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在古诗文阅读预习中存在预习意识不强、预习内容粗浅、预习方法缺失等问题。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原则,初中古诗文阅读在预习中应采取批注式阅读方法,提高初中生古诗文预习的效率。本文基于对初中生古诗文预习情况的深入思考,站在教学实践的角度,指出批注式阅读预习的意义和运用策略。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初中古诗文 预习
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使用古诗文。换言之,古诗文是汉语的根,要真正学好汉语,加深文化底蕴,就必须“扎根”。古诗文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几占三分之一比重,也可见其重要性。预习是古诗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凡事预则立,有效的预习对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减轻教师课堂教学压力等都有裨益。但现实情况却是,古诗文预习处境尴尬,存在问题。
一、古诗文预习中存在的不足
(一)预习意识不强
预习作为古诗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而存在,如今却处于学生和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尴尬境地。学生觉得我不用预习,上课认真听老师讲了,课后再认真复习,也可以学到知识,也可以考得很好。教师也觉得学生不用在预习上花太多功夫,只要我备课到位,课上引导的好,学生也一样能掌握文本知识,花时间去预习是多此一举。
(二)预习内容粗浅
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自行的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知识,记下难点疑点带到课堂上来听课。但在很多学生的思维里预习就是看课文,随意把课文浏览一遍就是完成了预习任务。较好一点的学生会去识记,但却忽视了独立的思考,知识的迁移,文本的质疑。
(三)预习方法缺失
教师简单的随口一句:回去预习。便算是把任务交代了,预习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完不完成,完成的怎么样?教师经常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毫不给予预习的方法指导,也毫不讲究预习的过程和质量。教师如此,学生亦如此。追其根源还在于方法指导的缺失,学生没有一个预习的好方法来指引,只能按照自己所了解的惯有的简单方法来预习,这样势必导致预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运用批注式阅读预习古诗文的意义
(一)从教师角度讲: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
学生初次接触古诗文,不免有许多问题与困惑。课前让学生预习批注, 这些都是学生原生态的理解,教师可以借此获得学生的预习信息,了解学生学情。学生对于阅读文本哪些地方已经掌握,哪些地方比较薄弱,哪些问题难以理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得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此来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环节。如我在上《记承天寺夜游》时,前几个环节都进展得比较顺利。但是在学生最后一个情感体验环节上,似乎总是活跃不起来。多半学生只能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来分析作者有闲情雅趣和淡淡的落寞,而其他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都须教师“硬着头皮”自己一一说明。至于“苏轼为何要夜寻张怀明”,学生在课堂中只字未提,我亦因不了解学生的疑问而只字未讲,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二)从课堂角度讲:有助于实现师生互动,顺畅课堂
批注式阅读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古诗文的过程中,用心朗读和阅读古诗文并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对古诗文的内容加以注释、写评语等。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教材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经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了多边对话。课堂也变得异彩纷呈,师生之间逐渐走向了“相看两不厌”的境界。我在上《与朱元思书》一文用了导学案,设计了以下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标上拼音。
2.结合文章注解,疏通课文。并写一写,还有哪些字、词的意思是你不理解的。
3.对于本文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学生上交导学案,我通过批阅发现学生疑问的指向是一致的:即本文是一封书信,书信或为抒发自己情感,或为沟通双方情感。而这封书信单纯写景,找不到双方的情感沟通。作者与朱元思写这封信到底要表达什么? 我结合学生疑问,设计课堂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找出流露作者情感或心情的字句,并做批注。课堂经过分组交流与讨论,学生们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中的情感。也自然地了解了作者与知音共赏分享美景的心情和希望好朋友也能和自己一样寄情山水的愿望。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不得不说是课前预习时批注式阅读的功劳。
(三)从学生角度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古诗文可以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品格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净化。批注式阅读预习是学生独立感受文本,自由与文本对话的学习方式,因此便于学生根据自我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态度进行古诗文的审美。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感受北国苍凉之美;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领会壮士英雄气概之美;读“杨柳岸,晓风残月”则品依依惜别的阴柔之美;既有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情操之美;又有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乐观之美;更有杜甫的“一览众山小”的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攀上顶峰的雄心壮志之美等等。 体会古诗文中的自然之美,悲壮之美,豪放之美,爱国情操之美等等。从而构建审美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三、批注式阅读在古诗文预习中的运用
(一)符号法
每个班有几十个学生,喜好不同,性格不同,如果按照学生的个人方式来批注,那么批注的内容肯定混乱不堪,别人难以理解。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批注,也不利于教师的检查與评价。因此,有必要在批注前统一批注方式,才能有序进行批注预习。我借鉴了前人经验稍作修改如下:
序号①②③······:用来标在古文每一自然段前,古诗词不必标注。 分开号//、┃: 用来划分段落和层次。 “~~~”:波浪线,划在富有文采、值得寫作借鉴的句子下。
“()”括号,标在意蕴深刻、需要仔细体味其含义的词句下。
“.”点,标在文章的生字、词语下面。
“—-?”疑问号,标在有困惑的语句的结尾。
(二)笔记法
“不动笔墨不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进行批注式阅读预习最好是要求学生一人备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用于抄写批注文本,古诗文的学习不止重在诵读,同时也要加强默写。诵读强化的是学生的记忆,反复的诵读能够使学生背下古诗文,然而会背诵不等于会默写。初中生的语文考试不论是大考小考,必考古诗文的默写,在多年来的中考试卷中分值为 8 分,占古诗文考查总分的三分之一的分值,可以说分值相对较高且难度系数较低。但从我10几年教学经历中发现,每次测试一个班古诗文默写能够一字不差全写对的学生并不多,从答错情况可以发现其实很多学生能够背的出来,但就是错在一字之差上,学生默写容易在形声字、形近字的书写上产生错误。究其原因,读得多写的少。在古诗文的教学上,韩军老师认为:不只诵,更须抄,一字一字抄经典。今日用电脑键盘敲字蔚成大势,会写字好字之人益少,因而最好用毛笔抄。诵、抄,看似最笨,然效最大!文脉相贯,文气相通,奠文字之基,养浩然之气。最笨之法,乃最实在之法,最本然之法。
(三)联想法
即由文本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由课内迁移到文本外。从方向上看,可以是近似联想,也可以是反向联想。从角度看,可以从题材、主题、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不同文本的迁移,也可以联想到生活实际,对比自己,使文本与内心产生对话。这一批注方法,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也提升了学生迁移、归类整合信息的能力。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某一学生就有如下批注:
宋廉勤奋好学,最后学有所成,让我想起了《孙权劝学》中的呂蒙,呂蒙一开始是不爱学习,但在孙权的劝导下“乃始就学”,后来终于学有所成。看了他们,我再想想自己,平时在学习上还是不够勤奋,经常还需要老师和父母的提醒、督促,实在惭愧!古人的这种勤奋求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三)质疑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存疑之处,及时写下自己的困惑。"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増趣。比如看到文章的标题,如《隆中对》,学生可就题目产生一系列问题?是谁与谁的对,对的内容有哪些,对的影响有什么等等,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先质疑后解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当然,不止是标题,凡是在文中有疑惑的地方均可批注。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走近文本,走进文本。学贵有疑,批注疑惑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与探巧精神,并形成专注的阅读品质。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古诗文的预习,批注式阅读无疑是一种有用而且有效的预习方式。在古诗文批注式阅读预习中,教师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预习空间,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另外,教师在这一指导过程中思维空间得到延伸, 提高了教学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 动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进行批注式阅读预习,很大程度上使得在课前教师、学生和文本就能很好地实现价值,不仅使得初中古诗文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还充满了活力。
【参考文献】
1.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5
浙江省建德市城东实验学校 311607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初中古诗文 预习
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了使用古诗文。换言之,古诗文是汉语的根,要真正学好汉语,加深文化底蕴,就必须“扎根”。古诗文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几占三分之一比重,也可见其重要性。预习是古诗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凡事预则立,有效的预习对提升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减轻教师课堂教学压力等都有裨益。但现实情况却是,古诗文预习处境尴尬,存在问题。
一、古诗文预习中存在的不足
(一)预习意识不强
预习作为古诗文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而存在,如今却处于学生和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尴尬境地。学生觉得我不用预习,上课认真听老师讲了,课后再认真复习,也可以学到知识,也可以考得很好。教师也觉得学生不用在预习上花太多功夫,只要我备课到位,课上引导的好,学生也一样能掌握文本知识,花时间去预习是多此一举。
(二)预习内容粗浅
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自行的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基本的知识,记下难点疑点带到课堂上来听课。但在很多学生的思维里预习就是看课文,随意把课文浏览一遍就是完成了预习任务。较好一点的学生会去识记,但却忽视了独立的思考,知识的迁移,文本的质疑。
(三)预习方法缺失
教师简单的随口一句:回去预习。便算是把任务交代了,预习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完不完成,完成的怎么样?教师经常处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毫不给予预习的方法指导,也毫不讲究预习的过程和质量。教师如此,学生亦如此。追其根源还在于方法指导的缺失,学生没有一个预习的好方法来指引,只能按照自己所了解的惯有的简单方法来预习,这样势必导致预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运用批注式阅读预习古诗文的意义
(一)从教师角度讲:有助于教师了解学情
学生初次接触古诗文,不免有许多问题与困惑。课前让学生预习批注, 这些都是学生原生态的理解,教师可以借此获得学生的预习信息,了解学生学情。学生对于阅读文本哪些地方已经掌握,哪些地方比较薄弱,哪些问题难以理解。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得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此来设计教学问题和教学环节。如我在上《记承天寺夜游》时,前几个环节都进展得比较顺利。但是在学生最后一个情感体验环节上,似乎总是活跃不起来。多半学生只能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来分析作者有闲情雅趣和淡淡的落寞,而其他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都须教师“硬着头皮”自己一一说明。至于“苏轼为何要夜寻张怀明”,学生在课堂中只字未提,我亦因不了解学生的疑问而只字未讲,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原因就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二)从课堂角度讲:有助于实现师生互动,顺畅课堂
批注式阅读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古诗文的过程中,用心朗读和阅读古诗文并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对古诗文的内容加以注释、写评语等。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对文本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教材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经过教师的引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了多边对话。课堂也变得异彩纷呈,师生之间逐渐走向了“相看两不厌”的境界。我在上《与朱元思书》一文用了导学案,设计了以下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给下列字词标上拼音。
2.结合文章注解,疏通课文。并写一写,还有哪些字、词的意思是你不理解的。
3.对于本文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学生上交导学案,我通过批阅发现学生疑问的指向是一致的:即本文是一封书信,书信或为抒发自己情感,或为沟通双方情感。而这封书信单纯写景,找不到双方的情感沟通。作者与朱元思写这封信到底要表达什么? 我结合学生疑问,设计课堂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同学们找出流露作者情感或心情的字句,并做批注。课堂经过分组交流与讨论,学生们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中的情感。也自然地了解了作者与知音共赏分享美景的心情和希望好朋友也能和自己一样寄情山水的愿望。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不得不说是课前预习时批注式阅读的功劳。
(三)从学生角度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古诗文可以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品格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净化。批注式阅读预习是学生独立感受文本,自由与文本对话的学习方式,因此便于学生根据自我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态度进行古诗文的审美。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即感受北国苍凉之美;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领会壮士英雄气概之美;读“杨柳岸,晓风残月”则品依依惜别的阴柔之美;既有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情操之美;又有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乐观之美;更有杜甫的“一览众山小”的那种不怕困难,敢于攀上顶峰的雄心壮志之美等等。 体会古诗文中的自然之美,悲壮之美,豪放之美,爱国情操之美等等。从而构建审美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三、批注式阅读在古诗文预习中的运用
(一)符号法
每个班有几十个学生,喜好不同,性格不同,如果按照学生的个人方式来批注,那么批注的内容肯定混乱不堪,别人难以理解。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批注,也不利于教师的检查與评价。因此,有必要在批注前统一批注方式,才能有序进行批注预习。我借鉴了前人经验稍作修改如下:
序号①②③······:用来标在古文每一自然段前,古诗词不必标注。 分开号//、┃: 用来划分段落和层次。 “~~~”:波浪线,划在富有文采、值得寫作借鉴的句子下。
“()”括号,标在意蕴深刻、需要仔细体味其含义的词句下。
“.”点,标在文章的生字、词语下面。
“—-?”疑问号,标在有困惑的语句的结尾。
(二)笔记法
“不动笔墨不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进行批注式阅读预习最好是要求学生一人备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用于抄写批注文本,古诗文的学习不止重在诵读,同时也要加强默写。诵读强化的是学生的记忆,反复的诵读能够使学生背下古诗文,然而会背诵不等于会默写。初中生的语文考试不论是大考小考,必考古诗文的默写,在多年来的中考试卷中分值为 8 分,占古诗文考查总分的三分之一的分值,可以说分值相对较高且难度系数较低。但从我10几年教学经历中发现,每次测试一个班古诗文默写能够一字不差全写对的学生并不多,从答错情况可以发现其实很多学生能够背的出来,但就是错在一字之差上,学生默写容易在形声字、形近字的书写上产生错误。究其原因,读得多写的少。在古诗文的教学上,韩军老师认为:不只诵,更须抄,一字一字抄经典。今日用电脑键盘敲字蔚成大势,会写字好字之人益少,因而最好用毛笔抄。诵、抄,看似最笨,然效最大!文脉相贯,文气相通,奠文字之基,养浩然之气。最笨之法,乃最实在之法,最本然之法。
(三)联想法
即由文本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由课内迁移到文本外。从方向上看,可以是近似联想,也可以是反向联想。从角度看,可以从题材、主题、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不同文本的迁移,也可以联想到生活实际,对比自己,使文本与内心产生对话。这一批注方法,既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也提升了学生迁移、归类整合信息的能力。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某一学生就有如下批注:
宋廉勤奋好学,最后学有所成,让我想起了《孙权劝学》中的呂蒙,呂蒙一开始是不爱学习,但在孙权的劝导下“乃始就学”,后来终于学有所成。看了他们,我再想想自己,平时在学习上还是不够勤奋,经常还需要老师和父母的提醒、督促,实在惭愧!古人的这种勤奋求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三)质疑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存疑之处,及时写下自己的困惑。"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増趣。比如看到文章的标题,如《隆中对》,学生可就题目产生一系列问题?是谁与谁的对,对的内容有哪些,对的影响有什么等等,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先质疑后解疑,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当然,不止是标题,凡是在文中有疑惑的地方均可批注。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走近文本,走进文本。学贵有疑,批注疑惑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与探巧精神,并形成专注的阅读品质。
总之,对于初中语文古诗文的预习,批注式阅读无疑是一种有用而且有效的预习方式。在古诗文批注式阅读预习中,教师给予了学生最大的预习空间,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另外,教师在这一指导过程中思维空间得到延伸, 提高了教学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 动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进行批注式阅读预习,很大程度上使得在课前教师、学生和文本就能很好地实现价值,不仅使得初中古诗文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还充满了活力。
【参考文献】
1.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5
浙江省建德市城东实验学校 31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