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传神摇曳多姿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2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同学在刻画人物时,苦于不能“绘画”,即不能真实而生动地将所描写人物的神态给刻画下来,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这主要是缘于他们不善于观察事物,不能有效地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进行个性化的写意,以至于不能写“形”,更不会以“形”传“神”,进而不能成功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神态描写作为刻画人物最有效的技法之一,要求我们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以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人物的神态描写呢?
  一、巧绘眼睛,流光溢彩
  眼睛是人物心灵的窗户,将它画好,对于描写生动而富有个性的人物,效果明显。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如鲁迅《祝福》写沦为乞丐而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那段神态细节描写: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那眼珠间或一轮”这一画眼睛的细节描写,不仅将接二连三遭受打击的祥林嫂失去生存动力的状况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甚至还将祥林嫂那近乎崩溃的精神面貌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生动、形象、贴切。
  请看考场优秀作文的精彩选段:
  “拍死一只蜘蛛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别怕,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我紧紧地握着拳头,毫无底气地给自己打气。
  近了,更近了。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那几只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凌厉的光芒,一闪一闪的,先是左右顾盼,接着是上下游荡,它晃动的脚上一根根绒毛怎样摩擦,怎样从它的嘴里吐出一根长长的蛛丝,然后将我包裹,一点一点地吞噬……
  我只要操起手边的任何一样东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只蜘蛛拍死,可是我四肢僵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向我逼近,一步又一步地向我逼近。
  此时,我只觉得无比悔恨。
  我老早就看见这骇人的东西了。它停在我前面的男生的肩上,我本想告诉他的,但我又想到这是考场,如果不告诉他,他被蜘蛛吓到,影响了发挥,岂不是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吗?
  说,还是不说,这是个问题。
  最终我为自己描绘的美好明天战胜了我的理智。
  我,选择了沉默,甚至带有几分幸灾乐祸。
  蜘蛛还在逼近。
  “那只蜘蛛不停地挪动着那几只可怕的腿,慢慢地向我逼近。我似乎能想象到它的眼睛里闪烁着怎样凌厉的光芒,一闪一闪的,先是左右顾盼,接着是上下游荡”,这一段描写十分精彩、细腻、传神,将那只蜘蛛的眼睛刻画得惟妙惟肖,如在目前。
  二、善用修辞,惟妙惟肖
  描写人物时,可以适当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让人物生动形象起来。绘写人物神态时,一定要注意外貌描写是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的,因此用词要准确到位,要恰当使用修辞,切不可泛用滥用。写神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其精神世界,从而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好的神态描写不在于字多,而在于精,在于能通过最简洁的话语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运用修辞手法写人物神态,会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如鲁迅《药》中对康大叔的神态描写: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眼光正像两把刀”,生动地描绘出了康大叔目光的凶狠;“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将胆小的老栓活灵活现地描写了出来。夸张只要合情合理,就能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请看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窗外》的精彩选段:
  我家的邻居小芳芳,看起来有点胖乎乎的,大约三岁左右。白里透红的小脸蛋圆圆的。大大的脑袋瓜上面有一撮黑油油的头发自然地垂下来,盖在她那宽宽的额头上方。那两道淡淡的、短短的小眉毛下面,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啊,多么活泼的眼睛,好像一潭清澈的湖水似的,流光溢彩哩!那美丽的眼睛下面有一个微微上翘的小鼻子,还有两片红红的小嘴唇。身上还围着一块小围兜,围兜上绣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肉墩墩的小手抱着一块绿皮红瓤的西瓜,西瓜好像在调皮地玩耍呢!
  选段的神态描写着实生动形象,特别是“多么活泼的眼睛,好像一潭清澈的湖水似的,流光溢彩哩”这一句,比喻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西瓜好像在调皮地玩耍呢”,这里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活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处着笔,细腻传神
  人们常说“细小处见精神”,因为人与人之间往往就是因为一些细小之处的不同,从而色彩迥异、百花齐放。这就要求我们描写人物神态时,善于从小处着眼,绘出人与人之间细小的差别,以显示特别的人物。请看《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神态描写,特别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一句,作者从小处着眼,点染刻画,不但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形象,也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
  再请看世界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精彩选段:
  那天晚上我走进赌馆,有两只台子已经围满了人,我绕着走向第三只台子,摸出几个金币预备下注,忽然迎面传来一阵非常奇怪的声响,使我吃了一惊。那时正当人人定睛个个紧张,心神似乎都被静默震慑住了的一霎,每逢圆球奔跑得疲惫无力只在最后两个码盘上颠踬着时,就会出现这样的一霎,此刻我竟听到一阵咯咯喳喳的响声,像是骨节折裂。
  我不自主地向对面望了一眼,立刻见到——真的,我吓呆了!——两只我从没见过的手,一只右手一只左手,像两匹暴戾的猛兽互相扭缠,在疯狂的对搏中你揪我压,使得指节间发出轧碎核桃一般的脆声。那两只手美丽得少见,秀窄修长,却又丰润白皙,指甲放着青光、甲尖柔圆而带珠泽。   那晚上我一直盯着这双手——这双超群出众得简直可以说是世间唯一的手,的确令我痴痴发怔了——尤其使我惊骇不已的是手上所表现的激情,是那种狂热的感情,那样抽搐痉挛地互相扭结彼此纠缠。我一见就意识到,这儿有一个情感充沛的人,正把自己的全部激情一齐驱上手指,免得留存体内胀裂了心胸。突然,在圆球发着轻微的脆响落进码盘、管台子的唱出彩门的那一秒钟,这双手顿时解开了,像两只猛兽被一颗枪弹同时击中似的。两只手一齐瘫倒,不仅显得筋弛力懈,真可说是已经死了,它们瘫在那儿像是雕塑一般,表现出的是沉睡、是绝望、是受了电击、是永逝,我实在无法形容。因为,在这以前和自此以后,我从没有也再见不到这么含义无穷的双手了,每根筋肉都在倾诉,所有的毛孔几乎全部渗发激情动人心魄。这两只手像被浪潮掀上海滩的水母似的,在绿呢台面上死寂地平躺了一会。然后,其中的一只,右边那一只,从指尖开始又慢慢儿倦乏无力地抬起来了,它颤抖着,闪缩了一下,转动了一下,颤颤悠悠,摸索回旋,最后神经震栗地抓起一个筹码,用拇指和食指捏着,迟疑不决地捻着,像是玩弄一个小轮子。
  忽然,这只手猛一下拱起背部,活像一头野豹,接着飞快地一弹,仿佛啐了一口唾沫,把那个一百法郎筹码掷到下注的黑圈里面。那只静卧不动的左手这时如闻警声,马上也惊惶不宁了,它直竖起来,慢慢滑动,真像是在偷偷爬行,挨拢那只瑟瑟发抖、仿佛已被刚才的一掷耗尽了精力的右手,于是,两只手惶惶悚悚地靠在一处,两只肘腕在台面上无声地连连碰击,恰像上下牙打寒战一样——我没有,从来还没有,见到过一双能这样传达表情的手,能用这么一种痉挛的方式表露激动与紧张。
  这个选段最成功之处就是传神的神态描写,主要表现在:
  一是抓住了人物的关键,显示了其特征。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比如作家在刻画赌徒的“手”时,极尽描写技巧,如“抽搐痉挛地互相扭结彼此纠缠”“像两只猛兽被一颗枪弹同时击中似的”“它们瘫在那儿像是雕塑一般”“每根筋肉都在倾诉”“所有的毛孔几乎全部渗发激情动人心魄”这些描写,就是抓住了一个赌徒的特色来进行描写的,可谓形神毕肖,文辞丰赡,摇曳多姿。
  二是注意细节,整体和谐。如文中有“从指尖开始又慢慢儿倦乏无力地抬起来了”“它直竖起来,慢慢滑动,真像是在偷偷爬行”“两只肘腕在台面上无声地连连碰击”这样的句子,描写细致,出神入化,让人拍案叫绝。
  三是用词准确,善用修辞。这篇小说对人物神态与神情的刻画离不开多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而尤以比喻、拟人为最,即“引类取譬”。茨威格用工笔摹绘了一双赌徒的手,简直出神入化,登峰造极。“(左右手)像两匹暴戾的猛兽互相扭缠,在疯狂的对搏中你揪我压,使得指节间发出轧碎核桃一般的脆声……突然,在圆球发着轻微的脆响落进码盘、管台子的唱出彩门的那一秒钟,这双手顿时解开了,像两只猛兽被一颗枪弹同时击中似的。两只手一齐瘫倒……这两只手像被浪潮掀上海滩的水母似的,在绿呢台面上死寂地平躺了一会……”设喻作比,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总之,同学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特别是在描写人物神态时,一定要善于观察事物的特征,能有效地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进行个性化的写意,以“形”传“神”,进而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以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
其他文献
乡人某者,偶坐树下,扪得一虱,片纸裹之,塞树孔中而去。后二三年,复经其处,忽忆之,视孔中纸裹宛然。发而验之,虱薄如麸。置掌中审顾之。少顷,掌中奇痒,而虱腹渐盈矣。置之而归。痒处核起,肿痛数日,死焉。
期刊
导 读  本期文章节选自《中国日报网》之“双语新闻”(2016年7月14日),其原文出处为2016年7月7日的英国《镜报》(Mirror)。  在开始阅读之前,需要先对新闻材料的语体进行分析:  1.英语新闻报道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其内容贴近生活,取材广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缺陷,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对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新闻报道的内容覆盖新生事物
期刊
魏德胜:“咳,要不是你,我早就喂了黑瞎子啦!这可是没法报答的恩情!”  玉贞:“哎哟,我可就等着听这句话呢。你这人的嘴还怪甜的呢!可没承想。”她指着水筲:“那你就一天给我挑两趟水罢!”  魏德胜:“那,容易,我就一天给你挑两趟……”  玉贞:“挑到我儿子娶媳妇,挑到我闺女出门子!给我挑一辈子!”  魏德胜:“挑一辈子?”他并不假思索。一抬头,接触到玉贞热情、温柔、羞赧的目光,震动、愕然。  玉贞重
期刊
诗的表面的意思是写一对新人昨夜成亲,今朝早早起来,新娘经过精心的梳妆打扮,准备去拜见公婆(舅:公公,姑:婆婆),希望第一次见面给公婆留下一个好印象。从起床、化妆到问夫婿,不难看出,新娘是一个温柔、善良、贤惠、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同时,寥寥数语,写出了少妇新娘的羞涩及拜见公婆之前紧张不安的心理。但这首诗的真正用意是诗人呈上临考之前写下的文章,征求水部郎中张籍的意见,希望得到赏识,从而使自己通过科举入仕
期刊
人说:“生命中有两件武器:智慧与勇气。”很多人不缺智慧,而是缺少当仁不让的勇气。  记得以前的一位老友给我留言:“在你可以做到的时候,要学会当仁不让。”我很诧异以她当时的年纪竟能说出如此一番有勇气的话。自省,当时正徘徊于“出头”与“不出头”之间。而当今社会,正是需要更多的人扮演“出头鸟”这一角色。人不缺智慧,重要的是要敢于把智慧表达出来。  很多人也许觉得“出头鸟”吃亏,实则不然。机会不会等待谁准
期刊
一  在和刘华、若知母女俩还有一帮朋友商量出版《姜天民文集》时,大家都要我写点专门的文字。我无法推却,有些话必须趁早说,也必须由我来说,再不说就对不起那把姜天民日夜佩带的匕首,对不起姜天民坐过的那把破藤椅。  先说藤椅,多年以前,在一座破旧两层小楼背后,有一处更加破旧的瓦房,那把连破旧一词都不好意思用作形容的更加破旧的藤椅就摆放在瓦房正中。某个下午,我第一次走进这间屋子,坐在这把藤椅上的一位尚能抓
期刊
无论是什么人读《琵琶行》,都会不约而同地交口盛赞其音乐描写的美妙、绝妙。那么,白居易是怎么描写音乐的呢?是如何描摹得如此美妙绝伦的呢?  大量用比 化虚为实  我们知道,音乐声是比较抽象的、虚化的,如何才能将这抽象的、虚化的音乐声变得形象、具体可感起来呢?最有效、最简便的办法,莫过于使用比喻了。恰当的比喻,往往可使抽象的、虚化的事物一下子形象、具体起来。  《琵琶行》的用比,委实高妙,诗中不仅用了
期刊
极度夸张的语言是极度虚伪的社会的反映。如今,社会需要的是“百灵鸟”,即日出时你刚好在场。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过于彰显自己的人免不了招来一些异样的眼光,也许你认为这是一次展现自己的好机会,但是小坏小怪总是招人厌恨,而大坏大怪总是被人敬仰。  转而谈及八面玲珑的“九头鸟”,另一种说法即是处事圆滑,这多多少少听起来有些讽刺。自古以来,油嘴滑舌之人不是一步登高位就是被下放驱逐,帝王之侧容不得两面三
期刊
“手工磨坊推出的是原始社会,而机器生产、蒸汽推动的却是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一言道出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所以,穿行于现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大道上,虚拟与现实的交融比拼不可避免——且以上帝的视角观虚拟现实,还是保持适当的距离为好。  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相融合,先进的科技自然带来许多便捷,故有人一头扎进这个全新的世界——去拥抱去享受,却时时离不开那张虚拟网而断了与现实的联系。虚拟世界充满未知,欺诈勒索又
期刊
当高科技带着虚拟世界向我们冲来时,有的人难以接受,刻意远离;有的人迫不及待,沉溺其中;而我的选择是拥抱虚拟,珍惜现实。  虚拟世界就如同险要地形中的一根拐杖。坚决不用者,将跌跌撞撞,难以前行,最终被时代潮流击垮;过分依赖者恨不得将它变成轮椅,最终丧失行走能力,空虚无助;唯有以之为辅者,着眼于现实,方可大步向前,攀上高峰。  虚拟世界融入我们生活之时,我们不应刻意远离。对新事物过分抵制,将使我们落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