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GE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在他的力作《赢》(Winning)中说过一则关于“底特律”的故事:有一名哈佛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准备找工作,他去请教一位前辈关于投资银行与管理顾问职场生涯的问题,但这位前辈注意到年轻人真正最感兴趣的工作却是“汽车设计师”。前辈衷心建议年轻人:“你应该到底特律工作才对啊!何必考虑进入顾问业或银行业呢?”年轻人神情沮丧地说:“我父亲告诉我,我念哈佛,不是为了进汽车业。”
后来,年轻人果然如父亲所愿,进入华尔街工作,每个星期工作八十几个小时。在韦尔奇看来,这虽然不见得是错的,但是,经过日积月累之后,这位年轻人不满的情绪很可能会慢慢酝酿,就像是滚烫的火山岩浆,积累到了某一个时间点(燃点),终至爆发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为自己的兴趣而活
职场专家因此大声呼吁:一定要为自己的兴趣而活或工作。但是在职场生涯里,似乎每个人多少都不得不为了满足别人,投入某些你并不真正想做的工作。而且,摆在眼前的有许多现实问题,包括房屋贷款、子女学费、家庭经济等等,使得你不得不被迫接受某些工作。
为了避免为别人工作而引起的反弹,唯一的好方法是,确实弄清楚你到底是为了谁而做某些工作。否则,到了某个时间点,你的“底特律”肯定会在那边大声地呼唤你。如果能投向它的怀抱,很好;万一不能,平心静气接纳那个把你拉住的原因。
我也曾经有过这种困扰。我念大一的时候决定从数学系转入国贸系,因为我认为台湾是岛屿,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当时我一心一意想挣脱贫穷,赶快进贸易公司赚钱改善家计,等我大二进了贸易公司兼职,每天窝在那里写书信,很快,我发现我的“底特律”彻底被摧毁了。因为台湾的贸易公司规模都很小,这些贸易公司缺乏本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几乎都是买空卖空,很容易被取代,终究不能长久。于是乎,我只得继续寻找下一个“底特律”。
后来我顺利地考进了IBM,如愿以偿进入外资公司。但是我在IBM待了十七年,慢慢发觉自己的工作不再具有挑战性,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去追求心中下一个“底特律”。
“底特律”在变
有一次,我到北京大学演讲,谈到自己的成长与就业过程,席间,有一名年轻的学生举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在IBM待了17年才考虑跳槽?在我看来,你的EQ固然不错,但你的IQ却有问题,你还是不够聪明。”
我愣了几秒,回答他:“你说得很不错,我承认我当时的确不够聪明,但并不是我没有跳出来放手追求梦想的勇气,而是当时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底特律”指的是兴趣,不过,面临现实考量就变得很残酷,对某些人而言,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兴趣摆第二。每个工作都会有低潮或艰苦时期。然而,不论何种工作,你至少要设法找出你喜欢它的“某些地方”。
其实,我认为“底特律”是会变的,随着年龄成长与心智成熟度不同,“底特律”也会不同;外在客观环境改变,也会影响你的“底特律”。
打个比方,就某种程度而言,找职业就像挑适合的结婚伴侣。我年轻的时候欣赏的异性是身材丰满有致、脸蛋漂亮的女孩子;但我后来找结婚的对象,却是贤妻良母、懂得持家的贤惠女子。
“底特律”并非绝对天生,而是可以靠后天培养,边做边找出真正的兴趣。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若是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特律”,他算是很幸运的。
每一种工作都具有某种潜力,让你感觉自己的价值。但如果工作不能让你感到兴奋,也不要在哪里混吃等死,去找一份让你觉得有意义的工作,相信我,一定会有某些吸引你、打动你的地方,让你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人物简介)李绍唐
1983年进入IBM台湾公司,2000年,任甲骨文台湾地区总经理,2003年6月出任甲骨文公司华东暨华西区董事总经理。现任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CEO。
后来,年轻人果然如父亲所愿,进入华尔街工作,每个星期工作八十几个小时。在韦尔奇看来,这虽然不见得是错的,但是,经过日积月累之后,这位年轻人不满的情绪很可能会慢慢酝酿,就像是滚烫的火山岩浆,积累到了某一个时间点(燃点),终至爆发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为自己的兴趣而活
职场专家因此大声呼吁:一定要为自己的兴趣而活或工作。但是在职场生涯里,似乎每个人多少都不得不为了满足别人,投入某些你并不真正想做的工作。而且,摆在眼前的有许多现实问题,包括房屋贷款、子女学费、家庭经济等等,使得你不得不被迫接受某些工作。
为了避免为别人工作而引起的反弹,唯一的好方法是,确实弄清楚你到底是为了谁而做某些工作。否则,到了某个时间点,你的“底特律”肯定会在那边大声地呼唤你。如果能投向它的怀抱,很好;万一不能,平心静气接纳那个把你拉住的原因。
我也曾经有过这种困扰。我念大一的时候决定从数学系转入国贸系,因为我认为台湾是岛屿,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当时我一心一意想挣脱贫穷,赶快进贸易公司赚钱改善家计,等我大二进了贸易公司兼职,每天窝在那里写书信,很快,我发现我的“底特律”彻底被摧毁了。因为台湾的贸易公司规模都很小,这些贸易公司缺乏本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几乎都是买空卖空,很容易被取代,终究不能长久。于是乎,我只得继续寻找下一个“底特律”。
后来我顺利地考进了IBM,如愿以偿进入外资公司。但是我在IBM待了十七年,慢慢发觉自己的工作不再具有挑战性,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去追求心中下一个“底特律”。
“底特律”在变
有一次,我到北京大学演讲,谈到自己的成长与就业过程,席间,有一名年轻的学生举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在IBM待了17年才考虑跳槽?在我看来,你的EQ固然不错,但你的IQ却有问题,你还是不够聪明。”
我愣了几秒,回答他:“你说得很不错,我承认我当时的确不够聪明,但并不是我没有跳出来放手追求梦想的勇气,而是当时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底特律”指的是兴趣,不过,面临现实考量就变得很残酷,对某些人而言,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兴趣摆第二。每个工作都会有低潮或艰苦时期。然而,不论何种工作,你至少要设法找出你喜欢它的“某些地方”。
其实,我认为“底特律”是会变的,随着年龄成长与心智成熟度不同,“底特律”也会不同;外在客观环境改变,也会影响你的“底特律”。
打个比方,就某种程度而言,找职业就像挑适合的结婚伴侣。我年轻的时候欣赏的异性是身材丰满有致、脸蛋漂亮的女孩子;但我后来找结婚的对象,却是贤妻良母、懂得持家的贤惠女子。
“底特律”并非绝对天生,而是可以靠后天培养,边做边找出真正的兴趣。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若是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特律”,他算是很幸运的。
每一种工作都具有某种潜力,让你感觉自己的价值。但如果工作不能让你感到兴奋,也不要在哪里混吃等死,去找一份让你觉得有意义的工作,相信我,一定会有某些吸引你、打动你的地方,让你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人物简介)李绍唐
1983年进入IBM台湾公司,2000年,任甲骨文台湾地区总经理,2003年6月出任甲骨文公司华东暨华西区董事总经理。现任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