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急性期ECP水平的高低与患儿日后喘息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血清中ECP水平。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愈后随访6~12月,观察有无喘息发作。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ECP水平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恢复期血清中EC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毛细支气管炎治愈后再次发生喘息的患儿急性期血清中ECP水平高于未再发生喘息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ECP可能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2.毛细支气管急性期血清中ECP水平越高,毛细支气管炎日后发生喘息的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喘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毛支急性期组:选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患儿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2~24月,平均年龄11.395.61月。患儿于病程2~3天入院,具有明显的咳嗽及喘息症状,肺部可闻及轻重不等的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胸部X线具有不同程度的肺纹理增粗、肺气肿、支气管周围炎等表现,毛支恢复期组:选自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患儿,共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月~24月,平均年龄10.805.89月。入选患儿经过治疗后于病程的9~14天,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部X线示肺气肿症状消失。对照组:自同期因腹股沟斜疝、隐睾、脐疝入住我院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入选患儿共20例,男15例,女5例,2~24个月,平均年龄11.355.97月。其中睾丸鞘膜积液患儿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9例,脐疝患儿3例。毛支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毛支急性期组、毛支恢复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ECP水平比较 结果见表1。
2.2 毛细支气管炎治愈后,随访6-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有无再次喘息发作分组,有喘息发作的为I组,无喘息发作的为II组。
三组血清中ECP水平比较见表2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男女发病率相似,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近年来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
嗜酸性粒细胞(EOS)是在骨髓内成熟后释放入血液的,主要介导超敏反应及抗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活化后主要释放4种强碱性颗粒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主要碱性蛋白(MBP),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的神经毒素(EDN)及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O)。其中ECP是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标志。大量实验已证实,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体内ECP水平明显升高,是反应气道炎症活动的指标[2]。ECP是不是在毛细支气管炎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呢?陈运生等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ECP的水平,结果显示在急性期EC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ECP在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有着相似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中EC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考虑ECP可能参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的发作。其发病机制可能为ECP能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后者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狭窄,出现喘息的症状。ECP存在较强的细胞毒性,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的形成。本实验还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ECP水平较恢复期均高,说明随着病情好转,体内的炎症反应减轻,符合病情的发展过程。
总之,毛细支气管炎的免疫反应十分复杂,多种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参与其中。本研究显示ECP可能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评估愈后及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联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199-1200.
[2]Sumner A,Coyle D,Mitton C,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epinephrine and dexamethasone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Pediatrics, 2010, 126(4): 623-631.
通讯作者:乔红梅,女,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30021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喘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毛支急性期组:选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患儿38例,男30例,女8例,年龄2~24月,平均年龄11.395.61月。患儿于病程2~3天入院,具有明显的咳嗽及喘息症状,肺部可闻及轻重不等的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胸部X线具有不同程度的肺纹理增粗、肺气肿、支气管周围炎等表现,毛支恢复期组:选自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组患儿,共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月~24月,平均年龄10.805.89月。入选患儿经过治疗后于病程的9~14天,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胸部X线示肺气肿症状消失。对照组:自同期因腹股沟斜疝、隐睾、脐疝入住我院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入选患儿共20例,男15例,女5例,2~24个月,平均年龄11.355.97月。其中睾丸鞘膜积液患儿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9例,脐疝患儿3例。毛支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毛支急性期组、毛支恢复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ECP水平比较 结果见表1。
2.2 毛细支气管炎治愈后,随访6-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有无再次喘息发作分组,有喘息发作的为I组,无喘息发作的为II组。
三组血清中ECP水平比较见表2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喘息性疾病,男女发病率相似,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近年来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
嗜酸性粒细胞(EOS)是在骨髓内成熟后释放入血液的,主要介导超敏反应及抗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活化后主要释放4种强碱性颗粒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主要碱性蛋白(MBP),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的神经毒素(EDN)及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O)。其中ECP是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标志。大量实验已证实,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体内ECP水平明显升高,是反应气道炎症活动的指标[2]。ECP是不是在毛细支气管炎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呢?陈运生等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ECP的水平,结果显示在急性期EC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ECP在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有着相似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血清中EC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考虑ECP可能参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的发作。其发病机制可能为ECP能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后者可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狭窄,出现喘息的症状。ECP存在较强的细胞毒性,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的形成。本实验还显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血清中ECP水平较恢复期均高,说明随着病情好转,体内的炎症反应减轻,符合病情的发展过程。
总之,毛细支气管炎的免疫反应十分复杂,多种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参与其中。本研究显示ECP可能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评估愈后及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联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199-1200.
[2]Sumner A,Coyle D,Mitton C,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epinephrine and dexamethasone in children with bronchiolitis. Pediatrics, 2010, 126(4): 623-631.
通讯作者:乔红梅,女,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