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培养和健全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筑类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 建筑类 双师型 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建工专业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14Q18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88-0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成员,主要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建筑施工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建筑施工类综合应用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掌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始终紧跟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动态,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最根本的保证。
1.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产生,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人们的不认可到逐渐接受,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办学规模上还是从办学质量上都迅速发展提升,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学科理论强,实践技能弱”的现状已凸显,而高职院校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目前解决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由于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都是由原来的建筑工程学校等中专学校合并省级之后产生的,原来的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现在高职招生的规模,所以各个高职院校大批引进青年教师,造成教师队伍年龄节后年轻化,职称结构不合理。将青年教师逐步培养成为理论实践俱强的“双师型”教师还需要一个过程。
1.2教师实践技能薄弱,专兼比例不合理。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普通高校,且大部分是高校毕业后即投入教学工作,在现有培养模式下,普通高校毕业生因为没有或者很少经过专业实践的锻炼,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未曾参与过施工项目的生产,在教学实践中,通常只能采用书本知识授受的方式组织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职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根据建筑企业特点,项目生产管理人员常年在外,工作流动性大,所以固定兼职教师资源缺乏。
1.3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科研积极性不强,教师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很少,组织编写的教材良莠不齐,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先进工法技术、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成果也不多,科研课题较少。分析原因:首先是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疲于授课,没有过多精力放在科研上;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工作认识不足,寻找课题参与科研的意识不强,科研经费有限,科研项目申请困难。应根据高职特点不断群求和开发适合的科研项目,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2.“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师资的内涵不断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双师型教师应该是一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应有的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懂得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同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学院结构合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其次,应具备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技术技能,熟悉生产实践过程,能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开发和专业技术服务工作,能和生产企业形成对接,在考取了专业技术岗位资格证书的基础上,能进行实践操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务能力,并能及时掌握本专业群的最新操作技能并应用于教学,能倾注相当的精力关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相关教学工作。
3.建筑类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采取“引、聘、送、下、带”制度和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3.1引进一线专业人员。“引”是引进施工一线专业人员。不断从施工单位引进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部分及综合实训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加强学生实践性教学保障的基础上,通过一线专业人才和校内青年教师的相互交流,对校内青年教师也有一定的培养作用。
3.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聘”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来学院举行知识讲座,传送行业前沿信息及最新发展动态,走进课堂,进行现场讲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
3.3骨干教师下企业。“下”是骨干教师下企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企业培养力度,不断开展骨干教师企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下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应配合国家政策,积极选取、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国培项目,真正走进施工企业、走进生产一线,丰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4推行校内教师“互带”制度。“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在高职院校内实行“导师制”,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定向指导培养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听课、教法培养、实训指导、教学监督,以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健康有序的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培养一批理论和实践俱强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一直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保障,它需要广大教师观念更新观念,也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和资源支持,社会、企业、学校之间也要加强沟通,树立全局观念,自觉、积极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空间和机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职 建筑类 双师型 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建工专业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的研究》,课题编号:14Q18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88-0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成员,主要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建筑施工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建筑施工类综合应用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掌握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能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能够始终紧跟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动态,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最根本的保证。
1.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现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产生,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人们的不认可到逐渐接受,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办学规模上还是从办学质量上都迅速发展提升,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学科理论强,实践技能弱”的现状已凸显,而高职院校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目前解决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由于现在的很多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都是由原来的建筑工程学校等中专学校合并省级之后产生的,原来的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现在高职招生的规模,所以各个高职院校大批引进青年教师,造成教师队伍年龄节后年轻化,职称结构不合理。将青年教师逐步培养成为理论实践俱强的“双师型”教师还需要一个过程。
1.2教师实践技能薄弱,专兼比例不合理。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普通高校,且大部分是高校毕业后即投入教学工作,在现有培养模式下,普通高校毕业生因为没有或者很少经过专业实践的锻炼,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未曾参与过施工项目的生产,在教学实践中,通常只能采用书本知识授受的方式组织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职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根据建筑企业特点,项目生产管理人员常年在外,工作流动性大,所以固定兼职教师资源缺乏。
1.3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科研积极性不强,教师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很少,组织编写的教材良莠不齐,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先进工法技术、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成果也不多,科研课题较少。分析原因:首先是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疲于授课,没有过多精力放在科研上;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工作认识不足,寻找课题参与科研的意识不强,科研经费有限,科研项目申请困难。应根据高职特点不断群求和开发适合的科研项目,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2.“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双师型”师资的内涵不断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双师型教师应该是一位合格的教师,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应有的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懂得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同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学院结构合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成果,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其次,应具备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技术技能,熟悉生产实践过程,能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开发和专业技术服务工作,能和生产企业形成对接,在考取了专业技术岗位资格证书的基础上,能进行实践操作,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务能力,并能及时掌握本专业群的最新操作技能并应用于教学,能倾注相当的精力关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相关教学工作。
3.建筑类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采取“引、聘、送、下、带”制度和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致力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3.1引进一线专业人员。“引”是引进施工一线专业人员。不断从施工单位引进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部分及综合实训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加强学生实践性教学保障的基础上,通过一线专业人才和校内青年教师的相互交流,对校内青年教师也有一定的培养作用。
3.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聘”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定期来学院举行知识讲座,传送行业前沿信息及最新发展动态,走进课堂,进行现场讲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
3.3骨干教师下企业。“下”是骨干教师下企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企业培养力度,不断开展骨干教师企业培训工作,为教师下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应配合国家政策,积极选取、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国培项目,真正走进施工企业、走进生产一线,丰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4推行校内教师“互带”制度。“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在高职院校内实行“导师制”,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定向指导培养中青年教师,定期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听课、教法培养、实训指导、教学监督,以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健康有序的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培养一批理论和实践俱强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一直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保障,它需要广大教师观念更新观念,也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和资源支持,社会、企业、学校之间也要加强沟通,树立全局观念,自觉、积极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空间和机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