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的文化归属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越来越注重个人精神的今天,服饰是职业、身份、阶层、趣味的外在象征;甚至在某些时候,在某类人群中,服饰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中显示出典型的对特定精神生活的追求,一种会被用作某类人群的自我标识,其背后显然隐藏着相应的生活态度,或者生活方式,服饰还会满足一些人对自己的想象:穿上某类服饰,似乎就变成了想象中或者未来更好的那个自己,愉悦的身上充满了轻盈的飞翔之
  感。是否真的能完成这一自我内心转变的“灵魂仪式”,其实完全是私人的事,且各个不同、因人而异,在静思默想中,也唯有自己最懂得。
  我正是从这一角度来观察汉服复兴运动的。因为想要观察某类社会或文化现象,尤其是存在争议的现象,必须首先把它放在一个尽可能客观、不预设立场、更不去主观臆想的思考空间里,以期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判断。
  阳历8月23日,农历七月二十八,处暑。我全程参与了一次由“汉服北京汉乐小组”举办的汉服活动。这一天的下午两点半到六点,活动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安贞门西边的一间无名亭下举行。陆续前来的“同袍”有二三十位,围观群众也有数十人。汉服复兴者之间互称“同袍”,该词取自《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一颇为贴切的名称,既直接说明他们都是汉服爱好者,也表明了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在更深层面还表达出他们对复兴传统文化的内在愿望。
  此次活动取名为“秋忆”,大概一来是为了呼应“处暑”这一节气,二来又合于“秋思之中忆故人”的主题。处暑,在传统中国人看来,是暑气至此为止、凉意层层欲来的一天,而这一天也正是人们郊野迎秋、抬头赏云的佳日。这段时间,天上的云彩疏散自如、浓淡相宜,一年中最美最壮观,因此也就最适合观赏。对于汉服复兴者来说,传统节气和节日是他们尤为看重的,比如每年的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各地“同袍”都会聚在一起举办大型活动。甲午(即2014年)中秋,“汉服北京”就又发起了“萧萧风竹千蛟舞,中秋时节变新凉”的活动,席上有汉乐演奏、月饼制作、诗词秘传、拜月仪式等。他们是一群在生活中追慕古风、复兴传统的年轻人。
  闲云孤鹤和楼上筝客是普通而又典型的80后青年。其他“同袍”一样,他们也为自己取了一个有特点的名字。这名字,就如同汉服,在他们之中会产生一种由衷的亲切感。
  两人曾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友,一个民乐系,一个作曲系,正是基于相同志趣而在2011年初跟另一位“同袍”共同创立了“汉乐小组”。现在,闲云孤鹤平日里的工作是在北京某琴馆当驻场老师,逢到周末或者传统节日都会坚持搞活动;而楼上筝客则从今年6月初便将工作重心从北京转移到了苏州地区,在那里研习、传授和推广中国古典音乐,并参与领导当地的汉服活动。
  楼上筝客说,北京举办的汉服活动凝聚力更强一些,苏州则要散漫很多。通过对北京“汉乐小组”的观察,确实如此:参与活动的“同袍”人数更多,演奏的传统曲目的数量和水准更高,策划活动的能力也更强。除了小组单独举办活动之外,还多次为射礼及汉服北京的其他活动担任乐工。让闲云孤鹤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中秋节在历代帝王庙所举行的那次射礼,“射礼活动由我召集乐工,筝客(即楼上筝客)指挥排练。我们把所有的乐器都带过去,有琴、筝、鼓、节、笛、箫、笙、埙、磬、鼗,铃等。所用音乐是考据史书所载,(音乐的规格)尽量接近传统射礼的形制。”而在苏州,楼上筝客所要面对的问题可能会更多,这次来北京参加活动算是“走娘家”,甫一返回苏州,他又投入工作,并打算在那儿策划举行射礼。在他看来,这些具体、细致的活动对复兴传统文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说到楼上筝客的理想,他认为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复兴中国音乐上尽绵薄之力。中国是礼乐之邦,雅乐曾处于“非常尊崇的地位”,“把中国的雅乐复兴。中国雅乐追求中正平和,不在外在表现上过分追求,而是寻求那种淡泊悠远的神韵”。
  不仅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和苏州这样的二线城市存在汉服社团,定期举办汉服活动,近几年,汉服社团在中小城市也陆续创办,尽管很多都不太成规模。我曾较长时间接触一对在河南焦作参加当地汉服社团的80后夫妻。丈夫取名“无往”,妻子取名“静姝”,据他们自我介绍,“无往”意为对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而“静姝”取《诗经》“静女其姝”之意。他们也曾是亲朋好友中引领大家潮流的“比较时尚的人”,也曾追求流行,甚至追求西化,但“越是接触外国的文化越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两人于2011年接触到了汉服,后来他们历经辗转终于找到并加入当地汉服社团。静姝说,令他们俩最激动的事情是在2013年11月1日至3日参加了浙江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的三天中,整个西塘都是同袍,我们身着汉服也只着汉服,是真正的汉服生活”。参加完文化周,他们又身着汉服进行了近半月的“汉服行”:西塘—苏州—横店—义乌—绍兴—上海—南京。
  在我对汉服复兴运动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也发现:穿汉服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80后是绝对的中坚力量,另外也会有一些热衷传统文化推广的社会名人;穿汉服的人尽管都是汉服爱好者,但未必一定就是汉服复兴者(这两者的区别或许在于,前者是单纯喜欢汉服这种雅致的服饰,后者则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每个人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汉服复兴者们所从事的未必一定是跟传统文化相关的工作,他们中有很多人从事着跟传统文化八竿子打不着边的活计,还有一些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
  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出发,仔细考察和反思汉服复兴者所做的工作,发现这一新事物(汉服活动至今10个年头)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四:
  一,如何看待历史、民族和国家?因为他们所穿的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所复兴的主要是汉民族传统文化,而中国自古及今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且有蒙元和满清的历史,因此对历史和民族的廓清至关重要。这一点,闲云孤鹤回答得很好:“历史上民族间的相互统治是正常的。现在的中国也不仅仅是汉族的中国。我们只是复兴汉族的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不能说谁主导谁。”我所接触的汉服复兴者都采取这种“和平共荣”、温和以对的态度。
  二,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最好的态度应该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接纳世界其他国家不同文明中优秀的部分,化为己用;用心呵护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也跟当今全球化的中国相呼应,只有活生生的传统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代代延续。
  三,如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领域进行整理、挖掘和保护?这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作。从民间角度,如果复兴传统文化不是一句空话,那么对此感兴趣又有能力的人必然要对此进行深入而艰苦卓绝的工作。每个人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做些具体的工作,才有希望。
  四,承载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生活方式只是这世界万千生活方式之一种,就如同美酒有很多种,滋味各异,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厚此薄彼,而应保持一种开阔、包容的心态,像理解美的多样性那样去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精神、态度和风骨。
其他文献
想象与崇拜是支撑起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两根坚实基柱,它们互为表里,共同塑造了中国人心中的无数美好愿景。然而,自古至今,中国人都相信,只有将期望说给一个实在物象听,它才会变为现实。正因如此,月亮才在中国人无限遐想与天体崇拜的协同作用下,登上了民族共同情感体验的最高峰。若说它可以作为我们这个古老国度几千年来所有情感的归结点,似乎也并不为过。  中国人的拜月信仰由来已久,久远到人们几乎忘记了追溯源头,只知道
期刊
在干邦亚大山,不论春、夏、秋、冬,你都可以与幽远神秘的云雾来一场浪漫的约会。那雾,如云烟般轻柔飘逸,淡然飘渺;如词曲一样丝丝缕缕,朦朦胧胧;如弦歌一样,似真似幻,缠绵不绝。  雾起了,像一位古典少女,舞动秀美曼妙的身姿,顷刻间,天女散花般洒向整座大山。远处,天和地连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如烟如尘,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逐渐地、逐渐地忘了时间,忘了历史。云雾氤氲中,我成为一个归人,
期刊
从瑞丽出发,一路向北,经过清晨的山谷,沿途的植被越发苍翠,在景颇族盘卧着的山谷里达到顶峰。我们沿着村落行驶,周围蜿蜒的小河里不时看到一些巨木的参差遗骸露出水面,仿佛远古时代的记忆残片。  到达腾冲已是正午,整个村庄正在陷入漫长的午休,一切都慢了下来。由于跟瑞丽海拔相差一千米,腾冲让人似乎能触摸到凉意,走在乡间路上,像初秋往着袖子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这里的居民跟着日头劳作生息,城外是安静的麦田,远处是
期刊
由于重阳节没有被划分为法定节假日,失去了上文所指的“娱乐属性”,所以在和其他节日的竞争中败下阵来,渐渐成为了“节日弃儿”。尽管有些地方依旧可以寻得重阳节的影子,但是就全国范围来看,重阳节已经被人们忽视、遗忘。几年前,《南昌日报》曾在闹市对18—30岁的近百位年轻人做了调查,其中有71%的人对重阳节没有多少概念,甚至有个别人表示不知道重阳节。由此可见,“节日的娱乐属性大于文化属性”的观点是正确的。光
期刊
全球每年有100万精英进入世界顶尖的跨国公司就职。  他们是怎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那些优秀的人力资源总监又是怎样选拔人才的?  我们辑录了来自世界最佳公司的两套招聘面试题与您共享。    世界最佳公司“智力”测试题    1.烧一根不均匀的绳要用一个小时,如何用它来判断半个小时?  2.一群人开舞会,每人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帽子只有黑白两种,黑的至少有一顶。每个人都能看到其他人帽子的颜
期刊
细长的竹筏破开水面,沿着狭窄的水道向幽深处驶去。一个少年站在竹筏上,迎着轻柔的晚风,看夕阳西下。此时的和顺湿地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像是一幅色彩饱满的油画。几座锥筒型的火山环绕四周,守护着这段宁静时光。枯黄的水草结成了巨大的草筏子,漂浮在水面上,人可以在上面行走,仿佛会了轻功水上漂。再过一两个月,水草就会转绿,上面会开满各色的花朵。最好看的,是成群归巢的白鹭。它们在半空中盘旋着,像是在远方天际拉起
期刊
与“刀”共舞的民族和文化  景颇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远祖来自青藏高原的羌氐人,如今10余万景颇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也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景颇族人勇敢、坚韧、尚武,也许因为如此,他们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刀文化”,“刀”是他们众多文化寄托的载体。  景颇族人对于刀有深厚的感情。历史上,不管是生产还是迁徙,不管是悲伤还是快乐,景颇族人都会用刀来表达自己。刀,保护了他们的
期刊
初秋的风将空气擦净,凉凉的清爽氧气铺满山林。在漫无边际的绿色里,只有纯白色的云切割蓝天,留下不规则的刀痕。人到这里,便早已忘了身后北京城无休止的喧嚣,五环以外的高尔夫球场,给了所有吵闹一个安静的理由。  2014年9月15日,“逸品山房第三届高尔夫邀请赛”开赛在一个清透的午后。当逸品山房当家人袁剑炜稳稳地挥送球杆,我们随着旋身飞远的小白球,看到一大片阳光漫下缓坡,静静地卧在了绿草与大地相连的地方。
期刊
8月16日的天津友谊精品广场一层,吾宁称其为文化广场,这是一场充满古风古韵的红木文化盛宴,六位“盛唐女子”以木为妆,莲步娉婷,让人们迷失在了一品堂红木家具极致美奂的木纹与汉服优雅的质感间。在这一刻,人们甚至已难分辨,究竟是红木的大气磅礴成全了汉服的飘逸洒脱,还是汉服的娇柔妩媚衬托了红木的华贵典雅,只知道,一品堂正散发着悠悠的木香,笑迎八方宾朋。  能将红木与汉服做如此融合,有心之人自然明了,一品堂
期刊
宽大的办公桌上凌乱地摆放着几张报纸,“山西省联合代理商协会成立”和“上海炒货协会家乐福事件”的新闻标题已经反反复复被红笔勾勒了很多次。王填眉头紧锁,略有些发福的身躯深陷在宽大的大班椅上。  “步步高是否可以利用这两件为媒体炒作沸沸扬扬的事件,通过废除超市收取进场费的行规,联合供应商降低供应价格而获取通路的价格优势,作为自己进入长沙的切入点?”一向坚决果断的王填也有些犹豫起来。    商 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