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zhur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复杂化、消极化、突发化的发展趋势,如环境适应、学习压力、恋爱等问题。也有特殊群体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如女生、贫困生、成绩落后学生等。面对这些问题,要有效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通过团体辅导、营造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等措施,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
  1 问题提出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有知识、未成熟的青年群体,他们虽然更能接受较为复杂的情感和事件,却常因大学时代各种充满冲突的成长任务困惑和挣扎。2009年在对200位学生作的随机调查表明,有35%对人际关系敏感,20%人有敌对情绪,忧虑占18%,焦虑占12%,心理压抑沮丧占15%;就全国大学生而言,有20.3%的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同时伴有自卑和懦弱的特点,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意志消沉低落,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灰心丧气,没有进取心,受到批评就会萌发报复心理,甚至有人因微不足道的小事铤而走险而发生意外。如马加爵、药家鑫等事件,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2 常见心理问题
  2010年2月23日教育部印发了《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其要点是依据当前历史时期大学心理养成特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心理素质、心理适应能力等领域出现的问题,结合有针对性地心理辅导及咨询活动实践,通过探索缓解和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科学规律,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这些举措,减少不良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最终降低心理问题引发的学生过激行为,从而净化校园环境,最终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我们的工作任务除了要做好日常管理,更重要的是做好学生心灵的导师,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的在校生都是90后,本身就有自己的一些时代点特。比如:90后大学生效益观念盛行,功利性行为增多。具体体现在对就业、评优、入党等关系个人发展方面的功利意图;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热衷追求新鲜潮流,看重新鲜感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并且善于从外部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独立性和依赖性共存: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甚至很少自己洗衣服、做家务。他们的思维与情感是最直接的,他们敢想敢做敢犯错。他们不会去顾忌什么,他们的思维和行动都没有圈圈框框。这些特点都给我们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1 环境适应
  案例1:小张自言从小属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学时,爸爸妈妈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觉得时间不够用,整日浑浑噩噩,学习成绩下降,成了班上的“第三梯队”。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成了心理障碍队伍中的一员。
  小张的情况在大一新生中并不少见,因此辅导员要帮助刚入学的大学生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逐渐建立信心,适应新的环境。.
  2.2 学习压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经过高考洗礼后进入大学校园的,他们或多或少对自己所读的学校不很满意,感觉自己应该念一所更好的学校,无形中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落感。在集体中,他们对目前的学习内容也怎么感兴趣。后来发现自己竟然就目前的课程成绩也不理想,不及格就成了家常便饭,这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因此他们感到学业上有压力。对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个阶段,今后的路还很长。从一进校门起,新的竞争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所以入校后学生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2.3 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社交障碍:
  案例2:我系某专业学生小张由于来自农村,小姑娘长的很漂亮,但总觉得自己不漂亮,什么也不如别人,不愿与同学一起活动,甚至上课也是自己一个人去。这个学生的问题属于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否则,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这种问题的同学要大胆一些,多参加集体活动,并敢于抛头露面。
  2.4 焦虑问题
  学生的焦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来源并非现实的威胁,而是来自内心,通常无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考试焦虑与自我焦虑。①自我焦虑。青年时期比任何年龄更关注自己在他人尤其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学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长相、胖瘦、高矮、能力、魄力、魅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这类学生要学会接纳自己,无论自己的先天条件如何都要学会坦然接受,真实面对。②考试焦虑。尽管所有的大学生都经过了黑色七月的严峻考验,但是大学考试对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压力更为突出,他们无端担心考试失败甚至产生了厌倦考试的心理状态。解决考试焦虑要从学好专业课,提高专业知识,锻炼学习的能力。学生要在学习内容上注意寻找自己的学习兴趣,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外,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2.5 情绪问题   稳定的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反应,是学生成才重要的因素,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问题有:①抑郁。指个体心中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常伴有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等,心情压抑、沮丧、没精打彩,什么活动都懒于参加,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来,逃避参与。这些情绪问题一般与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亲和感差、连续的考试失败、失去亲人、失恋、同学感情失和等有关系。②情绪失衡。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隐性,表现为情绪波动大,高低不定,喜怒无常。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考试失败、情感受挫而一蹶不振,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如某大学十年的违纪处分的71个例中,打架的占到45%,起因多数因为生活中小的摩擦。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常,常是为“朋友而战”,为“义气而战”,一但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及。
  2.6 情感受挫促成心灵苦闷
  时下的大学校园,恋爱已是公开的秘密,部分大学生匆匆加入“恋爱族”。爱情虽然在大学并非一门必修课学,但是大部分大学生仍然开始自己的情感之旅。“专业恋爱、业余学习”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普遍撒网、重点培养、择优而谈”,是部分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面对爱情,学生更多的想到的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甚至“预约失恋”。由于他们对爱或被爱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饱受失恋之苦,但又难以自我调适,轻者陷入情感的漩涡难以自拔,重者则会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实际上,谈恋爱是一种审美,一旦双方产生了恋情,要沉着、冷静、理智地对待,既应珍视纯洁的感情,又不能任其发展,注意适度控制,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3 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辅导员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已经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对不是靠几个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可以完全解决和得以保证的,辅导员必须加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中去,目前对于辅导员来说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显得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有可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3.1 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首先,辅导员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这对于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辅导员可以成为他们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有可能去增强自我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当辅导员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时,更需要倾听理解学生,不要急于说教学生,倾听和接纳可以让学生有被注意,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便于他们对老师成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指导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而教育的效果以此为前提!
  其次,辅导员要努力建设安全的团体,班级就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的团体,如何将班集体建设成一个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安全的集体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台湾有专门用团体动力学的观点建设班集体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事实也证明了凝聚力强的集体的学生往往获益成长最多。
  最后,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络沟通工作,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需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3.2 开展丰富的心理训练
  团体心理训练是一种发展性咨询,通过让一群人参加精心设计的一些团体活动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对于潜能开发,心理保健有很好的作用。通过让受训者参加一些团体的活动,让受训者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团体心理训练是一种深入心灵深处的训练,有些感受让受训者终生难忘,效果比较显著。辅导员就可以带领班级开展团体训练活动,所以非常适合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开展时,一个班级被分成若干个团队,团队有队长,队名,口号,队标和队歌。辅导员给团队下达游戏任务,全体成员要同心协力按规则尽力完成,游戏结束后是分享阶段,每一位成员谈自己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东西供所有成员分享。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境况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帮助参加活动的人去学习、体验、适应,而这些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通过领悟、迁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譬如“拍拍手”的游戏,让每个人验证一分钟最多拍手的次数,让同学们体验到,自己的潜力很大,而往往我们总是低估自己,所以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要敢于尝试。
  3.3 建立有效的心理预警
  面对存在心理问题比例如此之高的大学生群体,建立一个心理预警网络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在这个心理预警网络中,辅导员是重要的一环,辅导员要掌握一些精神病症状学知识,具有初步鉴别精神病的能力。另外能够及时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建议他们及时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咨询师的咨询,在每个班级培训一个心理健康联络员,让这个学生能及时的反馈班级同学的心理状况,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有效的预防有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3.4 关注特殊的学生群体
  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性格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首先,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马家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其次,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5%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最后,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才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4 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形成良好教育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心理是否决定成败学业成败,甚至能决定人生的成败。育人必须从育心开始,而育心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健康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心灵才能既照亮自己,又照耀他人。让每一个高尚的人格形象,每一颗健康的心灵去影响和感化身边的每一位同学,从而使校园更纯洁、更安静、更和谐。
其他文献
摘 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应用 数学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
期刊
【摘要】: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境意识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入手:  首先,在
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要点及内容谈几点拙见。  一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种物质文化的传播渠道、速度都得到扩宽与提速,社会成员对新鲜事物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层次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目前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对本国公民需求的消
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着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未来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期刊
英语教学是学生掌握英语语言项目的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交际统一整体。一个灵活、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可以提高学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因此,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灵活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探索和运用新的、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根据自己
【摘要】在很多人看来,上语文课历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多上一节少上一节课对学生的成绩而言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特别原因一个没有上过语文课但他的语文成绩依旧如故。一些学生也认为语文课是所有的课程中最无聊最没劲的,因而对语文缺少激情缺乏兴趣。但我们试想,又有那些人会对一个本来就缺乏趣味的课堂会听得津津有味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改变以往对语文的看法,如何将生动有趣这位
目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初中教师都很积极地参见了这场改革。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觉得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大关键。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
期刊
目的:通过对海洛因代谢物6-单乙酰吗啡及阿片类治疗药剂纳洛酮的色谱过程的筛选,分离两种物质且其线性、重复性、回收率满足要求.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选择不同的色
我们孩子从婴儿时期进入幼儿时期后, 由于自身动作及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独立性的增长, 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便逐渐产生。但因受本身知识、经验和生活能力的限制, 又使他们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之中来, 所以游戏便成了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孩子通过游戏对其身体的认知、社会认知以及情绪与情感等等的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在的游戏需要镇南关能否得到满足,游戏能否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