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养了几只孔雀鱼和红绿灯鱼。今天喂食时,发现一只孔雀鱼的肚子比其他鱼大得多。是它太能吃,把肚子快撑大了?还是要生鱼宝宝了?为了弄清这是怎么回事,我开始仔细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变化。
连续几天的观察,我发现这条孔雀鱼的肚子不管吃没吃食物,始终没有变小。 每次喂食时,它总是不争不抢,等别的鱼吃够了,才慢悠悠地游过去,吃几口便游走了。而且它一反常态,不再和其他鱼凑到一起嬉戏玩耍,经常独自藏在水草里,或在水底转圈圈,似乎想把其他鱼赶走。它的动作也变得极为小心,我轻轻一碰鱼缸,它便“嗖”地躲进了假山里,好久也不出来。
又过了几天,那条小鱼,常常一动不动地潜在水底,被几叶水草掩盖着,不仔细找几乎都看不到。其他鱼游过的时候,它只是摆摆尾巴,并不理睬。只要有鱼冲着它游过来,它就会张大嘴巴,把那条鱼吓走,样子十分凶猛。此时,小鱼的肚皮布满了黑色的点,似乎是亮晶晶的眼睛。我有种预感,小鱼宝宝马上要出生了。
这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我就跑到鱼缸旁,还没有找到鱼妈妈,就发现池底有一层密密麻麻的,透明的,像白芝麻一样的小颗粒。第二天,我惊奇地发现,那些“小颗粒”变得有些不一样了,它们大了一些,还长出了两个“黑点”,又过了一天,多了一根细细的线。渐渐地,它们越来越像一群缩小版的蝌蚪。
我欣喜若狂,在房间里奔走相告,声音都因为兴奋而变调了。满屋子都听见我大喊大叫:“小鱼生宝宝了!小鱼生宝宝了!”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鱼生宝宝的过程,我还上网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我明白了:小鱼活蹦乱跳地打架,那是在交配;一动不动地在池底休息,那是在孕育小宝宝。那些透明的“白芝麻”是鱼妈妈甩的籽;“两个黑点”是它们最先长出来的眼睛;“一条细线”是它们的小尾巴,5天后,它们成了缩小版的蝌蚪;再过3天,它们就会平游;再然后,它们就能自由地游来游去;颜色也会由青黑色变成鲜艳的红色……
看着池子里这50多条小鱼,我幻想着它们长大的样子,它们有红的,有白的,身体胖胖的,肚子大大的,摇着一条红裙子似的大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我腾地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该换鱼缸啦!”
抓住“我”的动作、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了事情的起因,连续两个疑问,也充分说明“我”对小鱼充满兴趣。
“不争不抢”“ 慢悠悠”“一反常态”“‘嗖’地”等词语运用巧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条小鱼的与众不同,也吸引着读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动不动地潜在水底”“只是摆摆尾巴,并不理睬”“张大嘴巴”“样子十分凶猛”等描写,与上文的“一反常态”一脉相承,使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了这条小鱼的变化,体会到这个时候的小鱼是那么机警、那么凶猛。
透明小颗粒——长出黑点——多了根细细的线,到越来越像缩小版的蝌蚪,小作者的观察竟然如此细致,把鱼卵渐渐长大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让读者一目了然。
通过“我”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那种兴奋,那种成就感,自然流露,一切都那么真实可信。
小作者不但仔細观察,还懂得上网查阅资料,这种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美好的憧憬,形象的描写,为作文增添了情趣。
“腾地站起来”“该换鱼缸啦” 充满儿童气息,真实体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老师总评
习作具体描写了小鱼生宝宝的过程。从发现肚子变大,产生疑问;到一天一天地细心观察,发现小鱼变得谨小慎微,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突出了鱼妈妈的自我保护能力。尤其是鱼卵出生后,它的细微变化以及原因,更体现了小作者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得这篇习作是那么生动鲜活。而且小作者描写细致真实,又充满儿童气息,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触格外深刻。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四·3班学生,指导并置评:谭妹娥】
连续几天的观察,我发现这条孔雀鱼的肚子不管吃没吃食物,始终没有变小。 每次喂食时,它总是不争不抢,等别的鱼吃够了,才慢悠悠地游过去,吃几口便游走了。而且它一反常态,不再和其他鱼凑到一起嬉戏玩耍,经常独自藏在水草里,或在水底转圈圈,似乎想把其他鱼赶走。它的动作也变得极为小心,我轻轻一碰鱼缸,它便“嗖”地躲进了假山里,好久也不出来。
又过了几天,那条小鱼,常常一动不动地潜在水底,被几叶水草掩盖着,不仔细找几乎都看不到。其他鱼游过的时候,它只是摆摆尾巴,并不理睬。只要有鱼冲着它游过来,它就会张大嘴巴,把那条鱼吓走,样子十分凶猛。此时,小鱼的肚皮布满了黑色的点,似乎是亮晶晶的眼睛。我有种预感,小鱼宝宝马上要出生了。
这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我就跑到鱼缸旁,还没有找到鱼妈妈,就发现池底有一层密密麻麻的,透明的,像白芝麻一样的小颗粒。第二天,我惊奇地发现,那些“小颗粒”变得有些不一样了,它们大了一些,还长出了两个“黑点”,又过了一天,多了一根细细的线。渐渐地,它们越来越像一群缩小版的蝌蚪。
我欣喜若狂,在房间里奔走相告,声音都因为兴奋而变调了。满屋子都听见我大喊大叫:“小鱼生宝宝了!小鱼生宝宝了!”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小鱼生宝宝的过程,我还上网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我明白了:小鱼活蹦乱跳地打架,那是在交配;一动不动地在池底休息,那是在孕育小宝宝。那些透明的“白芝麻”是鱼妈妈甩的籽;“两个黑点”是它们最先长出来的眼睛;“一条细线”是它们的小尾巴,5天后,它们成了缩小版的蝌蚪;再过3天,它们就会平游;再然后,它们就能自由地游来游去;颜色也会由青黑色变成鲜艳的红色……
看着池子里这50多条小鱼,我幻想着它们长大的样子,它们有红的,有白的,身体胖胖的,肚子大大的,摇着一条红裙子似的大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我腾地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该换鱼缸啦!”
抓住“我”的动作、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了事情的起因,连续两个疑问,也充分说明“我”对小鱼充满兴趣。
“不争不抢”“ 慢悠悠”“一反常态”“‘嗖’地”等词语运用巧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条小鱼的与众不同,也吸引着读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动不动地潜在水底”“只是摆摆尾巴,并不理睬”“张大嘴巴”“样子十分凶猛”等描写,与上文的“一反常态”一脉相承,使读者进一步感受到了这条小鱼的变化,体会到这个时候的小鱼是那么机警、那么凶猛。
透明小颗粒——长出黑点——多了根细细的线,到越来越像缩小版的蝌蚪,小作者的观察竟然如此细致,把鱼卵渐渐长大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让读者一目了然。
通过“我”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那种兴奋,那种成就感,自然流露,一切都那么真实可信。
小作者不但仔細观察,还懂得上网查阅资料,这种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美好的憧憬,形象的描写,为作文增添了情趣。
“腾地站起来”“该换鱼缸啦” 充满儿童气息,真实体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老师总评
习作具体描写了小鱼生宝宝的过程。从发现肚子变大,产生疑问;到一天一天地细心观察,发现小鱼变得谨小慎微,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突出了鱼妈妈的自我保护能力。尤其是鱼卵出生后,它的细微变化以及原因,更体现了小作者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得这篇习作是那么生动鲜活。而且小作者描写细致真实,又充满儿童气息,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触格外深刻。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四·3班学生,指导并置评:谭妹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