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当幼儿开始幼儿园的生活时,也就意味着他不再局限于家庭的生活,而是逐步开始了集体生活。文章对幼儿分离焦虑的个别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帮助幼儿、家长及教师走出分离焦虑的困境。
一、案例背景
新的学期开始了,班上的小朋友都陆续来到了幼儿园,去教室玩玩具或是拿着自己喜欢的书看,而博博小朋友每天早上入园时,大老远就哭喊着“我要回家!”不管是老师笑容满面地迎接,还是连哄带抱,他总是哭着不肯离开妈妈的怀抱,抱着妈妈的脖子一边哭一边嘴里直嘟嘟“我不要来幼儿园”。老师跟他讲话,他也爱理不理地一直哭,妈妈告诉他下班就来接他,他还是不听。其他小朋友看博博哭得厉害就安慰博博,告诉博博不要哭,妈妈下班就来接他了,他听见妈妈接他,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二、分离焦虑的定义
博博的这种对幼儿园特别排斥的情绪我们称为分离焦虑,下面我们来对分离焦虑做一个简单的定义。幼儿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因与其依附或最初照顾的人的分离而产生的恐惧不安和不愉快的情绪。每个幼儿都可能有这样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入园分离焦虑是幼儿成长阶段中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被重视或引导不当,可能会对幼儿的身心和在幼儿园的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三、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幼儿园的环境对于新入园幼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无论是桌椅还是盥洗室,都与家中有很大的区别。幼儿感到新鲜好奇之外,更会因为陌生而感到恐慌与不安。教师和小伙伴都是陌生的面孔,幼儿自然也会因此感到不安。
此外,幼儿园是集体教育,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那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幼儿园,教师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游戏、自己睡觉、能控制大小便以及遵守规则等等,这些与家里不同的变化必然会给新入园幼儿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如果幼儿在家里没有过分娇惯溺爱,平时注意培养幼儿以上一些基本生活能力,幼儿的适应能力或许还好一些;但是一些包办过多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比较漫长的适应期。同时,幼儿自身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幼儿初入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反应现象。研究表明,活泼外向的幼儿要比安静胆小内向的幼兒更容易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四、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一)家长
1. 入园前:做好准备
在心理上,家长提前给幼儿打“预防针”,告诉小朋友到了合适年龄都会进入到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玩儿游戏,每个小朋友都会上幼儿园,这是他的“分内之事”,以至于让幼儿觉得上幼儿园不是一件突然的事;在认知上,家长提前让幼儿了解关于幼儿园的相关信息,如告诉幼儿那里有漂亮的教室、有亲切的老师、有可爱的小伙伴,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入园前带着幼儿去幼儿园参观,增加熟悉感,减少陌生感;在能力上,家长提前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如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等,自理能力好,自信心充足,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分离焦虑也随之得到缓解。
2. 入园时 : 当断则断
传统依恋理论只注重幼儿对成人的依恋,具有单向性的特征,而习性学依恋理论改变了以往忽视成人对幼儿的依恋的态度,指出依恋是一个双向性行为。所以家长与幼儿都会产生分离焦虑 , 由于情绪相互影响、相互传染的特性,家长更应该为幼儿做好良好示范,传达积极正面的情绪。当幼儿入园哭闹时,尽量用温和的语气对待幼儿,切忌严厉地对待幼儿。3. 入园后:积极参与
幼儿入园后,幼儿园每个月会不定时的组织亲子活动,亲子活动的内容很丰富,有亲子体育游戏、亲子绘画活动、亲子养殖活动等等。与爸爸妈妈一起做体育游戏时,孩子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亲子关系也得到了升华;与爸爸妈妈一起绘画中,孩子能勇敢拿起画笔,结束后能勇敢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在亲子养殖活动中,孩子不仅增长了自然知识,还培养了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所以家长应该积极陪同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各种亲子活动,与幼儿一起体验活动的乐趣。幼儿在这种愉悦、欢快的氛围中渐渐爱上幼儿园,尤其在家长的陪伴下,幼儿的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缓解。
(二)老师
1. 入园前:开展家访
老师开展幼儿入园前家访,一是为了了解幼儿的个性气质与生活习惯;二是为了给幼儿留下“一面之缘”,让幼儿在初次入园时见到老师不至于十分陌生;三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和家长的脾性,这对老师深入的了解幼儿十分有利。首次家访时,老师在认真倾听家长介绍幼儿相关情况时,更应着重了解幼儿的特殊需要与禁忌,同时老师也应告知家长幼儿园的相关事宜,如作息时间、接送要求等,还应提醒家长做好相关入园准备,如替换衣物、毛巾等。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的细致周到,对老师放心,那么家长心中的焦虑感就会有所缓解,家长的情绪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使幼儿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因此,老师必须对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引起重视。
2.入园时,充满爱心
幼儿入园时,老师接待幼儿要亲切,教师要蹲下来与幼儿打招呼。来,使幼儿感受到平等的关系,还可以牵一牵孩子的小手、 抱一抱孩子,这样会使幼儿感觉到温暖,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老师要善于观察,有些孩子虽然表面平静、没有哭闹,但是内心却很焦虑,老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关怀。老师要细心,记住家长的嘱咐,对每个幼儿的生理情况、心理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谁体质弱,降温后要及时增添衣物等,比如谁自尊心强,与之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在这个入园过程中,老师通过点点滴滴的付出使幼儿建立起对老师的依恋,逐步缓解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
3. 入园后:各出奇招
创设轻松、温暖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上,要温馨有爱,提供的材料要吸引幼儿,让小朋友能玩儿、爱玩儿。老师可以把幼儿一家的照片放到主体墙上,还可以把幼儿感兴趣的卡通动物形象做成墙饰,或是把幼儿喜爱的玩具放到区角,注意玩具的投放要与幼儿的年龄相符合,放置也要适合幼儿高度,方便其取拿。还可以在区域中设置娃娃家,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老师要爱小朋友,小朋友之间也要团结有友爱,营造一个轻松、温暖的氛围,从而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所以老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吸引幼儿兴趣。如在开学初期,老师可以组织小班幼儿学习简单的手指游戏和儿歌,让幼儿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一、案例背景
新的学期开始了,班上的小朋友都陆续来到了幼儿园,去教室玩玩具或是拿着自己喜欢的书看,而博博小朋友每天早上入园时,大老远就哭喊着“我要回家!”不管是老师笑容满面地迎接,还是连哄带抱,他总是哭着不肯离开妈妈的怀抱,抱着妈妈的脖子一边哭一边嘴里直嘟嘟“我不要来幼儿园”。老师跟他讲话,他也爱理不理地一直哭,妈妈告诉他下班就来接他,他还是不听。其他小朋友看博博哭得厉害就安慰博博,告诉博博不要哭,妈妈下班就来接他了,他听见妈妈接他,反而哭得更厉害了。
二、分离焦虑的定义
博博的这种对幼儿园特别排斥的情绪我们称为分离焦虑,下面我们来对分离焦虑做一个简单的定义。幼儿分离焦虑是指幼儿因与其依附或最初照顾的人的分离而产生的恐惧不安和不愉快的情绪。每个幼儿都可能有这样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入园分离焦虑是幼儿成长阶段中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被重视或引导不当,可能会对幼儿的身心和在幼儿园的生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三、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幼儿园的环境对于新入园幼儿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无论是桌椅还是盥洗室,都与家中有很大的区别。幼儿感到新鲜好奇之外,更会因为陌生而感到恐慌与不安。教师和小伙伴都是陌生的面孔,幼儿自然也会因此感到不安。
此外,幼儿园是集体教育,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得到那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幼儿园,教师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游戏、自己睡觉、能控制大小便以及遵守规则等等,这些与家里不同的变化必然会给新入园幼儿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如果幼儿在家里没有过分娇惯溺爱,平时注意培养幼儿以上一些基本生活能力,幼儿的适应能力或许还好一些;但是一些包办过多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比较漫长的适应期。同时,幼儿自身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幼儿初入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反应现象。研究表明,活泼外向的幼儿要比安静胆小内向的幼兒更容易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四、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一)家长
1. 入园前:做好准备
在心理上,家长提前给幼儿打“预防针”,告诉小朋友到了合适年龄都会进入到幼儿园,在幼儿园里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玩儿游戏,每个小朋友都会上幼儿园,这是他的“分内之事”,以至于让幼儿觉得上幼儿园不是一件突然的事;在认知上,家长提前让幼儿了解关于幼儿园的相关信息,如告诉幼儿那里有漂亮的教室、有亲切的老师、有可爱的小伙伴,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入园前带着幼儿去幼儿园参观,增加熟悉感,减少陌生感;在能力上,家长提前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如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裤等,自理能力好,自信心充足,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分离焦虑也随之得到缓解。
2. 入园时 : 当断则断
传统依恋理论只注重幼儿对成人的依恋,具有单向性的特征,而习性学依恋理论改变了以往忽视成人对幼儿的依恋的态度,指出依恋是一个双向性行为。所以家长与幼儿都会产生分离焦虑 , 由于情绪相互影响、相互传染的特性,家长更应该为幼儿做好良好示范,传达积极正面的情绪。当幼儿入园哭闹时,尽量用温和的语气对待幼儿,切忌严厉地对待幼儿。3. 入园后:积极参与
幼儿入园后,幼儿园每个月会不定时的组织亲子活动,亲子活动的内容很丰富,有亲子体育游戏、亲子绘画活动、亲子养殖活动等等。与爸爸妈妈一起做体育游戏时,孩子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亲子关系也得到了升华;与爸爸妈妈一起绘画中,孩子能勇敢拿起画笔,结束后能勇敢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在亲子养殖活动中,孩子不仅增长了自然知识,还培养了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所以家长应该积极陪同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各种亲子活动,与幼儿一起体验活动的乐趣。幼儿在这种愉悦、欢快的氛围中渐渐爱上幼儿园,尤其在家长的陪伴下,幼儿的焦虑情绪明显得到缓解。
(二)老师
1. 入园前:开展家访
老师开展幼儿入园前家访,一是为了了解幼儿的个性气质与生活习惯;二是为了给幼儿留下“一面之缘”,让幼儿在初次入园时见到老师不至于十分陌生;三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家庭基本情况和家长的脾性,这对老师深入的了解幼儿十分有利。首次家访时,老师在认真倾听家长介绍幼儿相关情况时,更应着重了解幼儿的特殊需要与禁忌,同时老师也应告知家长幼儿园的相关事宜,如作息时间、接送要求等,还应提醒家长做好相关入园准备,如替换衣物、毛巾等。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的细致周到,对老师放心,那么家长心中的焦虑感就会有所缓解,家长的情绪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使幼儿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因此,老师必须对入园前的家访工作引起重视。
2.入园时,充满爱心
幼儿入园时,老师接待幼儿要亲切,教师要蹲下来与幼儿打招呼。来,使幼儿感受到平等的关系,还可以牵一牵孩子的小手、 抱一抱孩子,这样会使幼儿感觉到温暖,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老师要善于观察,有些孩子虽然表面平静、没有哭闹,但是内心却很焦虑,老师要及时给予适当的关怀。老师要细心,记住家长的嘱咐,对每个幼儿的生理情况、心理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谁体质弱,降温后要及时增添衣物等,比如谁自尊心强,与之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在这个入园过程中,老师通过点点滴滴的付出使幼儿建立起对老师的依恋,逐步缓解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
3. 入园后:各出奇招
创设轻松、温暖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上,要温馨有爱,提供的材料要吸引幼儿,让小朋友能玩儿、爱玩儿。老师可以把幼儿一家的照片放到主体墙上,还可以把幼儿感兴趣的卡通动物形象做成墙饰,或是把幼儿喜爱的玩具放到区角,注意玩具的投放要与幼儿的年龄相符合,放置也要适合幼儿高度,方便其取拿。还可以在区域中设置娃娃家,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老师要爱小朋友,小朋友之间也要团结有友爱,营造一个轻松、温暖的氛围,从而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开展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所以老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吸引幼儿兴趣。如在开学初期,老师可以组织小班幼儿学习简单的手指游戏和儿歌,让幼儿感受到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