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木桶”理论常被引用到企业管理,特别是团队精神的作用。如果用“木桶”理论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我倒觉得语文课外阅读正是那块“短板”。那种机械重复的练习不妨称之为长板,被语文教师所看重,并被不断地加长。而大量的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却被严重忽视,甚至于有的学校还禁止学生带“闲书”进校园。事实上,平时多读些好文章,多读些经典作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披文入情,一经消化、吸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表达和运用是集聚源头活水,是增加生活的感悟。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教学这个木桶真正起到盛水的作用,并且尽可能多地装水,笔者呼吁语文教师都来努力加长学生阅读这块木板。
一、现状透析
(一)一个不读书的时代
在一项中小学生假日课外自主活动的调查中显示,在家自主阅读的学生只占3.7%,去书店或朋友家读书的占3.3%,在家看电视、玩游戏的高达78%。中小学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国的阅读率也不乐观,国民阅读面临严峻现实。
(二)一片荒芜的园地
从阅读动机、目的上看,多数学生主观上有通过阅读开阔视野、提高认识、陶冶性情、提高写作能力的良好愿望,但很多时候他们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或纯粹是为了消遣娱乐而阅读的。课外阅读处于自由放任阶段,缺乏语文老师的介入。
从阅读内容上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单一。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诸如《蜡笔小新》《流氓兔》《乌龙院》等漫画书的兴趣浓厚,而对名著中的主人公及当今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如任溶溶、赵冰波、秦文君、杨红樱等知之甚少。农村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更是令人忧虑,许多学生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课外阅读。
从阅读的环境上看,首先是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学校图书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很少,大多数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都是两基验收时添置的折价书、学生捐赠书。近几年出版的优秀儿童文学更是少之又少。在家里,家长给学生买的都是练习册、试卷。其次是缺少提倡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只教那一册语文书,家长称课外阅读为看“闲书”,书店多的是辅导书、习题书。再次是缺少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时间都被做不完的作业所占领。
(三)一种功利性的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花大力气而收效甚微的现状十分普遍,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为写而读”、“为语言文字而读”,篇篇精读,忽视了数量,忽视了速度,而且方法单一。如今,阅读渐渐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然而,功利主义却影响了阅读的效果。捧着作文选就称之为课外阅读,列出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形象分析应付考试,逼着学生读不喜欢读的作品……
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那块“短木板”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相比较有其不足之处。
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课外阅读正好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抓课外阅读,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却有70%的功效,这不是把木板加长吗?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怡情;读书可以增智、博采、长才。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腹有诗书,其志自坚。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所在吗?
三、如何使那块“短木板”加长
(一)引入一股源头活水
特级教师魏书生十分讲求教学民主,学生有一个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学生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学得更有劲。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应该每周或几周抽出那么一节课,来组织读书会、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给每一个学生自由发挥才智的门户,何乐而不为。
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用专业工具教育孩子是不够的。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有用的工具和和谐发展的人是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他就讲,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要使学生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
使学生对真善美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就是对真善美境界的真实追求。所以,就人的各种素质而言,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跟真善美相联系的是什么呢?是文学素养。它是人的人文素养的核心部分。现在一谈起语文教学,老师们都会想到人文精神,都会提语文素养的培育。然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才是让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之所,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素养。引入一股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前段时间,笔者教到《现代小学语文》中林海音的作品《迟到》,联系他的另一篇选入教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向学生介绍了作家林海音及他的作品《城南旧事》。课后,学生中掀起了一股读《城南旧事》的热潮,大家争着借阅,一睹为快。从他们的专注阅读中,从他们的交流讨论中,我感受到了文学作品带给学生的不一样的天空。
(二)推荐一批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只有读好的书籍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所谓“开卷有益”是有条件的,并非说读书可以不加选择,只要读了就可以得到教益,实际上,一些荒淫怪诞、低级下流的书,特别是那些黄色书刊,都是精神鸦片,读了只会玷污人的精神,戕害人的灵魂,只有坏处,没有半点好处。
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向学生推荐精彩的课外书籍,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本好书,往往一下子风靡整个班级,此时,教师的任务便是进行引导、启发思考、开展读书辩论会、交流读书心得,因为谈的是学生喜欢的人和事,效果出奇得好。
为了使课外阅读的开展有一个坚实的后盾,笔者在自己班里办起了小小图书馆,老师、家长共建共管,学校、班级书中选优,将大批推荐的必读书和选读书汇集在小小图书馆中,使学生随时都能借阅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最多的每学期阅读课外书36本。
(三)上好四堂指导课
1.读物推荐课。
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主要内容可以是书刊的推荐、中外经典名著的推荐、现当代优秀儿童文学的推荐及内容介绍。推荐方法,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
引导学生读书时注意运用以下方法:其一,使用工具书。其二,注意力的培养。其三,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仅要圈点勾画,更重要的要做读书笔记,自己有所收获,随时记下来。
3.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课。
首先应该养成天天读书的习惯,把阅读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天天吃饭一样,天天不间断地阅读或撰写。比如组织开展每天阅读十分钟活动、隔周上一堂阅读课、家庭读书竞赛等。阅读课要充分解放,带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阅读。
4.读书心得交流会。
围绕一本书或一个专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对所读书刊进行评论。如组织学生对《窗边的小豆豆》《绿山墙的安妮》进行专题读书汇报会,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与安妮进行评议。
(四)制作一个评价档案袋
如何评价课外阅读的开展,让教师、学生能明明白白看到这块木板加长了没有,笔者在尝试和具体的操作中,体会到最有效的评价莫过于运用档案袋。档案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课外阅读书目阅读登记表。登记表分两部分,一是教师推荐书目的阅读,二是自己自选书籍的阅读。
2.读书笔记。可以是精彩词句、段落的摘抄,可以是读书心得,可以是读后感。
3.课外阅读评价表。每周或每月,通过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和家长评等形式,对课外阅读的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4.荣誉栏。包括参与课外阅读考级、征文评选的证书等荣誉。还可以展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
“木桶”理论常被引用到企业管理,特别是团队精神的作用。如果用“木桶”理论来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我倒觉得语文课外阅读正是那块“短板”。那种机械重复的练习不妨称之为长板,被语文教师所看重,并被不断地加长。而大量的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却被严重忽视,甚至于有的学校还禁止学生带“闲书”进校园。事实上,平时多读些好文章,多读些经典作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披文入情,一经消化、吸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表达和运用是集聚源头活水,是增加生活的感悟。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教学这个木桶真正起到盛水的作用,并且尽可能多地装水,笔者呼吁语文教师都来努力加长学生阅读这块木板。
一、现状透析
(一)一个不读书的时代
在一项中小学生假日课外自主活动的调查中显示,在家自主阅读的学生只占3.7%,去书店或朋友家读书的占3.3%,在家看电视、玩游戏的高达78%。中小学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国的阅读率也不乐观,国民阅读面临严峻现实。
(二)一片荒芜的园地
从阅读动机、目的上看,多数学生主观上有通过阅读开阔视野、提高认识、陶冶性情、提高写作能力的良好愿望,但很多时候他们是受好奇心的驱使,或纯粹是为了消遣娱乐而阅读的。课外阅读处于自由放任阶段,缺乏语文老师的介入。
从阅读内容上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单一。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诸如《蜡笔小新》《流氓兔》《乌龙院》等漫画书的兴趣浓厚,而对名著中的主人公及当今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如任溶溶、赵冰波、秦文君、杨红樱等知之甚少。农村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更是令人忧虑,许多学生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课外阅读。
从阅读的环境上看,首先是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学校图书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很少,大多数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都是两基验收时添置的折价书、学生捐赠书。近几年出版的优秀儿童文学更是少之又少。在家里,家长给学生买的都是练习册、试卷。其次是缺少提倡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只教那一册语文书,家长称课外阅读为看“闲书”,书店多的是辅导书、习题书。再次是缺少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时间都被做不完的作业所占领。
(三)一种功利性的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花大力气而收效甚微的现状十分普遍,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为写而读”、“为语言文字而读”,篇篇精读,忽视了数量,忽视了速度,而且方法单一。如今,阅读渐渐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然而,功利主义却影响了阅读的效果。捧着作文选就称之为课外阅读,列出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形象分析应付考试,逼着学生读不喜欢读的作品……
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那块“短木板”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70%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阅读相比较有其不足之处。
课内阅读量总是有限的。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课外阅读正好弥补课内阅读之不足。课外阅读可以成倍、成十倍地增加阅读量,有利于养成独立读书的习惯,提高独立读书的能力以及泛读速读的能力。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思想教育的机会。抓课外阅读,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却有70%的功效,这不是把木板加长吗?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怡情;读书可以增智、博采、长才。腹有诗书,其德自谦;腹有诗书,其身自正;腹有诗书,其志自坚。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所在吗?
三、如何使那块“短木板”加长
(一)引入一股源头活水
特级教师魏书生十分讲求教学民主,学生有一个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学生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学得更有劲。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应该每周或几周抽出那么一节课,来组织读书会、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给每一个学生自由发挥才智的门户,何乐而不为。
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用专业工具教育孩子是不够的。学生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有用的工具和和谐发展的人是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他就讲,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要使学生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
使学生对真善美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就是对真善美境界的真实追求。所以,就人的各种素质而言,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跟真善美相联系的是什么呢?是文学素养。它是人的人文素养的核心部分。现在一谈起语文教学,老师们都会想到人文精神,都会提语文素养的培育。然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才是让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之所,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素养。引入一股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前段时间,笔者教到《现代小学语文》中林海音的作品《迟到》,联系他的另一篇选入教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向学生介绍了作家林海音及他的作品《城南旧事》。课后,学生中掀起了一股读《城南旧事》的热潮,大家争着借阅,一睹为快。从他们的专注阅读中,从他们的交流讨论中,我感受到了文学作品带给学生的不一样的天空。
(二)推荐一批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只有读好的书籍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所谓“开卷有益”是有条件的,并非说读书可以不加选择,只要读了就可以得到教益,实际上,一些荒淫怪诞、低级下流的书,特别是那些黄色书刊,都是精神鸦片,读了只会玷污人的精神,戕害人的灵魂,只有坏处,没有半点好处。
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向学生推荐精彩的课外书籍,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本好书,往往一下子风靡整个班级,此时,教师的任务便是进行引导、启发思考、开展读书辩论会、交流读书心得,因为谈的是学生喜欢的人和事,效果出奇得好。
为了使课外阅读的开展有一个坚实的后盾,笔者在自己班里办起了小小图书馆,老师、家长共建共管,学校、班级书中选优,将大批推荐的必读书和选读书汇集在小小图书馆中,使学生随时都能借阅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最多的每学期阅读课外书36本。
(三)上好四堂指导课
1.读物推荐课。
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主要内容可以是书刊的推荐、中外经典名著的推荐、现当代优秀儿童文学的推荐及内容介绍。推荐方法,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
引导学生读书时注意运用以下方法:其一,使用工具书。其二,注意力的培养。其三,不动笔墨不读书,不仅要圈点勾画,更重要的要做读书笔记,自己有所收获,随时记下来。
3.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课。
首先应该养成天天读书的习惯,把阅读看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天天吃饭一样,天天不间断地阅读或撰写。比如组织开展每天阅读十分钟活动、隔周上一堂阅读课、家庭读书竞赛等。阅读课要充分解放,带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阅读。
4.读书心得交流会。
围绕一本书或一个专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对所读书刊进行评论。如组织学生对《窗边的小豆豆》《绿山墙的安妮》进行专题读书汇报会,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与安妮进行评议。
(四)制作一个评价档案袋
如何评价课外阅读的开展,让教师、学生能明明白白看到这块木板加长了没有,笔者在尝试和具体的操作中,体会到最有效的评价莫过于运用档案袋。档案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课外阅读书目阅读登记表。登记表分两部分,一是教师推荐书目的阅读,二是自己自选书籍的阅读。
2.读书笔记。可以是精彩词句、段落的摘抄,可以是读书心得,可以是读后感。
3.课外阅读评价表。每周或每月,通过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和家长评等形式,对课外阅读的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4.荣誉栏。包括参与课外阅读考级、征文评选的证书等荣誉。还可以展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