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明确森林经理调查的任务内容,对于大兴安岭林区林业资源宏观管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兴安岭森林经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0)7(c)-0242-01
1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经理调查的任务和目的
(1)任务:是在调查的区域内,查清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状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计划方案,或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检查。
(2)调查的目的:为调查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制定和修正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3)检查、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
(4)为制定、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为其修订提供依据。
(5)为区域社会和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经理调查的内容
森林经理调查是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 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主要包括大兴安岭地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林业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过去和现在的森林经理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查。
2.2 小班调查
是森林经理调查中外业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各小班地块的林况和地况调查,小班调查方法和步骤的确定,调查簿的编制,资源档案的建立与修正等。
2.3 专业调查
专业调查是在森林经理调查中为完成某一专项任务而进行的调查,主要有:生长量调查、更新调查、土壤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出材量调查、制表调查、立地条件调查等。
2.4 多资源调查
主要指大兴安岭林区内除林木资源及相关条件调查以外的资源调查,主要包括水资源、景观资源、游游资源、野生动物、经济植物、放牧资源、农业资源、渔业资源等。
3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较大,一个林场的面积通常有几千至几万公顷,一个县或林业局的面积十几万公顷至几十万公顷,甚至上百万公顷,要在这样大的区域内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所需要的人、财、物投入是相当多的,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就直接影响二类调查的效果,因此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主要分3部分,即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
3.1 组织准备工作
(1)计划任务书:在开展二类调查前,应按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待批准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2)调查前的准备会议: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林业主管单位主持召开,组织调查单位和调查区域有关的生产、计财、资源等部门开会,讨论、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計划,确定参与调查工作各方的职责。
(3)建立调查的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的组织机构。
(4)对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检查验收:调查结束后,由国家林业局主管单位主持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和决议,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查、认定,通过后方可使用调查成果,并按规定上报有关单位备案。
3.2 技术准备
(1)收集、验证或编制森林调查、经营所用数表和模型。
(2)收集地形图、航片等测绘资料,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质量合格时方可使用。此外还要收集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源资料。
(3)制定技术方案,主要包括:调查区域各级单位的边境界线,用航片或地形图进行判读和勾绘;林地和经营区划的方案、方法和标志;森林调查的技术方案,主要是调查内容、方法和要求;编写调查实施细则(标准),明确精度、误差等要求。
(4)进行外业调查的练习。
4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森林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相关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4、1 自然条件调查
自然条件是森林资源所处的环境条件,对森林资源的形成、演替、生长。类型结构、功能、林木的数量、质量等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流行的“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一样,都是要人们在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适应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要的内容如下。
4.1.1 地理条件
主要是地理条件、行政区划位置、植物区系、地形地势条件、山脉和水系状况等。
4.1.2 地质条件
(1)主要包括土壤种类、比例、分布。(2)各种土地的肥力状况,如有机物含量,N、P、K的含量等。(3)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厚度、质地、结构等。(4)地质形成状况,如成土母岩、风化程度等。
4.1.3 水资源条件
(1)河流的长度、流量、水位、流送能力等。(2)水面、湿地状况,其面积、水量、深度及对森林动植物的影响等。(3)水资源利用状况,以及水资源对调查区域内的地表土地侵蚀等。
4.1.4 气候、气象条件
调查主要侧重对森林资源产生最直接作用的因素。
(1)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积温,生长季长度,初霜、晚霜期等。(2)降水:主要是年降水量,分布的季节,降水的形式等。(3)其他天气现象:如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可能对林木生长产生的影响等。
4.2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林业是组成区域社会的重要部门之一,是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区域社会的各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区域社会中,其他各部门对林业发展也起到制约和促进的作用。一般而言,区域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时,林业或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水平也相应较高,林业或森林资源的作用也就越重要。在对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时,应着重了解与林业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或领域,如市场、交通运输、建筑、工业和农业等。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林业在区域社会中的地位和任务,与林业发展关系最密切部门的状况和关系。林业与农、牧、渔、工业等的关系。
4.3 林业经营历史状况调查
林业经营历史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经营机构的沿革 包括森林经营管理机构的建立、变迁、人员、规模等方面的状况。
(2)二类调查工作 二类调查开展情况,主要包括调查的次数、每次的时间、技术状况、方法和调查的内容。
(3)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情况,经营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4)环境状况第一、森林是区域社会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它所发挥的环境功能与作用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趋势怎样;第二,森林资源自身的环境状况怎样,即土壤、水、社会人口、就业状况等的变化情况。
(5)林业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企业机构、从业员工的数量和素质水平、经营盈利状况、生产效率、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等。
关键词:大兴安岭森林经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0)7(c)-0242-01
1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经理调查的任务和目的
(1)任务:是在调查的区域内,查清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状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计划方案,或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现状进行检查。
(2)调查的目的:为调查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制定和修正经营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3)检查、分析、评价森林经营管理的效果。
(4)为制定、检查、评价林业政策、方针、法规等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为其修订提供依据。
(5)为区域社会和国家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经理调查的内容
森林经理调查是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 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主要包括大兴安岭地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林业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过去和现在的森林经理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和评价等方面的调查。
2.2 小班调查
是森林经理调查中外业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各小班地块的林况和地况调查,小班调查方法和步骤的确定,调查簿的编制,资源档案的建立与修正等。
2.3 专业调查
专业调查是在森林经理调查中为完成某一专项任务而进行的调查,主要有:生长量调查、更新调查、土壤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出材量调查、制表调查、立地条件调查等。
2.4 多资源调查
主要指大兴安岭林区内除林木资源及相关条件调查以外的资源调查,主要包括水资源、景观资源、游游资源、野生动物、经济植物、放牧资源、农业资源、渔业资源等。
3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较大,一个林场的面积通常有几千至几万公顷,一个县或林业局的面积十几万公顷至几十万公顷,甚至上百万公顷,要在这样大的区域内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所需要的人、财、物投入是相当多的,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就直接影响二类调查的效果,因此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主要分3部分,即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
3.1 组织准备工作
(1)计划任务书:在开展二类调查前,应按有关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待批准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2)调查前的准备会议: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林业主管单位主持召开,组织调查单位和调查区域有关的生产、计财、资源等部门开会,讨论、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計划,确定参与调查工作各方的职责。
(3)建立调查的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生活、技术等方面的组织机构。
(4)对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检查验收:调查结束后,由国家林业局主管单位主持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和决议,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查、认定,通过后方可使用调查成果,并按规定上报有关单位备案。
3.2 技术准备
(1)收集、验证或编制森林调查、经营所用数表和模型。
(2)收集地形图、航片等测绘资料,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质量合格时方可使用。此外还要收集相关的社会、经济、资源资料。
(3)制定技术方案,主要包括:调查区域各级单位的边境界线,用航片或地形图进行判读和勾绘;林地和经营区划的方案、方法和标志;森林调查的技术方案,主要是调查内容、方法和要求;编写调查实施细则(标准),明确精度、误差等要求。
(4)进行外业调查的练习。
4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森林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的相关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4、1 自然条件调查
自然条件是森林资源所处的环境条件,对森林资源的形成、演替、生长。类型结构、功能、林木的数量、质量等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在流行的“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一样,都是要人们在经营管理森林资源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适应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要的内容如下。
4.1.1 地理条件
主要是地理条件、行政区划位置、植物区系、地形地势条件、山脉和水系状况等。
4.1.2 地质条件
(1)主要包括土壤种类、比例、分布。(2)各种土地的肥力状况,如有机物含量,N、P、K的含量等。(3)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厚度、质地、结构等。(4)地质形成状况,如成土母岩、风化程度等。
4.1.3 水资源条件
(1)河流的长度、流量、水位、流送能力等。(2)水面、湿地状况,其面积、水量、深度及对森林动植物的影响等。(3)水资源利用状况,以及水资源对调查区域内的地表土地侵蚀等。
4.1.4 气候、气象条件
调查主要侧重对森林资源产生最直接作用的因素。
(1)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积温,生长季长度,初霜、晚霜期等。(2)降水:主要是年降水量,分布的季节,降水的形式等。(3)其他天气现象:如风出现的时间、强度,可能对林木生长产生的影响等。
4.2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林业是组成区域社会的重要部门之一,是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区域社会的各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区域社会中,其他各部门对林业发展也起到制约和促进的作用。一般而言,区域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时,林业或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水平也相应较高,林业或森林资源的作用也就越重要。在对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调查时,应着重了解与林业关系最密切的部门或领域,如市场、交通运输、建筑、工业和农业等。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林业在区域社会中的地位和任务,与林业发展关系最密切部门的状况和关系。林业与农、牧、渔、工业等的关系。
4.3 林业经营历史状况调查
林业经营历史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森林经营机构的沿革 包括森林经营管理机构的建立、变迁、人员、规模等方面的状况。
(2)二类调查工作 二类调查开展情况,主要包括调查的次数、每次的时间、技术状况、方法和调查的内容。
(3)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情况,经营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4)环境状况第一、森林是区域社会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它所发挥的环境功能与作用强度是否发生变化,趋势怎样;第二,森林资源自身的环境状况怎样,即土壤、水、社会人口、就业状况等的变化情况。
(5)林业企业管理主要包括企业机构、从业员工的数量和素质水平、经营盈利状况、生产效率、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