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唐:你的“底特律”在哪里?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s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GE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在他的力作《赢》(Winning)中说过一则关于“底特律”的故事:有一名哈佛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准备找工作,他去请教一位前辈关于投资银行与管理顾问职场生涯的问题,但这位前辈注意到年轻人真正最感兴趣的工作却是“汽车设计师”。前辈衷心建议年轻人:“你应该到底特律工作才对啊!何必考虑进入顾问业或银行业呢?”年轻人神情沮丧地说:“我父亲告诉我,我念哈佛,不是为了进汽车业。”
  后来,年轻人果然如父亲所愿,进入华尔街工作,每个星期工作八十几个小时。在韦尔奇看来,这虽然不见得是错的,但是,经过日积月累之后,这位年轻人不满的情绪很可能会慢慢酝酿,就像是滚烫的火山岩浆,积累到了某一个时间点(燃点),终至爆发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为自己的兴趣而活
  
  职场专家因此大声呼吁:一定要为自己的兴趣而活或工作。但是在职场生涯里,似乎每个人多少都不得不为了满足别人,投入某些你并不真正想做的工作。而且,摆在眼前的有许多现实问题,包括房屋贷款、子女学费、家庭经济等等,使得你不得不被迫接受某些工作。
  为了避免为别人工作而引起的反弹,唯一的好方法是,确实弄清楚你到底是为了谁而做某些工作。否则,到了某个时间点,你的“底特律”肯定会在那边大声地呼唤你。如果能投向它的怀抱,很好;万一不能,平心静气接纳那个把你拉住的原因。
  我也曾经有过这种困扰。我念大一的时候决定从数学系转入国贸系,因为我认为台湾是岛屿,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当时我一心一意想挣脱贫穷,赶快进贸易公司赚钱改善家计,等我大二进了贸易公司兼职,每天窝在那里写书信,很快,我发现我的“底特律”彻底被摧毁了。因为台湾的贸易公司规模都很小,这些贸易公司缺乏本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几乎都是买空卖空,很容易被取代,终究不能长久。于是乎,我只得继续寻找下一个“底特律”。
  后来我顺利地考进了IBM,如愿以偿进入外资公司。但是我在IBM待了十七年,慢慢发觉自己的工作不再具有挑战性,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去追求心中下一个“底特律”。
  
  “底特律”在变
  
  有一次,我到北京大学演讲,谈到自己的成长与就业过程,席间,有一名年轻的学生举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在IBM待了17年才考虑跳槽?在我看来,你的EQ固然不错,但你的IQ却有问题,你还是不够聪明。”
  我愣了几秒,回答他:“你说得很不错,我承认我当时的确不够聪明,但并不是我没有跳出来放手追求梦想的勇气,而是当时有身不由己的苦衷……”
  “底特律”指的是兴趣,不过,面临现实考量就变得很残酷,对某些人而言,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兴趣摆第二。每个工作都会有低潮或艰苦时期。然而,不论何种工作,你至少要设法找出你喜欢它的“某些地方”。
  其实,我认为“底特律”是会变的,随着年龄成长与心智成熟度不同,“底特律”也会不同;外在客观环境改变,也会影响你的“底特律”。
  打个比方,就某种程度而言,找职业就像挑适合的结婚伴侣。我年轻的时候欣赏的异性是身材丰满有致、脸蛋漂亮的女孩子;但我后来找结婚的对象,却是贤妻良母、懂得持家的贤惠女子。
  “底特律”并非绝对天生,而是可以靠后天培养,边做边找出真正的兴趣。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若是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底特律”,他算是很幸运的。
  每一种工作都具有某种潜力,让你感觉自己的价值。但如果工作不能让你感到兴奋,也不要在哪里混吃等死,去找一份让你觉得有意义的工作,相信我,一定会有某些吸引你、打动你的地方,让你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人物简介)李绍唐
  1983年进入IBM台湾公司,2000年,任甲骨文台湾地区总经理,2003年6月出任甲骨文公司华东暨华西区董事总经理。现任多普达通讯有限公司CEO。
其他文献
智慧投资    从长期来看,决定投资优劣的关键不在于你买了什么股票,而在于你的投资组合是什么样的。首先,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我的投资目标是什么?从长期来说,股票的收益率最高。从短期来说,它们的风险也高。短期之内你如果需要钱,就不要投资于股票。  我可以承担多大的风险?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可以消除短期波动的影响,而相应的代价就是收益率相对要低一些。  我还有什么投资?审视一下你的投资组合,除了
期刊
     
期刊
上任第一年:握紧手中的“接力棒”    你知道当上司有多难吗?你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控制!这很难用语言来表达。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这是一种有了孩子的感觉。在X—1天你还没有孩子,在X天你突然就成了父亲或者母亲,你需要了解一切应该了解的有关照料孩子的事情。    不论你是第几次新官上任,总会比预料的费神得多。新官接到晋升聘书的同时也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员工对你服吗?上司对你的表现满意吗?如何应
期刊
你总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你总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  你希望更多的人认同你,别担心,你不是异类  ——听,他们在说话    “最敏感的话题,最辛辣的评论,最鲜明的风格,最独特的视角,最真实的声音,不要选择沉默,大家和我一起有一说二。”一把优质的魅力男音一夜之间在互联网上红到发紫。这声音的主人就是我们的第一位主角——胖大海。  胖大海,本名赵海量,1977年生,拥有B型血特质的他似乎比别人更敏感,大
期刊
平客:《时代人物周报》编辑,六○年代生人,光头佬,资深媒体人,反波台前;  飞猪:《经济观察报》记者,八○年代,帅哥,南开大学金融系大四学生,反波幕后。    这两个除了同为双子座以外似乎找不到任何交集的人,联手攒出了这个以“反对传统电波里的一切虚假、束缚、欺骗和铜臭”为目的的中国第一个纯原创的专业个人播客网站。开播第一天,点击率15000人次,反波火了!  平客的履历让人觉得似乎他就是为媒体而生
期刊
若干年前,我做过一个“无聊”的测试题,题目是面对你的死亡。问题单包括:你第一次亲眼见到的死人是谁?你最厌恶自己死亡的哪一面?死亡对你意味着什么?倘若人们告诉你,你已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你会怎样安度时日,直至死去?倘若你已结婚,你想比你配偶活得更久吗?倘若你有选择余地,你会喜欢哪一种死亡?倘若你有选择余地,你会何时去死?你愿意为谁或为什么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备选答案中选择完毕后,我忽然发现,整个测试
期刊
看了《职场》(创刊号)中李开复先生的专栏《成为自己的主人》一文,有些想法。  文中提到:在中国,年轻人的被动思维很常见。许多中国年轻人不善于主动规划自己的成长路线,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不知道如何积极地寻找资源,使自己的人生迈上更高的阶梯。  在这篇文章中,李开复先生并没有对“被动”的原因作更多分析,而是谈了很多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但在我看来,文章却是有些遗憾的,因为“被动”背后的“
期刊
金钱是最富于流动性的,我们所拥有的财富数量随着收入和支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安全并持续地增值,就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金钱。有人说,我懂得赚钱就可以了。但是,不去妥善管理自己的财富,赚到的钱可能不知不觉间就流向了别处,而如果学会成功理财,财富则会自动发生增值,就是俗语所说的“钱会生钱”。所以,赚钱固然重要,理财同样重要。  现代社会中,最佳的理财方式就是:富有型理财方法。就是既要享
期刊
就像所有的神话故事一样,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故事同样深刻揭示出了人类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我们的职业发展而言,阿基里斯的故事给予我们的启发就是:无论我们多么强势,也无论我们准备得多么充分,我们的某些弱点依然会成为我们职业发展的桎梏。更具启示意义的是,阿基里斯的致命“软肋”不是他的头颅,也不是他的心脏,更不是其他攸关生死的部位,而是他的脚踵——最出乎我们预料的地方。    就像阿基里斯一样,我们每个人
期刊
有很多场合可以拓展人际网络,寻找职业机会或发展合作关系。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份工作或者改变目前状态的一个机会呢?也许是,也许不是。不过,多多交流总是很有益处的。  提示:别散布谣言,不要说负面的东西,不要过河拆桥。每个行业都是一个非常小的圈子。你付出什么,最终也会得到什么。你永远都不知道谁知道什么。  从这50个问题开始……  这些问题可能会出现在正式的面试中,也经常会出现在非正式的交流中。你不仅要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