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地位更为凸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同样显得格外重要。“阅读课要培养学生‘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能力,作文课就要培养学生‘一千个作者便有一千个莎士比亚’的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还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然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农村学生生活涉历面窄、农村学生语文层次低、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平衡、农村教师工作复杂性等特点,农村学生作文就更难。而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可是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那些自觉性强,上课专心,阅读面广的同学,作文能力较强;而懒于动笔,作业拖拉,不肯用功的学生则逐渐退步,这在小学阶段尤为明显。如何提高那些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使较好的学生作文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具有创新的能力,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以为,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不失为一个良策。
1.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看作文分层教学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创新,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想象力和多种思维能力的协调活动,而且与情感、意志、性格、信念和个性心理品质有关,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即教师本身要具有创新精神,并大胆进行创新的实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就学生而言,写作能力的获得要比听说能力的难度更大些,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语文老师在作文辅导中,要面向全体,是没有疑义的,但如果一味地注重作文的程式化,和常规化训练,要求学生写好符合“规范”的作文,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墨守成规,千人一面,从而使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作了认真探索,认识到只有实行作文的分层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不被模式性的提纲牵着鼻子走,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写,朝着立意新、结构新、语言新的方向发展。
2.从学生作文参差不齐的成因看作文分层教学
学生在经历了说话、习作、口语交际的语文学习之后,跨入了写作的大门,但作文水平已是参差不齐。看学生语文学得好坏,拿起一篇作文就自然明了。我曾在接任六年级新班时做过一次摸底调查,给学生出了四道记一件事的作文题,未作任何辅导,要求学生任选一题,围绕中心,写得越多越好,并当堂完成。半小时后,我突然要求停笔计算字数,结果最长的同学已写到520字,最少的只有一句话,且一半以上学生不到250字。我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写得长的,往往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且有较好内容;写得短的,往往字迹潦草、涂涂改改。面对那些双眉紧锁、一脸苦相的同学,我感到了应试教育的鄙陋,实施素质教育的艰辛。探究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如此差异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2.1 学生在认识能力方面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中有的观察细致,有的粗略;有的能较好地集中注意,有的易分散注意;数学学得好的善长于抽象思维,语文成绩好一些的善长于具体、形象思维,学生认识能力的个别差异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那些专心听讲,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学生,语文普遍学得好,作文水平也比较高。而那些做事丢三拉四,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注意观察、积累的同学作文水平提高得比较慢。
2.2 学生兴趣和才能的个别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喜爱阅读,善于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写作的才能;有的擅长绘画、唱歌、跳舞,具有艺术创作的才能;有的学生对理论和规律的知识有兴趣,能迅速而准确地解答习题,具有数理才能;有的学生对实际操作和科技活动有兴趣、喜欢做实验,具有科技活动的才能;还有的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表现出体育的才能等等。学生兴趣和才能的差异,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做到“长善救失”,尊重其兴趣爱好,积极引导,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通过不断的培养,鼓励,使其“勤能补拙”,逐步提高。
2.3 教师在作文辅导和讲评方面的偏差。写作能力训练,计划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一定的计划,容易造成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老师往往只根据班级中上水平同学的实际,制订训练计划,忽视了学生的情况,使这部分学生失去自信,渐渐掉队,最后造成强烈的害怕写作和讨厌写作的心理。而那些水平稍好的学生,由于老师的表扬、推荐,一直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于是写作兴趣愈来愈浓,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拉大。因此,教师辅导和讲评的失当会提高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小学作文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3.1 定位和定向。定位是指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现状,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三组可由学生自愿报名,教师适当调整。三组分别是A为初等,B为中等,C为优等(故意打破A为优等的惯例,使学生有成功感)。定位是暂时的、流动的,学生数也不固定。明显进步者,可申报换组,以激励竞争、不断进取。定向则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给每个组的同学定出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同层次间要求不尽相同,使学生“跳一跳,都能采到”胜利的果实,品尝成功的喜悦。否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些同学的作文,永远得不了80分,写作文就难以有兴趣可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这种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的教育思想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3.2 辅导和批改。小学作文的分层教学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辅导。三个层次可以出不同的作文题目,也可同一题目下提出不同层次的写作要求。如五年级同学写《一件小事》,C组的同学要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注意详略,500字以上。B组则要求围绕中心,叙事完整,字迹清楚,500字左右。A组同学能有具体内容,分清段落,字迹清楚,300字以上,其要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层次而定。对A组学生不必提过高的要求,让他们放开胆子写作文,使他们有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写作兴趣自然会逐渐产生。而C组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去思考挖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还可在C组学生中组织文学社、兴趣组,写一些“课堂作文”以外的文章,拓展思路,提高文学素养。三个层次只有采用不同的要求进行辅导,才能使“A组吃得了,B组吃得饱,C组吃得好”,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展所长,都有收获。
1.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看作文分层教学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创新,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想象力和多种思维能力的协调活动,而且与情感、意志、性格、信念和个性心理品质有关,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即教师本身要具有创新精神,并大胆进行创新的实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就学生而言,写作能力的获得要比听说能力的难度更大些,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语文老师在作文辅导中,要面向全体,是没有疑义的,但如果一味地注重作文的程式化,和常规化训练,要求学生写好符合“规范”的作文,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墨守成规,千人一面,从而使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作了认真探索,认识到只有实行作文的分层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不被模式性的提纲牵着鼻子走,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写,朝着立意新、结构新、语言新的方向发展。
2.从学生作文参差不齐的成因看作文分层教学
学生在经历了说话、习作、口语交际的语文学习之后,跨入了写作的大门,但作文水平已是参差不齐。看学生语文学得好坏,拿起一篇作文就自然明了。我曾在接任六年级新班时做过一次摸底调查,给学生出了四道记一件事的作文题,未作任何辅导,要求学生任选一题,围绕中心,写得越多越好,并当堂完成。半小时后,我突然要求停笔计算字数,结果最长的同学已写到520字,最少的只有一句话,且一半以上学生不到250字。我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写得长的,往往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且有较好内容;写得短的,往往字迹潦草、涂涂改改。面对那些双眉紧锁、一脸苦相的同学,我感到了应试教育的鄙陋,实施素质教育的艰辛。探究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如此差异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2.1 学生在认识能力方面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中有的观察细致,有的粗略;有的能较好地集中注意,有的易分散注意;数学学得好的善长于抽象思维,语文成绩好一些的善长于具体、形象思维,学生认识能力的个别差异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那些专心听讲,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学生,语文普遍学得好,作文水平也比较高。而那些做事丢三拉四,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注意观察、积累的同学作文水平提高得比较慢。
2.2 学生兴趣和才能的个别差异。比如有的学生喜爱阅读,善于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写作的才能;有的擅长绘画、唱歌、跳舞,具有艺术创作的才能;有的学生对理论和规律的知识有兴趣,能迅速而准确地解答习题,具有数理才能;有的学生对实际操作和科技活动有兴趣、喜欢做实验,具有科技活动的才能;还有的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表现出体育的才能等等。学生兴趣和才能的差异,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做到“长善救失”,尊重其兴趣爱好,积极引导,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通过不断的培养,鼓励,使其“勤能补拙”,逐步提高。
2.3 教师在作文辅导和讲评方面的偏差。写作能力训练,计划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一定的计划,容易造成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老师往往只根据班级中上水平同学的实际,制订训练计划,忽视了学生的情况,使这部分学生失去自信,渐渐掉队,最后造成强烈的害怕写作和讨厌写作的心理。而那些水平稍好的学生,由于老师的表扬、推荐,一直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于是写作兴趣愈来愈浓,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拉大。因此,教师辅导和讲评的失当会提高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小学作文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3.1 定位和定向。定位是指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现状,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三组可由学生自愿报名,教师适当调整。三组分别是A为初等,B为中等,C为优等(故意打破A为优等的惯例,使学生有成功感)。定位是暂时的、流动的,学生数也不固定。明显进步者,可申报换组,以激励竞争、不断进取。定向则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给每个组的同学定出作文教学的目标,不同层次间要求不尽相同,使学生“跳一跳,都能采到”胜利的果实,品尝成功的喜悦。否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些同学的作文,永远得不了80分,写作文就难以有兴趣可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这种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的教育思想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3.2 辅导和批改。小学作文的分层教学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辅导。三个层次可以出不同的作文题目,也可同一题目下提出不同层次的写作要求。如五年级同学写《一件小事》,C组的同学要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注意详略,500字以上。B组则要求围绕中心,叙事完整,字迹清楚,500字左右。A组同学能有具体内容,分清段落,字迹清楚,300字以上,其要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层次而定。对A组学生不必提过高的要求,让他们放开胆子写作文,使他们有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写作兴趣自然会逐渐产生。而C组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去思考挖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还可在C组学生中组织文学社、兴趣组,写一些“课堂作文”以外的文章,拓展思路,提高文学素养。三个层次只有采用不同的要求进行辅导,才能使“A组吃得了,B组吃得饱,C组吃得好”,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展所长,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