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陈幻,除了她行走“江湖”的笔名“水晶珠链”为人熟悉之外,还有两个频率很高的定语“美女作家”、“天才少年”。
她的确是美女,有图为证。她也的确很天才,8岁写诗拿稿费,16岁出长篇小说,18岁走红网络,写诗、出书、开专栏。但她直言道“很怕大家动辄拿8岁写诗的天才来说我,特别在出这本长篇小说《危险》之前,因为,没有作品,‘天才’毫无意义。”
她很认真地诉说自己的想法,“看太多好的作品之后,越发抬高的好标准容易让自己崩溃,不自觉就会模仿,我害怕变成那个样子,我想把自己的矿藏挖掘出来,同时看一些我觉得经典和时髦的作品,摘掉影响和虚荣之后,跟自己的心交流,再写,看看自己能写成什么样。”
新书《危险》,就经过了这样的努力。
读书的启蒙,来自文艺老爸
“我爸是资深文艺青年,从小引导我读名著”,陈幻说父亲特别喜欢买书,家里的书确实很多,不少同学和老师都会来这里借阅。不过小学时,父亲引导自己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样的大部头,让她有些为难,“确实没读下去,倒是他们没有让我看的《洛丽塔》我自己读完了”。
她不否认自己的天赋,“在学校时,确实因写作而得了不少奖项,那时作为作业的日记,老师都是特别留意我,当班长,做艺术课代表,还写了不少小品的剧本”。
后来高中毕业准备去英国念书,在北京等签证时,因为时间富裕便开始在网络写东西,谁知,签证被拒,笔名“水晶珠链”却突然火了,得了榕树下第一届原创文学大奖的铜奖。
“那时的写作是一种自发,挺膨胀的,其实还是无知。现在反而没有那么大的自信了。”
跟自己的心交流,不想模仿名著
采访中,陈幻的著名出版人老公杨葵说:“跟我结婚后,她就没有再好好写过了。”陈幻将自己写作空档期定义为十年,当然,她是把专栏写作等排除在外了。
“文学写作要有自发性,我的闺蜜不理解,我经常运动经常去臭美,怎么突然写出了长篇《危险》,其实这几年,我把写作的想法放在心底的最深处,隐约有愿望,但是也有逃避。比如人物关系闪过却没有仔细往下想。不想模仿名著,还是想和自己的心交流。”
曾有影视公司找她来改编剧本,她觉得写得不好,刺激了写作的冲动,随后动了真格。“构思了两三天,原始提纲和人物关系就出来了。第一稿三个多月写出来,改完第二稿之后,让杨葵看了,他说可以。”
老公杨葵是她新书的特约编辑,“我觉得已经在出版水平线了,我说话都是实打实,不会刻意安慰她”。
但是陈幻觉得还要再完善,“有种责任感,要把书中的人物安顿好。我的主意很定,也不怕用更长的时间推倒重来”。
杨葵形容陈幻之后的写作状态是“每天七八个小时或者更久,上网也没兴趣了,淘宝也不淘了,跟她说话,她都是飘忽的。”
一见钟情的爱情,互不交叉的阅读
曾经文艺青年来京三件事“吃烤鸭,蹬长城,见杨葵”,作为业内资深的编辑,杨葵操刀出版了太多好书,他的阅读量也是文艺青年们热爱讨论的话题。
在家里,陈幻与老公的书房是分离的,“他把朝阳的这一间给了我”陈幻说道。
杨葵也直白地说,“她读书不算勤奋,但很有专注力,我虽然看书多,但是未必时时专注。包括我们俩一起看电影也如此,她常说,这个片子我们看过,但是我印象不深了,她却能有条理地说下来”。
杨葵还饶有兴致地说起了他们的相识,“我对她算是有些一见钟情”,他说早在1999年就知道了她,“那时80后已经有人开始写得不错了,对出版圈来说,有两个人,上海的韩寒,还有北京的“水晶珠链”。韩寒早期的书,是我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相识很早,而水晶这个女孩,却一直没有见过。直到“非典”前后,在北师大的一次诗朗诵活动上,我做评委,很多诗人都互相打招呼,就她没有,倔不拉叽,跟念经一样念完之后,就走了。”
陈幻笑了,“我们俩在家里的交流挺多,什么都说都商量。而且我比别人更关注自己,从不抗拒和自己待着,不抗拒观察自己,有任何事情或者情绪,都会梳理一下,让自己弄明白。”
“我们俩都喜欢纸质书,分别在各自的书房看书写作,文学在现在看来很奢侈,我可能也算运气好,可以做这个事情,身边的人也鼓励我做这件事,这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状态。”陳幻说道。
大家的书
《心理治疗之路》
“作者河合隼雄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他解读了心理治疗的科学性,其与宗教、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关系,并介绍了心理治疗的全过程,对心理学说与技术上的可行性作了系统深入地概括。也颠覆了不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很酷,会讲故事,不管晦涩还是沉重,他都能讲得好看。这本书的情节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香水》
“这本书文学性很强的,情节也很火爆。一个奇才怪杰谋杀了26个少女的故事。其每一次谋杀都是一个目的:只是因为迷上她们特有的味道。对格雷诺耶来说,每次都是一场恋爱,但是他爱的不是人,而是她们身上的香味;谋杀她们只是为了永远占有,并且拥有他所钟爱的那种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香味’……”
《鼠疫》
“这是加缪的代表作,应该是文学青年的必读书,我曾经先看的马尔克斯,但是看完加缪就觉得他更酷。”
《了不起的盖茨比》
“他生命中交织的雄心与现实、成功和失败、得意和潦倒、纵情和颓丧、爱情和痛苦、梦想和幻灭……都源于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但是盖茨比这种虽九死而不悔的从一而终,‘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本书的不少描述和我们的现实挺像的,中国也应该有盖茨比。”
《犯罪心理画像》
“这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还有如何从犯罪现场、证据、伤害形态、被害人、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犯罪人特征等角度进行犯罪心理画像。我不是记忆性的去看这本书,而是了解更多心理类型,写作中要描写,肯定需要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总是好的。”
她的确是美女,有图为证。她也的确很天才,8岁写诗拿稿费,16岁出长篇小说,18岁走红网络,写诗、出书、开专栏。但她直言道“很怕大家动辄拿8岁写诗的天才来说我,特别在出这本长篇小说《危险》之前,因为,没有作品,‘天才’毫无意义。”
她很认真地诉说自己的想法,“看太多好的作品之后,越发抬高的好标准容易让自己崩溃,不自觉就会模仿,我害怕变成那个样子,我想把自己的矿藏挖掘出来,同时看一些我觉得经典和时髦的作品,摘掉影响和虚荣之后,跟自己的心交流,再写,看看自己能写成什么样。”
新书《危险》,就经过了这样的努力。
读书的启蒙,来自文艺老爸
“我爸是资深文艺青年,从小引导我读名著”,陈幻说父亲特别喜欢买书,家里的书确实很多,不少同学和老师都会来这里借阅。不过小学时,父亲引导自己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样的大部头,让她有些为难,“确实没读下去,倒是他们没有让我看的《洛丽塔》我自己读完了”。
她不否认自己的天赋,“在学校时,确实因写作而得了不少奖项,那时作为作业的日记,老师都是特别留意我,当班长,做艺术课代表,还写了不少小品的剧本”。
后来高中毕业准备去英国念书,在北京等签证时,因为时间富裕便开始在网络写东西,谁知,签证被拒,笔名“水晶珠链”却突然火了,得了榕树下第一届原创文学大奖的铜奖。
“那时的写作是一种自发,挺膨胀的,其实还是无知。现在反而没有那么大的自信了。”
跟自己的心交流,不想模仿名著
采访中,陈幻的著名出版人老公杨葵说:“跟我结婚后,她就没有再好好写过了。”陈幻将自己写作空档期定义为十年,当然,她是把专栏写作等排除在外了。
“文学写作要有自发性,我的闺蜜不理解,我经常运动经常去臭美,怎么突然写出了长篇《危险》,其实这几年,我把写作的想法放在心底的最深处,隐约有愿望,但是也有逃避。比如人物关系闪过却没有仔细往下想。不想模仿名著,还是想和自己的心交流。”
曾有影视公司找她来改编剧本,她觉得写得不好,刺激了写作的冲动,随后动了真格。“构思了两三天,原始提纲和人物关系就出来了。第一稿三个多月写出来,改完第二稿之后,让杨葵看了,他说可以。”
老公杨葵是她新书的特约编辑,“我觉得已经在出版水平线了,我说话都是实打实,不会刻意安慰她”。
但是陈幻觉得还要再完善,“有种责任感,要把书中的人物安顿好。我的主意很定,也不怕用更长的时间推倒重来”。
杨葵形容陈幻之后的写作状态是“每天七八个小时或者更久,上网也没兴趣了,淘宝也不淘了,跟她说话,她都是飘忽的。”
一见钟情的爱情,互不交叉的阅读
曾经文艺青年来京三件事“吃烤鸭,蹬长城,见杨葵”,作为业内资深的编辑,杨葵操刀出版了太多好书,他的阅读量也是文艺青年们热爱讨论的话题。
在家里,陈幻与老公的书房是分离的,“他把朝阳的这一间给了我”陈幻说道。
杨葵也直白地说,“她读书不算勤奋,但很有专注力,我虽然看书多,但是未必时时专注。包括我们俩一起看电影也如此,她常说,这个片子我们看过,但是我印象不深了,她却能有条理地说下来”。
杨葵还饶有兴致地说起了他们的相识,“我对她算是有些一见钟情”,他说早在1999年就知道了她,“那时80后已经有人开始写得不错了,对出版圈来说,有两个人,上海的韩寒,还有北京的“水晶珠链”。韩寒早期的书,是我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相识很早,而水晶这个女孩,却一直没有见过。直到“非典”前后,在北师大的一次诗朗诵活动上,我做评委,很多诗人都互相打招呼,就她没有,倔不拉叽,跟念经一样念完之后,就走了。”
陈幻笑了,“我们俩在家里的交流挺多,什么都说都商量。而且我比别人更关注自己,从不抗拒和自己待着,不抗拒观察自己,有任何事情或者情绪,都会梳理一下,让自己弄明白。”
“我们俩都喜欢纸质书,分别在各自的书房看书写作,文学在现在看来很奢侈,我可能也算运气好,可以做这个事情,身边的人也鼓励我做这件事,这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状态。”陳幻说道。
大家的书
《心理治疗之路》
“作者河合隼雄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他解读了心理治疗的科学性,其与宗教、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的关系,并介绍了心理治疗的全过程,对心理学说与技术上的可行性作了系统深入地概括。也颠覆了不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
《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很酷,会讲故事,不管晦涩还是沉重,他都能讲得好看。这本书的情节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香水》
“这本书文学性很强的,情节也很火爆。一个奇才怪杰谋杀了26个少女的故事。其每一次谋杀都是一个目的:只是因为迷上她们特有的味道。对格雷诺耶来说,每次都是一场恋爱,但是他爱的不是人,而是她们身上的香味;谋杀她们只是为了永远占有,并且拥有他所钟爱的那种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香味’……”
《鼠疫》
“这是加缪的代表作,应该是文学青年的必读书,我曾经先看的马尔克斯,但是看完加缪就觉得他更酷。”
《了不起的盖茨比》
“他生命中交织的雄心与现实、成功和失败、得意和潦倒、纵情和颓丧、爱情和痛苦、梦想和幻灭……都源于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但是盖茨比这种虽九死而不悔的从一而终,‘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本书的不少描述和我们的现实挺像的,中国也应该有盖茨比。”
《犯罪心理画像》
“这本书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还有如何从犯罪现场、证据、伤害形态、被害人、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犯罪人特征等角度进行犯罪心理画像。我不是记忆性的去看这本书,而是了解更多心理类型,写作中要描写,肯定需要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