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是我所有的秘密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高专业认证大师(LEGO Certified Professionals,简称LCP)目前全球共19位,最年轻的便是“90后”常州小伙蒋晟晖,他也是中国首位LCP。
  疯狂的乐高玩家
  蒋晟晖第一次接触乐高是7岁,小小一盒,很贵,怎么玩都玩不够,他怀着小小的失望。虽然当时它并没引起惊喜,但却在他的心里播下了种子。再次接触,是2010年他去澳洲留学之后。乐高打折,他就买回家拼,慢慢拼多了,觉得还挺好玩的。一小块一小块的积木,可以拼出无限创意。
  2013年,蒋晟晖到美国读博,每天科研任务很重,压力很大,玩乐高,人就轻松了。自此,他彻底掉进了乐高积木的“坑”里。半年之后,蒋晟晖对乐高达到了一种痴迷状态。这些年里,他结识了世界各地很多的乐高同道,还在国内组建了乐高认证玩家组织,回国时便一起聚会,一起参加乐高的活动和比赛,不亦乐乎。
  成为乐高专业认证大师
  乐高积木1932年起源于丹麦,风靡全球。十多年前,乐高专业认证大师项目在欧美开展,2017年7月时才面向中国大陆地区开放申请。得知消息的蒋晟晖心动了。
  成为乐高专业认证大师,意味着不仅仅是一名乐高玩家,还有与乐高公司商业活动的合作。此时,蒋晟晖博士毕业在即,要不要放下他为之奋斗多年的老本行,进入未知,从头开始?患得患失地开始面试,但面试时面试官的温暖让蒋晟晖放松下来,同时也有一种得到了极大信任和支持的感觉。
  有人说成为乐高专业认证大师需要三个条件:搭建技巧熟练度、对乐高系列作品的创造热情、区别于普通玩家的专业素养。“最重要的就是热情。”蒋晟晖说,“你对一件事情的热爱、你的投入程度,决定你可以将这件事做多久、走得多远。”
  面试全部通过,11月底蒋晟晖结束在美国的事业和生活,将3吨乐高托运回国。12月底,他在常州的工作室成立了。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
  他父母从不随意干涉阻止他,因此,从初中起,蒋晟晖就习惯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种担当,恰是他最终选择成为乐高商业伙伴的基底。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那么多宝贝,我想用乐高做出中国的作品,用乐高这个媒介,用一种新的方式将中国文化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工作室成立,常州文笔塔3D模型和西瀛门乐高马赛克画成为他的第一个LCP项目。
  文笔塔3D模型高达1.25米,不仅高度还原了原貌,还附带了丰富的乐高场景,零食小摊、对弈的老人、拍照的游客等,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引人不由得驻足观赏。
  选择什么来代表常州的传统文化时,蒋晟晖陷入了纠结,他认为可以代表的文物景点有很多,但最终决定还是选择文笔塔。因为它形似一支文笔,所以常州文人称之为“笔魂”。这次为了最大限度还原,蒋晟晖又多次去看它,塔内塔外拍了很多照片,观察建筑结构。从观光客的视角转变为创造者,他发现它区别于其他建筑的弯曲对开门。他摸透了塔的内部构造,最终“神还原”了常州人家喻户晓的“笔魂”。
  另一件“镇店之宝”——西瀛门马赛克画,制作时更具挑战。西瀛门是常州仅存的明代城墙遗址,为了突出古画的质感,他通过巧妙配色将斑驳的古旧质感一一呈现。
  从家乡开始,至今蒋晟晖和团队已在全国各城市搭建了100多件大型作品,有浓郁中国风的漫威超级英雄脸谱,有两吨重的一比一真車模型,也有《清明上河图》这样66米长的巨型作品……
  蒋晟晖希望他搭建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并将这个故事传递给这个城市的人们。比如沈阳乐高店开业时的“镇店之宝”沈阳老火车站,述说过去的历史。又如西安第一家乐高店开业时的一对兵马俑乐高模型,一个斑驳素色,一个色彩艳丽。这引发了很多小朋友的好奇心,他们问为什么会有彩色的。其实,在创作前期,蒋晟晖查询史料时发现,兵马俑入土前是彩俑,出土后很快被氧化才变斑驳,因此他做了一对不一样的,向小朋友传递兵马俑背后的故事。
  在文旅结合的时代,乐高文化成为新型媒介,辐射越来越广,多地政府文博部门向蒋晟晖发出合作邀约。2021年,他计划做两个国家级别的传统文化的大型展览,加进声光电新技术,推出沉浸式展览。待其完善后,未来2~3年在中国做巡展,还要走向世界舞台。
  “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件事情,必须要为这件事花尽你的心思,甚至穷尽你一生去磨炼你的技能,这才是你受人尊敬的原因。”热情,是蒋晟晖所有的秘密。
  (秋水长天摘自《风流一代·青春》2021年第3期/图 沐阳)
其他文献
一天晚上,清夜无眠,书海泛舟。读了一阵《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以后,竟突然想起机关后面的那棵老榆树,那粗黑的身姿、那深深的皱折、那凝重的篷冠,使人产生一种苍凉感。我一支接一支地吸烟,不知为什么。  老榆树也又长一岁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走进这座城市的一栋红砖房,名曰广播站。砖房的西侧便有这棵榆树。不知道这棵树是野生的,还是谁栽的,反正那时候正壮实,生生不息,勃勃不已。但它很孤独,没人理它,没人
不得不说,科学谣言的攻击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我们对科学谣言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粉碎之后,它居然更善于伪装了,以更高明的手段混入了科学大本营中。  身边的科学是否真的是科学,或者它是乔装打扮的谣言,你分得清吗?这次你是不是又中招了?  当谣言像病毒一样在我们身边迅速传播时,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勇敢地与谣言对抗,将它们彻底粉碎。  谣言真可恶!它们伪装得相当真实,不仅仅骗了我们,还让我们误解了科学真相
常听老年朋友谈老。有人叹老,成天“老”字不离口,总说自己“不中用了”,自嘲“血管硬化、知识老化、思想僵化、等着火化”;有人不认老,怕说老,叫他一声“老人家”还很不情愿,常常面露愠色。看来,老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老,态度大相径庭。  人老,乃自然规律。对步入老年行列的每个人来说,首先要知老,感觉到老。年龄是一件最令人无奈的事情,似乎刚刚挥手告别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倏忽之间,鬓角就增添了白发,额头就刻上了
“时间从我的身体里流走,就像忘了关的自来水。”读《山居七年》,看到这一句,不由得顿住。  阳光从窗外探进来,爬上蓝色的墙面,又流水一般,一寸寸向下漾,瀑流如绢帛,有绵软柔滑的质感。玻璃瓶里的富贵竹,又添了几片黄叶子。玫瑰蔫了,向日葵蔫了,金钱草也染了锈色。只有那束干花,紫色的碎朵新鲜如昔。  一直想着拿出去扔掉,一直忘了,有时是无意,有时是有意。它们曾如此绚烂地带给我喜悦。再美的花,再美的人,枯萎
小时候,炊烟是村庄的魂。  我一直认为,炊烟升起的时候,那是一个村庄最温暖的季节。在乡野玩耍的孩子,在大杨树下扎堆的人们,在田里锄禾的父辈,下班的工人,他们踩着缕缕炊烟,唱着民间小曲,欣欣然地涌回村庄。此刻的村庄活在唐诗宋词的炊烟里,活在父亲的喇叭烟上,活在女人恬静的眸子中,檐瓦上的狗尾草和炊烟展开深情的交谈。  炊烟一年四季,袅袅在村庄上空,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炊烟。我们常常在时光的地平线上,
秋爽天气,最宜晚饭后出门散步。不知不觉中,天黑下来,身子也仿佛融入这浩荡浑圆的夜色。那是一种惬意。人生清福,莫过于此。  大半个微黄的月亮,出现在高楼顶上。等我走回小区,又发现它在小区的中心了,几栋高楼环绕着,把它合捧在手心里。天空是漠漠、深沉的黑色,只有月亮周围的一圈是亮的,那圈里还有几片旧棉絮般黄色的云。  晚上九点多,小区里散步的人渐渐散去。月色也静下来。在园林亭台的暗影间徘徊,心里清凉;举
淡荡,言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犹散淡,悠闲自在。  晨间读书,读到了这样一个多形容春光的词,总感觉有些天然情致。“荡”也作“宕”,字典中,宕的意思即放荡,不受拘束。  唐人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云:“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春日和风正舒缓荡漾,洁白露水已清凉晶莹。即便不看诗人此处抒怀之志,但赏风景,融合景情,也别有风味。  到了宋,女词人李清照吟道:“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今年的闲暇时间多了起来,在家侍弄花草,倒也悠然。  对于种花我是门外汉,但妻子却是“花痴”一个。有样学样,耳濡目染,我也会了一点皮毛:浇水、剪枝、换盆,有的喜阴,有的要晒太阳,还有的只要简单地除除杂草,让花儿干干净净地生长就可以。  如此这般,几番实战,阳台上的蕙兰、欧月、水仙、三角梅等,居然很听话地活着,嫩芽,新花,花儿们的日子过得倒挺滋润。  看来,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闷”在
时光,像一位行旅匆匆的游子,就在不经意的瞬间悄然逝去,如飞过的流星,陨落时只在空中划过凄美的轨迹。时光,在不停地走,人生也在悄悄地溜走,忘记了月儿圆了多少回,忘记了季节换了多少次,从幼稚走到成熟,从冲动历练到沉着。身后的影子多少次辗转,曾经澄澈的眼睛多少次回眸,可是,岁月早已沧桑了过往的光阴,也已苍老了青春的容颜,更是苍茫了昨日的曾经。  岁月的河床上曾弥漫过青春的感伤,曾存放过记忆的泪滴,曾记录
他们原本是无法走到一起的,但命运却无情地将他们的生命编织在一起,成就了一段永远的童话。  他天生是个哑巴,孤苦伶仃的样子。她随着母亲一个人艰难地流落到了他的家乡,也算是机缘巧合吧,母亲在一个雪天病倒在他家门前。  推开低矮的房门,他发现了她瘦弱的目光。当时,她已经冷饿交加,在死亡的边缘。他好心地让她和母亲进屋。然后,她和她母亲一住就是三四年的光景。母亲在这里养病,他呢,没有任何怨言,整日里奔走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