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同华严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考察大同华严寺时认为华严寺建筑是不可多得的辽金实物建筑。两宋的南北战争使得双方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这在客观上给宗教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对这一时期因宗教影响而兴建的寺庙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为了对研究华严寺有一个整体的历史把握,文章通过实地考察并借助一些文献资料对其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研究。
关键词:大同华严寺;历史;演变
大同坐落在汉族农耕圈与少数民族畜牧圈的交界处。大同东周时属赵,秦汉时期被称作为雁门郡平城县,平城被北魏建为都城以后,平城文化随之兴旺繁荣,后晋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大同被分划称作辽西京路大同府。其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异彩纷呈。
辽金,契丹人崇信佛教,在陪都大同,修建了很多寺庙古刹,华严寺则是始建于这个时期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处殿宇嵘峨、气势壮观的寺院建筑群。大同华严寺是在原有寺院的基础上由辽皇家投资建立起来的官寺,它千年历经兴衰,却依旧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旺盛的香火。
华严寺以《华严经》所记载的“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平基(俗称天花板)、藻井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辽金艺术的典范,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寺中两座主要辽金建筑,特点鲜明,在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2008年大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活动被启动,华严寺的盛况又被再次重现。华严寺的历史演变大体经历了六个时期。
辽代华严寺的始建
北魏是古代大同宗教文化的极盛时期,佛教尤为繁荣。降及辽代,契丹人信仰佛教,比之鲜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源远流长。
辽皇室投资在旧寺的基础上对华严寺进行扩建。据相关史料记载,现存建筑最早开始建造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由大同军节度杨右玄主持建造薄伽教藏殿;在辽清宁八年(1062年)又再次对其进行大规模扩建而被改命名为华严寺。清宁八年修建华严寺,奉安子诸帝铜像、石像。这时的华严寺,建筑鳞次栉比,规模宏大,薄伽教藏殿皮藏有宏幅巨峡《契丹藏》,加上又有诸帝和后的铜像与石像,这里既是一处礼拜打禅和储藏佛经的佛教道场,还兼有皇室祖庙的性质,收藏国家创刻的佛教经典又是主要功能;并且整座寺院坐西朝东,比如像厨库,斋堂等这样的下房才放置在南面的地方。
金代华严寺的修建
“金大定修宫建室,一命殿曰保安,其门之南曰天奉,东向曰仁宣,西向曰阜成,而后建太祖始庙”。大同华严寺在遭遇辽末战乱之后,大部分木构建筑被损坏,公元1140年通悟等人基本上按照辽代寺庙原有的布局建制,又重新修建了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又构筑了慈氏和观音菩萨两阁以及钟鼓楼,山门,朵殿等;但因为财物缺少,仍然短缺左右配房和四面廊庆等建筑;后来又有一些省学门人修补整理了薄伽教藏殿并补气了里面多数短缺的佛。3 元代华严寺的延续
元朝初年,基本上属于和平过渡阶段的大同华严寺整体上没有遭遇到太严重的破坏损毁,这其实主要依靠于当时的华严寺住持慧明法师的地位和影响;因为华严寺当时没有被大规模的损坏,所以元代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保护,这就致使了大同华严寺基本上保持了它在金代时期的格局。
明代华严寺的建设和变化
元朝末年屡次历经兵乱,倾记特甚之,唯正殿存,自入明朝以来,已再无大的修理整治;洪武三年(1370年)一改正殿转成为正大有仓;二十四年于教藏置僧设纲司,复立院寺。宣德、景泰间增修僧众用房,“及构天花棋坪,彩绘檐拱……,补葺墙阶”,这在明代大约已经是最得力的一次修葺补缮了。万历初,上寺首次铺砖砌道,台上也首次加设石栏,并立木仿,置寺巷之东,仿下建石桥,铸洪钟,建禅堂。万历九年(1581年)开始明确称作上华严寺。
清代华严寺的建设和变化
清顺治年间,明代降将姜壤占据大同城再次叛清,第二年秋,清军进逼大同,其惨遭屠城。“市井丘墟,宅舍瓦砾;给宇琳宫,鞠为茂草”,华严寺不幸惨遇了池秧之灾。顺治九年(1652年),“于是大兴土木,补葺缺露,奎饰剥落者使之庄严;门窗墙壁,匾额牌联,皆焕异彩,殿台下伽蓝配殿之侧,南北皆禅堂斋室等五间;东西隙地,另盖香积库司之所;自山门直到大雄宝殿,朱碧辉煌,化乐庭宇”。
清代华严寺虽然整体的规模没有什么大幅度的改变,但是它的单体建筑却变小了;在布局方面上突出了观音和地藏这两个重要的配殿并且加入了关公作为护法及福禄财神等世俗和道教的因素,由此反映出了佛教与道教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乾隆、嘉庆、光绪及民国,都各有修缮,但皆小修小补,多无建树。
现代政府投资对华严寺采取的保护措施及华严寺的变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同华严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大同市政府成立华严寺修缮委员会,确定由省古建筑研究所实施局部落架大修。工程投资1400万元,华严寺修复工程遵照《文物保护法》“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尽力保存了原来的构件物品和工艺手法,是当代古建保护工程当中的精品。2008年-2010年,大同市政府投资4.8亿元,对华严寺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其中直接用于华严寺维修费用1.8亿元;在外围拆除了与寺院环境不协调的民居,在内部恢复辽金时期寺院原貌,还打造了拥有用100吨纯铜建造的千佛地宫的华严宝塔,一改零散不齐的单体建筑为完整的群体建筑,同时合并上下寺成为统一的寺院,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如今大同华严寺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作者简介:陈楠(1994-),女,山西大同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華民国史。
关键词:大同华严寺;历史;演变
大同坐落在汉族农耕圈与少数民族畜牧圈的交界处。大同东周时属赵,秦汉时期被称作为雁门郡平城县,平城被北魏建为都城以后,平城文化随之兴旺繁荣,后晋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大同被分划称作辽西京路大同府。其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异彩纷呈。
辽金,契丹人崇信佛教,在陪都大同,修建了很多寺庙古刹,华严寺则是始建于这个时期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处殿宇嵘峨、气势壮观的寺院建筑群。大同华严寺是在原有寺院的基础上由辽皇家投资建立起来的官寺,它千年历经兴衰,却依旧具有宏大的规模和旺盛的香火。
华严寺以《华严经》所记载的“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平基(俗称天花板)、藻井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水平,是我国辽金艺术的典范,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寺中两座主要辽金建筑,特点鲜明,在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2008年大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活动被启动,华严寺的盛况又被再次重现。华严寺的历史演变大体经历了六个时期。
辽代华严寺的始建
北魏是古代大同宗教文化的极盛时期,佛教尤为繁荣。降及辽代,契丹人信仰佛教,比之鲜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源远流长。
辽皇室投资在旧寺的基础上对华严寺进行扩建。据相关史料记载,现存建筑最早开始建造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由大同军节度杨右玄主持建造薄伽教藏殿;在辽清宁八年(1062年)又再次对其进行大规模扩建而被改命名为华严寺。清宁八年修建华严寺,奉安子诸帝铜像、石像。这时的华严寺,建筑鳞次栉比,规模宏大,薄伽教藏殿皮藏有宏幅巨峡《契丹藏》,加上又有诸帝和后的铜像与石像,这里既是一处礼拜打禅和储藏佛经的佛教道场,还兼有皇室祖庙的性质,收藏国家创刻的佛教经典又是主要功能;并且整座寺院坐西朝东,比如像厨库,斋堂等这样的下房才放置在南面的地方。
金代华严寺的修建
“金大定修宫建室,一命殿曰保安,其门之南曰天奉,东向曰仁宣,西向曰阜成,而后建太祖始庙”。大同华严寺在遭遇辽末战乱之后,大部分木构建筑被损坏,公元1140年通悟等人基本上按照辽代寺庙原有的布局建制,又重新修建了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又构筑了慈氏和观音菩萨两阁以及钟鼓楼,山门,朵殿等;但因为财物缺少,仍然短缺左右配房和四面廊庆等建筑;后来又有一些省学门人修补整理了薄伽教藏殿并补气了里面多数短缺的佛。3 元代华严寺的延续
元朝初年,基本上属于和平过渡阶段的大同华严寺整体上没有遭遇到太严重的破坏损毁,这其实主要依靠于当时的华严寺住持慧明法师的地位和影响;因为华严寺当时没有被大规模的损坏,所以元代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和保护,这就致使了大同华严寺基本上保持了它在金代时期的格局。
明代华严寺的建设和变化
元朝末年屡次历经兵乱,倾记特甚之,唯正殿存,自入明朝以来,已再无大的修理整治;洪武三年(1370年)一改正殿转成为正大有仓;二十四年于教藏置僧设纲司,复立院寺。宣德、景泰间增修僧众用房,“及构天花棋坪,彩绘檐拱……,补葺墙阶”,这在明代大约已经是最得力的一次修葺补缮了。万历初,上寺首次铺砖砌道,台上也首次加设石栏,并立木仿,置寺巷之东,仿下建石桥,铸洪钟,建禅堂。万历九年(1581年)开始明确称作上华严寺。
清代华严寺的建设和变化
清顺治年间,明代降将姜壤占据大同城再次叛清,第二年秋,清军进逼大同,其惨遭屠城。“市井丘墟,宅舍瓦砾;给宇琳宫,鞠为茂草”,华严寺不幸惨遇了池秧之灾。顺治九年(1652年),“于是大兴土木,补葺缺露,奎饰剥落者使之庄严;门窗墙壁,匾额牌联,皆焕异彩,殿台下伽蓝配殿之侧,南北皆禅堂斋室等五间;东西隙地,另盖香积库司之所;自山门直到大雄宝殿,朱碧辉煌,化乐庭宇”。
清代华严寺虽然整体的规模没有什么大幅度的改变,但是它的单体建筑却变小了;在布局方面上突出了观音和地藏这两个重要的配殿并且加入了关公作为护法及福禄财神等世俗和道教的因素,由此反映出了佛教与道教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乾隆、嘉庆、光绪及民国,都各有修缮,但皆小修小补,多无建树。
现代政府投资对华严寺采取的保护措施及华严寺的变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同华严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大同市政府成立华严寺修缮委员会,确定由省古建筑研究所实施局部落架大修。工程投资1400万元,华严寺修复工程遵照《文物保护法》“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尽力保存了原来的构件物品和工艺手法,是当代古建保护工程当中的精品。2008年-2010年,大同市政府投资4.8亿元,对华严寺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其中直接用于华严寺维修费用1.8亿元;在外围拆除了与寺院环境不协调的民居,在内部恢复辽金时期寺院原貌,还打造了拥有用100吨纯铜建造的千佛地宫的华严宝塔,一改零散不齐的单体建筑为完整的群体建筑,同时合并上下寺成为统一的寺院,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如今大同华严寺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作者简介:陈楠(1994-),女,山西大同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華民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