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入花丛的五代文人词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代十国文人似乎比前代各朝的人都更会享受人生,他们不仅追求世俗的物质享受,而且注重脱俗的精神享受。富足的生活为士大夫提供了享乐的条件,作为应歌娱乐的词也到达了繁盛的顶峰。为更好地满足当时男性的心理需求,当时词作着力于全方位塑造富贵、美艳、多情的女性形象,从而形成盛极一时并影响深远的“花间词风”。
  关键词:五代 文人 词 醉入花丛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五代十国,社会动荡,干戈四起,生灵涂炭。但在相对稳定的西蜀,城市商业经济却得到了繁荣发达。蜀中百姓富庶,都人士女倾城游玩,歌楼妓馆林立,北里娼风日盛,新声艳曲流行。作为五代的地方政权而繁荣自豪的蜀国,不仅没有为天下的统一和太平而奋斗的理想主义气氛。反而依仗优越的地理环境而贪图一时的安逸,向着悠意宴饮、放纵情欲的倾向发展。
  据张唐英《蜀杌》卷上载:前蜀后主王衍于乾德三年(921)在成都筑宣华苑成,“延袤十里,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宫,降真、蓬莱、丹霞之亭。土木之功,穷极奢巧,衍数于其中作长夜之饮。”不仅如此,王衍还“以妄臣韩昭等为狎客,杂以妇人,以姿荒宴。或自旦至暮,继之以烛”(薛居正等《旧五代史》),甚至“裹小巾,其尖如锥。宫人俱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脂夹粉,名曰醉妆”,自制《醉妆词》: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王衍的淫侈享乐,得到了前蜀臣民的热烈响应。
  后蜀后主孟昶虽称“王衍好浮薄轻艳之词,吾不为也”,实则步前蜀后尘,“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与前蜀相比,整个社会风气并没有什么两样。一大批寓居蜀地的文人在秦楼楚馆、歌台舞榭中流连忘返,纵情享乐。
  在前后蜀国溺于声色、狎妓宴饮的风气下,金杯花柳成为文士的普遍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其词作更是如此。无怪乎后蜀欧阳炯在《花间集叙》中说: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将使西园英哲,用资羽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
  在美酒佳珍、清歌妙舞的筵席上,文人公子受旖旎惬意的氛围的感发,即兴创制香艳柔媚的歌词,目的是让艳丽的佳人即席歌唱,用以“助娇娆之态”、“资羽盖之欢”。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花间词”,其娱乐功用突出地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歌咏主体多为女性
  
  “花间鼻祖”温庭筠,在《花间集》中有十八调、六十六首词作,据日本学者青山宏统计,这六十六首词作中,歌咏的主体为女性的一共有五十二首,占温庭筠全部词作的80%之多。而奉温词为典范的其他十七位词人,其词创作也接轨温词,抒情主体除了极少数为男性,绝大部分与温词一样,《花间集》中所辑录的他们的四百三十四首词,以女性为主人公者占三百五十首,超过了他们词作总数的80%。
  随着晚唐以来文人的生活追求由世间转向心境,对女性的观察和描摹也达到了空前细致的程度,一大批表现女性服饰、体态、心情的名物语汇都涌入了词中。这些语汇围绕着“香径春风”、“红楼夜月”构成了一个时空范围很大的情爱氛围。“花间词”中关于女性的名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有以下几类:春、花、风、月、柳、屏、眉黛、莺、靥、鬓、帐、鸳鸯等名词,这次名词共同织造出一层文学史上堪称奇绝的婉约香艳、惆怅缱绻的闺阁氛围,使得在此期间的词体染上了非常精细化的女性色彩,这是有别于诗体的对人的审美价值的发现。词人极端细腻入微地描摹着女性,写容貌则风髫、蛾眉、娇眼、香腮、朱唇、酥胸、玉指、雪肌、柳腰;写居室则、金井、玉楼、画堂、画梁、秀户、秀阁、香闺以及雕栏、绮窗、兰房、凤楼等等;写衣饰则芙蓉带、秀罗襦、石榴裙、碧玉冠,仅女子的钗饰就有玉钗、金钗、凤钗、燕钗、袅钗等等。最眩人耳目的是词中女性所用的器物:金炉、金盘、玉盏、绣帷、绣衾、鸳鸯被、鸳鸯枕,还有珠帘、鸾镜、香车、孔雀屏、流苏帐等等,真可谓五彩斑斓、雕缋满眼。词人在女性词汇的深井中不断挖掘,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词汇,从而形成了浓艳婉媚、香软绮靡的词风。
  
  二 全方位塑造各种女性形象
  
  为满足当时男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词人着力描写女子的面貌、服饰等外部形象,脂粉香泽,艳绮靡,刻意追求一种感官享受的美,全方位塑造富贵、美艳、多情的女性形象,从而形成盛极一时并影响深远的“花间词风”。
  1 富贵女性
  在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年代,安宁富贵是人们追求向往的目标,更是消费者们急需的精神上的避难所,因此,”花间词”中女主人公们的居住环境、服饰用具都是锦铺列绣、富贵奢华,如温庭筠《归园遥》其一:
  香玉,翠凤宝钗垂录蔌。钿筐交胜金粟,越罗青水绿。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香玉、翠凤、宝钗、钿筐、金粟,可谓琳琅满目,金玉满堂,温庭筠喜用金鹧鸪、金鹦鹉、金凤凰、金翡翠或翠钿、翠幕、翠帘以及颇黎枕、鸳鸯锦等华丽字眼,对此,前人早有评价,“温飞卿词极流丽”。其实,不仅温庭筠,”花间词”中的很多作品都是如此,如鹿虔《思越人》中的“翠屏”“银烛”“绣窠”“珊瑚枕”;毛熙震《临江仙》中的“绮屏”“绣被”“锦茵”“红窗”,也是“满目绮罗珠翠”。这样穿金戴银、衣食无忧的贵妇,如此富丽豪华的生活环境,给消费者的幻想力提供了一张极为柔软舒适的温床,有了这张温床,才有了疲惫身心得以暂时放松的宁静港湾,才可以做一个个富足平安的美梦。
  2 美艳女性
  心灵从残酷的末世喧嚣中得到了富足的放松,就又期盼着更为新鲜强烈的刺激,于是词人们在词作中用鲜明的色彩描绘女性服饰和香艳的肉体,造成强烈的感官刺激来吸引男性消费者的目光。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温庭筠《南歌子》)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花发柳条垂,花如双脸柳如腰。”(顾《荷叶杯》)
  “露桃花里小腰肢,眉眼细,鬓毛垂。”(韦庄《天仙子》其一)
   “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牛峤《女冠子》
  “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孙光宪《浣溪沙》)
  色彩艳丽、对比鲜明的服饰与女性的柳腰、娥眉、樱唇、皓腕等被词人们反复吟咏,并组合堆砌成一个个千娇百媚的女性,这些女性各具面孔,但她们却具有一个类型化的特点,那便是美艳性感,秀色可餐。
  3 多情女性
  更让男性感到安慰与满足的是,这些生活在锦室绣帏中有着国色天香容貌的美艳性感女人,没有一个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带刺玫瑰,她们的生命之花因为爱情而盛开,她们的喜怒哀乐都是因为爱情,都是围绕着她们心目中爱恋的男性而展开。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温庭筠《南歌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梦江南》)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一点凝红和薄雾,翠娥愁不语。”(牛希济《谒金门》)
  “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魏承班《菩萨蛮》其一)
  “愁锁黛眉烟易惨,泪飘红脸粉难匀。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阎选《八拍蛮》其二)
  “凭栏愁立双蛾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顾《虞美人》其五)
  “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牛峤《望江怨》
  “玉殿春浓花烂漫,簇神仙伴。罗裙地缕黄金,奏清音。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永愿作鸳鸯伴,恋情深。”(毛文锡《恋情深》)
  “花间词”里的这些女性或痴情等待、或热情呼唤、或泪流满面,为的都是得到男性的爱与垂怜。即使是歌妓,也一样充满对男性的诱惑和对男性的痴迷。因为只有这些才符合消费群体的审美需求,才能迎合男性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肯定,满足男性作为统治者的精神欲求,赢得大批男性消费者的青睐。
  由上所述,“花间词”中这部分用来娱宾遣兴的词作,全方位地满足了当时社会上男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词作中的女性或奢华富贵,或美艳性感,或温柔多情,这些女性形象使本来在政治上“有志难申”的不遇之士在女性身上获得了被需求、被肯定的成就感。这样的歌词再加上舞妓婉转的歌喉、娇媚的容貌,词中的一切都具体化,形象化,让消费者大为狂热,“为花须尽狂”(顾《河传》),“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牛希济《临江仙》),由此也可看出”花间词”娱乐功能的极大扩张。
  
  三 五代文人词醉入花丛的的原因
  
  那么“花间词”缘何没有继承敦煌民间词的质朴却形成如此艳美的词风呢?词人们又是一种怎样的创作心态?依据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所言:花间“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可以知道“花间词”继承了南北朝的宫体诗的风格。我们来关注一下“南北朝”和“晚唐五代”,“宫体诗”和“花间集”的相似之处:
  从文学环境看,南北朝时代和晚唐五代都是我国文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南朝时期,宫体诗盛行,以萧纲为代表的文人大力提倡写作宫体诗,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人诗歌总集《玉台新咏》;晚唐五代,词体的兴盛为诗歌开辟了新的道路,而两蜀后主均好词艺,蜀地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词客。由此,后蜀赵崇祚编撰了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
  从时代环境看,“宫体诗”和“花间集”产生的外部社会环境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南朝社会政局动荡、杀戮横行,战事不已,给世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人们面对痛苦,却无能为力。积极进取精神的丧失与及时行乐意识的萌生,在相互消长中获得共生。人们在战乱时,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太平时则会骄奢无度。南朝宋齐两代,士族、庶族内部政治斗争频仍,文学名士朝不保夕,命运多舛,如王融、谢等相继见杀。政治大环境的严劣形势迫使诗人们多半或韬光养晦,或寄悟山水,或沉湎声色。传统儒学的安邦济世观念消褪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及时行乐的人生观和价值理论。梁武帝享国四十八年,这正是宫体诗盛行的时期,侯景之乱前,社会基本上是一派太平景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梁代文人注重现实享乐,视野狭窄,在文学艺术方面,宫体诗得以风靡,诗风更为绮靡艳丽,与风雅兴寄背道而驰。正是梁代昙花一现的盛世景象成为宫体诗出现的重要缘由之一。
  而“花间词”产生于晚唐五代,社会政治经济已不复盛唐鼎盛时期的辉煌,当时社会动荡、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社会状况迅速滑坡,导致人们人生追求的转变。在丧失昔日的理想以后,文人们将投射到外部社会政治的目光转向人类的内在心灵,追求情感表达的丰富和感官感受的细腻。晚唐五代国运衰乱,但在南方西蜀、南唐等地形成较为安定的割据政权。割据者既没有统一全国的实力和雄心,又没有励精图治的长远设计,于是苟且偷安,寄情声色。花前月下及时行乐是他们生活的佳境,酒筵歌席、舞榭楼台成为他们流连忘归的佳所。于是,晚唐五代文人沉溺于腻香脂粉,着迷于浓郁的爱意和柔密的情思,以词的精微婉转传达出他们对世事的看法与人生的态度。
  李冰若《栩庄漫记》云:“五代十国,乱靡有定,其学士大臣亦复流连光景,极意闺帷。”在“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的城市享乐风尚的基础上,“花间词”因为适合文人寻找心理慰籍与追求声色享乐的内在需要应运而生。文人们在狎妓、歌舞、宴饮之中作词,不在于获得审美偷悦,而是适应浅斟低唱、娱宾遣兴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黄升:《花庵词评·历代词话》,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2]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3] [德]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 (南朝梁)刘勰,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中华书局,1986年版。
   [5]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6] 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
   韩国彩,女,1976—,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工作单位:唐山学院东校区。
   李彩旗,女,1963—,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工作单位:唐山学院东校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讨了奈保尔《孤独的人》与《告诉我,杀了谁》两部短篇小说中,从前殖民地印度来到第一世界的移民形象。揭示了这些新“自由人”或貌似成功,或彻底失败,实际上都存在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都因文化身份的失却而倍感疏离,深陷“林勃状态”中。  关键词:V·S·奈保尔 《孤独的人》 《告诉我,杀了谁》 文化身份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小说集《自由国度》是奈保尔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期刊
摘要从小出生于美国的美籍华裔人被称作“香蕉人”,其生命历程经历着来自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冲击与挤压,而这种现象在汤亭亭的《女勇士》里被详细地加以描述,具体表现为东方文化对“香蕉人”的强制性侵入、“香蕉人”夹杂于两种文化中的困惑、“香蕉人”对西方强大话语权的顺从与反驳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汤亭亭 《女勇士》 香蕉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香蕉人”指的是从小在星条旗下长大的
期刊
摘要从新格林童话的几则童话可以发现,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的文体,它是随着安徒生的出现而出现的。童话里的童年是一种想象里的童年,作为一种幻想故事,其内涵已经远远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游戏,也就是说,童话里包含着的深邃的成人文化观念,反映着社会和人的多方面的诉求与愿望。  关键词:新格林童话 童年 文化观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已经穿越时空,流传了近三百年,影响
期刊
摘要在其代表作《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中,辛格将幻想与现实巧妙结合,运用幻想的喜剧形式表达现实的悲剧核心。这一独特的手法体现了“超绝现实中的狂欢”,实现了幻想与现实的艺术对话,美与现实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幻想与现实 喜剧形式 悲剧核心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约翰·辛格(John Millington Synge,1871-1909)被看作是“爱尔兰戏剧运动中第一位重要
期刊
摘要朦胧诗是中国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它是诗人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为20世纪中国大陆第二次接受西方文化的高潮的成果之一——意识流手法在朦胧诗中得到了运用。意识流以其固有的主观随意性,赋予诗作以更为广阔的表现视野及“高速幻想”的特质。本文从西方意识流手法的基本特征谈起,用朦胧诗歌的代表人物顾城、舒婷等人的诗歌为例,剖析了朦胧派诗歌里面的意识流倾向和
期刊
摘要儒家经典《论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又以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理念,显示出超时代的魅力。而“和谐为本的人际观”、“安民主义思想”和“弘扬正气的政治观”则构成了《论语》和谐社会观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和谐社会观 《论语》 体现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论语》是先秦时期孔子的学生记录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语录体著作,也是代表着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期刊
摘要赏罚是领导人树立自身威信、督促将士认真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这一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明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或部下的工作效率,但这一手段若运用失当,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高明的领导人所以能挖掘出部下的潜力,与其严肃而分明的赏罚大有关系。本文尝试从分析《三国演义》中几个主要领导人物的激励和惩罚艺术,总结并归纳四个方面的要义来启示我们的现代管理学。  关键词:三国演义 激励 惩罚  中图分类号:I206.2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前人名物考辨的基础之上,对“黄鸟”与“仓庚”在《诗经》中兴起的情感含蕴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前者与思亲、离别之类眷恋和失落的感情有关,而后者则是春天、婚爱、愉悦的同义词,两者含义大相径庭,从而推断出《诗经》黄鸟均专指黄雀,不同于别名黄鹂的仓庚。  关键词:《诗经》 黄鸟 仓庚 兴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诗经》涉及了近40种鸟类,大多不是单纯作为品名出现的,往
期刊
摘要刘禹锡博大的人生情怀在其诗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时时给人以激奋昂扬的力量。这种诗情气质的形成与诗人的人格气质、理想追求、审美创新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刘禹锡 昂扬 博大 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一    在中唐诗歌内敛的总体氛围中,刘禹锡的诗却别具一格。无论是在逆境中,还是在达观时,刘禹锡的诗始终有种昂扬奋发的律动力,有一种高扬开朗、催人奋进的力量
期刊
摘要阮籍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但二人在言谈、行为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处世的“入”与“出”、行为的“达”与“敛”上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二人在生活态度、政治态度、处世行为、遗训后代、人生结局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封建文人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入世与出世抉择的痛苦,指出了政治乱世实是导致封建文人之悲的深刻根源。  关键词:阮籍 嵇康 命运 比较 文人之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