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最后一颗果实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w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度夸张的语言是极度虚伪的社会的反映。如今,社会需要的是“百灵鸟”,即日出时你刚好在场。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过于彰显自己的人免不了招来一些异样的眼光,也许你认为这是一次展现自己的好机会,但是小坏小怪总是招人厌恨,而大坏大怪总是被人敬仰。
  转而谈及八面玲珑的“九头鸟”,另一种说法即是处事圆滑,这多多少少听起来有些讽刺。自古以来,油嘴滑舌之人不是一步登高位就是被下放驱逐,帝王之侧容不得两面三刀的人。
  念及社会步伐加快的同时,文化、精神建设等也方兴未艾,为人处世便也成为了一种不得不说的学问。
  应对此事,思维难免捉襟见肘,而为人处世的学问则要求我们有更老到、更深层次的见解。
  “百灵鸟”于我们而言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它集“出头鸟”“九头鸟”于一身,要求积极发言的同时必须带上清醒的头脑深思熟虑。
  “百灵鸟”不再是一味追求彰显和哗众取宠。现在逐步被尘封思想的人已经比比皆是,课堂的沉闷,会议上的鸦雀无声,没有人敢提出创新,甚至没有人敢提出质疑。这是一种可怕的沉默,是一种单向度的体现。“百灵鸟”的出现往往能带来新鲜的血液,打破凝滞的沉默。跃跃欲试何尝不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何必故步自封,囚禁于思想呢?
  而圆滑狡诈的“九头鸟”也将被取代,前倨后恭的人终将被自己反社会的观念所抛弃。于“百灵鸟”而言,这是一种集智慧与情商于一体的表现。人与人之间基本的礼仪、交往方式则是一种很好的体现。温和谦让、彬彬有礼,这是儒学的一贯主张,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要求我们所共有的就是君子之间虽淡如水却又甘之如饴的交往,而这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不必为了无意义的小事而争吵。宽容大度地与人相处,为人处世,将圆滑转变为智慧,将粗暴转化为礼貌。不必交心交肺,你所要做的,只是真心待人,换位思考,就能做到问心无愧。
  古有烛之武退秦师,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都是“百灵鸟”的表现者。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到过:我来到这片森林,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我爱与人交往,所以并不是为了与世隔绝。而“百灵鸟”亦是如此,不与世隔绝,沉默于自己的世界,又不随世喧哗,而能够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为人处世也是一门学问,“百灵鸟”是这个社会所青睐的,学着成为“百灵鸟”,做不焦形于色的农夫,耕种,并贡献最后一颗果实。点 评
  这篇文章以思辨见长,几乎没有运用事例论证却能将观点表达清楚,这是不少高中生所欠缺的。作者思维清晰,文字层次分明,能结合现实论述。开头即表明自己的观点,“社会需要百灵鸟”,接着写“出头鸟”和“九头鸟”的弱点,然后将三种鸟进行比照,“百灵鸟”比起“出头鸟”更具有清醒的头脑,比起“九头鸟”更是“集智慧与情商于一体”,再引出“百灵鸟”式的名人和梭罗名言,水到渠成,自然收束全文。
  得分:52分
其他文献
1978年,辛格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山羊兹拉特》这篇小说很好地印证了辛格作品的上述特点。  沈石溪一直认为动物小说的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辛格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用柔和的笔调,给我
期刊
《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丹柯》,节选自高尔基作品《伊则吉尔老婆子》。《伊则吉尔老婆子》是个短篇小说,采用民间传说的方式,讲述了三个故事。丹柯是其中的第三个故事。  英雄的殉道礼  一群“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困难的时期到了”时,“他们让悲哀压倒了”,前有强劲的敌人,后有黑暗可怕的密林,他们“老是坐着在想”,最终“人们给思想弄得衰弱了”,而决定“把他们的自由献给敌人”。“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丹
期刊
就一般的阅读心理而言,读者不喜欢陈旧老套的文章结构和故事情节:看完开头就知道了结尾,那还有什么意思!从这个标准说,构思的巧妙,就是要出人意料,尤其是结尾,就如相声一样,应该把最大最响的“包袱”抖在最后。这很考验作者的功力。  让我们先从一个幽默短篇说起。  悬 念  伯明翰一家旅馆的餐厅里,一群旅游者正在进晚餐。他们一面品尝菜肴,一面即兴谈天。鱼端上来了,他们便七嘴八舌地讲起那些关于在鱼肚子里发现
期刊
乡人某者,偶坐树下,扪得一虱,片纸裹之,塞树孔中而去。后二三年,复经其处,忽忆之,视孔中纸裹宛然。发而验之,虱薄如麸。置掌中审顾之。少顷,掌中奇痒,而虱腹渐盈矣。置之而归。痒处核起,肿痛数日,死焉。
期刊
导 读  本期文章节选自《中国日报网》之“双语新闻”(2016年7月14日),其原文出处为2016年7月7日的英国《镜报》(Mirror)。  在开始阅读之前,需要先对新闻材料的语体进行分析:  1.英语新闻报道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其内容贴近生活,取材广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缺陷,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对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大有裨益。新闻报道的内容覆盖新生事物
期刊
魏德胜:“咳,要不是你,我早就喂了黑瞎子啦!这可是没法报答的恩情!”  玉贞:“哎哟,我可就等着听这句话呢。你这人的嘴还怪甜的呢!可没承想。”她指着水筲:“那你就一天给我挑两趟水罢!”  魏德胜:“那,容易,我就一天给你挑两趟……”  玉贞:“挑到我儿子娶媳妇,挑到我闺女出门子!给我挑一辈子!”  魏德胜:“挑一辈子?”他并不假思索。一抬头,接触到玉贞热情、温柔、羞赧的目光,震动、愕然。  玉贞重
期刊
诗的表面的意思是写一对新人昨夜成亲,今朝早早起来,新娘经过精心的梳妆打扮,准备去拜见公婆(舅:公公,姑:婆婆),希望第一次见面给公婆留下一个好印象。从起床、化妆到问夫婿,不难看出,新娘是一个温柔、善良、贤惠、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同时,寥寥数语,写出了少妇新娘的羞涩及拜见公婆之前紧张不安的心理。但这首诗的真正用意是诗人呈上临考之前写下的文章,征求水部郎中张籍的意见,希望得到赏识,从而使自己通过科举入仕
期刊
人说:“生命中有两件武器:智慧与勇气。”很多人不缺智慧,而是缺少当仁不让的勇气。  记得以前的一位老友给我留言:“在你可以做到的时候,要学会当仁不让。”我很诧异以她当时的年纪竟能说出如此一番有勇气的话。自省,当时正徘徊于“出头”与“不出头”之间。而当今社会,正是需要更多的人扮演“出头鸟”这一角色。人不缺智慧,重要的是要敢于把智慧表达出来。  很多人也许觉得“出头鸟”吃亏,实则不然。机会不会等待谁准
期刊
一  在和刘华、若知母女俩还有一帮朋友商量出版《姜天民文集》时,大家都要我写点专门的文字。我无法推却,有些话必须趁早说,也必须由我来说,再不说就对不起那把姜天民日夜佩带的匕首,对不起姜天民坐过的那把破藤椅。  先说藤椅,多年以前,在一座破旧两层小楼背后,有一处更加破旧的瓦房,那把连破旧一词都不好意思用作形容的更加破旧的藤椅就摆放在瓦房正中。某个下午,我第一次走进这间屋子,坐在这把藤椅上的一位尚能抓
期刊
无论是什么人读《琵琶行》,都会不约而同地交口盛赞其音乐描写的美妙、绝妙。那么,白居易是怎么描写音乐的呢?是如何描摹得如此美妙绝伦的呢?  大量用比 化虚为实  我们知道,音乐声是比较抽象的、虚化的,如何才能将这抽象的、虚化的音乐声变得形象、具体可感起来呢?最有效、最简便的办法,莫过于使用比喻了。恰当的比喻,往往可使抽象的、虚化的事物一下子形象、具体起来。  《琵琶行》的用比,委实高妙,诗中不仅用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