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即能将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与思想道德传承下去,又可以创设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语文学科,从而对学生展开有效的语文素养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为此,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有关内容,就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思想展开如下分析,以期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传承;方法
前言
如今初中语文教学不断的创新与优化,为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其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知与认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也给本文的研究赋予了价值。通过相关的研究,能够促使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价值,进而让学生接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
一、从初中语文课程导入阶段,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教学开端,所以教师想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就必须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以从课程教学开始,做好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从而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该认真了解和熟悉所要讲授的语文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方向,才能结合有效的传统文化素材做好课程导入工作,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有序的语文知识学习。其次,教师必须抓住课程导入这个时机,尽可能引入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将其与语文课程内容相整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使得学生被传统文化所吸引,从而让学生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1]。
以初中语文中的《苏州园林》课文内容为例,这是一篇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整篇文中不是单纯的介绍苏州某处的园林特色,而是按照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介绍的,突出了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而学生通过学习有关的课文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那么在课文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方式,收集关于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创建背景,及其发展历史参考资料,同时也包括下载一些苏州园林的主要景点图片,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语文课程导入内容之中,以抓住语文课程导入的时机,将苏州古典园林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高超艺术手法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了解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并从中体会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渗透的传统文化思想
从以往语文课程教学来看,部分教师仍然比较看重教学的效率,忽视了课堂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无法对课文展开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也无法真正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因此,教师想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仍然需要重视语文课堂的交流与互动,并在互动中加强学生对课文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与探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教师需要综合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抽取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以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孙权劝学》文言文内容为例,其中渗透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把握字句的读音以及意思,导致阅读不流畅,影响到了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组织适当的课堂互动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互动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挑选文中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谈谈为什么喜欢以及学习到了哪些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比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在这句话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了解到了哪些内容,人物对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等。同时,对于这句话,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是如何学习,如何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以及如何向别人学习等,从而实现古今的对话,进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三、基于语文教学内容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以往绝大多数的学生被语文课堂环境所束缚,只专注于语文教材内的知识,却很少主动花费课余时间展开语文知识的拓展性探究,这会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后,教师可以基于语文教学内容组织恰当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以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学知识,进而展开传统文学知识的交流,从而领会其中渗透的传统文化精神。其中,教师也要保障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对相关的文学问题展开细致地探讨,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表达各自的学习意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传统文化交流与学习氛围。
以初中语文有关古诗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古诗,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关于古诗的传统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以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等古诗内容为讨论对象,学生可以从古诗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古诗结构、诗词的语言特色等,深入分析这些著名古诗作品的特点、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文化情感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文学影响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学价值,进而从诗词作品鉴赏中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涵养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此外,學生还需要将古诗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以形成完整的交流学习内容,从而方便学生展开日后的学习与参考,进而巩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成果,最终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能力[2]。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融合,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一次创新与突破,使得语文课程教学更具意义和价值,从而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语文课堂的交流与互动、语文课后教学等方面,逐步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涵养。
参考文献:
[1]王俊莲.微探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7,5(14);218-218.
[2]欧小军.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微探[J].读与写,2017,14(13):89-96.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传承;方法
前言
如今初中语文教学不断的创新与优化,为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其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知与认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也给本文的研究赋予了价值。通过相关的研究,能够促使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价值,进而让学生接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
一、从初中语文课程导入阶段,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思想
语文教学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教学开端,所以教师想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就必须把握好初中语文课堂的导入环节,以从课程教学开始,做好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从而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该认真了解和熟悉所要讲授的语文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方向,才能结合有效的传统文化素材做好课程导入工作,从而引导学生开展有序的语文知识学习。其次,教师必须抓住课程导入这个时机,尽可能引入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内容,并将其与语文课程内容相整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使得学生被传统文化所吸引,从而让学生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1]。
以初中语文中的《苏州园林》课文内容为例,这是一篇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整篇文中不是单纯的介绍苏州某处的园林特色,而是按照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介绍的,突出了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而学生通过学习有关的课文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那么在课文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的方式,收集关于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文化创建背景,及其发展历史参考资料,同时也包括下载一些苏州园林的主要景点图片,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语文课程导入内容之中,以抓住语文课程导入的时机,将苏州古典园林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高超艺术手法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可以了解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并从中体会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内涵。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渗透的传统文化思想
从以往语文课程教学来看,部分教师仍然比较看重教学的效率,忽视了课堂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无法对课文展开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也无法真正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因此,教师想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仍然需要重视语文课堂的交流与互动,并在互动中加强学生对课文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与探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教师需要综合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抽取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以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孙权劝学》文言文内容为例,其中渗透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重要的教育引导作用。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把握字句的读音以及意思,导致阅读不流畅,影响到了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组织适当的课堂互动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互动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挑选文中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谈谈为什么喜欢以及学习到了哪些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比如,“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在这句话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了解到了哪些内容,人物对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等。同时,对于这句话,学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自己是如何学习,如何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以及如何向别人学习等,从而实现古今的对话,进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三、基于语文教学内容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以往绝大多数的学生被语文课堂环境所束缚,只专注于语文教材内的知识,却很少主动花费课余时间展开语文知识的拓展性探究,这会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后,教师可以基于语文教学内容组织恰当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以引领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学知识,进而展开传统文学知识的交流,从而领会其中渗透的传统文化精神。其中,教师也要保障学生拥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对相关的文学问题展开细致地探讨,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表达各自的学习意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传统文化交流与学习氛围。
以初中语文有关古诗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古诗,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关于古诗的传统文化学习交流活动,以促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等古诗内容为讨论对象,学生可以从古诗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古诗结构、诗词的语言特色等,深入分析这些著名古诗作品的特点、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文化情感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文学影响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学价值,进而从诗词作品鉴赏中提升学生的文学艺术涵养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此外,學生还需要将古诗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以形成完整的交流学习内容,从而方便学生展开日后的学习与参考,进而巩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成果,最终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能力[2]。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融合,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一次创新与突破,使得语文课程教学更具意义和价值,从而也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语文课堂的交流与互动、语文课后教学等方面,逐步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涵养。
参考文献:
[1]王俊莲.微探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7,5(14);218-218.
[2]欧小军.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微探[J].读与写,2017,14(13):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