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做到“三会”,即会读书、会教书、会写书。会读书就是要爱读书,读好书;会教书就是要注重教学反思、同伴互助和课题研究;会写书就是要养成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的良好习惯,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指导教学。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读书;教书;写书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教师的业务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的需要不断提高。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为就是要做到“三会”,即会读书、会教书、会写书。
一、会读书
会读书首先要爱读书。现在我们的一些教师,虽然整天拿着书,却很难说是读书之人。有的人为考而读,考过关就不读了,许多培训就是这样;有的人有疑而读,无疑便不读了,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的人泛泛而读,大都只是目及内容提要和目录便束之高阁,实用的就读一点;有的人随人而读,人家读什么,他也读什么,常常在最深刻的书中感受最肤浅的东西,在最高雅的书中被最庸俗的东西吸引;有的人为教而读,只读所教的教材和参考书,照本宣科应付了事,甚至以题代读,以考代读。这些人教书,只能是误人子弟。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是不读书,“一桶水”从何而来?所以说,一位名副其实的教师,一位有所作为的教师,一定是爱读书的人。
会读书一定会读好书。所谓读好书,就是要读那些对人生、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有益的书。我们有的老师就喜欢看那些封建迷信的书,在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不是科学地去对待,不是从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而是去烧香拜佛、占卜问卦。有的老师迷醉于黄书黄碟之中,往往忘记了自己为人师表的身份,而超越了道德底线,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一般来说,没有哪一位教师会教自己的学生去读那些迷信、黄色、邪教之类的书籍,而我们有的老师却把握不住自己。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自然会受到一些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读好书,读一些对人生、工作、学习、生活有益的书,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我们教师应有的人生态度。
会读书才会是好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有三类书是必须要读的。首先是读好专业方面的书。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不仅仅要能教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能够旁证博引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语文教师就要读一些语文类的杂志,古典、现代、国外、时尚的文学作品都要涉及。其次是读好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课程改革,老师们一定要学习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要学习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学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材以及相关教学辅导资料。然后要读好学生喜欢读的书。只有读孩子的书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知道这个时代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们爱看的童话、寓言、故事书,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儿童剧,老师都要看一看,不然的话,我们与孩子们就很难有共同语言,也就难以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
二、会教书
是老师都会教书,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是,自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不会教书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不下,片面升学的思想弃不了,“满堂灌”的方法舍不得,可以说从教育思想到教学方法都与课程改革格格不入。从课程改革的观念出发,我们有必要在教学反思、同伴互助、课题研究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我认为教学反思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反思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所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没有达到就是没有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二是反思精彩片断。对教学过程中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引起教学共鸣、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不断改进、创新与升华。三是反思教学瑕疵。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剖析,找出形成原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四是反思突发事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燃发的“智慧火花”、闪现的思维灵感、提出的独特见解和一些尖刻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没有触及到的,课后应及时反思。
(2)同伴互助。集体备课是成为教师同伴互助的主要工作方式。可是,我们在学校调研时,发现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已走入了误区。有的是一人备课,集体模仿;有的是整齐划一,同步前进;有的是分头撰写,集中装订;有的是在线查找,成功下载。集体备课的关键是“集体”,是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就像一句老话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我们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事们在一起的思想交流,必将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教学思想和方法。实际上,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很多感悟、体会、经验和教训,集体备课正是一个大家交流学习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家围绕一个目标,提出一些问题,研究一些策略,交流一些体会,共享一些资源,让思想在碰撞中闪烁光芒,让头脑在风暴中吸纳营养,让教学在备课后实现目标。
(3)课题研究。教师做课题研究一定要把握住三点,即“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也就是要将日常的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合二为一,形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教师职业状态。有的老师认为课题研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做教育问题的研究,期望的就是能够解决教育问题。如果说有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没能推广,就有可能是观念阻碍、经费制约等因素造成的,或某方面条件不成熟所致。如果说所有的课题研究成果都要做有形的推广才有意义,那就是片面地理解了“推广”的含义。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来分析,我认为“影响即推广”,课题研究工作影响到哪里,课题研究的成果也就推广到哪里。我们不断地采用研讨会、竞赛活动、专题讲座、政策措施等方式,用课题研究成果去影响学校的工作、教师的思想、学生的行为,从而促进学校的工作以及师生的成长,这就是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会写书
会教书的教师,可能是一位手艺较好的教书匠;而会写书的教师,则会成为一位教育专家。请看这样一段访谈实录。
问:您是教师,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您怎么会想到写书?
答: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可是成绩提高不快,我觉得主要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因此,我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起初,对于学生提出来的学习问题,我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后来觉得这样还不够,就开始认真研究学习方法,最终写成了《中学生学习方法》一书。
问:《教育的新节奏》一书是怎样完成的?
答:从前年开始,家里电脑装上了宽带,我就常常到一些大的教育论坛参与网上讨论,一年下来,写了100多篇随笔,20多万字。这些随笔都是我对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我把这些随笔进行了精心整理,改写成了这本书。可以说,我的书都是来自于我的教学实践。
问:《我和我的孩子们》一书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本书是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完成的。书中的小克、小斌等主人公,都是我曾经教过的“不寻常”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我的教育以后,最终对生活、学习充满了乐趣,在阳光的照耀下快乐成长。我是一名班主任,我爱我的学生,我也经常对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进行一些思考。我觉得应该把我的这些教育生活写出来。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工作实录,他在仅仅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写了三本书,一本是关于学习的书,一本是关于课改的书,一本是关于教育的书。其实,这些书所写的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出来的书。只不过是他写了,我们没有写出来而已。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几乎每天都在写书,只要我们还是教师也不会停止写书。只不过是他加以整理后出版了,而我们是没有把它们变成书,成了个人的教学档案资料。
上课就要写教案。如果一个学期写一本教案,十个学期就是十本教案,这十本教案其实就是十本书。如果说这还不算是书的话,你就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几十篇教案,再进行系统的加工整理,就会是一本优秀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都要写反思。这些反思既是对精彩教学活动的记载,也是对存在问题的思考,更是对相关教育问题的研究。在教学反思当中,总是包含着我们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感悟等。如果我们将这些反思积累下来,加以整理、归纳、提升,从而形成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把他们发表出来,就是独具魅力的教育教学专著。
有的老师有写日记的习惯。一日一记,一事一记,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所感,日子久了,记得多了,就会成为重要的教师成长笔记或教育工作日记。我们有的老师虽然难以做到每天写日记,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例,或者感人至深的情景,总是会把它们写下来,写下了大量精彩的教学案例和教育随笔。这些教学案例和教育随笔如果编辑出版,也是一本本充满智慧和魅力的教育学著作。
写书的过程就是经验总结的过程和知识创新的过程。通过写书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养成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的好习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同时,一线教师写的书,内容来源于教学实践,灵感也来源于教学实践,可以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来指导教学。写书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教育问题,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让教师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因教育而精彩。
会读书的老师才会教书,会教书的老师才会写出教书的书。不读书的人教不好书,不教书的人也写不好教书的书。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教书,写书同样是为了更好地教书。有事业心的教师一定要成为一名既会读书也会教书更会写书的教师,在不断地读书、教书、写书的教育生涯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读书;教书;写书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教师的业务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的需要不断提高。如何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为就是要做到“三会”,即会读书、会教书、会写书。
一、会读书
会读书首先要爱读书。现在我们的一些教师,虽然整天拿着书,却很难说是读书之人。有的人为考而读,考过关就不读了,许多培训就是这样;有的人有疑而读,无疑便不读了,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的人泛泛而读,大都只是目及内容提要和目录便束之高阁,实用的就读一点;有的人随人而读,人家读什么,他也读什么,常常在最深刻的书中感受最肤浅的东西,在最高雅的书中被最庸俗的东西吸引;有的人为教而读,只读所教的教材和参考书,照本宣科应付了事,甚至以题代读,以考代读。这些人教书,只能是误人子弟。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是不读书,“一桶水”从何而来?所以说,一位名副其实的教师,一位有所作为的教师,一定是爱读书的人。
会读书一定会读好书。所谓读好书,就是要读那些对人生、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有益的书。我们有的老师就喜欢看那些封建迷信的书,在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不是科学地去对待,不是从实际出发去解决问题,而是去烧香拜佛、占卜问卦。有的老师迷醉于黄书黄碟之中,往往忘记了自己为人师表的身份,而超越了道德底线,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一般来说,没有哪一位教师会教自己的学生去读那些迷信、黄色、邪教之类的书籍,而我们有的老师却把握不住自己。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常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自然会受到一些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读好书,读一些对人生、工作、学习、生活有益的书,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始终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我们教师应有的人生态度。
会读书才会是好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有三类书是必须要读的。首先是读好专业方面的书。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不仅仅要能教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能够旁证博引一些课外的知识。比如语文教师就要读一些语文类的杂志,古典、现代、国外、时尚的文学作品都要涉及。其次是读好课程改革方面的书。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课程改革,老师们一定要学习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要学习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学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材以及相关教学辅导资料。然后要读好学生喜欢读的书。只有读孩子的书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知道这个时代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们爱看的童话、寓言、故事书,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儿童剧,老师都要看一看,不然的话,我们与孩子们就很难有共同语言,也就难以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
二、会教书
是老师都会教书,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是,自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不会教书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不下,片面升学的思想弃不了,“满堂灌”的方法舍不得,可以说从教育思想到教学方法都与课程改革格格不入。从课程改革的观念出发,我们有必要在教学反思、同伴互助、课题研究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1)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我认为教学反思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反思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所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没有达到就是没有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二是反思精彩片断。对教学过程中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引起教学共鸣、取得良好效果的做法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不断改进、创新与升华。三是反思教学瑕疵。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剖析,找出形成原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四是反思突发事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燃发的“智慧火花”、闪现的思维灵感、提出的独特见解和一些尖刻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没有触及到的,课后应及时反思。
(2)同伴互助。集体备课是成为教师同伴互助的主要工作方式。可是,我们在学校调研时,发现许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已走入了误区。有的是一人备课,集体模仿;有的是整齐划一,同步前进;有的是分头撰写,集中装订;有的是在线查找,成功下载。集体备课的关键是“集体”,是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就像一句老话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我们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事们在一起的思想交流,必将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教学思想和方法。实际上,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很多感悟、体会、经验和教训,集体备课正是一个大家交流学习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家围绕一个目标,提出一些问题,研究一些策略,交流一些体会,共享一些资源,让思想在碰撞中闪烁光芒,让头脑在风暴中吸纳营养,让教学在备课后实现目标。
(3)课题研究。教师做课题研究一定要把握住三点,即“基于教学”“在教学中”“为了教学”,也就是要将日常的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合二为一,形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教师职业状态。有的老师认为课题研究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做教育问题的研究,期望的就是能够解决教育问题。如果说有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没能推广,就有可能是观念阻碍、经费制约等因素造成的,或某方面条件不成熟所致。如果说所有的课题研究成果都要做有形的推广才有意义,那就是片面地理解了“推广”的含义。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来分析,我认为“影响即推广”,课题研究工作影响到哪里,课题研究的成果也就推广到哪里。我们不断地采用研讨会、竞赛活动、专题讲座、政策措施等方式,用课题研究成果去影响学校的工作、教师的思想、学生的行为,从而促进学校的工作以及师生的成长,这就是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会写书
会教书的教师,可能是一位手艺较好的教书匠;而会写书的教师,则会成为一位教育专家。请看这样一段访谈实录。
问:您是教师,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您怎么会想到写书?
答: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可是成绩提高不快,我觉得主要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因此,我比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起初,对于学生提出来的学习问题,我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来回答,后来觉得这样还不够,就开始认真研究学习方法,最终写成了《中学生学习方法》一书。
问:《教育的新节奏》一书是怎样完成的?
答:从前年开始,家里电脑装上了宽带,我就常常到一些大的教育论坛参与网上讨论,一年下来,写了100多篇随笔,20多万字。这些随笔都是我对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我把这些随笔进行了精心整理,改写成了这本书。可以说,我的书都是来自于我的教学实践。
问:《我和我的孩子们》一书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这本书是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完成的。书中的小克、小斌等主人公,都是我曾经教过的“不寻常”的学生,这些学生经过我的教育以后,最终对生活、学习充满了乐趣,在阳光的照耀下快乐成长。我是一名班主任,我爱我的学生,我也经常对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进行一些思考。我觉得应该把我的这些教育生活写出来。
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工作实录,他在仅仅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写了三本书,一本是关于学习的书,一本是关于课改的书,一本是关于教育的书。其实,这些书所写的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出来的书。只不过是他写了,我们没有写出来而已。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几乎每天都在写书,只要我们还是教师也不会停止写书。只不过是他加以整理后出版了,而我们是没有把它们变成书,成了个人的教学档案资料。
上课就要写教案。如果一个学期写一本教案,十个学期就是十本教案,这十本教案其实就是十本书。如果说这还不算是书的话,你就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几十篇教案,再进行系统的加工整理,就会是一本优秀的教学设计。上完课后都要写反思。这些反思既是对精彩教学活动的记载,也是对存在问题的思考,更是对相关教育问题的研究。在教学反思当中,总是包含着我们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感悟等。如果我们将这些反思积累下来,加以整理、归纳、提升,从而形成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把他们发表出来,就是独具魅力的教育教学专著。
有的老师有写日记的习惯。一日一记,一事一记,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所感,日子久了,记得多了,就会成为重要的教师成长笔记或教育工作日记。我们有的老师虽然难以做到每天写日记,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例,或者感人至深的情景,总是会把它们写下来,写下了大量精彩的教学案例和教育随笔。这些教学案例和教育随笔如果编辑出版,也是一本本充满智慧和魅力的教育学著作。
写书的过程就是经验总结的过程和知识创新的过程。通过写书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拓展知识面,养成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的好习惯,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与写作水平。同时,一线教师写的书,内容来源于教学实践,灵感也来源于教学实践,可以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来指导教学。写书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教育问题,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让教师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因教育而精彩。
会读书的老师才会教书,会教书的老师才会写出教书的书。不读书的人教不好书,不教书的人也写不好教书的书。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教书,写书同样是为了更好地教书。有事业心的教师一定要成为一名既会读书也会教书更会写书的教师,在不断地读书、教书、写书的教育生涯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