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取代了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并被教师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直观、容量大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及时反馈和个别化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用多媒体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内容可谓囊括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北京》时,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此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
创设教学情景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运用它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兴趣,激活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相关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我根据学生都没有去过北大荒这一实际情况,课上注重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演示北大荒的美景,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北大荒的美。后来又出示大量的北大荒秋天的画面,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课文说话。这样的课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内容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语文观”提出,要引导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死扣书本、繁琐地分析课文的局面,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从而利用自己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理解课文。如《孙中山破陋习》,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困难。教师事先搜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再如《钱学森》这篇课文,课文第五节中美国海军将领的一段话对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很重要,但考虑到事件从时间、空间都距离学生的实际很远,这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补充说明美国当局运用了一切手段,恐吓、阻拦、软禁、坐牢……不让钱学森回国的这段历史。通过适当的扩展,延伸,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再朗读钱学森对留学生说的话,感受便真切了,随着一次次地读,心灵也一次次受到猛烈的撞击,提升了对钱学森的情感认识。
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三、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丰富画面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发展起来,多媒体图、文、声、画并茂,可填补教材空白。当学生看到丰富的画面时,一定会兴趣盎然,尽情发言,也许还会出现一个小高潮。当所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起某种联系的时候,就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中,应想办法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古诗《春日偶成》,在引导学生精读感悟时,可以这样进行:多媒体出示诗人一路上看到的淡云、轻风、鲜花、垂柳、山川这些美丽的景物,将这些学生常见的生活情景通过音乐、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接着再让学生想象,除了这些,诗人一路上还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呢?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并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绘一下。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师生互动达到了高潮,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提出只要是切合学生实际的,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学习方式都是可取的。教师在这里通过多媒体呈现了音乐、画面,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再让学生想象,不仅是将诗句内容的具体化,还是对诗的情感的积淀,只有让学生的思路得到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工作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为创新教育开辟了道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动脑筋发掘多媒体更多的用处,为我们的现代语文教学服务。
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
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内容可谓囊括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有。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例如教学《北京》时,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此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学习任务。
创设教学情景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运用它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兴趣,激活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相关认识,帮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我根据学生都没有去过北大荒这一实际情况,课上注重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先演示北大荒的美景,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北大荒的美。后来又出示大量的北大荒秋天的画面,让学生欣赏、观察,模仿课文说话。这样的课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二、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内容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语文观”提出,要引导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死扣书本、繁琐地分析课文的局面,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从而利用自己已有的课内外知识去理解课文。如《孙中山破陋习》,是一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困难。教师事先搜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再如《钱学森》这篇课文,课文第五节中美国海军将领的一段话对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心很重要,但考虑到事件从时间、空间都距离学生的实际很远,这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补充说明美国当局运用了一切手段,恐吓、阻拦、软禁、坐牢……不让钱学森回国的这段历史。通过适当的扩展,延伸,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再朗读钱学森对留学生说的话,感受便真切了,随着一次次地读,心灵也一次次受到猛烈的撞击,提升了对钱学森的情感认识。
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三、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丰富画面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发展起来,多媒体图、文、声、画并茂,可填补教材空白。当学生看到丰富的画面时,一定会兴趣盎然,尽情发言,也许还会出现一个小高潮。当所学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起某种联系的时候,就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中,应想办法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古诗《春日偶成》,在引导学生精读感悟时,可以这样进行:多媒体出示诗人一路上看到的淡云、轻风、鲜花、垂柳、山川这些美丽的景物,将这些学生常见的生活情景通过音乐、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接着再让学生想象,除了这些,诗人一路上还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呢?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并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绘一下。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师生互动达到了高潮,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提出只要是切合学生实际的,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学习方式都是可取的。教师在这里通过多媒体呈现了音乐、画面,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再让学生想象,不仅是将诗句内容的具体化,还是对诗的情感的积淀,只有让学生的思路得到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工作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为创新教育开辟了道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动脑筋发掘多媒体更多的用处,为我们的现代语文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