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是全球化信息捕捉与使用最敏感的群体,他们对全球化信息技术的使用手段多样、高端智能,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呈现出及时化、同步化的趋势。而当前我国的大学图书馆则存在技术发展滞后、知识信息的供给功能相对下降,人才素质软化、信息化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乏力,管理滞后、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快捷智能人性化服务需要等问题。为此,满足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需要在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开发个性服务,优化学习的环境,提升馆员人力资源水平、打造与专业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队伍,等等方面进行突破。建设适应全球信息化趋势,面向21世纪的、功能完善的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全球化信息技术;大学图书馆;服务困局;化解机制
随着电视、网络、计算机、手机等全球化技术手段的创新与普及,大学图书馆的媒介格局与服务基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全球化技术与手段在给大学图书馆管理服务增加信息容量,创新信息获取手段,拓展信息传播途径的同时,也给大学图书馆管理服务带来了相应的困局。在对某省会城市新区大学城13所高校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球化知识、信息获取下大学图书馆管理服务困局的研究,对探索现代大学图书馆情报服务的发展状况,提升大学图书馆服务水平具有相应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全球化状况
1.大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已呈现出即时化、同步化、宽阈化的趋势。2014年10月1日-11月1日,对近100个时事、理论、政策热点信息跟踪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每组(知道20条以上热点信息的为一个信息组)热点信息获知平均时滞为6-7小时的占42.3%;平均时滞为4-5小时的占23.6%;平均时滞为2-3小时以内的占11.4%;平均时滞为0,即即时信息获取的占6.7%,不详的为14.0%。可见,大学生对各类热点信息的敏感度之高,获取速度之快。
2.大学生知识信息获取渠道与手段的立体化、多元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趋势。同期跟踪调查显示: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首次获知一组信息(同一种方式获取10条以上信息)的占42%,通过电脑上网获知一组信息的占28.1%,通过电视的占9.3%,通过广播收听的占5.2%,通过报刊的占5.6%,不详及其他的为10.4%。可见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持有率(还有6.3%的大学生拥有两部手机),给大学带来信息化的革命。大学生手机持有中,93.4%的手机为3G(或G3)网络,5.1%的已经升级为4G,只有不到2%的手机仍然停留在2G水平上。大学生各类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的拥有率已经达到68.4%,并且全部开通了网络,通过手机、电脑上网第一时间获取知识信息的比率达到78.5%。相比这二者,原来传统的通过纸媒、广播电视第一时间获取知识信息的比例只有7.3%,大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剧。
二、大学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困局
1.技术发展滞后,知识信息的供给功能相对下降。当今大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尽管也有一些技术和项目的升级,但总体来说,服务手段仍带有浓厚的传统特色,满足不了大学生读者“宽知识视野、快求知欲望”的需要。调研发现:23.6%的大学借阅证书系统仍然是上个世纪延续下来的“纸证+条码”扫描模式,其余76.4%停留在十多年前的磁条卡技术层次上。这些借阅证容易丢失、划伤,识别/禁止功能差,易仿冒,有近47.6%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携带。而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芯片证照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经络识别系统、网上借阅系统、手机刷卡系统等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工具的使用效率不是很高。许多大学生表示,作为知识集聚、书报信息前沿的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技术引进应该首先体现信息化、数字化、高端化的特征。当前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进步难以跟上时代步伐是导致其信息供给能力下降的首要因素。
2.人才素质软化,信息化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乏力。高层次、专业化的图书管理人才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发展的人力資源基础,而目前大学图书馆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缺乏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大学图书馆人才软化的表现专业背景偏软。调研发现,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背景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占47.3%,经管类占21.4%,农医师类为12.1%,体育艺术类为3.7%,理工科类为15.3%,而计算机、图书馆、情报信息类专业背景人员只有5.6%。可见大学图书馆人员专业结构中,人文、经管类等技术偏软性的专业占主导,高达68.7%,而理工、计算机、图书馆、情报信息学等专业化背景的人才占比只有20.8%。专业化人才的缺乏致使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的许多专业化服务难以展开,图书馆运作效率低下。
3.大学图书馆资源培育难以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受阻。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扩招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但同期各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投入,无论是资金还是物质保障能力建设诸方面均难以达到与大学生扩招相匹配的地步。调研发现:近15年来,各个大学学生数增长了40-220%不等,平均增长了152.6%。而同期各大学对图书馆下拨经费投入只增长了132.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期投入只增长了45.7%。资金的紧张,使得图书馆购书经费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下降,造成资源短缺,生均新书量不达标,处于“供不应求”的尴尬境况。许多大学馆藏图书的新旧书比例严重失调,调研发现,大学藏书中,2000年之前出版的图书总数高达61.7%,2001-2010年间出版的图书比例为33.2%,而2010年之后出版的图书比例仅为5.1%。大学生在书籍中获取的知识信息版本“太陈旧”、“太低”,便产生了对图书馆的离心化倾向。在网络条件下,如果大学图书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文献搜集、加工整理、传递和检索等方面的优势,建立自己完整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话,极有可能失去对大学生读者的吸引力,这样就会被其他情报信息机构所取代,而渐渐地被边缘化并最终失去存在的价值,资源危机最终会导致生存危机。 4.大学图书馆管理滞后,窗口形象不佳,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快捷、智能、人性化服务的需要。许多大学對未来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同时对网络媒介、电子媒介对纸媒冲击的严峻形势认识不清,导致管理思想及观念滞后。许多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学习与培训,业务生疏,对一些信息化、智能化的图书管理设备操作不熟,工作效率低下;加上有些工作人员对大学生读者态度冷漠,甚至对学生有提防和敌视情绪,严重影响了大学图书馆的窗口形象。许多大学生对图书馆失去信心,将会影响图书馆自身的安全甚至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困境化解
1.以数字化建设应对全球信息化趋势,建设面向21世纪的大学图书馆
既要建立与完善知网、超星、万方等师生知识研究等数字化资源 ,也要建立与完善校园新闻、时事、评论等师生信息与数字化资源;既要开发有线校园网络的资源化平台,又要将图书馆服务器,学生手机、师生电脑、校园电视等电子终端有机连结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的方便、快捷。既要建立 与完善面向大学生大众的常规数据库建设,又要根据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建设特色数据库。
2. 开发个性服务、优化学习的环境,打造人性化、功能完善的大学图书馆。
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在信息需求的取向上,表现为个性化需求倾向逐步增加,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开发,也成为大势所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开发,可以围绕教师科研课题进行,可以围绕学校有特殊任务(例如“挑战杯”团队)的大学生进行,可以围绕特殊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例如理工类大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与特殊部门联合进行数据共享进行,还可以就某一个时政热点展开信息密集提供服务。
优化学习环境首先从硬件上打造。当前许多高校正在进行新图书馆的建设,可以在阅览单元上注重分割化、私密化、人性化的设计,融阅读、休息、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引入市场化机制,可以适当进行收费,为一些师生提供定制化的阅读服务环境;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休闲阅读、报告讲座、艺术展览等多样化文化服务以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需求,大学还发挥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优势,在图书馆阅读空间打造上要发挥师生的多学科、专业化所长,为师生提供多样化、时代化的阅读文化。
3.提升馆员人力资源水平,打造与专业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队伍。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服务业的竞争,人力资源竞争将置于竞争因素的第一位。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将高校图书馆资源激活、用活的根本。因此,人力资源开发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根本。打造专业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队伍,就要全面提升馆员的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对全球化信息敏锐地捕捉能力和综合处理的能力:首先,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复合的、全面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既包括人文社科、计算机、语言等通识知识与基本能力,又包括图书管理与应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要求馆员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备综合信息、知识管理以及信息教育的能力;最后还要求馆员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独到的服务理念,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对馆员进行培训,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信息服务队伍,为大学师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穗红.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2,(5):84.
[2]王琦,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危机的应对策略[J].情报科学,2013,(6):84.86.87.88.
[3]陈秋萍.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及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11,(4):145.
[4]曲晶.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 [J].管理学家,2012,(5):314.
作者简介:赵瑞娟(1978-),女,籍贯:河南郑州人,单位:馆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图书情报信息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
关键词:全球化信息技术;大学图书馆;服务困局;化解机制
随着电视、网络、计算机、手机等全球化技术手段的创新与普及,大学图书馆的媒介格局与服务基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全球化技术与手段在给大学图书馆管理服务增加信息容量,创新信息获取手段,拓展信息传播途径的同时,也给大学图书馆管理服务带来了相应的困局。在对某省会城市新区大学城13所高校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全球化知识、信息获取下大学图书馆管理服务困局的研究,对探索现代大学图书馆情报服务的发展状况,提升大学图书馆服务水平具有相应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全球化状况
1.大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已呈现出即时化、同步化、宽阈化的趋势。2014年10月1日-11月1日,对近100个时事、理论、政策热点信息跟踪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每组(知道20条以上热点信息的为一个信息组)热点信息获知平均时滞为6-7小时的占42.3%;平均时滞为4-5小时的占23.6%;平均时滞为2-3小时以内的占11.4%;平均时滞为0,即即时信息获取的占6.7%,不详的为14.0%。可见,大学生对各类热点信息的敏感度之高,获取速度之快。
2.大学生知识信息获取渠道与手段的立体化、多元化、数字化与智能化趋势。同期跟踪调查显示: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首次获知一组信息(同一种方式获取10条以上信息)的占42%,通过电脑上网获知一组信息的占28.1%,通过电视的占9.3%,通过广播收听的占5.2%,通过报刊的占5.6%,不详及其他的为10.4%。可见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持有率(还有6.3%的大学生拥有两部手机),给大学带来信息化的革命。大学生手机持有中,93.4%的手机为3G(或G3)网络,5.1%的已经升级为4G,只有不到2%的手机仍然停留在2G水平上。大学生各类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的拥有率已经达到68.4%,并且全部开通了网络,通过手机、电脑上网第一时间获取知识信息的比率达到78.5%。相比这二者,原来传统的通过纸媒、广播电视第一时间获取知识信息的比例只有7.3%,大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剧。
二、大学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困局
1.技术发展滞后,知识信息的供给功能相对下降。当今大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尽管也有一些技术和项目的升级,但总体来说,服务手段仍带有浓厚的传统特色,满足不了大学生读者“宽知识视野、快求知欲望”的需要。调研发现:23.6%的大学借阅证书系统仍然是上个世纪延续下来的“纸证+条码”扫描模式,其余76.4%停留在十多年前的磁条卡技术层次上。这些借阅证容易丢失、划伤,识别/禁止功能差,易仿冒,有近47.6%的大学生表示不喜欢携带。而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芯片证照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经络识别系统、网上借阅系统、手机刷卡系统等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工具的使用效率不是很高。许多大学生表示,作为知识集聚、书报信息前沿的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技术引进应该首先体现信息化、数字化、高端化的特征。当前大学图书馆信息技术进步难以跟上时代步伐是导致其信息供给能力下降的首要因素。
2.人才素质软化,信息化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乏力。高层次、专业化的图书管理人才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发展的人力資源基础,而目前大学图书馆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缺乏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大学图书馆人才软化的表现专业背景偏软。调研发现,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背景中,人文社科类专业占47.3%,经管类占21.4%,农医师类为12.1%,体育艺术类为3.7%,理工科类为15.3%,而计算机、图书馆、情报信息类专业背景人员只有5.6%。可见大学图书馆人员专业结构中,人文、经管类等技术偏软性的专业占主导,高达68.7%,而理工、计算机、图书馆、情报信息学等专业化背景的人才占比只有20.8%。专业化人才的缺乏致使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的许多专业化服务难以展开,图书馆运作效率低下。
3.大学图书馆资源培育难以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受阻。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扩招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但同期各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投入,无论是资金还是物质保障能力建设诸方面均难以达到与大学生扩招相匹配的地步。调研发现:近15年来,各个大学学生数增长了40-220%不等,平均增长了152.6%。而同期各大学对图书馆下拨经费投入只增长了132.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期投入只增长了45.7%。资金的紧张,使得图书馆购书经费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文献资源保障能力下降,造成资源短缺,生均新书量不达标,处于“供不应求”的尴尬境况。许多大学馆藏图书的新旧书比例严重失调,调研发现,大学藏书中,2000年之前出版的图书总数高达61.7%,2001-2010年间出版的图书比例为33.2%,而2010年之后出版的图书比例仅为5.1%。大学生在书籍中获取的知识信息版本“太陈旧”、“太低”,便产生了对图书馆的离心化倾向。在网络条件下,如果大学图书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文献搜集、加工整理、传递和检索等方面的优势,建立自己完整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话,极有可能失去对大学生读者的吸引力,这样就会被其他情报信息机构所取代,而渐渐地被边缘化并最终失去存在的价值,资源危机最终会导致生存危机。 4.大学图书馆管理滞后,窗口形象不佳,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快捷、智能、人性化服务的需要。许多大学對未来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同时对网络媒介、电子媒介对纸媒冲击的严峻形势认识不清,导致管理思想及观念滞后。许多图书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学习与培训,业务生疏,对一些信息化、智能化的图书管理设备操作不熟,工作效率低下;加上有些工作人员对大学生读者态度冷漠,甚至对学生有提防和敌视情绪,严重影响了大学图书馆的窗口形象。许多大学生对图书馆失去信心,将会影响图书馆自身的安全甚至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服务困境化解
1.以数字化建设应对全球信息化趋势,建设面向21世纪的大学图书馆
既要建立与完善知网、超星、万方等师生知识研究等数字化资源 ,也要建立与完善校园新闻、时事、评论等师生信息与数字化资源;既要开发有线校园网络的资源化平台,又要将图书馆服务器,学生手机、师生电脑、校园电视等电子终端有机连结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的方便、快捷。既要建立 与完善面向大学生大众的常规数据库建设,又要根据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建设特色数据库。
2. 开发个性服务、优化学习的环境,打造人性化、功能完善的大学图书馆。
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在信息需求的取向上,表现为个性化需求倾向逐步增加,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开发,也成为大势所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开发,可以围绕教师科研课题进行,可以围绕学校有特殊任务(例如“挑战杯”团队)的大学生进行,可以围绕特殊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例如理工类大学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与特殊部门联合进行数据共享进行,还可以就某一个时政热点展开信息密集提供服务。
优化学习环境首先从硬件上打造。当前许多高校正在进行新图书馆的建设,可以在阅览单元上注重分割化、私密化、人性化的设计,融阅读、休息、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引入市场化机制,可以适当进行收费,为一些师生提供定制化的阅读服务环境;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休闲阅读、报告讲座、艺术展览等多样化文化服务以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需求,大学还发挥知识密集、智力密集的优势,在图书馆阅读空间打造上要发挥师生的多学科、专业化所长,为师生提供多样化、时代化的阅读文化。
3.提升馆员人力资源水平,打造与专业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队伍。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服务业的竞争,人力资源竞争将置于竞争因素的第一位。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将高校图书馆资源激活、用活的根本。因此,人力资源开发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根本。打造专业化的图书馆管理服务队伍,就要全面提升馆员的素质与能力,特别是对全球化信息敏锐地捕捉能力和综合处理的能力:首先,要求馆员必须具备复合的、全面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既包括人文社科、计算机、语言等通识知识与基本能力,又包括图书管理与应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次,要求馆员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备综合信息、知识管理以及信息教育的能力;最后还要求馆员要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独到的服务理念,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各种途径对馆员进行培训,并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信息服务队伍,为大学师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穗红.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2,(5):84.
[2]王琦,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危机的应对策略[J].情报科学,2013,(6):84.86.87.88.
[3]陈秋萍.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及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11,(4):145.
[4]曲晶.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 [J].管理学家,2012,(5):314.
作者简介:赵瑞娟(1978-),女,籍贯:河南郑州人,单位:馆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图书情报信息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