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办园“田园线描画”特色在功能室中如何彰显?笔者带您走进村办园,关注“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创设“适宜”的环境,在色调的选择、区域的划分、范例的悬挂和标记的选择上精心设计;收集“适用”的活动材料,对收集来的材料进行粗选、精选、微调;确立“适当”的活动内容,自由涂鸦、分层帮助、儿歌巩固、个别指导;选择“适合”的评价方式,力求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多样。
【关键词】村办园 田园线描画 工作坊
2010年2月,本人由乡镇中心园调入村办园担任园长,设身处地的感受着村办园成长的酸甜苦辣,2012年2月,本人独立承担的《微型幼儿园构建“田园线描画”特色课程的研究》被立项为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教师专项课题,从那时起更加坚定了我的脚步,踏上了“田园线描画”的探索之路。
田园线描画,即以田园风光和名俗活动为主要题材用线描画表现或以农村自然物为绘画载体来进行线描画的创作的方式。幼儿园既然打造“田园线描画”这一特色,“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功能室的创设便成为体现特色的亮点,“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就是以画“田园线描画”为主要内容的美工室,美工活动一直以来都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爱好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极好形式,相对于集体活动而已,孩子有更多的自主空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区域活动之一。如何在幼儿园构建有品质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充分挖掘其教育功能,使幼儿想做、会做、创造性的去表现是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创设“适宜”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应该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温馨、安全的环境和氛围。
(一)明亮的色调,营造温馨的氛围。
“田园线描画”在绘画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深蓝色、黑色的笔来进行,色彩相对而言比较沉重,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的装饰上,色彩明亮一些,多采用暖色调,在桌椅的选择上,使用浅蓝色等冷色调,既明亮又宁静,便于孩子全神贯注的去完成作品。
(二)区域的划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可以用师幼共同完成的宫灯的线描、青花瓷盘的线描结合珠帘、纱曼、蓝布印花布等材料将区域划分成“纸的乐园”(用画笔在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上进行田园线描画练习)、“乡土作坊”(用画笔在不同的农作物上进行田园线描画练习)、“变废为宝”(用画笔在废旧材料上进行田园线描画练习)、“色彩斑斓”(对完成的田园线描画作品进行装饰)四个区域,教师和幼儿共同装饰区域牌,变化区域牌的外形,吸引孩子的眼球。
(三)范例的悬挂,让模仿变得方便。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在“田园线描画工作坊”中,我们悬挂各种各样的幼儿作品、教师作品及从网络中下载的优秀的线描画作品,用照片的形式展示着线描画绘画的步骤图,让环境和孩子互动,让孩子在环境中学习。
(四)标记的出现,一切变得井井有条。
大家都知道,美工室开展活动的材料是非常多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亦是如此,如果教师不有意识的设计摆放的位置,不利于幼儿形成物品用完后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标记的提醒,可以使得物品放置取用方便、有序,有相对的稳定性。比如孩子画个“勾线笔的标志”贴在墙边,那么这个位置就是摆放勾线笔了,“颜料的照片”标记下放的都是装饰线描画画框用的颜料,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孩子设计的标志提醒孩子“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如画个嘴巴一条斜线,表示绘画的时候保持安静,画个小手和波浪线,表示轻拿轻放等等。
二、收集“适用”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材料。
在“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创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购买一些材料,比如:画笔、各种质地的纸、颜料、剪刀、胶棒、订书机等等,还有一部分材料就需要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来收集,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以下材料可以作为区域资源。
“乡土作坊”材料:
(1)粘土、鹅卵石、土块、竹子、木头、木片、
(2)植物的皮、叶、根、果实、南瓜、葫芦、玉米包衣、马铃薯、红薯、冬瓜、树干、树段、木片、木条
(3)动物的蛋:鸡蛋壳、鸭蛋壳、鹅蛋壳
(4)建筑物:房子的墙面、柜子、砖头、瓷砖、瓦片
(5)贝类、动物的硬壳:河蚌壳、贝壳、螃蟹壳等
“变废为宝”材料:
一次性餐具、卷纸筒、挂历纸、纸质包装盒、折扇、草帽、壶、罐、大牛奶瓶、一次性纸杯等等
“色彩斑斓”材料:
颜料、吸管、包装花、包装纸、旧海报等等
“纸的乐园”材料:
购买的各种纸、旧挂历纸、蛋糕纸等等
粗选幼儿园以通知的形式将所需要收集的材料发放给家长,家长根据通知内容进行材料的收集,材料收集后,如果盲目投放,会导致材料的浪费和安全事故,因此,教师必须对所有的材料进行粗选,符合安全性、适用性的材料归类到收纳盒中。
精选教师根据自己活动的内容的安排和经验选择适用的材料,投放到工作坊的活动中去。
微调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宜的现象,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材料最大价值的发挥。
三、确立“适当”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内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幼儿对“田园线描画”感兴趣了,便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之中。教师选择恰当的内容,可以促进孩子觉得活动更有趣,不同的年龄段也不一样。
(一)自由涂鸦,“风景”独好。
每个孩子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为了让孩子都能参与到线描画的绘画中并从中体验的快乐,教师可以让孩子自由的涂鸦,让孩子自由的绘画一些点、线、面,然后带领孩子发现自己随意绘画中出现哪些点、线、面,发现随意画画带来的乐趣,让孩子爱上线描画。 (二)分层帮助,难易不同。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的能力差异表现得比较明显,如在“纸的乐园”区域中,幼儿画大树,有的孩子很快完成,而有的孩子就觉得很难,怎么办呢?通过尝试,我们发现了很好的方法,我们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白纸,有的上面什么也没有,有的上面是树的外形轮廓,有的是画了一半的树,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作品,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巧用儿歌,巩固练习。
绘画活动同样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活动结合,我们可以用孩子熟悉的一些儿歌,帮助孩子学画,比如“变废为宝”区域,幼儿在巩固点、线的时候,我们是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让孩子创编老鼠走的各式各样的点和从灯台上滚下来的各式各样的线,孩子边念边画在薯片筒上画(筒外包上一层白纸),每次可以画得不同,孩子感受是在玩。再如“乡土作坊”区域中,我们在叶子上创造性表现“面”的造型,我们念儿歌“妈妈给我一个饼,我在饼上画半圆,变成什么呢?”幼儿边画边念,然后变出了兔子、太阳花、猫等等,孩子每次都不一样,兴奋不已。
(四)个别指导,体现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体验到老师的爱,主观能动性能够很好的调动。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画得很好,教师称赞、微笑、竖起一个大拇指,无疑是给孩子一缕阳光,特别的温暖。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教师帮助他,授之于渔,让孩子在鼓励声中学会绘画。比如在“色彩斑斓”区域,孩子装饰线描画作品的模式固定后,我们可以提醒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尝试用不同的两种三种材料进行装饰。
四、选择“适合”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评价方式。
(一)评价主体的多样。
在往日的美工室活动中,由于时间仓促,教师常常作为评价的主体,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粗略的评价,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效果。《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我们可以变换形式进行评价。除了让老师评价和幼儿自评、互评之外,我们尝试将幼儿的田园线描画作品展示在橱窗中,让家长观摩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增多,让幼儿对线描画认识更客观和有针对性。
(二)评价内容的多样。
一个月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以后,我们可以呈现孩子不同的作品,我们和幼儿变换评价的内容,共同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线条奖、最佳构图奖、最佳态度奖等等,让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激发孩子参与“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的兴趣。
(三)评价标准的多样。
孩子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的标准不是划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我们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能力强的我们要求线条流畅,有创意,对于能力弱的我们要求他们每次都要进步。教师用一些小贴花给予奖励,大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一天天,我们成长,一点点,我们成熟,在开展“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感叹孩子能把一条普通的曲线说成“哈哈大笑的嘴巴”,把一个普通的圆形说成“生气的大眼睛”,也让我们的教师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孩子共同体会“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精彩。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易怀风/喻莲《愉快的乡土教育资源探索之旅》,《学前教育》2012/01
[3]李玉莲《幼儿园图书室建设及其教育功能开发》,《学前教育研究》2012/8
【关键词】村办园 田园线描画 工作坊
2010年2月,本人由乡镇中心园调入村办园担任园长,设身处地的感受着村办园成长的酸甜苦辣,2012年2月,本人独立承担的《微型幼儿园构建“田园线描画”特色课程的研究》被立项为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教师专项课题,从那时起更加坚定了我的脚步,踏上了“田园线描画”的探索之路。
田园线描画,即以田园风光和名俗活动为主要题材用线描画表现或以农村自然物为绘画载体来进行线描画的创作的方式。幼儿园既然打造“田园线描画”这一特色,“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功能室的创设便成为体现特色的亮点,“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就是以画“田园线描画”为主要内容的美工室,美工活动一直以来都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爱好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极好形式,相对于集体活动而已,孩子有更多的自主空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区域活动之一。如何在幼儿园构建有品质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充分挖掘其教育功能,使幼儿想做、会做、创造性的去表现是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创设“适宜”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应该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温馨、安全的环境和氛围。
(一)明亮的色调,营造温馨的氛围。
“田园线描画”在绘画的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深蓝色、黑色的笔来进行,色彩相对而言比较沉重,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的装饰上,色彩明亮一些,多采用暖色调,在桌椅的选择上,使用浅蓝色等冷色调,既明亮又宁静,便于孩子全神贯注的去完成作品。
(二)区域的划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可以用师幼共同完成的宫灯的线描、青花瓷盘的线描结合珠帘、纱曼、蓝布印花布等材料将区域划分成“纸的乐园”(用画笔在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上进行田园线描画练习)、“乡土作坊”(用画笔在不同的农作物上进行田园线描画练习)、“变废为宝”(用画笔在废旧材料上进行田园线描画练习)、“色彩斑斓”(对完成的田园线描画作品进行装饰)四个区域,教师和幼儿共同装饰区域牌,变化区域牌的外形,吸引孩子的眼球。
(三)范例的悬挂,让模仿变得方便。
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在“田园线描画工作坊”中,我们悬挂各种各样的幼儿作品、教师作品及从网络中下载的优秀的线描画作品,用照片的形式展示着线描画绘画的步骤图,让环境和孩子互动,让孩子在环境中学习。
(四)标记的出现,一切变得井井有条。
大家都知道,美工室开展活动的材料是非常多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亦是如此,如果教师不有意识的设计摆放的位置,不利于幼儿形成物品用完后摆放整齐的良好行为习惯,标记的提醒,可以使得物品放置取用方便、有序,有相对的稳定性。比如孩子画个“勾线笔的标志”贴在墙边,那么这个位置就是摆放勾线笔了,“颜料的照片”标记下放的都是装饰线描画画框用的颜料,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孩子设计的标志提醒孩子“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如画个嘴巴一条斜线,表示绘画的时候保持安静,画个小手和波浪线,表示轻拿轻放等等。
二、收集“适用”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材料。
在“田园线描画工作坊”创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购买一些材料,比如:画笔、各种质地的纸、颜料、剪刀、胶棒、订书机等等,还有一部分材料就需要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来收集,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以下材料可以作为区域资源。
“乡土作坊”材料:
(1)粘土、鹅卵石、土块、竹子、木头、木片、
(2)植物的皮、叶、根、果实、南瓜、葫芦、玉米包衣、马铃薯、红薯、冬瓜、树干、树段、木片、木条
(3)动物的蛋:鸡蛋壳、鸭蛋壳、鹅蛋壳
(4)建筑物:房子的墙面、柜子、砖头、瓷砖、瓦片
(5)贝类、动物的硬壳:河蚌壳、贝壳、螃蟹壳等
“变废为宝”材料:
一次性餐具、卷纸筒、挂历纸、纸质包装盒、折扇、草帽、壶、罐、大牛奶瓶、一次性纸杯等等
“色彩斑斓”材料:
颜料、吸管、包装花、包装纸、旧海报等等
“纸的乐园”材料:
购买的各种纸、旧挂历纸、蛋糕纸等等
粗选幼儿园以通知的形式将所需要收集的材料发放给家长,家长根据通知内容进行材料的收集,材料收集后,如果盲目投放,会导致材料的浪费和安全事故,因此,教师必须对所有的材料进行粗选,符合安全性、适用性的材料归类到收纳盒中。
精选教师根据自己活动的内容的安排和经验选择适用的材料,投放到工作坊的活动中去。
微调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宜的现象,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材料最大价值的发挥。
三、确立“适当”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内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幼儿对“田园线描画”感兴趣了,便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之中。教师选择恰当的内容,可以促进孩子觉得活动更有趣,不同的年龄段也不一样。
(一)自由涂鸦,“风景”独好。
每个孩子都存在着个体差异,为了让孩子都能参与到线描画的绘画中并从中体验的快乐,教师可以让孩子自由的涂鸦,让孩子自由的绘画一些点、线、面,然后带领孩子发现自己随意绘画中出现哪些点、线、面,发现随意画画带来的乐趣,让孩子爱上线描画。 (二)分层帮助,难易不同。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的能力差异表现得比较明显,如在“纸的乐园”区域中,幼儿画大树,有的孩子很快完成,而有的孩子就觉得很难,怎么办呢?通过尝试,我们发现了很好的方法,我们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白纸,有的上面什么也没有,有的上面是树的外形轮廓,有的是画了一半的树,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作品,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巧用儿歌,巩固练习。
绘画活动同样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活动结合,我们可以用孩子熟悉的一些儿歌,帮助孩子学画,比如“变废为宝”区域,幼儿在巩固点、线的时候,我们是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让孩子创编老鼠走的各式各样的点和从灯台上滚下来的各式各样的线,孩子边念边画在薯片筒上画(筒外包上一层白纸),每次可以画得不同,孩子感受是在玩。再如“乡土作坊”区域中,我们在叶子上创造性表现“面”的造型,我们念儿歌“妈妈给我一个饼,我在饼上画半圆,变成什么呢?”幼儿边画边念,然后变出了兔子、太阳花、猫等等,孩子每次都不一样,兴奋不已。
(四)个别指导,体现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体验到老师的爱,主观能动性能够很好的调动。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画得很好,教师称赞、微笑、竖起一个大拇指,无疑是给孩子一缕阳光,特别的温暖。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教师帮助他,授之于渔,让孩子在鼓励声中学会绘画。比如在“色彩斑斓”区域,孩子装饰线描画作品的模式固定后,我们可以提醒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尝试用不同的两种三种材料进行装饰。
四、选择“适合”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评价方式。
(一)评价主体的多样。
在往日的美工室活动中,由于时间仓促,教师常常作为评价的主体,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粗略的评价,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效果。《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我们可以变换形式进行评价。除了让老师评价和幼儿自评、互评之外,我们尝试将幼儿的田园线描画作品展示在橱窗中,让家长观摩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增多,让幼儿对线描画认识更客观和有针对性。
(二)评价内容的多样。
一个月的“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以后,我们可以呈现孩子不同的作品,我们和幼儿变换评价的内容,共同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线条奖、最佳构图奖、最佳态度奖等等,让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激发孩子参与“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的兴趣。
(三)评价标准的多样。
孩子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我们的标准不是划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我们采取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能力强的我们要求线条流畅,有创意,对于能力弱的我们要求他们每次都要进步。教师用一些小贴花给予奖励,大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一天天,我们成长,一点点,我们成熟,在开展“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感叹孩子能把一条普通的曲线说成“哈哈大笑的嘴巴”,把一个普通的圆形说成“生气的大眼睛”,也让我们的教师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孩子共同体会“田园线描画工作坊”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精彩。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易怀风/喻莲《愉快的乡土教育资源探索之旅》,《学前教育》2012/01
[3]李玉莲《幼儿园图书室建设及其教育功能开发》,《学前教育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