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本文按言之确凿、证之有据、推之有理、谈之成章的思路,紧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围绕如何适时适度的关键,以切身经验与收获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意欲引发各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语言修养,讲求语言艺术,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搭建语言语言感化、语言实践与探索的舞台,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让学生素质和教学效果达到更理想的境界。
【关键词】教学语言 适时适度 激发活力
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切实准确的语言,让学生感悟质朴与严谨
准确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语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讲评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让学生豁然开朗。例如讲解《三味书屋》,学生大都能感受到笼罩旧教育制度的浓浓的“悲哀”,但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我”因“小时候精神束缚”的一幕而无法补过的“悲哀”,我在准确深入的分析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我”对中国儿童教育制度的“悲哀”,对儿童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深沉感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中的情感。
二、适度的风趣语言,让学生感悟轻松活跃
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适度的风趣语言风格。风趣的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思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平时的授课中我力求语言幽默风趣。讲读《春天》,我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有的说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开放的野菊花。”一言概出,全场欢笑雀跃起来,后来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三、文采飞扬的语言,让学生点燃激情
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定会使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堂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例如我讲述朱自清的《春》,学到“春花图”,就引导学生以“百花争妍”为题进行古诗文填充。列举含有花的诗句,要学生填出化名,如“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事实证明,教师飞扬的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四、简洁凝练的语言,让学生善抓要点
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必然造成语无重点,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凝炼性,以便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在第一次讲授《观沧海》这首古诗时,我考虑到学生文言功底较差,怕他们不懂诗的含义,就先一句一句地给他们翻译清楚,分析课文时,问到“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写了哪些景?”学生根据我的字面翻译,回答得五花八门,很多人都认为是晚上,效果不是很好。第二次我调整了方案,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揣摩诗的含义,诗的意境,学生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展开联想,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其中,我只作了简单地点拨,学生的分析、领悟却非常透彻。由此看来,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练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引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瀚海蓝天中自由地飞翔。
【关键词】教学语言 适时适度 激发活力
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两种特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切实准确的语言,让学生感悟质朴与严谨
准确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语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讲评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让学生豁然开朗。例如讲解《三味书屋》,学生大都能感受到笼罩旧教育制度的浓浓的“悲哀”,但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我”因“小时候精神束缚”的一幕而无法补过的“悲哀”,我在准确深入的分析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我”对中国儿童教育制度的“悲哀”,对儿童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深沉感慨,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了文章中的情感。
二、适度的风趣语言,让学生感悟轻松活跃
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适度的风趣语言风格。风趣的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思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平时的授课中我力求语言幽默风趣。讲读《春天》,我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有的说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菊花。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开放的野菊花。”一言概出,全场欢笑雀跃起来,后来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三、文采飞扬的语言,让学生点燃激情
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定会使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堂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讲述典故。例如我讲述朱自清的《春》,学到“春花图”,就引导学生以“百花争妍”为题进行古诗文填充。列举含有花的诗句,要学生填出化名,如“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事实证明,教师飞扬的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谓一箭双雕。
四、简洁凝练的语言,让学生善抓要点
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必然造成语无重点,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注意教学语言的凝炼性,以便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语言中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在第一次讲授《观沧海》这首古诗时,我考虑到学生文言功底较差,怕他们不懂诗的含义,就先一句一句地给他们翻译清楚,分析课文时,问到“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写了哪些景?”学生根据我的字面翻译,回答得五花八门,很多人都认为是晚上,效果不是很好。第二次我调整了方案,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揣摩诗的含义,诗的意境,学生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展开联想,然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其中,我只作了简单地点拨,学生的分析、领悟却非常透彻。由此看来,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用凝练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吸引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借此来“粘”住学生,让他们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瀚海蓝天中自由地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