的学习状态不利于他们进行作文的学习和提高。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要从素材积累、写作方法、评改方法等方面来进行教学指导,让学
期刊
近5年的语文教学,前辈们对我课堂的评价经常是“有板有眼”,或者是“非常沉稳”,其实,我感觉就是有点老气横秋。说实话,我不希望我的课堂是这样的。孩子举手得越来越少,不爱发言的越来越多,到了现在,我明显感到语文课堂的沉闷,孩子学得枯燥无味,我心里感到无名的恼火与压抑,有时甚至对三缄其口的孩子们大发雷霆,把课堂弄得火药味十足。我也在思考,尝试着去改变自己,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希望使我“老气横秋”的课堂找回
期刊
【摘 要】叙事性讲述是指在相对正式的语境中进行独白,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经历或事件讲述出来,并说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等内容。但在讲述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中班幼儿由于语言发展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不同,产生讲述困难,迫使一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停滞不前。笔者详细分析了中班幼儿语言叙事中存在的问题,以幼儿亲身经历的游戏讲述为例,从经验、指导和丰富词汇上入手,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中的叙
期刊
【摘 要】在中小学教学领域中,阅读,通常从狭义上说是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学习。阅读教学,就是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很多,优化文本拓展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活动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优化 拓展 阅读 有效  从广义上说,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而在中小学教学领域中,阅读,通常从狭义上说是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学习。阅读教学,就是
期刊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得高分,给他们各种题材的作文框架,让他们死记硬背,在写作时根据不同的作文题目套用不同的框架。由于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和观察,学生虽然选择了很多素材来丰富作文内容,但缺乏真情实感,很难引起其他人的共鸣。在素质教育中,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观察生活,用心写出生活感受,在大胆想象中进行创作
期刊
【摘 要】低年级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语文知识,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识字、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更要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写作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将语文教学逐渐延伸拓展成为教学体系。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逐渐形成良好的说话与写话意识,学会用文字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对身边的事物形成良好认识能力。本文以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司马光》为例,对写话训练展开分析。  【关键词】写话训练 文本 小学语
期刊
【摘 要】网络信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作文教学也因此绽放光彩。本文试从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的分析、网络环境下习作教学的反思三个方面进行细致阐述。  【关键词】网络环境 作文教学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
期刊
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这句话准确地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但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的,它都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晶。  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意思是说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必须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特别是材料作文,醒目而新奇的题目能快速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从而让文章脱颖而出、鹤立鸡群。笔者结合以“沉默”为话题的练笔作文,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议论文
期刊
【摘 要】笔者长期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在工作中能边学边研。故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积累一些经验。农村作文教学是个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大家。其实,只要改变观念,勇于创新,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作文基本功训练,也应大胆创新,也应因地制宜,也应结合平时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要从观察、词句、修辞、想象诸多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地进行有效训练。  【关键词】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