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职业倦怠的定义出发,探讨公共图书馆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
关键词:职业倦怠;图书馆馆员;表现;成因;应对;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职业倦怠概述
职业倦怠是美国精神科医生费鲁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指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职业倦怠会使人们产生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三方面的变化。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或减少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以及行业正常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书馆行业的职业倦怠,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不少相关的文献研究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于公共图书馆,文献较少提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公共馆与高校馆在读者群和职责上并不一样,导致产生的职业倦怠现象与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本文主要探讨公共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对策。
二、公共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具体表现
馆员出现职业倦怠时,主要有以下表现:情绪方面表现出情感衰竭,没有活力,没有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压抑,焦虑。认知方面,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下降,认为工作枯燥无味,繁琐,不能发挥自身才能等。行为上,被动的工作。平常喜欢串岗、脱岗,无故请假,或者离职频繁。对读者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等。
三、图书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职业因素
1、工作负荷大
公共图书馆,一般都是全年开放的。以龙岗区图书馆为例,开放时间是9:30-21:00,一年365天,节假日无休。在2013年,全年共接待读者219万人次,平均每天六千多人次。龙岗图书馆有65名员工,真正在流通部的,只有40多名馆员。也就是说,每位馆员每天接待两百多名读者。当年共新增图书15.6万册,举办各项活动169场,参与读者为16.2万人次,还管理着20家分馆的业务等等。这些都是除了流通部之外的20多个馆员的工作。工作强度可见一斑。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是在校大学生和教职工。公共馆是面对所有市民开放的,读者群包含了所有阶层的人,服务的特征更明显。由于读者所受到的教育和素质各异,需求各异。在工作过程中,与各异的读者因沟通不畅产生的不理解或误会的几率也极大增加。在这样的工作负荷下,图书馆员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2、社会地位不高
图书馆的功用并不被大多数民众所知。作为图书馆的一员,与周围人谈起,总会被以为是书城,感受不到职业自豪感。有很多不了解图书馆工作的民众,认为图书馆的工作轻松,适合养老。有些来图书馆的市民,以上帝自居,认为公共馆作为政府为市民建设的服务机构,必须方方面面提供给他们最好的体验,包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希望得到满足。
3、职业认同感缺乏
在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大多并不是科班出身,真正图情专业、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只占少部分,更多的是非专业人员。如龙岗区图书馆,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只占12.3%。在工作过程中,得不到读者或服务对象的重视,工作成就感降低。同时,工作的单一、枯燥,使得很多馆员的心态逐渐失衡。没有形成稳定的职业认同感,加上对职业前景感到渺茫,使馆员产生焦虑和忧虑。
(二)体制因素
1、管理体制
目前公共图书馆基本都是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因此,馆员的收入水平主要与职称、职务相关,与工作的强度或工作量基本不相干。干多干少一个样。对于众多寻求向上发展的馆员来说,必须走职称、职务的晋升途径。对绝大多数馆员来说,职务晋升基本是不可能的。只剩下职称晋升一条路,先不论职称晋升的难度,即使是有了职称,因图书馆的体制所限,绝大多数也不能得到聘任。个人发展相对停滞,这对于想向上发展的青年馆员,职业倦怠难于避免。
2、大部分馆员收入水平较低
由于是财政核拨的事业单位,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正式职工编制有限,为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只有以临聘人员的方式补充需要的人员。以龙岗区图书馆为例,临聘人员人员占到65%。这些临聘人员的收入水平远达不到深圳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他们的工作却并不轻松,以上3.1已经做了说明。付出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工作满意度降低,容易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
(三)个人因素
很多进入公共图书馆行业的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轻松,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到在图书馆工作后,却发现完全不是原来所想象的,既不轻松,压力也不小。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图书情报基本知识是图书馆员必备的技能之一,心理产生落差,专业水平跟不上,产生挫折感。
还有某些人格特征,如敏感多疑,孤僻退缩、外控性认知等人格特性,倾向于将事件或成就归因于他人或机遇,在遭受挫折或面对枯燥的工作时,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适,更易受到职业倦怠侵害。
四、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一)社会方面
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馆员的社会地位。相对于内地的其他城市,深圳在这方面已经算是做得比较好。因为深圳创建“图书馆之城”已有近十年时间,通过政策和舆论等手段,促进全社会重视图书馆事业,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这是政策层面的引导。在图书馆内部,尊重并重视每位馆员的工作和劳动,使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二)图书馆方面
1、改变管理机制,建立有效激励制度。
更新管理理念,制定以人為本的人力资源政策。图书馆传统的编制管理暂时改变不了,但作为公共图书馆个体,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可构建公平有效的激励模式,完善内部评价机构。管理上建立轮岗制度。 激励措施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对于表现良好的馆员,精神上予以鼓励,树立标兵,授予荣誉。另外,将业绩与效益结合起来,鼓励馆员主动发展,达到工作目标。
轮岗能使员工经常处于工作新鲜性和挑战当中,通过新的工作内容学习,增强自身自信心,工作成就感。另一方面,轮岗也有利于保证公平。因为不同的阅览室,接待的读者群读者量是不同的。有些岗位会更辛苦或更轻松些。
龙岗区图书馆2011年开始,借鉴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安排继续教育等多个方面为馆员考虑,同时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根据反馈及时评价人力资源政策。将轮岗作为常态化的制度,每半年到一年轮岗一次,切实有效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2、使用自动化设备,降低工作强度
多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自助图书馆管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的使用,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最大限度的将流通服务部人员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而将精力更多的用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上。
3、重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的自我效能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行业也如此。如自动借还设备,短短几年,深圳各级馆已普遍使用。不培训,馆员势必难于适应新兴事物。多样化的培训,不仅使馆员掌握各项工作技能技巧,也提高了馆员的综合素质。有研究表明,提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是呈负相关的[1]。
4、员工活动与交流
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能有效改善馆员的精神状态。在活动中,馆员既可以放松身心,宣泄情绪,也能够培养与同事之间的感情,体会团结协作等精神。重拾工作热情。
馆与馆之间的交流,是同行间的学习。促使馆员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自己从事的行业、工作性质和状态,在横向比较中了解自己的位置,促进自我发展。
5、提供上升空间
图书馆本身的上升途径比较少,通过职称或职务的升迁机会十分有限。因此,作为图书馆本身,可以对工作岗位进行改革,设定多个岗位级别,增加馆员的上升空间,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个人方面
1、全面认识职业倦怠,学会心理调适
当新进入工作岗位的热情、激情,随着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感觉疲惫,对前途无望,忧虑或生理上头痛,嗜睡等,表明馆员有可能正经历职业倦怠。对此,要认识到,职业倦怠在图书馆行业是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状态,每个在公共服务岗位上的人都有可能会受到这种侵害。此时,不要过于紧张,调整自己心态。如与周围同事多交流,寻找原因;或通过冥想等方式,安抚自己的内心等等,通过多种途径,争取让自己摆脱职业倦怠。
2、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当自己通过努力依然不能排解职业倦怠的影响,可以向专业人员如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通过专业的方法让自己走出职业倦怠,重新获得职业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李晓惠.EAP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2011.(3)
[2]郑韬.论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倦怠”成因、一般对策及对策之局限性.价值工程.2011.(3)
[3]谢秋红.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管理对策的研究.管理观察,2011.(12)
[4]楊洋.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析.科技信息.2011.(13)
关键词:职业倦怠;图书馆馆员;表现;成因;应对;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一、职业倦怠概述
职业倦怠是美国精神科医生费鲁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指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职业倦怠会使人们产生情感,认知和行为等三方面的变化。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或减少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以及行业正常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书馆行业的职业倦怠,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不少相关的文献研究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于公共图书馆,文献较少提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公共馆与高校馆在读者群和职责上并不一样,导致产生的职业倦怠现象与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本文主要探讨公共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对策。
二、公共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具体表现
馆员出现职业倦怠时,主要有以下表现:情绪方面表现出情感衰竭,没有活力,没有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压抑,焦虑。认知方面,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下降,认为工作枯燥无味,繁琐,不能发挥自身才能等。行为上,被动的工作。平常喜欢串岗、脱岗,无故请假,或者离职频繁。对读者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等。
三、图书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职业因素
1、工作负荷大
公共图书馆,一般都是全年开放的。以龙岗区图书馆为例,开放时间是9:30-21:00,一年365天,节假日无休。在2013年,全年共接待读者219万人次,平均每天六千多人次。龙岗图书馆有65名员工,真正在流通部的,只有40多名馆员。也就是说,每位馆员每天接待两百多名读者。当年共新增图书15.6万册,举办各项活动169场,参与读者为16.2万人次,还管理着20家分馆的业务等等。这些都是除了流通部之外的20多个馆员的工作。工作强度可见一斑。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是在校大学生和教职工。公共馆是面对所有市民开放的,读者群包含了所有阶层的人,服务的特征更明显。由于读者所受到的教育和素质各异,需求各异。在工作过程中,与各异的读者因沟通不畅产生的不理解或误会的几率也极大增加。在这样的工作负荷下,图书馆员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2、社会地位不高
图书馆的功用并不被大多数民众所知。作为图书馆的一员,与周围人谈起,总会被以为是书城,感受不到职业自豪感。有很多不了解图书馆工作的民众,认为图书馆的工作轻松,适合养老。有些来图书馆的市民,以上帝自居,认为公共馆作为政府为市民建设的服务机构,必须方方面面提供给他们最好的体验,包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希望得到满足。
3、职业认同感缺乏
在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大多并不是科班出身,真正图情专业、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只占少部分,更多的是非专业人员。如龙岗区图书馆,具有专业职称的人员只占12.3%。在工作过程中,得不到读者或服务对象的重视,工作成就感降低。同时,工作的单一、枯燥,使得很多馆员的心态逐渐失衡。没有形成稳定的职业认同感,加上对职业前景感到渺茫,使馆员产生焦虑和忧虑。
(二)体制因素
1、管理体制
目前公共图书馆基本都是事业单位,由财政全额拨款。因此,馆员的收入水平主要与职称、职务相关,与工作的强度或工作量基本不相干。干多干少一个样。对于众多寻求向上发展的馆员来说,必须走职称、职务的晋升途径。对绝大多数馆员来说,职务晋升基本是不可能的。只剩下职称晋升一条路,先不论职称晋升的难度,即使是有了职称,因图书馆的体制所限,绝大多数也不能得到聘任。个人发展相对停滞,这对于想向上发展的青年馆员,职业倦怠难于避免。
2、大部分馆员收入水平较低
由于是财政核拨的事业单位,按照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正式职工编制有限,为适应图书馆的发展,只有以临聘人员的方式补充需要的人员。以龙岗区图书馆为例,临聘人员人员占到65%。这些临聘人员的收入水平远达不到深圳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他们的工作却并不轻松,以上3.1已经做了说明。付出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工作满意度降低,容易丧失工作热情和兴趣。
(三)个人因素
很多进入公共图书馆行业的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轻松,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到在图书馆工作后,却发现完全不是原来所想象的,既不轻松,压力也不小。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图书情报基本知识是图书馆员必备的技能之一,心理产生落差,专业水平跟不上,产生挫折感。
还有某些人格特征,如敏感多疑,孤僻退缩、外控性认知等人格特性,倾向于将事件或成就归因于他人或机遇,在遭受挫折或面对枯燥的工作时,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适,更易受到职业倦怠侵害。
四、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一)社会方面
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馆员的社会地位。相对于内地的其他城市,深圳在这方面已经算是做得比较好。因为深圳创建“图书馆之城”已有近十年时间,通过政策和舆论等手段,促进全社会重视图书馆事业,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这是政策层面的引导。在图书馆内部,尊重并重视每位馆员的工作和劳动,使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二)图书馆方面
1、改变管理机制,建立有效激励制度。
更新管理理念,制定以人為本的人力资源政策。图书馆传统的编制管理暂时改变不了,但作为公共图书馆个体,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可构建公平有效的激励模式,完善内部评价机构。管理上建立轮岗制度。 激励措施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对于表现良好的馆员,精神上予以鼓励,树立标兵,授予荣誉。另外,将业绩与效益结合起来,鼓励馆员主动发展,达到工作目标。
轮岗能使员工经常处于工作新鲜性和挑战当中,通过新的工作内容学习,增强自身自信心,工作成就感。另一方面,轮岗也有利于保证公平。因为不同的阅览室,接待的读者群读者量是不同的。有些岗位会更辛苦或更轻松些。
龙岗区图书馆2011年开始,借鉴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安排继续教育等多个方面为馆员考虑,同时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根据反馈及时评价人力资源政策。将轮岗作为常态化的制度,每半年到一年轮岗一次,切实有效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2、使用自动化设备,降低工作强度
多方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自助图书馆管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的使用,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最大限度的将流通服务部人员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而将精力更多的用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上。
3、重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的自我效能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行业也如此。如自动借还设备,短短几年,深圳各级馆已普遍使用。不培训,馆员势必难于适应新兴事物。多样化的培训,不仅使馆员掌握各项工作技能技巧,也提高了馆员的综合素质。有研究表明,提高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是呈负相关的[1]。
4、员工活动与交流
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活动,能有效改善馆员的精神状态。在活动中,馆员既可以放松身心,宣泄情绪,也能够培养与同事之间的感情,体会团结协作等精神。重拾工作热情。
馆与馆之间的交流,是同行间的学习。促使馆员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自己从事的行业、工作性质和状态,在横向比较中了解自己的位置,促进自我发展。
5、提供上升空间
图书馆本身的上升途径比较少,通过职称或职务的升迁机会十分有限。因此,作为图书馆本身,可以对工作岗位进行改革,设定多个岗位级别,增加馆员的上升空间,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个人方面
1、全面认识职业倦怠,学会心理调适
当新进入工作岗位的热情、激情,随着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感觉疲惫,对前途无望,忧虑或生理上头痛,嗜睡等,表明馆员有可能正经历职业倦怠。对此,要认识到,职业倦怠在图书馆行业是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状态,每个在公共服务岗位上的人都有可能会受到这种侵害。此时,不要过于紧张,调整自己心态。如与周围同事多交流,寻找原因;或通过冥想等方式,安抚自己的内心等等,通过多种途径,争取让自己摆脱职业倦怠。
2、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当自己通过努力依然不能排解职业倦怠的影响,可以向专业人员如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通过专业的方法让自己走出职业倦怠,重新获得职业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李晓惠.EAP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2011.(3)
[2]郑韬.论高校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倦怠”成因、一般对策及对策之局限性.价值工程.2011.(3)
[3]谢秋红.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管理对策的研究.管理观察,2011.(12)
[4]楊洋.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探析.科技信息.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