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的全球化推动着会计国际化的进行,怎样把握会计国际化中的正确方向,则是世界各国会计界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必然性;会计准则
随着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会计的国际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经济已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行列,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的会计准则距离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惯例尚有较大差距,只有认真分析影响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因素, 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规范体系, 才能实现会计国际化, 保证我国的会计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1会计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
1.1会计具有天然的国际一般性。会计是具有二重性的科学,除了技术性以外,还有一般社会属性。会计,数千年前相继产生于埃及、巴比伦、中国等不同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复式记账法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相继产生。目前已知的有埃及、古罗马、汉代的中国、中世纪的意大利等,只是由于语言不同、记账符号不同,对其的命名也不同。会计和复式记账具有不同的发源地,充分说明适应经济管理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会计,在其早期就具有天然的国际一般性。因为各国都需要运用会计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1.2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中叶以后,在科学、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之下所出现的世界经济演进的客观发展趋势,它对世界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具有主导性影响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也在飞速发展.一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都是难以实现的。
1.3计量标准统一的内在要求
标准的统一会大大节约协调成本.大量发生的国际经济行为对会计这一经济计量标准提出了强烈要求。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一份材料,由于发达国家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德国一家公司的利润,按美国会计准则计算可多出两倍,按澳大利亚会计准则计算可多出22倍,按英国会计准则计算可多出24倍。这说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多么迫切。与此同时,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在许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处在不同国家的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都要提供具有可比性的财务信息,而各国会计规则的差异必然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跨国公司更需要国际间会计处理趋同和标准的统一。
2我国会计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会计的国际协调尚处于起步阶段.会计国际化协调进程中尚存在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认识上的错误倾向。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在认识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过分强调自己的做法;二是过分崇洋。考虑问题时总以西方会计为标准,认为国外会计什么都好。
2.2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完善。虽然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为实现会计实务国际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否一定能实现该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标准.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了一纸空文.会计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
2.3在借鉴国外经验和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方面放不开。目前我们还不能放心大胆地把国際惯例中适应于中国的都吸收借鉴进来 借鉴国外经验和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方向存在片面的倾向。表现之一是只注重英美等发达国家而忽视了德、法、日等国,这些被忽视的国家或许有许多经验特别是在借鉴英美作法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表现之二是过于重视企业会计方面国外经验和国际会计惯例.忽视了包括宏观会计、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会计领域.结果使得我们今天的预算会计改革难度就更大:表现之三是太看重传统会计和报告,忽视了包括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和环境会计等许多国外会计方面的新兴领域.不利于中国会计的全面发展
3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
3.1纠正错误认识,扩大对外交流,逐步由单向会计协调转向双向会计协调
双向的会计协调活动.即是由一定的国际组织,组织各方对某些会计问题通过协商达到共识.然后将这些共识以会计准则的形式确定下来.供参与该组织的各方共同遵守。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我们应积极参与所有重要的国际会计组织的会计协调活动,以扩大中国会计的影响;同时,在引进消化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时,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促进这种理论体系能为国际会计学界所理解和接受.并对世界会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2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异.充分参考和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有关会计准则的内容.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会计环境。同时还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突出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
3.3借鉴国际惯例,构建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中国目前发布的基本会计准则行文简单。不够严谨,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间的联系尚欠深入系统的阐述 随着中国会计环境的变化,重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既要有个性,又接近国际惯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具有不同的规范目标,二者很难统一 硬性追求两者的协调.会导致会计准则服从税法的需要而破坏会计准则的规范性。为适应国际惯例,要逐步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使财务会计能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按照真实、公正的要求来提供会计信息.从而进一步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新世纪, 新开始, 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向前发展。中国已经加入WTO, 中国经济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来迎接新的挑战。而中国的会计事业同样会以全新的面貌在这场经济大潮中发挥其超强作用。引进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 再配之以中国自身特色的全新会计理念, 中国的会计事业必将出现新的奇迹!中国的会计国际化道路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真正辉煌灿烂的新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建新.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点认识[J].财务与会计. 2005(06)
[2]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J].会计研究. 2004(01)
[3]楼百均. 资本全球化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研究[J].经济问题. 2002(11)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必然性;会计准则
随着国际投资、融资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会计的国际化问题已日益成为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经济已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行列,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的会计准则距离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惯例尚有较大差距,只有认真分析影响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因素, 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规范体系, 才能实现会计国际化, 保证我国的会计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1会计国际化的客观必然性
1.1会计具有天然的国际一般性。会计是具有二重性的科学,除了技术性以外,还有一般社会属性。会计,数千年前相继产生于埃及、巴比伦、中国等不同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复式记账法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相继产生。目前已知的有埃及、古罗马、汉代的中国、中世纪的意大利等,只是由于语言不同、记账符号不同,对其的命名也不同。会计和复式记账具有不同的发源地,充分说明适应经济管理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会计,在其早期就具有天然的国际一般性。因为各国都需要运用会计提供真实信息,强化经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
1.2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中叶以后,在科学、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推动之下所出现的世界经济演进的客观发展趋势,它对世界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具有主导性影响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本市场也在飞速发展.一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的较高水准的发展都是难以实现的。
1.3计量标准统一的内在要求
标准的统一会大大节约协调成本.大量发生的国际经济行为对会计这一经济计量标准提出了强烈要求。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一份材料,由于发达国家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德国一家公司的利润,按美国会计准则计算可多出两倍,按澳大利亚会计准则计算可多出22倍,按英国会计准则计算可多出24倍。这说明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多么迫切。与此同时,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在许多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处在不同国家的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都要提供具有可比性的财务信息,而各国会计规则的差异必然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跨国公司更需要国际间会计处理趋同和标准的统一。
2我国会计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会计的国际协调尚处于起步阶段.会计国际化协调进程中尚存在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认识上的错误倾向。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在认识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过分强调自己的做法;二是过分崇洋。考虑问题时总以西方会计为标准,认为国外会计什么都好。
2.2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完善。虽然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为实现会计实务国际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否一定能实现该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标准.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了一纸空文.会计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
2.3在借鉴国外经验和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方面放不开。目前我们还不能放心大胆地把国際惯例中适应于中国的都吸收借鉴进来 借鉴国外经验和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方向存在片面的倾向。表现之一是只注重英美等发达国家而忽视了德、法、日等国,这些被忽视的国家或许有许多经验特别是在借鉴英美作法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表现之二是过于重视企业会计方面国外经验和国际会计惯例.忽视了包括宏观会计、政府与非盈利性组织会计领域.结果使得我们今天的预算会计改革难度就更大:表现之三是太看重传统会计和报告,忽视了包括宏观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和环境会计等许多国外会计方面的新兴领域.不利于中国会计的全面发展
3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
3.1纠正错误认识,扩大对外交流,逐步由单向会计协调转向双向会计协调
双向的会计协调活动.即是由一定的国际组织,组织各方对某些会计问题通过协商达到共识.然后将这些共识以会计准则的形式确定下来.供参与该组织的各方共同遵守。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我们应积极参与所有重要的国际会计组织的会计协调活动,以扩大中国会计的影响;同时,在引进消化西方会计理论体系时,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促进这种理论体系能为国际会计学界所理解和接受.并对世界会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2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在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全面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异.充分参考和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西方发达国家有关会计准则的内容.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会计环境。同时还要服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突出投资人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摆正会计准则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避免准则与制度关系的混乱。同时还应加快准则的制定速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展准则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其可操作性。
3.3借鉴国际惯例,构建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中国目前发布的基本会计准则行文简单。不够严谨,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间的联系尚欠深入系统的阐述 随着中国会计环境的变化,重构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既要有个性,又接近国际惯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具有不同的规范目标,二者很难统一 硬性追求两者的协调.会导致会计准则服从税法的需要而破坏会计准则的规范性。为适应国际惯例,要逐步实现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使财务会计能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按照真实、公正的要求来提供会计信息.从而进一步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新世纪, 新开始, 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向前发展。中国已经加入WTO, 中国经济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来迎接新的挑战。而中国的会计事业同样会以全新的面貌在这场经济大潮中发挥其超强作用。引进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 再配之以中国自身特色的全新会计理念, 中国的会计事业必将出现新的奇迹!中国的会计国际化道路必将把我们带入一个真正辉煌灿烂的新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建新.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点认识[J].财务与会计. 2005(06)
[2]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J].会计研究. 2004(01)
[3]楼百均. 资本全球化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研究[J].经济问题. 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