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高管们与银行业分析师的角色开始对调。
从原来前者接受调研,后者写报告,到现在,银行高管们开始自己执笔。报告标题是“银行盈利可期——在既保持收益又能达到各类监管指标下的资本节省之道”。
对何时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各家银行正抱着宜早不宜迟的积极态度来推进。
据了解,五家国有大行或将于2012年率先执行新的《办法》。随后,股份制银行将跟进。而城商行正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下加紧资本、风险的核算工作,确保尽早执行。
新规有助提升资本充足率
各家银行使用新的权重法后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可提升0.2 个百分点。
工行 (601398.SH,1398.HK)行长杨凯生表示,按照2011年底数据测算,如果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标准法计量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其资本充足率将提升0.0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0.04%;若信用风险改用内评法计量的话,工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升1.43%和0.93%。
资本提升的实质是,《办法》为银行打开一扇大门——使用更为个性化、原则上更节约资本的计量方法来代替权重法,对自有资产的风险估值进行“自圆其说”。
自圆其说一方面体现在,“按照本银行参照三年以上的经营数据核算、计量风险来制定内部评级法,以此向监管部门汇报资本金的使用状况。”一家银行高管告诉记者。
而经营时间相对较短的银行选择另一种方式。
“目前我们正在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下,参照《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寻找资本金占用少、风险低、收益高的路径来制定报审执行《办法》的材料。”另一家银行高管称。
不管是哪一家银行,即便市场不纠缠于过去处于一个怎样的周期中,但事实无数次证明,历史计算数据无法反映未来资产风险变化。
银行家们不仅要向市场证明减少再融资的频率和数额,更要展示其可以更好地驾驭资产与风险的能力。
加杠杆支撑盈利能力
过去三年,在资本金比例和融资被严格限制的情况下,银行的财务杠杆从2009年的20倍下降到18倍(2010年),在2011年继续降至16倍,直至目前的15倍左右。
银行可以继续凭借高财务杠杆保持净资产收益率。某银行的测算显示,其净资产收益率将逐步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2012年7月底,银行业总资产达到122.92万亿元,在金融行业的占比为93.7%,而证券行业总资产(1.65万亿元)占比仅1.26%,且连续三年下滑。
在拥有市场绝对话语权下,有“加杠杆”的支撑,获取高收益似乎易如反掌。
对于加杠杆的迫切需求并不难理解。因为银行已进入激烈竞争的战国时代。
“如果在收益率上长期落后其他银行,这样相关管理人员最终会被股东开除。”一位银行从业者说道。
银行可以用来赚钱的原材料就是资本,如果有银行把一部分资产冻结只是为了预防不时之需,那么它可使用的盈利资本就被占用。
相比其他没有这么做的银行,赚取的利润率就会随之降低,而在竞争中也会出于劣势。
没有赢家的游戏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委员会起草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监管的新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前全面达标。
根据这一标准,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6月份正式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引入了巴塞尔Ⅲ确立的资本质量标准及资本监管最新要求,涵盖了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等多层次监管要求,促进银行资本充分覆盖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个体风险。
早在2007年6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希拉·拜耳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她对于《巴塞尔协议》强制要求以风险价值作为银行储备资本充足标志而感到的担忧:“这简直就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就像是让没一个足球运动员自己定义比赛规则,比赛能不乱套吗?”
据记者了解,《办法》中提到的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在于风险价值模型。
其风险计算方式大量依靠概率推算,意味着在过去越频繁发生的事情,在风险计算当中所占的分量越重。根据这一定义,像2008年的A股大跌事件,在风险价值模型中其风险系数会打折。而事实上,这些“黑天鹅”才是最具危险性的,也最应该得到风险管理人员关注。
市场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的担忧不无道理,相比美国金融机构经历过1929年、2008年股市大幅波动,中国各家银行并没有单独经历过个别金融公司、大型企业倒闭所带来的风险洗礼,在没有真实极端事件导致的资产波动数据的参考下,如何真正通过数据来避免风险。
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波动时期,让各家银行自我定义其风险并不适宜。等待一个周期的结束,以各家银行的表现再来制定资本要求,或许可以真正避免“黑天鹅”的出现。
“如果银行希望市场理解其管控风险的能力,那么就需要向市场公布更多的风险识别信息,以避免编写故事的嫌疑。”一位银行高管坦言。
从原来前者接受调研,后者写报告,到现在,银行高管们开始自己执笔。报告标题是“银行盈利可期——在既保持收益又能达到各类监管指标下的资本节省之道”。
对何时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各家银行正抱着宜早不宜迟的积极态度来推进。
据了解,五家国有大行或将于2012年率先执行新的《办法》。随后,股份制银行将跟进。而城商行正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下加紧资本、风险的核算工作,确保尽早执行。
新规有助提升资本充足率
各家银行使用新的权重法后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平均可提升0.2 个百分点。
工行 (601398.SH,1398.HK)行长杨凯生表示,按照2011年底数据测算,如果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标准法计量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其资本充足率将提升0.0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0.04%;若信用风险改用内评法计量的话,工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分别提升1.43%和0.93%。
资本提升的实质是,《办法》为银行打开一扇大门——使用更为个性化、原则上更节约资本的计量方法来代替权重法,对自有资产的风险估值进行“自圆其说”。
自圆其说一方面体现在,“按照本银行参照三年以上的经营数据核算、计量风险来制定内部评级法,以此向监管部门汇报资本金的使用状况。”一家银行高管告诉记者。
而经营时间相对较短的银行选择另一种方式。
“目前我们正在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帮助下,参照《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寻找资本金占用少、风险低、收益高的路径来制定报审执行《办法》的材料。”另一家银行高管称。
不管是哪一家银行,即便市场不纠缠于过去处于一个怎样的周期中,但事实无数次证明,历史计算数据无法反映未来资产风险变化。
银行家们不仅要向市场证明减少再融资的频率和数额,更要展示其可以更好地驾驭资产与风险的能力。
加杠杆支撑盈利能力
过去三年,在资本金比例和融资被严格限制的情况下,银行的财务杠杆从2009年的20倍下降到18倍(2010年),在2011年继续降至16倍,直至目前的15倍左右。
银行可以继续凭借高财务杠杆保持净资产收益率。某银行的测算显示,其净资产收益率将逐步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2012年7月底,银行业总资产达到122.92万亿元,在金融行业的占比为93.7%,而证券行业总资产(1.65万亿元)占比仅1.26%,且连续三年下滑。
在拥有市场绝对话语权下,有“加杠杆”的支撑,获取高收益似乎易如反掌。
对于加杠杆的迫切需求并不难理解。因为银行已进入激烈竞争的战国时代。
“如果在收益率上长期落后其他银行,这样相关管理人员最终会被股东开除。”一位银行从业者说道。
银行可以用来赚钱的原材料就是资本,如果有银行把一部分资产冻结只是为了预防不时之需,那么它可使用的盈利资本就被占用。
相比其他没有这么做的银行,赚取的利润率就会随之降低,而在竞争中也会出于劣势。
没有赢家的游戏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批准了巴塞尔委员会起草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立了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监管的新标准,要求各成员国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前全面达标。
根据这一标准,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6月份正式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引入了巴塞尔Ⅲ确立的资本质量标准及资本监管最新要求,涵盖了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等多层次监管要求,促进银行资本充分覆盖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个体风险。
早在2007年6月,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希拉·拜耳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她对于《巴塞尔协议》强制要求以风险价值作为银行储备资本充足标志而感到的担忧:“这简直就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游戏,就像是让没一个足球运动员自己定义比赛规则,比赛能不乱套吗?”
据记者了解,《办法》中提到的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在于风险价值模型。
其风险计算方式大量依靠概率推算,意味着在过去越频繁发生的事情,在风险计算当中所占的分量越重。根据这一定义,像2008年的A股大跌事件,在风险价值模型中其风险系数会打折。而事实上,这些“黑天鹅”才是最具危险性的,也最应该得到风险管理人员关注。
市场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的担忧不无道理,相比美国金融机构经历过1929年、2008年股市大幅波动,中国各家银行并没有单独经历过个别金融公司、大型企业倒闭所带来的风险洗礼,在没有真实极端事件导致的资产波动数据的参考下,如何真正通过数据来避免风险。
在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波动时期,让各家银行自我定义其风险并不适宜。等待一个周期的结束,以各家银行的表现再来制定资本要求,或许可以真正避免“黑天鹅”的出现。
“如果银行希望市场理解其管控风险的能力,那么就需要向市场公布更多的风险识别信息,以避免编写故事的嫌疑。”一位银行高管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