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化抽象为直观,充分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学习欲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联系起来,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恐惧感
众所周知,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无味,特别是初中知识更是无趣。如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初中的知识比原来多了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相对也少了一些,很多学生一下子不知所措,心理上大受打击,若此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适时的为学生讲解展示更多信息,让他们慢慢接受,会在心理上减少不必要的恐惧。还有一些数学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也是属于那种“谈虎色变”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给这些学生引来了新的学习方向,他们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得多、掌握的牢、更增加了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还可以利用声音、图象、动画等效果吸引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紧紧的抓在课堂上,学生都喜欢新鲜有趣事物,这样他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经过老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就可以把新内容掌握住。通过课后的学习检测,学生一做就会,不油心中感叹:原来初中的数学是一只“纸老虎”啊!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并且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内容越来越不易理解。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我在执教《相遇问题》一课中,用速度和乘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恐怕难以接受,于是用多媒体演示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3小时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车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车每小时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3小时就有了3段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车走的路程和。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信息技术,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
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课前的导入是否吸引学生?教师有创意的导入,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热烈的学习情感。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都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如在讲授“配方法”时,多媒体播放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老头,在临终前打算把17头牛分给3个儿子,要求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三分之一,小儿子分九分之一,不能宰杀。(可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听了很纳闷,最后一位聪明的人告诉他们,先在邻居家借一头牛,然后大儿子分9头,二儿子分6头,小儿子分2头,剩下一头再还给邻居。”这个故事即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又渗透了配方法中“借一还一”的思想,为新课讲授做好了铺垫。再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了两块(多媒体播放效果),如果重新到玻璃店割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有三种做法:①把两块都拿到玻璃店去,②只拿第一部分,③只拿第二部分。问哪种方法不能买回新玻璃,哪种方法最聪明?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巧妙的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使枯燥的几何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势利导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师每堂课应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得力,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恰恰可以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可制作一个课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在图形教学中,探求点的运动变化规律是重点也是难点,用《几何画板》的强大作图功能,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形特点、分析会出现怎样规律,再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或根据几何画板显示出的轨迹来探求其方程与性质。这样能使学生加深记忆,又能降低难度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检验其直觉思维中的缺陷所在而不是进行“胡思乱想”。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林红兵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学习》2013年 第7期
[2]蒋红权 初中数学因信息技术而精彩《学苑教育》2013年 第19期
[3]麦定山 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 第1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学习欲望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联系起来,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恐惧感
众所周知,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无味,特别是初中知识更是无趣。如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脱离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初中的知识比原来多了许多,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相对也少了一些,很多学生一下子不知所措,心理上大受打击,若此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适时的为学生讲解展示更多信息,让他们慢慢接受,会在心理上减少不必要的恐惧。还有一些数学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也是属于那种“谈虎色变”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给这些学生引来了新的学习方向,他们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得多、掌握的牢、更增加了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还可以利用声音、图象、动画等效果吸引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紧紧的抓在课堂上,学生都喜欢新鲜有趣事物,这样他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经过老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就可以把新内容掌握住。通过课后的学习检测,学生一做就会,不油心中感叹:原来初中的数学是一只“纸老虎”啊!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并且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内容越来越不易理解。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判断中,学生对“线”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在应用上把握不定。我们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例如,可以使线段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射线是线段基础上一端的无限处长及把线段两端处长得到直线,这种在原有图形基础上的动画展示过程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线间的对应关系,加深了对“线”的特征的掌握。我在执教《相遇问题》一课中,用速度和乘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恐怕难以接受,于是用多媒体演示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经3小时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车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车每小时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3小时就有了3段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车走的路程和。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信息技术,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三、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
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课前的导入是否吸引学生?教师有创意的导入,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热烈的学习情感。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都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心理。如在讲授“配方法”时,多媒体播放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老头,在临终前打算把17头牛分给3个儿子,要求大儿子分二分之一,二儿子分三分之一,小儿子分九分之一,不能宰杀。(可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听了很纳闷,最后一位聪明的人告诉他们,先在邻居家借一头牛,然后大儿子分9头,二儿子分6头,小儿子分2头,剩下一头再还给邻居。”这个故事即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又渗透了配方法中“借一还一”的思想,为新课讲授做好了铺垫。再如:在讲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了两块(多媒体播放效果),如果重新到玻璃店割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有三种做法:①把两块都拿到玻璃店去,②只拿第一部分,③只拿第二部分。问哪种方法不能买回新玻璃,哪种方法最聪明?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巧妙的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使枯燥的几何问题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利用信息技术,因势利导突破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是教师每堂课应努力追求的目标。而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得力,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恰恰可以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可制作一个课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在图形教学中,探求点的运动变化规律是重点也是难点,用《几何画板》的强大作图功能,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形特点、分析会出现怎样规律,再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或根据几何画板显示出的轨迹来探求其方程与性质。这样能使学生加深记忆,又能降低难度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检验其直觉思维中的缺陷所在而不是进行“胡思乱想”。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林红兵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学习》2013年 第7期
[2]蒋红权 初中数学因信息技术而精彩《学苑教育》2013年 第19期
[3]麦定山 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 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