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只有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能让他们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这表明以“为党立心,为国立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理论指导,开展“红于心,思于源”课程活动,把红色资源当教材的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探索开展“红于心,思于源”课程活动的必要性,并探究重要举措,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品德,培养有爱国情怀,有奋斗精神,有知识、有见识的高素质学子。
【关键词】课程活动;活动落实的策略;小学生
一、开展“红于心,思于源”课程活动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不完善,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对事物的认识很多都是模仿教师、父母以及同伴,或者是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人灌输得来的。由此可见,我们让学生接触什么、学习什么对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各个学科自身的特长和条件,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做到落实的过程有活动,活动有特色。以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基准,我校开展朗诵红色经典诗词、歌唱红色歌曲、探寻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更为广阔、全面,增长知识见识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清晰可见,让学生的成长更加完整。
二、开展“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实施策略初探
(一)立足传承红色基因,切实落实课程,做到课程有活动
我校以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为准则,结合学校自身性质、特点与条件,立足传承红色基因,切实落实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纪念场馆,并强调,“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表明,红色基因是学生的榜样,是他们的力量,是他们的灯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使红色基因的根基扎深扎牢,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汲取榜样力量,我校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灵活处理课时长度,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尝试将校本课程活动学习融入国家课程的学习,两者结合,相互渗透;此外,还丰富课堂地点,除了将教室作为课堂实施的主要地点,学校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将图书馆、报告厅阶梯教室、田径场等教室外的地点都纳入其中,将其作为小课堂,让学生进行更广阔、更综合地学习。
在语文课程分年级分班级进行学科渗透,开展“读红色书籍”活动,读一系列的红色经典书籍,以红育人;开展以红色基因为主线,举行朗读、演讲、唱歌、表演、主持等技巧学习的“吟诵红色诗词”活动。
在音乐课程进行学科渗透,例如,唱红歌,对经典红色歌曲进行班级合唱比赛、校园十大红色歌曲歌手比赛;话剧社团根据一些乐平镇的抗日故事进行编排话剧;舞蹈社团开设基本舞步的学习、红色舞蹈等学习。
在开展美术课程下进行学科渗透:乐平水乡画之美,通过热爱山水乐平镇的水乡之美,激发学生对岭南水乡画的学习与运用。社团开展折纸、剪纸、橡皮泥造型、游学红色基地寻找素材等活动。
在开展体育课程下,渗透应用现代国防军事知识,邀请教官来教学,初步练习军体操的简单队形、走姿;到军事主题公园练习攀爬、越野障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不屈服,自立自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依托红色基地,实现“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常态化、特色化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从红心准备,依托我校旁边“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等红色基地,开展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活动,带着学生寻访前辈人的足迹,缅怀他们的战斗历程,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扎根心中,长盛不衰。以红色基因为基准,通过开展朗诵红色经典诗词、歌唱红色歌曲、探寻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等活动,从而以精神立教,以信仰立人,实现“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常态化、特色化。
1.“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常态化
低年级学生听红色故事,例如,《“小萝卜头”学文化》、刘胡兰的故事、《七颗豆子》和《韦德福:十指抠开地牢墙》等故事。中高年级学生唱红色革命歌曲,例如,唱《红星照我去战斗》《游击队之歌》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全体学生走进青少年军事训练基地,学军体操,走军姿,进行越野训练,培养学生们的钢铁般意志,继承三水抗日志士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全体学生走访红色基地,参观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为三水英雄纪念碑献上花圈,缅怀先烈。高年级高年级走访红色基地,访红源,走访还健在的抗日战士或者他们的家属,追寻英雄的革命事迹,铭记国耻;学校组建了师生导赏员团队,为全校师生及到“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参观的团队讲三水的红色经典故事。
2.“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特色化
为达到“为党立心,为国立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我校进一步开展以德育为主线的“思源”课程活动,以红色资源为母体,追问学校的办学源泉。
(1)中、低年级学生通过比赛,初步认知三水的红色资源,比如,熟悉学校门前的抗日英雄纪念碑历史根源、学校的英雄树来历,知“源”、明“源”。(2)高年级学生除了明“源”,还着重培养“思源”,学习的党的知识,活动要跟“党史、党情、党思”三者相融合,真正做到思“源”。(3)鼓励学生做到:游“源”,游览红色基地,三水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或者说佛山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在清明节的前后组织全体学生去游览红色基地;问“源”,三水留下来的很多红色故事,很多还是要去追问的,问“源”就是其中的一种;读“源”,读课外书籍,读人生之书,读红色故事,形成读书的良好习惯,结合读书节开展一系列的“读源”活动。
基于培养学生为党立心,为国立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追求,学校打造了五大特色活动:3-4月红心养成月,读红色书籍等;5月红歌、红色经典诗词朗诵为主的艺术节,寻找红色基因路线;7月开展以“童心向党”主题班会活动,撰写红色征文为主的“党在心中”的活动;9月进行国防训练,开展研学活动;10月开展“祖国在心中”为主题的班会课活动。
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引导学生向真向善,使學生体会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坚定爱国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同时,也让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三、结语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的教育精神。我们要继续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落实国家课程,做到课程有活动,活动有特色。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活动经验,通过开展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课程活动,更有创意地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培养一代又一代爱国爱党的、有知识有见识的党的事业接班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课程活动;活动落实的策略;小学生
一、开展“红于心,思于源”课程活动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不完善,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对事物的认识很多都是模仿教师、父母以及同伴,或者是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人灌输得来的。由此可见,我们让学生接触什么、学习什么对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各个学科自身的特长和条件,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同时,做到落实的过程有活动,活动有特色。以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基准,我校开展朗诵红色经典诗词、歌唱红色歌曲、探寻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等一系列有特色的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更为广阔、全面,增长知识见识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清晰可见,让学生的成长更加完整。
二、开展“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实施策略初探
(一)立足传承红色基因,切实落实课程,做到课程有活动
我校以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为准则,结合学校自身性质、特点与条件,立足传承红色基因,切实落实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纪念场馆,并强调,“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这表明,红色基因是学生的榜样,是他们的力量,是他们的灯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使红色基因的根基扎深扎牢,在革命先烈、英模人物汲取榜样力量,我校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灵活处理课时长度,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尝试将校本课程活动学习融入国家课程的学习,两者结合,相互渗透;此外,还丰富课堂地点,除了将教室作为课堂实施的主要地点,学校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将图书馆、报告厅阶梯教室、田径场等教室外的地点都纳入其中,将其作为小课堂,让学生进行更广阔、更综合地学习。
在语文课程分年级分班级进行学科渗透,开展“读红色书籍”活动,读一系列的红色经典书籍,以红育人;开展以红色基因为主线,举行朗读、演讲、唱歌、表演、主持等技巧学习的“吟诵红色诗词”活动。
在音乐课程进行学科渗透,例如,唱红歌,对经典红色歌曲进行班级合唱比赛、校园十大红色歌曲歌手比赛;话剧社团根据一些乐平镇的抗日故事进行编排话剧;舞蹈社团开设基本舞步的学习、红色舞蹈等学习。
在开展美术课程下进行学科渗透:乐平水乡画之美,通过热爱山水乐平镇的水乡之美,激发学生对岭南水乡画的学习与运用。社团开展折纸、剪纸、橡皮泥造型、游学红色基地寻找素材等活动。
在开展体育课程下,渗透应用现代国防军事知识,邀请教官来教学,初步练习军体操的简单队形、走姿;到军事主题公园练习攀爬、越野障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不屈服,自立自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依托红色基地,实现“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常态化、特色化
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从红心准备,依托我校旁边“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等红色基地,开展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活动,带着学生寻访前辈人的足迹,缅怀他们的战斗历程,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扎根心中,长盛不衰。以红色基因为基准,通过开展朗诵红色经典诗词、歌唱红色歌曲、探寻抗日战争的英雄事迹等活动,从而以精神立教,以信仰立人,实现“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常态化、特色化。
1.“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常态化
低年级学生听红色故事,例如,《“小萝卜头”学文化》、刘胡兰的故事、《七颗豆子》和《韦德福:十指抠开地牢墙》等故事。中高年级学生唱红色革命歌曲,例如,唱《红星照我去战斗》《游击队之歌》和《黄河大合唱》等歌曲。全体学生走进青少年军事训练基地,学军体操,走军姿,进行越野训练,培养学生们的钢铁般意志,继承三水抗日志士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全体学生走访红色基地,参观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为三水英雄纪念碑献上花圈,缅怀先烈。高年级高年级走访红色基地,访红源,走访还健在的抗日战士或者他们的家属,追寻英雄的革命事迹,铭记国耻;学校组建了师生导赏员团队,为全校师生及到“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参观的团队讲三水的红色经典故事。
2.“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特色化
为达到“为党立心,为国立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我校进一步开展以德育为主线的“思源”课程活动,以红色资源为母体,追问学校的办学源泉。
(1)中、低年级学生通过比赛,初步认知三水的红色资源,比如,熟悉学校门前的抗日英雄纪念碑历史根源、学校的英雄树来历,知“源”、明“源”。(2)高年级学生除了明“源”,还着重培养“思源”,学习的党的知识,活动要跟“党史、党情、党思”三者相融合,真正做到思“源”。(3)鼓励学生做到:游“源”,游览红色基地,三水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或者说佛山有很多红色教育基地,在清明节的前后组织全体学生去游览红色基地;问“源”,三水留下来的很多红色故事,很多还是要去追问的,问“源”就是其中的一种;读“源”,读课外书籍,读人生之书,读红色故事,形成读书的良好习惯,结合读书节开展一系列的“读源”活动。
基于培养学生为党立心,为国立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价值追求,学校打造了五大特色活动:3-4月红心养成月,读红色书籍等;5月红歌、红色经典诗词朗诵为主的艺术节,寻找红色基因路线;7月开展以“童心向党”主题班会活动,撰写红色征文为主的“党在心中”的活动;9月进行国防训练,开展研学活动;10月开展“祖国在心中”为主题的班会课活动。
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红于心,思有源”课程活动,引导学生向真向善,使學生体会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坚定爱国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同时,也让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三、结语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的教育精神。我们要继续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落实国家课程,做到课程有活动,活动有特色。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活动经验,通过开展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课程活动,更有创意地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在缅怀中传承,在开拓中弘扬,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培养一代又一代爱国爱党的、有知识有见识的党的事业接班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