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解决数困生数学学习障碍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推理性使得一部分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着困难,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障碍到底是什么,由什么引起的,然后再有目标、有策略地去帮助他们扫除数学学习上的障碍。
  关键词:精准扶贫 数困生 学习障碍
  引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一些孩子跟不上班级大部队,被称为数学学困生,简称为数困生。天津师范大学的李娜认为,数困生等同于“数学学习障碍”,是指由于数学能力缺损导致成绩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水平的现象。很显然,我们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孩子,除却少部分天生的智力因素外,大部分孩子是因为数学能力缺损造成的。《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缺损的情况来进行精准“扶贫”,解决他们数学学习的障碍,学他们可以学的数学。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一谈。
  一、分析数困生数学学习障碍所在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
  解决数困生的数学学习障碍,必须先要找到障碍所在以及障碍的成因,才知如何下手。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这样来探寻。
  首先,我们一定要与语文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比如,他在课上表现如何?发言积极吗?发言质量怎么样?作业正确率高吗?诸如此类。看看他的语文作业,字迹是否工整,与数学作业的书写情况是否一致等。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可以排查掉这个孩子的数学学习障碍可是因为“不喜欢”数学造成的。如果这个孩子语文成绩很好,就是数学不好,那么这个孩子的数学学习障碍是很好扫除的。永野裕之在《如何唤醒数学脑》中说道:所有数学不好却能在短期内提高成绩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备优异的语文能力。这样的学生要解决的一般是情感上的障碍。如果这个孩子的语文成绩也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要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如果只是将孩子的父母请到学校,那么不一定能找到根源,只有进入孩子的家庭,才能看到一些东西。比如习惯较差、比较闹腾的孩子,你在他家的客厅里会很少看到书,相反会发现很多玩具,所以他的闹腾也就不奇怪了,也就是见微知著。
  二、合理引导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从对现实情况的了解来看,数困生的形成主要是内因和外因两大因素。内因导致孩子数学学习障碍又分为两种情况:智力型和非智力型。智力型表现为孩子的思维欠缺、想象迟钝、记忆欠佳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缺乏、态度不端正、意志薄弱以及方法不当等。外因则指来自家庭、学校或其他方面的干扰。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对于内因造成的数学学习障碍的引导。
  1.课堂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中等以下的孩子
  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尽量考虑到每个孩子。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借助数学题组模块来帮助孩子理解掌握。所谓数学题组模块,也就是将类型相同的题目放在一起,引导孩子完成后进行归纳概括,举三反一,逐步抽象出题组结构,于是概念就清楚了。比如,我们在练习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时,有些孩子老是受到整体数量的干扰。于是,我将这样的一组题放到了一起:
  将12个桃平均分给6只猴,每只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将18个桃平均分给6只猴,每只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将24个桃平均分给6只猴,每只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孩子口答后进行比较,想:为什么桃的数量不同,每只猴分得的结果都是六分之一?于是,孩子就会发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与整体的具体数量无关。
  2.善于激活孩子的生活经验,多体验,多实践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思维欠缺的孩子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不善于联系,不会将一些相关的知识产生链接。比如,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再去写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就不会了。他们不会联系前面学习的算理、算法来思考,知识无法迁移。因此,我们一般采取两种措施:一是从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里去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二是让他们多体验、多动手。
  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在认识时、分、秒,建立时、分、秒的表象时,就要让孩子不断体验。如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跳多少下绳等,数困生缺少这种感觉,我们就要带他不断体验,寻找这种感觉。再比如动手操作的必要性。三年级孩子在刚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时一般会觉得比较复杂。当时班上的数困生无法理解,我就让他们不断地分小棒,比如24根小棒,即2捆加4根,平均给2人,怎么分。36根小棒,平均分给3人……就这样不停地分和说,当他们能熟练地分和说时,我再出示例题中的除法竖式46÷2,让他们分别说说4是什么6是什么,刚刚小棒是怎么分的,于是这几个孩子都恍然大悟。可见操作不仅将抽象变得具体,还可以形成知识点的链接,链接有了,障碍也就扫除了。
  3.课堂、课下密切关注,及时发现障碍所在
  数困生需要密切关注,因为我们数学学科的知识编排结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举例来说,一个孩子在一年级时一张试卷能得八十多分,如果家长不管,老师不关注,到了二年级,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也就在六七十分,三年级时六十分都考不到,到了六年级就不敢想象了。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关注班上的数困生。教师在课堂上要观察他们的表情,是疑惑还是真的懂了;练习时多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课堂时间有限,那么课下的补缺补差是少不了的。通过这样的关注,这些数困生到了六年级数学还能达到及格分以上,还有继续学习数学的勇气。
  4.关注孩子心理,给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说过:每个孩子都可能是优秀的,但是我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教好。我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在没遇到适合他的老师前,保护好他的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让他们一直能保持对数学的兴趣。我曾经带过一个孩子,他的课堂听课、发言、作业等质量都很高,可是一到考试总是八十多分。他妈妈着急地说孩子:“你现在语文、英语都没有问题,就是数学有问题。”我一听,就找到了问题所在,我说:“孩子数学没有问题,是你有问题。你老是强化他数学不好,他数学怎么能好起来?”妈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马上改正。很快,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就在九十七分以上。可见,如果我们老是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孩子怎么能好起来?相反,我们要能看到孩子的进步,不断地肯定,孩子对数学的畏惧才能减少,才会变得自信。
  三、家长助力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
  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合力。如果能得到家长的支持,那么我们在“扶贫”路上就如虎添翼。因为数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家庭原因所占比重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对孩子真切的关爱。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与家长沟通就会变得顺畅。当然,我们老师也要用知識武装好自己,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注意教育教学案例的积累。这样,在与家长沟通时,能从更高的角度让家长信任老师,让家长乐意采纳老师的建议,达到配合的目的。
  有了家长的配合,那些因不良习惯导致成为数困生的孩子,他们的学习障碍就容易扫除了。
  总之,数困生的转化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路程,它需要坚持、智慧、方法、爱心和耐心,只要我们做到精准,那么孩子数学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就可以扫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依淼.数学学困生内因分析及教学探索[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6(38).
  [3][日]永野裕之,刘格安译.如何唤醒数学脑[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责任编辑:丁 蔚
其他文献
为了考察高速砂轮主轴在高速运转下的动态特性,构建了基于角接触球轴承的拟静力学数值模型的电主轴支撑刚度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工作转速下的高速砂轮主轴动态支撑力、相
为研究杭州市夏季臭氧(O3)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了2013—2016年杭州市O3监测数据与杭州市气象数据,并结合AIRS卫星O3数据探讨了台风天气系统对杭州市近地面O3浓度的影
本文首先介绍了INMARSAT-C的概况,着重介绍与具体应用有关的技术特性;然后,分析它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中应用时,从技术上必须考虑的若干问题,给出了初步的试验结果;最后,对INMARSAT-C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系
随着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发生了转变,对于使用信息技术和把握教学环节也有所好转。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运用英语学习
《庄子·在宥篇》篇载有"黄帝问道广成子"一段内容,其中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道家对道的认识及道家特殊的认知方式;展现了道家以治身为本、治国为末的思想;并将求道方法落实为
根据铰接式自卸车的结构特点,建立悬架系统七自由度模型。基于非线性刚度分析理论,获得悬架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建立Simulink分析模型和时域路面模型,对系统时域特性进行仿真分析
画有“画到生时是熟时”之说,书亦如是。学字作书从握笔、运笔起手,学结字布白之法,学笔势往来之理。或楷或隶,或颜或柳。这是由生到熟的过程。古人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
从新行为主义程序教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环境下高等学校《大学英语》课程在线教学与学习系统的设计原则,将程序教学论的一些积极因素引入到现代计算机辅助
在结合滚动导轨和滑动导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滚滑复合导轨,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无预紧力时,滑动结合面承受主要的法向载荷,滑动结合
心理教育不等于道德教育。二者在目标指向、理论依据、运行机制、工作方式诸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若将心理教育放大至道德教育或以心理教育取替道德教育,定然遭致德育含义的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