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22年前来到中国,中国就有一群人知道拉菲古堡了。” 5月27日,罗斯柴尔德拉菲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沙林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那时候中国人还混合着软饮喝拉菲。”
这种喝法看起来有些暴殄天物,而且葡萄酒的口感与中国人传统的饮酒口味相差甚远,但这并不妨碍拉菲受到政府官员和富商们的欢迎,并一步步走向神话般的地位。
如今,拉菲决定步子迈得更大些,他们不仅在中国开设酒庄,还打算教会消费者如何品鉴这种杯中珍品。
以拉菲为代表的国际高端葡萄酒正悄然改变中国人数千年的饮酒习惯,在这方面,它们不缺耐心和时间。
罗斯柴尔德、拉菲、中国
“早在明朝,中国人到法国就开始喝拉菲(Lafite)了。”沙林说。
拉菲是如何进入中国的?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是,拉菲酒庄的持有者——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功不可没。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在19世纪时达到鼎盛。现在该家族的实力已大不如前,但仍在2006年全球并购排行榜上列第13位。
政界与金融界人士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最能直接影响到的社会精英。这种影响力是其他酒庄无法与之抗衡的,在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如此。拉菲可能是中国最早与之合作的人喝后引入国内的。
这与拉菲在法国的流行路线有相似之处。一直到18世纪之前,法国基本上还是布根地(Burgundy)酒的天下,而当时上流社会的著名“交际花”、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杜巴利伯爵夫人对拉菲情有独钟,这使拉菲成为当时凡尔赛宫贵族们的杯中佳物。王公大臣们的品味,引导了更多人对拉菲的追捧。
故事放在中国也同样适用。
“最初进入中国时拉菲首先进入了官员群体,这也迎合了政府、官员宴请聚餐都想用最好的酒的习惯,使拉菲成为了‘洋官酒’。”沙林说。
有人调侃说,拉菲比其他葡萄酒更受中国欢迎的原因是,它的发音是五大名庄中唯一不带法语小舌音的,这种发音对中国人来说更容易。
不过,口碑式的传播方式,以及高昂的价格,在很长时间内使得拉菲只在小圈子里流行。
转折发生在2004年。这一年,中国将进口葡萄酒的关税由原来的65%下调到14%。与此同时,富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学会享用“最好的东西”,他们争相到世界各地购买名牌包、手表等奢侈品。
对中国人来说,酒就是商业领域的润滑剂。有葡萄酒经销商指出,其实很多拉菲是作为礼品,给官员、商人的礼品。
如同茅台、五粮液在白酒中的地位,拉菲就是葡萄酒中的“皇后”。“现在来讲,1982年的拉菲是最好的拉菲,要五六万一支,2000年的拉菲要三万多一支。”上述葡萄酒经销商说。
一部分葡萄酒爱好者将拉菲用来收藏。在拍卖场上,拉菲保持着世界上最贵的葡萄酒纪录。198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6万美元拍出一瓶1787年拉菲庄园葡萄酒,26年后这个纪录还没有被打破。
200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进行了拉菲专场拍卖,拉菲集团的140瓶酒总计拍出6154万港币。
沙林在拍卖会后说,这次拍卖并非出于商业因素,“我们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市场对于拉菲来说是多么重要。”
现在拉菲酒庄的酒,三分之一卖到美洲,三分之一在欧洲,剩下三分之一出口亚洲,而中国目前是亚洲的最大市场,超过了日本。
狂热消费
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迅猛程度引起了拉菲集团的关注。2008年,为了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拉菲在酒瓶设计上引入了中国元素——汉字“八”。
“‘八’在中国是代表吉利的数字,也应和了2008这个年份。对于我们来说,‘八’字看起来像小山丘,也就是拉菲的意思。那时候我们准备在中国种植葡萄园,希望拉菲能够达到山的顶端。”沙林说。
拉菲每年都会为下一年的酒瓶做些改变,但这种大胆的改变并不多见。最早在1985年,为了纪念每76年才回归一次的哈雷彗星,拉菲酒瓶上刻有特别的图案和1985字样。1999年则是日与月图案,为了纪念日全食。2000年因为是千禧年,在五支箭的中间,刻有2000年的字样。
拉菲一共有拉菲古堡(大拉菲)、小拉菲、杜哈米雍、乐王吉堡、莱斯古堡五个品牌。人们通常提及的“拉菲”,指的是位于法国波尔多拉菲古堡所产的酒,包括大、小拉菲。物以稀为贵,每年拉菲古堡的产量在14000箱左右,具体情况视当年的天气条件而定。
拉菲的顶级酒市场完全开放,每年酒庄售酒都是一次性统一价,市场价格则由酒的质量和供求关系决定。有拉菲代理权的进出口商们会根据市场调查来调整价格,非指定代理商和拍卖市场的价格就更加不定了。
在亚洲狂热的消费群体出现之前,拉菲以及其他名庄的精品酒市场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供求状态。
但现在不仅大拉菲,连小拉菲也被抬到了相当高的价格,其他比小拉菲等级高的酒都望尘莫及。
小拉菲与大拉菲的口感相差甚远。葡萄树在30年到80年之间长出的葡萄味道最好。根据法国的规定,一个葡萄枝上最多能结6到8串葡萄,多出来的要剪掉,以保证每一串葡萄营养充分。为了不浪费,拉菲酒庄会以低树龄果树的葡萄和从高树龄果树上剪下来稍次的葡萄酿成小拉菲。
受种植面积影响,每年生产的葡萄酒数量十分有限,整个拉菲集团的产量也只有100万箱,单拉菲这个品牌已经满足不了中国庞大的顶级葡萄酒消费群体,与它同级的拉图、木桐等名酒的正牌酒价格也赶了上来。
这正是拉菲酒庄选择和中信集团合资,在山东蓬莱开酒庄的原因——让普通中国人也能喝上正宗的法国葡萄酒。这是拉菲在法国之外,继智利、阿根廷之后的第三个酒庄。
此外,假酒在中国市场的盛行对拉菲也造成了伤害,一些年份较好的拉菲酒瓶的回收价格达近3000元。有人猜测,中国市场上90%的拉菲都是假的。
“假酒让可靠正规的购买渠道显得更加重要。”ASC藏酒轩CEO沈品同说。今年一月,拉菲集团非开放市场的品牌在中国转由ASC藏酒轩独家代理。ASC也从这个代理权中大获益处,从一月起,其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左右。
更长时间的考验
人们的盲目追捧,使得拉菲价格出现泡沫,一些人开始怀疑这种酒是否真值得如此狂热。
据一位多年从事葡萄酒经销的人介绍,虽然拉菲是五大名庄之首,但在葡萄酒的故乡法国,有些小村庄的酒不见得比拉菲的口感要次。法国有十几万个酒庄,波尔多地区就有9500多个。有的小村庄或者小城堡每年只产几万瓶或十几万瓶酒,供自己村子或者周边县城的人享用。这些也许是非常不错的酒,只是没有做营销和宣传。
“是品牌的价值赋予了拉菲这么高的价格,其实真正好喝的酒未必有这么贵。”他说。
很多人在喝拉菲时,只把它当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不知道如何品尝美酒,更不清楚它的文化内涵。
英国《金融时报》葡萄酒评论家简希丝•罗宾逊曾这样说,拉菲尝起来非常干,甚至有点酸涩、辛辣,适应这种口感对初尝红酒的人来说一定很难,而且跟在中国能吃到的大多数食品搭配起来,那味道简直是种折磨。
“葡萄酒在中国还不太成熟,很多方面还缺乏理性。但这也是一个必然阶段,等消费者成熟了会逐渐认识到,会选择一些性价比更高的酒。”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员邵学东指出。
拉菲集团意识到,在中国仅仅卖酒不够,还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来做教育和培训。基础的葡萄酒教育将不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展,还将覆盖二三线城市,高质量的专业培训也会开始。
“不超过10年,人们就会很了解红酒,知道怎么喝、喝什么,到那时在中国的销售推广方式就会和法国一样了。”沙林说,“中国是个飞速发展的国家,人们学得非常快。比如日本人要用20年学会酒的知识,中国人可能只需要7年。”
这种喝法看起来有些暴殄天物,而且葡萄酒的口感与中国人传统的饮酒口味相差甚远,但这并不妨碍拉菲受到政府官员和富商们的欢迎,并一步步走向神话般的地位。
如今,拉菲决定步子迈得更大些,他们不仅在中国开设酒庄,还打算教会消费者如何品鉴这种杯中珍品。
以拉菲为代表的国际高端葡萄酒正悄然改变中国人数千年的饮酒习惯,在这方面,它们不缺耐心和时间。
罗斯柴尔德、拉菲、中国
“早在明朝,中国人到法国就开始喝拉菲(Lafite)了。”沙林说。
拉菲是如何进入中国的?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是,拉菲酒庄的持有者——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功不可没。罗斯柴尔德家族是世界上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在19世纪时达到鼎盛。现在该家族的实力已大不如前,但仍在2006年全球并购排行榜上列第13位。
政界与金融界人士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最能直接影响到的社会精英。这种影响力是其他酒庄无法与之抗衡的,在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如此。拉菲可能是中国最早与之合作的人喝后引入国内的。
这与拉菲在法国的流行路线有相似之处。一直到18世纪之前,法国基本上还是布根地(Burgundy)酒的天下,而当时上流社会的著名“交际花”、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杜巴利伯爵夫人对拉菲情有独钟,这使拉菲成为当时凡尔赛宫贵族们的杯中佳物。王公大臣们的品味,引导了更多人对拉菲的追捧。
故事放在中国也同样适用。
“最初进入中国时拉菲首先进入了官员群体,这也迎合了政府、官员宴请聚餐都想用最好的酒的习惯,使拉菲成为了‘洋官酒’。”沙林说。
有人调侃说,拉菲比其他葡萄酒更受中国欢迎的原因是,它的发音是五大名庄中唯一不带法语小舌音的,这种发音对中国人来说更容易。
不过,口碑式的传播方式,以及高昂的价格,在很长时间内使得拉菲只在小圈子里流行。
转折发生在2004年。这一年,中国将进口葡萄酒的关税由原来的65%下调到14%。与此同时,富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学会享用“最好的东西”,他们争相到世界各地购买名牌包、手表等奢侈品。
对中国人来说,酒就是商业领域的润滑剂。有葡萄酒经销商指出,其实很多拉菲是作为礼品,给官员、商人的礼品。
如同茅台、五粮液在白酒中的地位,拉菲就是葡萄酒中的“皇后”。“现在来讲,1982年的拉菲是最好的拉菲,要五六万一支,2000年的拉菲要三万多一支。”上述葡萄酒经销商说。
一部分葡萄酒爱好者将拉菲用来收藏。在拍卖场上,拉菲保持着世界上最贵的葡萄酒纪录。198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16万美元拍出一瓶1787年拉菲庄园葡萄酒,26年后这个纪录还没有被打破。
200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行进行了拉菲专场拍卖,拉菲集团的140瓶酒总计拍出6154万港币。
沙林在拍卖会后说,这次拍卖并非出于商业因素,“我们已经意识到中国的市场对于拉菲来说是多么重要。”
现在拉菲酒庄的酒,三分之一卖到美洲,三分之一在欧洲,剩下三分之一出口亚洲,而中国目前是亚洲的最大市场,超过了日本。
狂热消费
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迅猛程度引起了拉菲集团的关注。2008年,为了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拉菲在酒瓶设计上引入了中国元素——汉字“八”。
“‘八’在中国是代表吉利的数字,也应和了2008这个年份。对于我们来说,‘八’字看起来像小山丘,也就是拉菲的意思。那时候我们准备在中国种植葡萄园,希望拉菲能够达到山的顶端。”沙林说。
拉菲每年都会为下一年的酒瓶做些改变,但这种大胆的改变并不多见。最早在1985年,为了纪念每76年才回归一次的哈雷彗星,拉菲酒瓶上刻有特别的图案和1985字样。1999年则是日与月图案,为了纪念日全食。2000年因为是千禧年,在五支箭的中间,刻有2000年的字样。
拉菲一共有拉菲古堡(大拉菲)、小拉菲、杜哈米雍、乐王吉堡、莱斯古堡五个品牌。人们通常提及的“拉菲”,指的是位于法国波尔多拉菲古堡所产的酒,包括大、小拉菲。物以稀为贵,每年拉菲古堡的产量在14000箱左右,具体情况视当年的天气条件而定。
拉菲的顶级酒市场完全开放,每年酒庄售酒都是一次性统一价,市场价格则由酒的质量和供求关系决定。有拉菲代理权的进出口商们会根据市场调查来调整价格,非指定代理商和拍卖市场的价格就更加不定了。
在亚洲狂热的消费群体出现之前,拉菲以及其他名庄的精品酒市场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供求状态。
但现在不仅大拉菲,连小拉菲也被抬到了相当高的价格,其他比小拉菲等级高的酒都望尘莫及。
小拉菲与大拉菲的口感相差甚远。葡萄树在30年到80年之间长出的葡萄味道最好。根据法国的规定,一个葡萄枝上最多能结6到8串葡萄,多出来的要剪掉,以保证每一串葡萄营养充分。为了不浪费,拉菲酒庄会以低树龄果树的葡萄和从高树龄果树上剪下来稍次的葡萄酿成小拉菲。
受种植面积影响,每年生产的葡萄酒数量十分有限,整个拉菲集团的产量也只有100万箱,单拉菲这个品牌已经满足不了中国庞大的顶级葡萄酒消费群体,与它同级的拉图、木桐等名酒的正牌酒价格也赶了上来。
这正是拉菲酒庄选择和中信集团合资,在山东蓬莱开酒庄的原因——让普通中国人也能喝上正宗的法国葡萄酒。这是拉菲在法国之外,继智利、阿根廷之后的第三个酒庄。
此外,假酒在中国市场的盛行对拉菲也造成了伤害,一些年份较好的拉菲酒瓶的回收价格达近3000元。有人猜测,中国市场上90%的拉菲都是假的。
“假酒让可靠正规的购买渠道显得更加重要。”ASC藏酒轩CEO沈品同说。今年一月,拉菲集团非开放市场的品牌在中国转由ASC藏酒轩独家代理。ASC也从这个代理权中大获益处,从一月起,其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左右。
更长时间的考验
人们的盲目追捧,使得拉菲价格出现泡沫,一些人开始怀疑这种酒是否真值得如此狂热。
据一位多年从事葡萄酒经销的人介绍,虽然拉菲是五大名庄之首,但在葡萄酒的故乡法国,有些小村庄的酒不见得比拉菲的口感要次。法国有十几万个酒庄,波尔多地区就有9500多个。有的小村庄或者小城堡每年只产几万瓶或十几万瓶酒,供自己村子或者周边县城的人享用。这些也许是非常不错的酒,只是没有做营销和宣传。
“是品牌的价值赋予了拉菲这么高的价格,其实真正好喝的酒未必有这么贵。”他说。
很多人在喝拉菲时,只把它当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并不知道如何品尝美酒,更不清楚它的文化内涵。
英国《金融时报》葡萄酒评论家简希丝•罗宾逊曾这样说,拉菲尝起来非常干,甚至有点酸涩、辛辣,适应这种口感对初尝红酒的人来说一定很难,而且跟在中国能吃到的大多数食品搭配起来,那味道简直是种折磨。
“葡萄酒在中国还不太成熟,很多方面还缺乏理性。但这也是一个必然阶段,等消费者成熟了会逐渐认识到,会选择一些性价比更高的酒。”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员邵学东指出。
拉菲集团意识到,在中国仅仅卖酒不够,还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来做教育和培训。基础的葡萄酒教育将不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展,还将覆盖二三线城市,高质量的专业培训也会开始。
“不超过10年,人们就会很了解红酒,知道怎么喝、喝什么,到那时在中国的销售推广方式就会和法国一样了。”沙林说,“中国是个飞速发展的国家,人们学得非常快。比如日本人要用20年学会酒的知识,中国人可能只需要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