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通过相关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提升其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途径,对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对小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有益的引导作用,能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还沿用着单一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为主,学生则以被动地听讲为主,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交流表达的次数也比较少,以至于许多小学生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自己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认为其是一门抽象化的理论课程,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忽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弱,他们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目前情况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充分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教授,没有刻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导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新颖、有趣,还能将文字性的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小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例如,在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的时候,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有限,因而难以充分理解中秋节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关于中秋节的学习资源,并将其整理成为课件,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理解。在资源形式上,教师不仅要引入文字资料,还要多搜集一些图片、视频类的资源,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资源的内容上,要包括中秋节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在课堂上营造出中秋节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的重视。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加强学生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不能脱离实际、空谈理论,而是要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挥这门课程对学生生活的指导意义。例如,在教学“班级生活有规则”的时候,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形成规则的意识,能够参与制定、了解和遵守班级规则,与学生的班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教师可将本课的教学与实际的班级管理联系起来,让学生联想日常的班级规则,说说班级中“讲文明,守规则”的表现,同时也要指出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填写任务卡的方式,针对不文明现象制定班级规则。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班级生活记录表》,以便学生约束、记录自己的行为,形成监督的作用。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仅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讲解,会导致教学过程比较抽象,课堂教学缺乏表现力和直观性,不利于小学生理解知识。而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带给学生更感性的体验,将抽象化的文字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例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上”一课的时候,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并且具备基本的自救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过马路、溺水、失火等情境,在模拟情境中教给学生应对问题的正确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加强他们对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保护好自身的安全,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
(四)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开展分层教学
教师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较为全面的了解,分析他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层次。对于后进生,教师要侧重于教材内容的教授,帮助他们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对于中等生,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同时,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深入的理解,以此来改善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对于优等生,教师则要提出较高的要求,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约束自身的行为,并能够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感染他人。教师通过分层式的教学,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起合适的目标,满足班级中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研究,勤于反思,总结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并积极探索改进的方法,以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出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 新课程研究,2021,(13):25-26.
[2]林雪莉.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促进學生有效参与的策略研究[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73-174.
[3]袁英.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命化教学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1,(35):145-146.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途径,对于素质教育的落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对小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有益的引导作用,能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还沿用着单一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为主,学生则以被动地听讲为主,缺乏主动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交流表达的次数也比较少,以至于许多小学生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自己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认为其是一门抽象化的理论课程,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忽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弱,他们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展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目前情况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充分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教授,没有刻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导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新颖、有趣,还能将文字性的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小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例如,在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的时候,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有限,因而难以充分理解中秋节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关于中秋节的学习资源,并将其整理成为课件,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中秋节的理解。在资源形式上,教师不仅要引入文字资料,还要多搜集一些图片、视频类的资源,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资源的内容上,要包括中秋节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在课堂上营造出中秋节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的重视。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加强学生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不能脱离实际、空谈理论,而是要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挥这门课程对学生生活的指导意义。例如,在教学“班级生活有规则”的时候,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形成规则的意识,能够参与制定、了解和遵守班级规则,与学生的班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教师可将本课的教学与实际的班级管理联系起来,让学生联想日常的班级规则,说说班级中“讲文明,守规则”的表现,同时也要指出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填写任务卡的方式,针对不文明现象制定班级规则。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份《班级生活记录表》,以便学生约束、记录自己的行为,形成监督的作用。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仅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讲解,会导致教学过程比较抽象,课堂教学缺乏表现力和直观性,不利于小学生理解知识。而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带给学生更感性的体验,将抽象化的文字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例如,在教学“安全记心上”一课的时候,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并且具备基本的自救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出过马路、溺水、失火等情境,在模拟情境中教给学生应对问题的正确方法,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加强他们对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学生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保护好自身的安全,防止危险事件的发生。
(四)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开展分层教学
教师首先要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较为全面的了解,分析他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层次。对于后进生,教师要侧重于教材内容的教授,帮助他们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对于中等生,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同时,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深入的理解,以此来改善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对于优等生,教师则要提出较高的要求,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约束自身的行为,并能够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感染他人。教师通过分层式的教学,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起合适的目标,满足班级中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研究,勤于反思,总结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并积极探索改进的方法,以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出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探析[J]. 新课程研究,2021,(13):25-26.
[2]林雪莉.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促进學生有效参与的策略研究[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73-174.
[3]袁英.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命化教学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1,(3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