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主体·主观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好领读,能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脑思、口读、身演等多种感官的组合使用,更好地识记、解析,进一步地入情、会意、悟境,进而学会语言、理解语言、使用语言乃至创造语言。小学语文领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导性,在示范与引领中促成模仿;二是主体性,在“自为”与“自覺”中达到协同;三是主观性,在“立体的产出”中推动表达。
  关键词:领读 价值 主导性 主体性 主观性
  朗读是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在朗读能力的习得中,领读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和有效助力。所谓“领读”,是指集体朗读时由一个人带头朗读。不过,在教学实践中,集体朗读时也常有两人、三人甚至四人以上领读的情形出现。用好领读,能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脑思、口读、身演等多种感官的组合使用,更好地识记、解析,进一步入情、会意、悟境,进而学会语言、理解语言、使用语言乃至创造语言。小学语文领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主导性:在示范与引领中促成模仿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认识汉字较少,接触文本更少,朗读时往往需要借助汉语拼音对照着读,经常会出现一字一顿、唱读、跳读等现象,不少学生读不对、读不通、读不顺、读不懂,“正确、流利”都做不好,“有感情”更是无从谈起。即便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少、经验缺、能力弱的情况,较难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表达形式,读破词语、句段,读错轻重、节奏,读混语调、语气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领读就成为必然与必需。
  领读在引导识记、训练语感、凸显理解、示范入情、造境会意、多元领悟等方面都有鲜明指向。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世界多美呀》一课为例。领读的基本要求就是正音、顺句。像“蹲”“孵”“琢”“湛”“澄”“撑”等笔画较多的生字,在领读的示范、一句句跟读的巩固下便能正确读出;读“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的”这句时,也不会闹出“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的”“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的”这样破词、破句的笑话。
  领读的进阶要求是会意、知情。比如,要理解“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一句中母鸡孵小鸡的艰难,读的时候应语速缓慢,音调低沉,适时停顿;要理解后来小鸡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和“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时的慵懒与疲沓,不妨读得平些、淡些、慢些;要理解“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的不易,以及它啄蛋壳时的百无聊赖、聊胜于无,读时可多用停顿,声调平缓。这种叙述的慢板,既是对母鸡与小鸡状态的准确描摹,也为下文小鸡看到外面的惊喜提供了情绪的铺垫。从“洞眼”一词开始,“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小鸡的情绪就忽然变得欢快,语气便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到了下一句,画风又转,“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就要读得毫无停顿,读出轻声,读出上扬的语调,读出小鸡溢于言表的惊喜之态;而“小鸡可高兴了”的后四字可读重音,表示肯定;接下来的“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则要充满急促的力量、兴奋的情感。像这样的情绪转变,要通过领读让学生整体感受、局部认知,还可以通过领读与跟读相配合让学生强化细节。如当领读“小鸡用小尖嘴”时,学生可以接“啄蛋壳儿”;当领读“它啄呀”时,学生可以接“啄呀”;当领读“啄了”时,学生可以接“很久”;当领读“才啄出一个” 时,学生可以接“小小的~洞眼”……如此,无需过多的讲解,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能理解、感知到小鸡的状态、情绪与感受,也完全可以完成“有感情”的模仿。
  对于情绪起伏不大、情感变化不够明显的课文,领读者在情绪调整、声调控制之外,还可以融入表情与态势语,读得正确,读出情感。
  二、主体性:在“自为”与“自觉”中达到协同
  按照现代主体性哲学观念,领读行为应该具备三个特点——
  一是自为的自律性。朗读时,领读者处在文本、自我、跟读者等各种关系中,不是孤立的存在,但同时具有独立自主、自我决定和责任自律的特点,有支配自身进行领读行为的决断权与自律权,有带领其他学生读好文本的责任与义务。领读者要对自己的领读行为负责,并对跟读者的朗读行为负有部分责任——当领读者与教师、范读者身份统一的时候,尤其如此。
  二是自觉的能动性。领读的目的,就是改变朗读的生态与进程,就是在创造文本朗读的价值。由于不同的领读者在文本理解、语气语调、朗读节奏等方面有差异,其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觉能动性,并带领他人创造独一无二的“属人世界”,这个“属人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领读者本身或领读过程。
  三是自由的超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内容、形式等具有较强的规定性,自为与自觉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领读行为一旦实施,就具有了行为上的意志自由。如果处在一个具备较高开放性、自由度的教育环境中,领读者完全可以通过对朗读内容、表现形式的选择以及对朗诵群体的协调表现出较高的主体性。此时我们就会发现,相对于文本和朗读过程,领读本身就拥有和表现出了足够的自由,在主观上已经实现、在客观上可能实现的自由的超越。
  领读一般可以分角色、分男女、分声部进行,还可以根据不同情境融入多元结合的方式。虽然人员怎么分配,元素如何结合,通常由教师决定(领读者也可以提要求,在得到教师支持后选择不同的方案),但其中心,是领读者的主体呈现,是和领读者与跟读者的主体协同。
  基于上述三个特点,教学中,一方面要以高水平的领读来帮助学有所困、读有所难的学生,通过先锋的态势、标杆的情态与牵引的方向,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不管面对什么难度的文本,都努力以主体的姿态自信地存在;另一方面,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领读的主体,激发和培养他们强烈的主体意识,带着个性的文本理解、真切的生命情感、丰富的生活体验,以及对世界的整体认识,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对自我的殷切期待,创造一个属于“我”和“我们”的“协同世界”。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花瓣飘香》一课的文本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同时又听了在南沙执勤的爸爸的话,一次只偷偷摘一片月季花瓣给妈妈的故事。但这篇课文蕴含的情感却很复杂,作者因为家有月季而满足与骄傲,在发现月季被一瓣一瓣地摘掉时充满疑惑与不满,“逮住”小女孩后带着质疑与宽容,听到小女孩的解释后又怀有同情与怜惜,还对小女孩的懂事给予赞许;小女孩摘花瓣时带着喜悦与怜惜的心态,被发现时却充满担心与惶恐,遭质疑时又满怀羞涩与歉疚,她想让妈妈高兴,又想念爸爸……这些情感,都可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然而,学生并不是“我”,如何才能读出这些情感呢?这就需要领读者的引领,让“我”成为文中的“我”,成为故事中的小女孩,体会不同的场景、对话中间人物不同的状态、心情和反应,以及人物在不同情感下的动作、语气和表情。领读者完全可以带着学生演一演,让学生成为故事里的人物,并沿着文本的言语、故事和情感,通过角色的转换、立场的变化、体验的迁移以及细节的放大,增强对文本及可能情境的认知、感悟和理解。当学生怀着情感去读、去认知,所有的教学目标与生命期待就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领读者在自为、自觉和自由的状态中对跟读者进行引领、调度,和他们一起从对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身体语言的理解中获得协同共读,更为直观、完整地获取信息、认知文本、拓展思维、丰富体验、提高审美,从而选择、优化朗读方式,发现并读出更好的自己。
  三、主观性:在“立体的产出”中推动表达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领读一篇课文,只有在深刻理解之后,才能传达出文本含义的深远丰富、语言的简练优美,才能表现出主观解读的完善与独特,才能传达出整体表现的和谐统一。这就是说,领读并不是对文字的复制与照搬,而是要从无声到有声,将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言说,将顺次排列的符号变成抑扬顿挫的语流。领读并不是对朗读人员与内容的简单分派,而是要从理解到表达,将共同的文本变成个体的理解与呈现,再用个体的理解与呈现,来引领和指导跟读者,协调全体朗读者,在“立体的产出”中共同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
  因此,领读最终得到的,绝不只是文本信息的传递,而是人的“产出”。每个学生都是自然、自由、自在的鲜活个体,有着不同的禀赋、情感、认知与个性。将领读的文本与个体的生活、主观的认知和火热的生活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以文为本的语言、因人而异的情感、与众不同的感悟、异彩纷呈的语境和独一无二的表现,成為独特的语、气、势、场,最终形成一种“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促生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里的文本,经由领读者的读解与表现,就不再是一个恒量,而是一个文本客观、读者主观以及领读环境相互影响与生成的变量。
  高明的领读,既有领读者对文本的感知与领悟,又有对自我的发现与表达,更有对包括文本、自我、朗读情境与文化背景的整体把握与独特展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增加对跟读伙伴的了解、调度和修正,促进共同朗读行为的品质提升。可以说,领读,读的是文本,更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从文本中获得的认知、体验、理解和感悟的“新的自己”。领读,就是领读者通过表情、语调、动作以及音乐、画面、静默、互动,引领那些难以很好地读解文本、也尚未真正发现自我的学生,在一个共同构筑、融入和创生的朗读情境中,表达一个“新的自己”。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一课中,作者孙友田以“文学的启蒙”为线索,回忆他童年时代那美丽、宁静的夏夜,母亲伴着明月星光,为他唱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对他进行启蒙教育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他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但正如意大利前总理莫罗的那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今天的儿童也都被囚禁在过往的来路与感受之中,很难领悟到诗人的美妙经历与美好情感。对此,领读时就要通过多批次、多层次的读,向跟读者展示、与跟读者交流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其要旨是充分表现朗读的主观性——用心感知,用情体验,用声音表达,用表情和动作辅助,用动态的环境烘托与渲染这种美好的情感和情境。这种主观性,是领读者基于对文本尊重的主观选择与决断。如读文中“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一句,可以用母亲的口吻来领读,表现出一个“长大的儿童”对童年悠悠、母爱浓浓的温暖回想;可以由声音甜润的女生来领读,唇齿、仪态之中洋溢着山水的芬芳和氤氲;可以由声音脆亮的男生来领读,表情、动作之中再现对母亲的追念与神往;可以借助音诗画,由两三个学生一起领读,以无穷的韵味烘托情感的意蕴悠长;还可以自制童心飞扬、稚趣十足的绘本或动画,让学生分角色领读,感受月光下美好的一幕幕……
  文本是冰冷的、固定的,但富有主观性的领读可以让它充满情感、趣味与幻想,让它有情、有景、有趣,有音、有韵、有“秀”,其中的重心和核心就是人。领读中,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词句的续断、情感的浓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变化,欢快、喜悦、欣慰、兴奋之别,难过、哽咽、号啕之异,微笑、开怀、捧腹、狂喜之分,犹疑、默认、沉思、困惑之差,其间的意思、意义、情感、价值,都来自领读者主观的认知、感悟和表现,来自领读者对文本的主观演绎,以及跟读者目睹神情、耳闻语调、心领内涵之后,对文本和领读者文本演绎的不同程度的体悟。
  朗读在路上,领读在牵引。在这样的前行中,每一个儿童都会遇见“新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胡琰昶.语文朗读教学解析[J].读书文摘,2014(4).
  [2] 王守端.语言文字训练应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J].北京教育(普教版),1998(12).
  [3] 潘新和.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4] 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下)[J].教育研究,1997(4).
其他文献
摘 要:布鲁纳提出三种“再现表象期”——表演式再现表象期、映像式再现表象期、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借鉴这一理论,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感知实物图片的过程中,经历映像式再现表象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画分数”的过程中,经历表演式再现表象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类、概括,经历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发现单位“1”,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  关键
期刊
摘要:英语绘本是以逻辑连贯的图画和英文共同构成故事主题的儿童英文故事书,其突出特点是以英语的形式表达,可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性阅读资源。英语绘本教学应优选绘本内容、准确定位目标、巧用教学策略。  关键词:英语绘本 教学实施 内容 目标 策略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一环,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容,又是英语学习的手段。与海量信息“亲密接触”的阅读,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绘本凭
期刊
摘 要:数学“第三课时”教学,是借鉴语文学科的课时划分,基于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融入核心素养的课程思考而提出的,是基于某一个练习设定的新授课、练习课(基础性的)这两个课时之后,配合例题教学开展的相应的规律渗透、外延拓展、主题深化、综合应用、数学文化熏陶等综合性练习课。主要有规律嵌入类、外延拓展类、主题深化类、综合融通类、文化熏陶类等课型。  关键词:小学数学 第三课时 主题教学 实践策略  在小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要营造趣味性动手实践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动”起来,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相关策略有:转变动手认知,培养动手自信心,提升动手自主性。  关键词:动手实践 动手认知 自信心 自主性  当下社会,大部分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依赖性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营造趣味性动手实践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动”
期刊
一、一些简单的难事——学科教育的普通常识  低年级课堂教学,无论如何,教师都不要训斥学生,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去关注问题,激发兴趣才是教学的开始。“循循善诱”是古老的教育常识,只是,真正懂得并领悟这一点,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尽量不要批评,暗示一下就可以了,只要他没有妨碍别人。最好的办法,是用有意思的问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他们沉浸在思考中,同样是一
期刊
摘要:学生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经常会忘记除以2。如何减少这样的错误?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应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猜想,获得初始认知;经历操作过程,增加感性经验;分析归纳推理,探索计算公式;变化万千形象,推演计算真知。  关键词: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猜想 操作 归纳 变式  “为什么这些学生会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忘记除以2?其中还有一些平时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我教学时也用两个三角形去拼了,也让每一
期刊
摘要:“真学习”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由学生自己生长出新知识。特级教师周卫东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通过一个贯穿全课的“小黄鸭在哪儿”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构建,让新知识在已有经验上“抽枝发芽”,在创造活动中“美丽绽放”,在变式练习中“瓜熟蒂落”。  关键词:用数对确定位置 已有经验 创造活动 变式练习  所谓“真学习”,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由学生自己生长出新知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己生
期刊
摘要:基于“乐·动课堂”理念,从器材、情境、场地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整体设计《趣味往返跑》一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具体做法有:自制软梯垫,改造拍铃;创设角色情境“龙娃”,创设比赛和游戏情境“龙娃闯关”“龙娃身体棒”;布置与“龙娃”情境相匹配、体现中国元素的场地。  關键词:“乐·动”课堂 趣味往返跑 田径教学  2018年5月,笔者参加了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比活动。本次比赛为期
期刊
摘要: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数学学科知识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一般性事实,但落实到各个课程领域,特别是具体的知识节点(各种概念、法则、原理),教师必备的相应学科知识究竟有哪些,既是教师应当知道的,也是现有研究中亟待补充的。“小学教学中的代数教学知识:国际比较研究”项目主题属于这一范畴,聚焦的知识节点是两个基本的代数概念,即运算性质与逆运算关系。  关键词:代数 教学 知识 跨文化研究  近年来,
期刊
摘要: “一对一”环境为基于语篇的英语语法教学搭建了新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句法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语用和语篇层面的意义,将语法的形式、意义和功能联系起来,最终学会如何根据需要传达意义。“一对一”环境下基于语篇的语法教学尝试路径为:创设情境,分享主题;基于问题,开展任务学习;及时检测跟进,有向突破;回归实践,迁移运用。  关键词:“一对一”环境 语篇语法教学 思维方式  “一对一”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