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突发事件不断增加,已影响到我国的可持性发展战略和社会的稳定。初中化学是一门与环境最有关系的基础学科,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认识绿色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的新观念,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意识;环境保护
教育部研制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精神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程标准》[1]),它为具体而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对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真正认识到自己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责任,努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积极开展和落实环境教育。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为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中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學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充分利用、挖掘教材,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在讲到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结合教材内容,并适当做些补充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学习了“烃、石油、煤”的知识后,重点介绍“温室效应”,这时可以从“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事实及危害、消除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这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有关化学知识逐渐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既讲了化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教材,进行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三、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利用环境教育与化学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如我国人多地少,十三亿人的穿衣问题,只有依靠化工工业的有机合成纤维的大量生产才得以缓和,当今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中已离不开化学。但随着化工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大量煤、石油的燃烧,酸雨使地面上成千上万个湖泊酸化,鱼类减少,生物绝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剧增,使地球温度上升。严重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危机四伏,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土壤失去它的自解能力。为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末日来临。
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深化,环境意识也必须在不断再现的环保知识中增强。教学中,紧扣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渗透、联贯各化学知识点与环保知识。例如讲到“硫”这一章的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时,在学生已具备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酸雨的PH值、二氧化硫的危害以及控制排放、用碱液吸收SO2等知识的基础上,生动地列举震惊世界的几起烟雾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说明这些事件都是由于高浓度积聚的SO2与经久不散的烟尘协同作用的结果,以致造成数以千计的人的死亡。并使高中生从环境教育中认识了金属氧化物烟尘可对SO2的氧化起催化作用。
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规范实验行为,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时,我先跟学生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如果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并对这个实验作了改进,在盛装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从而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白磷在铜片上燃烧产生的白烟同样会污染空气,为了消除对空气的污染,我就作了这样的改进:将少量白磷、红磷分别加入两个大试管中,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导管另一端系有气球)、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热水里,结果红磷不会燃烧,白磷在试管内安全的燃烧,产生的白烟全留在试管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做“白磷在水下燃烧”这一实验时,先用小漏斗罩住白磷,再通入氧气,让白磷在水下漏斗内安全地燃烧,燃烧后的产物五氧化二磷溶于水可得磷酸,避免了白磷浮出水面燃烧从而使产生的白烟逸出而污染空气。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教材上是将未反应的CO用酒精灯在最后点燃除去,这样做大量浪费了酒精燃料。实验中我引导学生用长导管将尾气通到加热的酒精灯上直接做燃料。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了环保。 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其它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实验废液、废物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有的甚至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作为钾肥施用于花草树木。 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又能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以及环境教育能力的水平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关键。为此,我们教研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关于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我们积极与国家环保宣教中心联系,请他们对我们的环境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并在教研组内开展环境教育渗透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与问题的探讨。我们还搜集了很多关于环境的小故事,以及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环保法规等等,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结合知识点,将这些素材分类整理,编辑成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师环境教育课堂教学参考资料集》。资料的编辑丰富了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環境教育从学生切身问题入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针对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计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做菜过程始终开动抽油烟机,以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等。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试题自1988年"露面"以来,就一直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常客"。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如1999年高考上海卷第25题,有的试题直接考查环保常识,如1999年高考全国卷考查了“城市禁用含铅汽油的原因”,1995年高考上海卷考查了“光化学烟雾”,有些知识教材都没有提到。命题者的意图是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近年来,高考中环保试题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加广泛,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常识,多把书本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在日常考试练习中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如1989年8月宜昌县鄢家河段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县消防中队副指导员认为磷能肥田,应该没有毒,所以下令将车上未燃烧完的黄磷全部卸入河中,造成重大污染的案例可以以试题形式出现在考试练习中,让学生分析一下。我们的学生都是宜昌人,对这样触目惊心的事实会激发他们有意识的去了解环保,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
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不仅是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技能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需要。我们深信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不仅为化学教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会将环境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2] 强光银.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2
[3] 胡卓蕊.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 尹建材,怀刚.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山东教育学院报,2005,4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意识;环境保护
教育部研制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体现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精神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程标准》[1]),它为具体而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对环境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真正认识到自己在环境教育中的重要责任,努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积极开展和落实环境教育。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下面就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教育教学目标,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为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教师要制定好环境保护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中在学习中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理解绿色化學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充分利用、挖掘教材,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境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在讲到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结合教材内容,并适当做些补充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学习了“烃、石油、煤”的知识后,重点介绍“温室效应”,这时可以从“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事实及危害、消除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这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有关化学知识逐渐渗透环境保护知识,既讲了化学知识,又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教材,进行环保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三、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利用环境教育与化学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如我国人多地少,十三亿人的穿衣问题,只有依靠化工工业的有机合成纤维的大量生产才得以缓和,当今人类的现代物质文明中已离不开化学。但随着化工工业迅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与日俱增,大量煤、石油的燃烧,酸雨使地面上成千上万个湖泊酸化,鱼类减少,生物绝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剧增,使地球温度上升。严重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危机四伏,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使土壤失去它的自解能力。为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待末日来临。
随着学生化学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深化,环境意识也必须在不断再现的环保知识中增强。教学中,紧扣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渗透、联贯各化学知识点与环保知识。例如讲到“硫”这一章的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时,在学生已具备了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酸雨的PH值、二氧化硫的危害以及控制排放、用碱液吸收SO2等知识的基础上,生动地列举震惊世界的几起烟雾事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说明这些事件都是由于高浓度积聚的SO2与经久不散的烟尘协同作用的结果,以致造成数以千计的人的死亡。并使高中生从环境教育中认识了金属氧化物烟尘可对SO2的氧化起催化作用。
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规范实验行为,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时,我先跟学生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如果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并对这个实验作了改进,在盛装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一些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从而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白磷在铜片上燃烧产生的白烟同样会污染空气,为了消除对空气的污染,我就作了这样的改进:将少量白磷、红磷分别加入两个大试管中,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导管另一端系有气球)、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热水里,结果红磷不会燃烧,白磷在试管内安全的燃烧,产生的白烟全留在试管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做“白磷在水下燃烧”这一实验时,先用小漏斗罩住白磷,再通入氧气,让白磷在水下漏斗内安全地燃烧,燃烧后的产物五氧化二磷溶于水可得磷酸,避免了白磷浮出水面燃烧从而使产生的白烟逸出而污染空气。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教材上是将未反应的CO用酒精灯在最后点燃除去,这样做大量浪费了酒精燃料。实验中我引导学生用长导管将尾气通到加热的酒精灯上直接做燃料。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实现了环保。 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其它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实验废液、废物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有的甚至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作为钾肥施用于花草树木。 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又能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教师本人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保技能以及环境教育能力的水平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关键。为此,我们教研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关于环境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我们积极与国家环保宣教中心联系,请他们对我们的环境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班的学习,并在教研组内开展环境教育渗透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与问题的探讨。我们还搜集了很多关于环境的小故事,以及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环保法规等等,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结合知识点,将这些素材分类整理,编辑成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师环境教育课堂教学参考资料集》。资料的编辑丰富了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環境教育从学生切身问题入手,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针对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专题调查活动。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计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做菜过程始终开动抽油烟机,以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等。总之,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试题自1988年"露面"以来,就一直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常客"。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如1999年高考上海卷第25题,有的试题直接考查环保常识,如1999年高考全国卷考查了“城市禁用含铅汽油的原因”,1995年高考上海卷考查了“光化学烟雾”,有些知识教材都没有提到。命题者的意图是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近年来,高考中环保试题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加广泛,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常识,多把书本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在日常考试练习中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如1989年8月宜昌县鄢家河段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县消防中队副指导员认为磷能肥田,应该没有毒,所以下令将车上未燃烧完的黄磷全部卸入河中,造成重大污染的案例可以以试题形式出现在考试练习中,让学生分析一下。我们的学生都是宜昌人,对这样触目惊心的事实会激发他们有意识的去了解环保,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
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不仅是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技能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需要。我们深信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不仅为化学教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会将环境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2] 强光银.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2
[3] 胡卓蕊.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 尹建材,怀刚.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山东教育学院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