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上课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思想政治的知识、观点、理论我也掌握,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比其他同学要差?”这是部分学生发出的疑问。究其原因,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不在于智力的差别,而在于思维能力的差异。因此,有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关键,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系统的核心,它参与并支配其他一切的智力活动,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但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实施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导致不少学生产生了思想政治学科缺少学科思维、学习只需背背的偏见。其实,思想政治学科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含量并不亚于其他学科,只是我们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方式去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科的自身魅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应有的功能。
一、 教师精心设疑,引导思维上路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并不乏想学欲思的积极性,但如何“学”、怎么“思”往往缺少正确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指点迷津,让学生在模仿、练习中培养学科思维。
1. 在学生的兴趣关注处设疑,提升学生的经验思维
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事件或社会热点上,为此,教师要善于把其中能为教学所用的材料引入课堂,通过有效设问,把现实生活经验上升为理论分析,使学生的经验思维上升为理论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通过商标认识汽车品牌,但往往忽略商标背后蕴涵的企业文化。如在教学“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这一框时,笔者用问题“你是否了解吉利商标蕴藏的深意?”引导学生对吉利汽车商标展开分析。不少学生提出,吉利商标中的“椭圆”象征地球,表示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六个6,“六六大顺”,意蕴吉祥如意;而“内圈蔚蓝”象征广阔的天空,超越无止境,发展无止境;“外圈深蓝”象征无垠的宇宙,空间无限,超越无限。通过分析、归纳,学生发现企业商标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而定位准确的商标能很好地展现企业的形象,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从而把生活经验提升到了理论思维的高度。
2. 在教材的知识重点处设疑,增强学生的聚合思维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为此,教师设疑时要抓住时机,问在关键、重点处,以引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理解和深化知识,培养聚合思维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教学中利用“丰田刹车门”事件(丰田在全世界范围内召回了850万辆汽车,使得人们对丰田汽车质量的信心大为下降,丰田的销售也受到严重影响)设问:请你从丰田刹车门事件谈谈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要实现诚信经营,企业必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样,让学生既掌握了具体知识,也培养了聚合思维能力。
3. 在学生的思维冲突点设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课堂设疑设在学生的思维冲突处,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思维冲突,原因就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材的要求不相适应,形成了某些思维矛盾,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矛盾,把“困惑点”作为设疑的题材,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这样可以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并在学生心里造成悬念,点燃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仍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制造思维的矛盾冲突。笔者先告诉学生,对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一现象,有人认为“纯属‘作秀’‘炒作’”,有人担心“福特都经营不好,吉利能行吗?”也有人认为“吉利此举,迈出了我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步”。吉利一路走来,与各种声音相伴。然后,笔者提出“困惑点”:吉利集团的并购行为能促进吉利企业的发展吗?经过多角度的具体分析,学生认为吉利集团的并购行为能带来积极影响。第一,并购带动吉利股价上涨,市值从30亿攀升到了300亿左右。第二,并购促进了吉利汽车国内、国外的销量增长。第三,并购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还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第四,并购增强了我国汽车工业实力,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等等。但吉利企业也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收购后如何解决沃尔沃的高成本问题?沃尔沃连续减产和亏损,吉利如何扭转亏损局面?学生由此认识到,兼并可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兼并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从而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
4. 有效变更设问角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提问时注意适时变更设问的方式和途径,做到顺逆交错、聚散结合,让学生在吸收和内化新信息的同时,发展发散思维,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
例如,笔者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这框教学中问学生:我们应该促进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吗?由于这一设问改变了角度,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于是,有学生提出,不断发展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估计到2020年,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将从今天的3300万辆增加到1.3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将使中国的原油需求比当前增长一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急剧增加,而且拥堵问题日益显现其严重后果。汽车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应如何平衡?表明学生已经理性地审视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散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二、 学生自主探究,增加思维容量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出问题,又通过多媒体来展示问题的答案,以结果的呈现代替思维的过程,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維容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提供一些让他们自主探究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机会,以拓宽他们的思路,触发联想,形成新的观点,增加思维容量。
1. 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概念、观点的比较,明确其区别和联系,改变凡事一知半解、不愿多想细想、限于事物表面等不良的思考倾向,深入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挖掘思维的深度。
如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企业经济效益的说法,利润与经济效益相同吗?”针对这个疑问,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利润与经济效益”自主探究,从中发现利润是企业投入与产出之差,用公式表示为“利润=产出-投入”,而经济效益是投入与产出之比,用公式表示为“经济效益=产出/投入”,利润增加不等于经济效益的增加。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了解了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区别,理解了为什么企业应该大力发展集约型的经营模式,有效挖掘了思维深度。
2.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现实材料,有助于他们改变被动地接受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的知识观点的习惯,学会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分析、整理和归纳,全面地理解知识观点,开拓思维的广度。
在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前,笔者以“你了解吉利这个汽车品牌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合作挖掘吉利的成长史。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了解了以下一些内容:吉利集团坚持经济型轿车和多品牌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自”之路,不断掌握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整车研发技术,在经济型轿车领域打开了局面,夺得了国内轿车市场5%的份额;吉利集团成功注册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2008年吉利诞生十周年大型庆典变成了对百万客户感恩的“18项免费检测”活动。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白,吉利能并购沃尔沃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自身实力。同时,学生也认识到,企业的经营成功必须要具备一些条件,包括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具有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课堂已经不是简单的看和记,而是成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习得学科思维方法的过程。
三、 关注作业设计,重视思维实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业设计也不容忽视。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具体实践过程。真正的思想政治学科作业,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识记与巩固,建构起学科知识框架,而且通过作业的完成将创新理念与创新精神、情感体验深入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精选作业试题,训练思维速度
良好的思想政治学科思维应是讲求效率的思维。通常情况下,限定作业时间是必须的,因为一旦超出了限定的时间,最好的思路、观点就可能会变得毫无价值。因此,教师要精选作业试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速度。
例如,笔者曾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题练习: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北京医药集团从多方面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企业发展。一是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始终把“质量就是生命”这一理念贯穿于生产之中,对生产流程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严格把关,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二是大量投入研发技改资金,提高了产品质量,开发了新产品,为北京医药集團每年产生可观的销售收入;三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建立多角度、多层面的服务体系,作为企业赢得市场、赢得顾客、赢得利润、赢得信誉的重要武器,是扬品牌之名、扬企业之名的极好途径。
请运用企业经营成功因素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北京医药集团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促进企业发展的。
学生在完成该作业过程中,有效地回顾了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学会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材料结合起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速度。
2. 设置拓展作业,培养思维习惯
政治高考中实践探究题的出现,使得对答案的要求不囿于课本,富有开放性特征,让学生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广阔空间。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开放性、拓展性作业练习,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案、新思路,养成政治学科主动思维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后,笔者布置这样一题作业:如果聘请你担任吉利汽车集团的总经理,你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一份经营策划书,使吉利汽车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
许多学生在经营策划书中提到,发展小排量汽车是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内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因为小排量车价格及使用成本低,具有引导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未来中国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所以,吉利应该大力研发优质、节能的小排量汽车。有的学生指出,这是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吉利也应发展个性化的汽车,如个性化的颜色、外型等;而且从长远看,吉利应该重在研究开发能够普及推广的新能源替代汽车车型,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也有学生强调,不管如何开发、研究汽车,都不能忽视诚信经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根本……
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内容的知识框架,又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由课内延续到了课外,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思维。同样,一个学生要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就不能缺少学科思维。为此,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政治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和手段,使政治课教学发挥最佳的学科功能。
一、 教师精心设疑,引导思维上路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并不乏想学欲思的积极性,但如何“学”、怎么“思”往往缺少正确的方法。为此,教师要指点迷津,让学生在模仿、练习中培养学科思维。
1. 在学生的兴趣关注处设疑,提升学生的经验思维
学生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事件或社会热点上,为此,教师要善于把其中能为教学所用的材料引入课堂,通过有效设问,把现实生活经验上升为理论分析,使学生的经验思维上升为理论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通过商标认识汽车品牌,但往往忽略商标背后蕴涵的企业文化。如在教学“公司的经营与发展”这一框时,笔者用问题“你是否了解吉利商标蕴藏的深意?”引导学生对吉利汽车商标展开分析。不少学生提出,吉利商标中的“椭圆”象征地球,表示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六个6,“六六大顺”,意蕴吉祥如意;而“内圈蔚蓝”象征广阔的天空,超越无止境,发展无止境;“外圈深蓝”象征无垠的宇宙,空间无限,超越无限。通过分析、归纳,学生发现企业商标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而定位准确的商标能很好地展现企业的形象,对企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从而把生活经验提升到了理论思维的高度。
2. 在教材的知识重点处设疑,增强学生的聚合思维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为此,教师设疑时要抓住时机,问在关键、重点处,以引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理解和深化知识,培养聚合思维的能力。
例如,笔者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教学中利用“丰田刹车门”事件(丰田在全世界范围内召回了850万辆汽车,使得人们对丰田汽车质量的信心大为下降,丰田的销售也受到严重影响)设问:请你从丰田刹车门事件谈谈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要实现诚信经营,企业必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样,让学生既掌握了具体知识,也培养了聚合思维能力。
3. 在学生的思维冲突点设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课堂设疑设在学生的思维冲突处,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思维冲突,原因就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材的要求不相适应,形成了某些思维矛盾,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矛盾,把“困惑点”作为设疑的题材,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这样可以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并在学生心里造成悬念,点燃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仍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制造思维的矛盾冲突。笔者先告诉学生,对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一现象,有人认为“纯属‘作秀’‘炒作’”,有人担心“福特都经营不好,吉利能行吗?”也有人认为“吉利此举,迈出了我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步”。吉利一路走来,与各种声音相伴。然后,笔者提出“困惑点”:吉利集团的并购行为能促进吉利企业的发展吗?经过多角度的具体分析,学生认为吉利集团的并购行为能带来积极影响。第一,并购带动吉利股价上涨,市值从30亿攀升到了300亿左右。第二,并购促进了吉利汽车国内、国外的销量增长。第三,并购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还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第四,并购增强了我国汽车工业实力,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等等。但吉利企业也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收购后如何解决沃尔沃的高成本问题?沃尔沃连续减产和亏损,吉利如何扭转亏损局面?学生由此认识到,兼并可能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兼并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从而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思考问题。
4. 有效变更设问角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提问时注意适时变更设问的方式和途径,做到顺逆交错、聚散结合,让学生在吸收和内化新信息的同时,发展发散思维,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
例如,笔者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这框教学中问学生:我们应该促进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吗?由于这一设问改变了角度,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于是,有学生提出,不断发展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估计到2020年,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数量将从今天的3300万辆增加到1.3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将使中国的原油需求比当前增长一倍,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急剧增加,而且拥堵问题日益显现其严重后果。汽车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应如何平衡?表明学生已经理性地审视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散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二、 学生自主探究,增加思维容量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出问题,又通过多媒体来展示问题的答案,以结果的呈现代替思维的过程,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維容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提供一些让他们自主探究各种知识之间联系的机会,以拓宽他们的思路,触发联想,形成新的观点,增加思维容量。
1. 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度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具体概念、观点的比较,明确其区别和联系,改变凡事一知半解、不愿多想细想、限于事物表面等不良的思考倾向,深入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挖掘思维的深度。
如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听到企业经济效益的说法,利润与经济效益相同吗?”针对这个疑问,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利润与经济效益”自主探究,从中发现利润是企业投入与产出之差,用公式表示为“利润=产出-投入”,而经济效益是投入与产出之比,用公式表示为“经济效益=产出/投入”,利润增加不等于经济效益的增加。通过比较分析,学生了解了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区别,理解了为什么企业应该大力发展集约型的经营模式,有效挖掘了思维深度。
2.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现实材料,有助于他们改变被动地接受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的知识观点的习惯,学会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分析、整理和归纳,全面地理解知识观点,开拓思维的广度。
在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前,笔者以“你了解吉利这个汽车品牌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让学生合作挖掘吉利的成长史。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了解了以下一些内容:吉利集团坚持经济型轿车和多品牌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自”之路,不断掌握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和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整车研发技术,在经济型轿车领域打开了局面,夺得了国内轿车市场5%的份额;吉利集团成功注册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2008年吉利诞生十周年大型庆典变成了对百万客户感恩的“18项免费检测”活动。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白,吉利能并购沃尔沃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自身实力。同时,学生也认识到,企业的经营成功必须要具备一些条件,包括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具有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课堂已经不是简单的看和记,而是成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习得学科思维方法的过程。
三、 关注作业设计,重视思维实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业设计也不容忽视。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具体实践过程。真正的思想政治学科作业,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识记与巩固,建构起学科知识框架,而且通过作业的完成将创新理念与创新精神、情感体验深入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精选作业试题,训练思维速度
良好的思想政治学科思维应是讲求效率的思维。通常情况下,限定作业时间是必须的,因为一旦超出了限定的时间,最好的思路、观点就可能会变得毫无价值。因此,教师要精选作业试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速度。
例如,笔者曾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题练习: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北京医药集团从多方面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企业发展。一是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始终把“质量就是生命”这一理念贯穿于生产之中,对生产流程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严格把关,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二是大量投入研发技改资金,提高了产品质量,开发了新产品,为北京医药集團每年产生可观的销售收入;三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建立多角度、多层面的服务体系,作为企业赢得市场、赢得顾客、赢得利润、赢得信誉的重要武器,是扬品牌之名、扬企业之名的极好途径。
请运用企业经营成功因素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北京医药集团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促进企业发展的。
学生在完成该作业过程中,有效地回顾了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学会如何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材料结合起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速度。
2. 设置拓展作业,培养思维习惯
政治高考中实践探究题的出现,使得对答案的要求不囿于课本,富有开放性特征,让学生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广阔空间。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开放性、拓展性作业练习,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案、新思路,养成政治学科主动思维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了“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后,笔者布置这样一题作业:如果聘请你担任吉利汽车集团的总经理,你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一份经营策划书,使吉利汽车企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努力?
许多学生在经营策划书中提到,发展小排量汽车是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内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因为小排量车价格及使用成本低,具有引导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未来中国汽车发展的方向之一。所以,吉利应该大力研发优质、节能的小排量汽车。有的学生指出,这是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吉利也应发展个性化的汽车,如个性化的颜色、外型等;而且从长远看,吉利应该重在研究开发能够普及推广的新能源替代汽车车型,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也有学生强调,不管如何开发、研究汽车,都不能忽视诚信经营,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个根本……
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内容的知识框架,又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由课内延续到了课外,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思维。同样,一个学生要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就不能缺少学科思维。为此,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政治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途径和手段,使政治课教学发挥最佳的学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