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身心素质 增强身心健康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是全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也是“二元结构”突出,大城市带大农村特点明显的城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学校体育改革工作,围绕“健康第一”思想和“全面育人”理念,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精神,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切实推进“2 2”项目试验,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身心素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可喜成绩。
  一、组织领导更加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强,青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全民素质提升,事关国家发展和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发展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再三强调各级政府和学校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再次明确了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时代内涵。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任务和突出重点。
  重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发展。市委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健康重庆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摆在应有位置,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市政府坚持把学校体育工作情况和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区县政府“全民健身工程”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仅学校运动场建设一项分值就达11分,占整个考评总分的11%。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渝府办发〔2015〕110号),着力推动各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全市还建立了由市教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市人社局、市文化委、团市委等8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积极开展工作,加强信息沟通,相互配合支持,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各方责任明确的管理体系和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的工作体系。
  二、课程教学更加落实
  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运动素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市始终坚持把强化和规范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强化学校体育的重要抓手,通过规范办学行为、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等有效手段,督促各类学校落实每周4节体育课、每学期不少于7课时健康教育的规定。全市小学基本落实每周4节体育课,大部分中学通过2节体育课 2节体育活动课(“2 2”模式)或3节体育课 1节体育活动课(“3 1”模式)的方式保证每周4节体育课的要求。为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市教委还组织相关专家研制了《重庆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及评价标准》和《重庆市中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常规》,并从2013年秋季起在全市施行。
  2017年,从参与全市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的3 628所中小学校看,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时的学校3 594所,占参评学校总数的99.06%,比上年的98.51%增长了0.55个百分点;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学校3 597所,占参评学校总数的99.15%,比上年的95.59%增长了3.56个百分点;组织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3 591所,占参评学校总数的98.98%,比上年的98.17%增长了0.81个百分点。全市99.11%的中小学坚持了每年1次的春、秋季运动会,69.35%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齐全,17.13%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基本齐全。全市71.12%的中小学依据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21.88%的中小学基本依据课程标准组织体育教学。全市56.78%的中小学开展了体育教学研究与课程教学改革,75.68%的中小学建立了体育课程教学考勤制度和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全市98.88%的中小学开展了体育、艺术“2 2”项目试验,其中38.98%的学校学生初步掌握了2项体育锻炼技能,49.47%的学校学生初步掌握了1项体育锻炼技能。
  三、课程改革更加深入
  全市按照学校体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建立了逐级递进、科学衔接、富有特色的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并积极探索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特色化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体系,鼓励区县和学校大力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体育课程和校本体育课程,构建“菜单式、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教学体系。一些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大力推行“连堂教学、分类教学、分层教学”,确保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生动发展。还有的区县和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大力推行“菜单式”教学和“走班制”教学,积极开展长短课、专项课、综合课改革试点,增强体育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运动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校都能学会至少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和基本技能。
  同时,还将课程改革纳入全市教育科研总体规划,与其他学科研究同部署、同规划、同管理。坚持每2年1届的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制度和专题研究制度,定期表彰在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成功经验,交流研究成果,提高研究水平,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引导广大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业务,积极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并通过特色学校建设引领带动。到2015年,全市成功举办6届中小学体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7届高校体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命名2批50所体育特色学校。   四、体育活动更加丰富
  围绕10月学生体育活动月,以班级为基础,学校为主体,区县为平台,市级为引领,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主题实践活动、观摩活动和竞赛活动。学生体育活动形式不断更新,内容更加丰富。2017年,全市共举办市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32次,涵盖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等14个运动大项120多个运动小项,参赛运动员达2.5万余人次。
  1人1次破重庆市纪录,5人2次破重庆市大学生运动会纪录,6人3次破重庆市中学生纪录,3人达到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标准,17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432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获团体总分第2名;参加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赛,获团体总分第1名;参加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以全胜的骄人成绩获得冠军;参加“谁是球王”全国总决赛,获得亚军;参加第8届亚洲跳绳锦标赛,获3金2铜,并打破1项亚洲纪录;参加2017全国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获青年女子组冠军;参加2017全国业余高尔夫球希望赛获冠军,3人获健将级运动员称号;参加第13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夺得4枚金牌、5枚银牌、6枚铜牌,团体总分359.5分的好成绩,名列全国第11、西部前列,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实现了竞赛成绩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特别是中学组表现尤为突出,获2金5银4铜,团体总分242分,迈进全国前7强。
  五、师资队伍更加优化
  全市通过实施“双特计划”“转岗培训计划”和“送教下乡计划”等,新增中小学体育教师400余人,中小学体育教师短缺现象有所缓解,体育教师年轻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市有体育教师19 584人(其中专职教师13 131人、兼职教师6 453人),比上年增加1 223人,增长6.66%;教师配备率达84.56%,比上年增长3.41个百分点;师生比为1∶251,比上年略有提高。
  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通过专项培训计划、全员培训计划、远程教育培训计划,参加县级以上培训人数达11 309人次,比上年的10 478人次增加831人次,增长7.93%;通过评优选好、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展示、优秀论文评选等,受到县级以上表彰的体育教师达2 649人次,比上年的3 237人次减少588人次,下降18.16%,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进一步落实。全市87.16%的学校以不同方式落实了体育教师每年400元的服装费,89.65%的学校落实了体育教师开展课外训练、体质健康监测的工作量,62.5%的区县采取单列体育教师考核的方式,解决了体育教师工作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六、经费保障更加有力
  坚持把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作为学校标准化、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与教育经费同步增长。2017年,全市学校体育经费总支出47 411万元,比上年增加8 419万元,增长17.76%。其中,市级专项资金5 875万元,比上年增加1 157万元,增长19.69%。全市学校体育经费总支出中,体育场地建设支出32 620万元,比上年增加5 211万元,增长15.97%;体育专用器材支出7715万元,比上年增加2 157万元,增长27.96%;体育工作经费支出7 076万元,比上年增加1 050万元,增长14.84%。
  七、教学条件更加完善
  全市通过设立体育场地专项维护资金,实施体育器材专项配备工程和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新农村新校园”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多形式支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学校体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尤其是塑胶运动场地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学校体育场地面貌,彻底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学校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近200万学生的体育锻炼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全市中小学有400 m标准田径运动场217块,比上年增加24块,增长11.06%;400 m以下田径运动场2 038块,与上年基本持平。有篮球场7 740块,比上年增加696块,增长8.99%:排球场2 242块,比上年增加230块,增长10.26%。有体育馆158个,比上年增加24个,增长15.19%;游泳池62个,比上年增加9个,增长14.29%。有学生体质测试室6 807个,体育器材配备达标学校2 133所,占全市中学校总数的58.79%。
  八、学生体质更加强健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统计显示,2017年重庆市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个方面19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平均值为81.28,比上年增加4.47,增长5.50%。其中,优秀率增长1.23个百分点,良好率增长2.56个百分点,及格率增长0.88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中小学男女生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91、1.24 kg,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29、0.98 cm,肺活量分别平均增长10、41 ml,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下降1.09、2.32个百分点,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提高。全市36.17万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中招体育考试,及格率达99.9%,优秀率达48.96%。
  九、专项评估更加规范
  每年7月,市教委下发《关于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的通知》,对全市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进行全面部署。10月,各中小学对照《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认真开展自查。11月,各区县对所辖区域中小学体育工作自评情况进行复核,填写《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审核结果报表》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表》,形成区县学校体育工作报告。12月,市教委组织专家评委,采取材料审查和随机抽查2种形式,对学校自评情况和区县复核情况进行结果认定。2017年,全市40个区县3 628所中小学参加认定,其中优秀学校2 001所,占参评学校的55.15%,比上年增长3.07个百分点;良好学校1 068所,占参评学校的29.41%,比上年下降0.65个百分点;合格学校519所,占参评学校的14.33%,比上年下降2.36个百分点;不合格学校40所,占参评学校的1.11%,比上年增长0.03个百分点;体育工作加分学校2 053所,占参评学校的56.59%,比上年增长4.48个百分点。
  十、校园足球开局良好
  建立了校园足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工作考核制度、适时督查制度、备案登记制度和“区县为主、市级奖补”的经费投入制度,印发了全市校园足球工作要点、四级联赛竞赛规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年度考核评估办法,为全市校园足球加速落地提供了政策保障。
  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由130余所增至500所,经常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由不足2万人增至50余万人,提前3年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全市建成全國校园足球工作试点区县3个、市级试点区县5个;新建校园足球场60片,改扩建校园足球场40片,维护修缮校园足球场50片;通过“国培”“市培”“县培”计划和“送培到校”“送教下乡”等形式,累计培训校园足球教师6 000余人次。全市建成班队2万余支、级队500余支、校队800余支,每年开展学校、区县、市级联赛4万余场次,培养了大批优秀足球运动员,79人入选全国最佳阵容,50余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受到《中国教育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的热捧。
  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加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整体薄弱的局面仍然存在。下一步,重庆市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特色化、大学体育专业化要求,切实加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健康水平。
其他文献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类疾病,发生率和复发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大部分人认为,抑郁症无法治愈。此类说法是错误的,不是疾病无法治愈,而是我们未正确认识和治疗抑郁症。如何认识和治疗抑郁症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带大家揭开抑郁症的面纱。  认识抑郁症  抑郁症被认为是沉默的杀手,主要特征是情绪持续低落,同时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等,可概括为呆、懒、忧、变、虑等。
经教育部主管领导同意,根据中国教育学会要求,2019年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会换届会议暨省、地、县(区市)体育教研员培训班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举办。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教育厅领导和全国各级学校、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出席会议的领导与嘉宾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丹,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
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体育局、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足协、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市体育局、海门市人民政府承办,朗姿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海门第五届“朗姿·珂缔缘”杯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暨“丝绸之路”U14国际少儿足球赛于7月3-6日在江苏省海门市举行,共有来自世界四大洲的巴西、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朝鲜、泰国、中国等7国的20支具有强实力和高品位的少儿足球队参加了本届比赛。  7月3日,中国·海
健康教育作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必学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模块,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以下简称本册教科书)专门设计、编写了“第四章 塑造健康行为”,帮助学生学习健康教育模块的内容,笔者立足于这一章的内容,为教师细致梳理健康教育
为激发新时代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探索教学新思路,2019年11月5日—7日,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以武术作为教学内容导向,开展了小学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宿迁市各县(区)体育教研员、体育骨干教师及宿迁市实验小学师生近7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要求以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科学的预设,艺术的生成》中“武术与游戏单元”为依据,并按照所教水平段,确定具体的实践课教学内容。展
5月22-25日,笔者全程观摩了“2018年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水平三的14节课,教学设计的多样、教学策略的巧妙、教学器材的实用、教学评价的多元彰显出本次活动的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彰显课堂实效”。从实效中看引领,在引领中构建有效的常态。笔者就水平三的课例引发的感悟——“发挥评优课引领作用 构建常态化有效课堂”与一线教师交流和研讨。  一、让“评优课”成为“常态课”的示范引领  常态
4月13-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南京工程学院主办,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承办的“2018年高等学校动商与健康中国论坛”在南京工程学院成功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西南大学等全国130多所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体育从业者等200余人参加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史国君,江苏省政府侨务办
一、落實立德树人的“本”,坚持“健康第一”的“魂”  “本”是根本任务,“魂”是灵魂、指导思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体育课一定要坚持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如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行为,重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健康第一”就是要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教会与学生身心
一、学校的体育安全工作职责  学校在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中到底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首先要探讨的问题是学校在学生体育活动中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履行怎样的职责。  1.建立体育安全工作小组。体育安全工作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负责体育安全工作,包括体育活动安全和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人.财,物的配备和管理工作,确保活动安全开展。如:体育安全工作小组一般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学校安全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政教处
“体操”教学内容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必学内容之一。《多种形式的爬行方法和游戏》是水平一阶段技巧单元内容标準之一,它的表现标准为“能说出所学的爬行动作的名称;能在游戏中,完成多种方式的爬行动作,如,模仿动物爬、不同身体姿势爬、不同方向的爬、合作爬等,至少会做4种以上爬行动作,并表现出动作的协调、快速、持久;练习积极、乐于尝试,表现出勇于挑战困难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