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折纸艺术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本文首先介绍了折纸艺术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分析现代折纸艺术的形态和复杂结构,结合现今折纸艺术发展中的实例,来说明折纸艺术是一种既富挑战性又能启发思维的创造性活动。折纸艺术这一古老艺术在我国重新发扬光大还是任重道远。
关键词:折纸艺术;结构;创造性
我们常常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哲学家康德认为:“手是身体的大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折纸艺术就是利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在一张完整的纸上用折叠的手法而成就的各种人物、动物或草木的形态的艺术形式。
1 折纸艺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折纸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83年,佛教的僧人从中国经朝鲜去日本时,带去了一些纸张。由于当时纸张非常昂贵,所以他们用时格外小心而折纸则成了礼仪交往的一部分,折纸的艺术就是从那时起一代代传下来的,日本的折纸历史也就在这时开始。而折纸艺术在两个国家的发展却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在中国直至清朝为止由于的政治孤立性的原因以及纸张比玉或石等其它艺术品物料分解及破裂得更快,所以折纸艺术在中国并没有与其它国家一样得到充份发展,逐渐慢慢没落。
而隔海的日本在公元1200年左右,出现了相对复杂的纸模型。当时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种礼仪,交换一种特殊折法折出的纸花和自己的佩刀来证明战斗的友谊。到了室町幕府时期,日本造纸业逐渐发达,纸张成为廉价商品,折纸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在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母亲们开始折出各种纸偶用于祭祀,并且一直流行到今天。一般认为日本的折纸始于平安时代。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井原西鹤在1680年的俳句中提及折纸作品“雄蝶·雌蝶”。但是关于折纸文物最早的记载也是18世纪以后,江户时期的一些浮世绘作品反映了日本当时的折纸情况,1797年,三重县桑名市长円寺的僧人义道一円写出了世界第一部折纸书《秘传千羽鹤折形》并将之出版。但折纸艺术真正的突破是来自一个名叫吉泽章的日本人。(他亦被公认为现代折纸之父)。1954年吉泽章第一本折纸书籍《折纸读本》出版。同年,吉泽章、高滨利惠、英国人罗伯特为中心的国际性折纸社团成立,“origami”成为国际通用词汇,而吉泽章使用的折纸图示的表记法也被罗伯特等欧美人采用,逐渐演变成国际标准。吉泽章自20世纪30年代起便不断创作
折纸,并将折纸技术提升至一个新的层面。当他的作品在西方展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热烈回应。随后吉泽章和美国的山姆·兰德利特一起发展一套国际通用的折纸图解术语,使得折纸可以方便地通过图解传播而且没有文字障碍。如今折纸艺术成了日本的国粹,每年还有全日本的电视折纸大赛,涌现出了一批80后的世界级的折纸大师和折纸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代表神谷哲史折纸艺术作品《龙神》的制作,历时2个月,从精巧度上看可估价100万日元。
欧洲也有自成一体的折纸艺术。西班牙人从摩尔人(北非穆斯林)那里学到了折纸艺术,发展成为一项国粹,并将它传播到自己的广阔的殖民地。(有人说是由“怛逻斯之战”中被掳的唐朝士兵传播过去,被阿拉伯学习,再被摩尔人学习。)19世纪,西方人开始将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折纸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折纸慢慢发展为一项不仅是玩具,也是一种有益身心、开发智力和思维的活动。
2 现代折纸艺术
现代折纸艺术是一种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纸上识别过程。如果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话,怀着不一样的心情做的,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也是有不一样的生命的。在折纸活动中,通过对某个空间图形的直观图或视图的观察、分析、想象,在头脑里建立起该空间图形的表象,最后实现认知,这些都需要通过人的右脑思维来控制认知。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其间遇到问题需要反复研究,甚至在一步的推敲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所以说折纸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是能锻炼多方面能力的一项活动,更是一门需要右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够创造美的艺术。
随着吉泽章的折纸符号系统的建立,在过去的几十年,经过新一代折纸大师的不懈努力下,现代折纸艺术已发展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地步。因为在人们真正了解折纸艺术之前,很难想象那些极其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折纸作品是由一张完全未经剪接的正方形纸所折出来。因此,现代折纸已经不再只是儿童的游戏,不再
只是单纯的千纸鹤。折纸是一种既富挑战性又能启发思维的
有益身心的艺术活动,折纸不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手工艺。例如,折一只神谷哲史版的火凤凰来说,折之前要考虑在哪个位置折出凤头,还要考虑怎样不影响翅膀和尾部的构造,事前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又如折一只神龙,看到整只神龙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着时却稳如泰山,那是因为在折前,折纸者就已计算好纸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因此折纸充满科学和艺术,也有很多困难和考验。折纸艺术作品的诞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现代的折纸大师不用胶水,不经裁剪,巧妙地山折谷折以及翻转变形纸张折出的复杂的模型,最终完成的作品远非简单的盒子或纸鹤,而是造型逼真的动物,栩栩如生的人物,诸如蜜蜂、圣龙、火凤凰等。
而折纸艺术领域里事实上还存在着大量未能解决的问题,它甚至构成了数学中一个特别的分支:折纸数学。折纸数学是指对折纸艺术从数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例如,研究某个特定的纸模型的可展性(研究该模型是否可以摊平而无须把它弄破)以及使用折纸来解数学方程。美国女高中生布兰妮·加力文通过折纸数学中的函数计算在2001年提出的,她能把一张纸对折12次,并成功让一张厕纸对折12次创造纪录。而之前人们一直以为不管多大的纸最多只能对折8次。 3 折纸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复兴
折纸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无论是教学上和艺术展示上一直都被边缘化。但是随着网络的发达和图像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日本和欧洲的折纸艺术通过网络展示在新一代的年轻人眼里。折纸艺术在沿海发达城市的年轻人群里中逐渐流行起来。2009年国内首个折纸艺术工作室叹为观纸纸艺博览工作室在广州成立,并研发创作了《关羽》《纸鹤》《大天使》等一系列艺术作品。并逐渐通过展览、教学、交流以及网络传播将折纸艺术推广到全国。
目前,沿海城市的一些幼儿园已经开设了折纸课程。虽然离日本将折纸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已经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因为首先折纸艺术能拓展幼儿的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每一种折纸,都是一定物体的造型。孩子在折纸时,为了完成某个图形,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使自己所折的形状符合实际物体的形象。其次折纸艺术让幼儿学会思考,锻炼手的协调性。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儿童能力是在积极的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在折纸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来锻炼手,因为幼儿不仅要动手折,还要动脑记折纸符号,这就要幼儿眼、手要灵活,手、脑要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折纸作品。最后折纸艺术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品质。折纸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按规则地进行折。在折纸游戏中,要折出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就必须按先后的顺序一步步地来进行,在各种各样的折纸实践中,可以培养孩子们一丝不苟,不慌不忙,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随着折纸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也通过折纸艺术教学机构学习到了折纸艺术。
《纸鹤》叹为观纸纸艺博览工作室 《大天使》叹为观纸纸艺博览工作室
当然我们更加应该让折纸艺术普及到更多的成年人,让成年人明白通过折纸,可以培养人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十指连心”,通过动手,开发了大脑,使大脑得到了开发和锻炼,使大脑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手是人类的感觉世界的重要器官,由大脑控制的,并且在脑的发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左脑主要是占主导地位的语言,逻辑,数学符号等,而右脑的一边则是负责音乐的大脑,绘画、空间形态等。折纸艺术是一种典型的锻炼两侧大脑的活动,同时眼睛和手的协调运动,动员任何部分感官的活动,一边做折纸活动映射,行使空间知觉,有利于开发右脑。参与折纸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了我们的右脑,在右脑的推动下有利于人们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发。
折纸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游戏,它是以自然形象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法,通过对纸张的手工折叠、剪纸等操作进行摹似塑造,使之再现生活。折纸是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虽不具备音乐那明快的节奏,但有手脑并用的特点,通过折折、玩玩等一系列活动,把各种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这既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好动、爱试探、爱模仿的心理要求,也使人们的观察力、注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让折纸艺术进入高校课堂也是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进行复兴的有效手段。在一些地方高校(诸如衢州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已经开设了相关的折纸艺术的教学课程。但是要让折纸艺术这一古老艺术在国内重新发扬光大还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邓亚楠.折纸艺术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创意探析[J].艺术评论,2012(10).
[2] 肖琼娜,胡左英.论现代折纸艺术的魅力——开启设计思维之门析[J].美术之友,2009(06).
作者简介:徐明(1980—),男,浙江衢州人,硕士,衢州学院艺术系讲师。
关键词:折纸艺术;结构;创造性
我们常常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哲学家康德认为:“手是身体的大脑”,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折纸艺术就是利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在一张完整的纸上用折叠的手法而成就的各种人物、动物或草木的形态的艺术形式。
1 折纸艺术在世界各国的发展
折纸起源于中国,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83年,佛教的僧人从中国经朝鲜去日本时,带去了一些纸张。由于当时纸张非常昂贵,所以他们用时格外小心而折纸则成了礼仪交往的一部分,折纸的艺术就是从那时起一代代传下来的,日本的折纸历史也就在这时开始。而折纸艺术在两个国家的发展却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在中国直至清朝为止由于的政治孤立性的原因以及纸张比玉或石等其它艺术品物料分解及破裂得更快,所以折纸艺术在中国并没有与其它国家一样得到充份发展,逐渐慢慢没落。
而隔海的日本在公元1200年左右,出现了相对复杂的纸模型。当时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种礼仪,交换一种特殊折法折出的纸花和自己的佩刀来证明战斗的友谊。到了室町幕府时期,日本造纸业逐渐发达,纸张成为廉价商品,折纸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在日本的传统节日女儿节,母亲们开始折出各种纸偶用于祭祀,并且一直流行到今天。一般认为日本的折纸始于平安时代。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井原西鹤在1680年的俳句中提及折纸作品“雄蝶·雌蝶”。但是关于折纸文物最早的记载也是18世纪以后,江户时期的一些浮世绘作品反映了日本当时的折纸情况,1797年,三重县桑名市长円寺的僧人义道一円写出了世界第一部折纸书《秘传千羽鹤折形》并将之出版。但折纸艺术真正的突破是来自一个名叫吉泽章的日本人。(他亦被公认为现代折纸之父)。1954年吉泽章第一本折纸书籍《折纸读本》出版。同年,吉泽章、高滨利惠、英国人罗伯特为中心的国际性折纸社团成立,“origami”成为国际通用词汇,而吉泽章使用的折纸图示的表记法也被罗伯特等欧美人采用,逐渐演变成国际标准。吉泽章自20世纪30年代起便不断创作
折纸,并将折纸技术提升至一个新的层面。当他的作品在西方展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热烈回应。随后吉泽章和美国的山姆·兰德利特一起发展一套国际通用的折纸图解术语,使得折纸可以方便地通过图解传播而且没有文字障碍。如今折纸艺术成了日本的国粹,每年还有全日本的电视折纸大赛,涌现出了一批80后的世界级的折纸大师和折纸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代表神谷哲史折纸艺术作品《龙神》的制作,历时2个月,从精巧度上看可估价100万日元。
欧洲也有自成一体的折纸艺术。西班牙人从摩尔人(北非穆斯林)那里学到了折纸艺术,发展成为一项国粹,并将它传播到自己的广阔的殖民地。(有人说是由“怛逻斯之战”中被掳的唐朝士兵传播过去,被阿拉伯学习,再被摩尔人学习。)19世纪,西方人开始将折纸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折纸不仅成为建筑学院的教具,还发展为现代几何学的一个分支。折纸慢慢发展为一项不仅是玩具,也是一种有益身心、开发智力和思维的活动。
2 现代折纸艺术
现代折纸艺术是一种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纸上识别过程。如果是自己亲手制作的话,怀着不一样的心情做的,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也是有不一样的生命的。在折纸活动中,通过对某个空间图形的直观图或视图的观察、分析、想象,在头脑里建立起该空间图形的表象,最后实现认知,这些都需要通过人的右脑思维来控制认知。折纸能锻炼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包括手、眼和大脑。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折叠的过程,并在看的同时思考,记住过程;在折的时候其间遇到问题需要反复研究,甚至在一步的推敲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叠的。所以说折纸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是能锻炼多方面能力的一项活动,更是一门需要右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够创造美的艺术。
随着吉泽章的折纸符号系统的建立,在过去的几十年,经过新一代折纸大师的不懈努力下,现代折纸艺术已发展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地步。因为在人们真正了解折纸艺术之前,很难想象那些极其复杂而又栩栩如生的折纸作品是由一张完全未经剪接的正方形纸所折出来。因此,现代折纸已经不再只是儿童的游戏,不再
只是单纯的千纸鹤。折纸是一种既富挑战性又能启发思维的
有益身心的艺术活动,折纸不再是儿时玩意,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手工艺。例如,折一只神谷哲史版的火凤凰来说,折之前要考虑在哪个位置折出凤头,还要考虑怎样不影响翅膀和尾部的构造,事前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计算。又如折一只神龙,看到整只神龙的重心好像全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着时却稳如泰山,那是因为在折前,折纸者就已计算好纸的分布和重心位置了。因此折纸充满科学和艺术,也有很多困难和考验。折纸艺术作品的诞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现代的折纸大师不用胶水,不经裁剪,巧妙地山折谷折以及翻转变形纸张折出的复杂的模型,最终完成的作品远非简单的盒子或纸鹤,而是造型逼真的动物,栩栩如生的人物,诸如蜜蜂、圣龙、火凤凰等。
而折纸艺术领域里事实上还存在着大量未能解决的问题,它甚至构成了数学中一个特别的分支:折纸数学。折纸数学是指对折纸艺术从数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例如,研究某个特定的纸模型的可展性(研究该模型是否可以摊平而无须把它弄破)以及使用折纸来解数学方程。美国女高中生布兰妮·加力文通过折纸数学中的函数计算在2001年提出的,她能把一张纸对折12次,并成功让一张厕纸对折12次创造纪录。而之前人们一直以为不管多大的纸最多只能对折8次。 3 折纸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复兴
折纸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无论是教学上和艺术展示上一直都被边缘化。但是随着网络的发达和图像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日本和欧洲的折纸艺术通过网络展示在新一代的年轻人眼里。折纸艺术在沿海发达城市的年轻人群里中逐渐流行起来。2009年国内首个折纸艺术工作室叹为观纸纸艺博览工作室在广州成立,并研发创作了《关羽》《纸鹤》《大天使》等一系列艺术作品。并逐渐通过展览、教学、交流以及网络传播将折纸艺术推广到全国。
目前,沿海城市的一些幼儿园已经开设了折纸课程。虽然离日本将折纸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已经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因为首先折纸艺术能拓展幼儿的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每一种折纸,都是一定物体的造型。孩子在折纸时,为了完成某个图形,就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反复实践,使自己所折的形状符合实际物体的形象。其次折纸艺术让幼儿学会思考,锻炼手的协调性。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儿童能力是在积极的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在折纸过程中通过操作材料来锻炼手,因为幼儿不仅要动手折,还要动脑记折纸符号,这就要幼儿眼、手要灵活,手、脑要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折纸作品。最后折纸艺术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品质。折纸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一步步有顺序,按规则地进行折。在折纸游戏中,要折出一幅令人满意的作品,就必须按先后的顺序一步步地来进行,在各种各样的折纸实践中,可以培养孩子们一丝不苟,不慌不忙,坚持到底的优良品质。随着折纸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儿童也通过折纸艺术教学机构学习到了折纸艺术。
《纸鹤》叹为观纸纸艺博览工作室 《大天使》叹为观纸纸艺博览工作室
当然我们更加应该让折纸艺术普及到更多的成年人,让成年人明白通过折纸,可以培养人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十指连心”,通过动手,开发了大脑,使大脑得到了开发和锻炼,使大脑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也促进了对其他知识的学习。手是人类的感觉世界的重要器官,由大脑控制的,并且在脑的发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左脑主要是占主导地位的语言,逻辑,数学符号等,而右脑的一边则是负责音乐的大脑,绘画、空间形态等。折纸艺术是一种典型的锻炼两侧大脑的活动,同时眼睛和手的协调运动,动员任何部分感官的活动,一边做折纸活动映射,行使空间知觉,有利于开发右脑。参与折纸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开发了我们的右脑,在右脑的推动下有利于人们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发。
折纸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游戏,它是以自然形象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法,通过对纸张的手工折叠、剪纸等操作进行摹似塑造,使之再现生活。折纸是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虽不具备音乐那明快的节奏,但有手脑并用的特点,通过折折、玩玩等一系列活动,把各种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这既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好动、爱试探、爱模仿的心理要求,也使人们的观察力、注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让折纸艺术进入高校课堂也是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进行复兴的有效手段。在一些地方高校(诸如衢州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已经开设了相关的折纸艺术的教学课程。但是要让折纸艺术这一古老艺术在国内重新发扬光大还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邓亚楠.折纸艺术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创意探析[J].艺术评论,2012(10).
[2] 肖琼娜,胡左英.论现代折纸艺术的魅力——开启设计思维之门析[J].美术之友,2009(06).
作者简介:徐明(1980—),男,浙江衢州人,硕士,衢州学院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