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汉语言文字固有的音韵美、意境美,文章结构的严谨美,都需要通过有指导、有要求的反复吟诵,品尝“文中味”,悟出“文外意”。
一、多种形式品读,感悟文本内涵
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品读,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品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感悟文本。
小学语文重在阅读,而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使其在无形中得到一种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读,学生听,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小学生的确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品读指导,而在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品读往往没有什么实效。机械式品读没有丝毫的情感融人,甚至在咿咿呀呀地读完后,根本不能了解文本的内容。多种形式的品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可以使其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文本,改变以往的机械化品读模式,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又是对语文教学以及素养教育的一份满满的尊重。
二、深入品读文本,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只有经过品读,心灵才会有所体验,才能得到更深刻的感悟,只有学生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对文本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品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验,教师应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使学生可以自由去品读,也使语文课堂中书声琅琅,回归本源。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大多不信任自己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品读中没有情感,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给学生预留的品读时间很少;认为学生即使不读,只听也能将课文学好。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我们不是为了学课文而学,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以及文学素养而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精神力量才是根本。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采取了学生自己品读的方式。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在品读的过程中需要情感的融入,对于这首诗歌而言,学生自己的体验尤其重要。首先给予学生自主品读的时间,让学生去品读,使其能够感受到诗中蕴藏着的对于春天的热爱之情。通过诗中“叮叮当当”“奏响”“歌谣”“哗哗”“滋润”等词语,体会植树劳动的热烈场面和同学们欢欣喜悦。在教学中,始终要以品读来引领学生展开遐想,体味词语的意蕴,伴随自己对诗句的感悟,读出同学们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笔者发现他们在重音的把握以及停顿的时间上都有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尽情展现自我的情感,而有的学生却表现得不够放开,有些拘谨。我鼓励学生们去用心品读,不要束手束脚,我尤其肯定了那些能够忘情品读的学生。个性化品读使这首诗歌显示出了更为真实的情感,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品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文章,还可以彰显出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更为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合作品读,培养兴趣
合作学习自课改以来被广为应用,正是基于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群体的学习中,学习气氛得到改善,思想交流就更为广泛,尤其是语文教学,需要将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更需要交流和探讨。品读作为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例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采取合作品读的方式去感受文本。在小组中分角色去品读,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特点,看哪个小组能够将文本中的气氛营造得更好。学生们在这样的比赛中,积极性更高了,在人物的角色演绎中也更加投入。在合作品读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先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将文章中的故事理解明白,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他们在品读的时候有所依据。学生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表现得特别积极,而且课堂有效性发挥得也很充分。
采用分角色品读,或者是小组中制定品读方法,在小组间进行品读比赛等,这样既可以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懂得去细细地品味文本,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指导品读,渗透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而这样的主体性实施也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和范读,尤其是小学生,虽然我们要给予学生自主品读文本的机会,但是也要给予其恰当的品读指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品读,而后说出自己的品读体验,接下来教师去指导品读、范读。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品读标准则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也懂得了如何在品读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翻越远方的大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先引导学生去理解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让他们懂得这个题目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在这篇课文中主要讲述了几件事。学生在理解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后,在品读的时候,思路就会更加清晰。“远方的大山”对于刘翔来说是什么?既是前进道路上的巨大困难,也是刘翔奋斗的目标。“翻越远方的大山”就是刘翔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自我,实现目标,超越梦想。在学生品读后,我对那些重点的词句进行指导阅读,使学生更加明确哪些是需要在品读中投入情感的。学生们在这样的引导下会更加自信地品读,而在品读中也会投入更多的情感。
积极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品读,就会使其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注意去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无论是在品读的技巧还是情感的融人上,都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去合理把握,這样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读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品读的时间和空间,用多种品读形式去促进学生品读能力的提升,让品读发挥应有的效能,促进学生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让品读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作者单位:泗洪县天岗湖中心小学江苏]
一、多种形式品读,感悟文本内涵
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品读,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品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感悟文本。
小学语文重在阅读,而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使其在无形中得到一种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读,学生听,教师范读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小学生的确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品读指导,而在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品读往往没有什么实效。机械式品读没有丝毫的情感融人,甚至在咿咿呀呀地读完后,根本不能了解文本的内容。多种形式的品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可以使其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文本,改变以往的机械化品读模式,使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又是对语文教学以及素养教育的一份满满的尊重。
二、深入品读文本,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只有经过品读,心灵才会有所体验,才能得到更深刻的感悟,只有学生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对文本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品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体验,教师应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使学生可以自由去品读,也使语文课堂中书声琅琅,回归本源。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大多不信任自己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品读中没有情感,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给学生预留的品读时间很少;认为学生即使不读,只听也能将课文学好。事实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我们不是为了学课文而学,而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以及文学素养而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精神力量才是根本。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采取了学生自己品读的方式。这是一首现代诗歌,在品读的过程中需要情感的融入,对于这首诗歌而言,学生自己的体验尤其重要。首先给予学生自主品读的时间,让学生去品读,使其能够感受到诗中蕴藏着的对于春天的热爱之情。通过诗中“叮叮当当”“奏响”“歌谣”“哗哗”“滋润”等词语,体会植树劳动的热烈场面和同学们欢欣喜悦。在教学中,始终要以品读来引领学生展开遐想,体味词语的意蕴,伴随自己对诗句的感悟,读出同学们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笔者发现他们在重音的把握以及停顿的时间上都有着不同,有的学生能够尽情展现自我的情感,而有的学生却表现得不够放开,有些拘谨。我鼓励学生们去用心品读,不要束手束脚,我尤其肯定了那些能够忘情品读的学生。个性化品读使这首诗歌显示出了更为真实的情感,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品读不仅可以使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文章,还可以彰显出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更为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合作品读,培养兴趣
合作学习自课改以来被广为应用,正是基于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群体的学习中,学习气氛得到改善,思想交流就更为广泛,尤其是语文教学,需要将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更需要交流和探讨。品读作为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例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采取合作品读的方式去感受文本。在小组中分角色去品读,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和语言特点,看哪个小组能够将文本中的气氛营造得更好。学生们在这样的比赛中,积极性更高了,在人物的角色演绎中也更加投入。在合作品读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先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将文章中的故事理解明白,这样一来就可以使他们在品读的时候有所依据。学生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表现得特别积极,而且课堂有效性发挥得也很充分。
采用分角色品读,或者是小组中制定品读方法,在小组间进行品读比赛等,这样既可以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懂得去细细地品味文本,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指导品读,渗透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而这样的主体性实施也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和范读,尤其是小学生,虽然我们要给予学生自主品读文本的机会,但是也要给予其恰当的品读指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品读,而后说出自己的品读体验,接下来教师去指导品读、范读。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品读标准则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也懂得了如何在品读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例如,在《翻越远方的大山》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先引导学生去理解课题“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让他们懂得这个题目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在这篇课文中主要讲述了几件事。学生在理解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后,在品读的时候,思路就会更加清晰。“远方的大山”对于刘翔来说是什么?既是前进道路上的巨大困难,也是刘翔奋斗的目标。“翻越远方的大山”就是刘翔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自我,实现目标,超越梦想。在学生品读后,我对那些重点的词句进行指导阅读,使学生更加明确哪些是需要在品读中投入情感的。学生们在这样的引导下会更加自信地品读,而在品读中也会投入更多的情感。
积极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品读,就会使其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注意去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无论是在品读的技巧还是情感的融人上,都要使学生能够自主去合理把握,這样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读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品读的时间和空间,用多种品读形式去促进学生品读能力的提升,让品读发挥应有的效能,促进学生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让品读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作者单位:泗洪县天岗湖中心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