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建设工程质量赋有监管的职责和权力,可以根据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对参建各方行为质量和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目前来看,政府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委托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然而仍然存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法地位不明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被动、未能实现工程质量全面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显然不利于保障建设工程质量。
关键词:政府监督;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引言
我国相当一部分建设工程质量较差,施工过程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和不安全施工行为。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施工进度,一些工程实施的管理层会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轻微甚至严重违规行为采取不处罚或者处罚力度较小,导致工人或者安全监督人员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施工安全的高度重视。当前存在的大多数建设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分为人因素、物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而人失误因素的比重占绝大多数,同时也是导致建筑施工事故的主要因素。在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中,紧抓质量监督、风险监督、隐患监督和安全監督是必不可少的工程管理步骤,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分析
建设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在进行基础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根据的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以及居民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这样一来,建设工程的建设质量如何,就会带给居民和社会发展不一样的影响,也就是建设质量更高,就能够带给社会发展更多的保障和支持,进而则是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民众的生活质量体现,实际来自多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建设工程就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表现在建设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基于这样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情况,做好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能有效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工程建设质量获得保障,能够有效保障和支持社会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就能够为社会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所以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就能够获得极大的提升。
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
管理因素由于市场竞争时的恶意降价和违规操作,部分施工现场并未履行监督职责和安全监督职责。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施工工程质量的监察和管理都需要极强的专业性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绘图、查阅文献与规范、安全检查、特种设备作业规范、技术行业标准、各种质量资料、后果评估、风险管控、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专项技术人才进行专业指导和帮助,需要很强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日益增多的施工工程现场和从业人员较低的安全防范意识,部分施工团队并未聘用相应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且当前人才的不足和专业技术型的匮乏,致使监督机构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付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同时,有些监督人员并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质量安全监管的尺度,工程团队也不能很好的做到责任工作有效规划,不能实施具体的计划统筹和全面监管,比如仅偶尔到场及仅在最终项目结尾时进行检查;又或是拘泥于质量安全监督监管的流程,从形式上完成对施工工程的监督管理,并未从工程实体的安全本质出发,仔细探寻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或者质量问题;又或是仅仅关注质量安全检查,对于工程违法行为较少关注甚至完全不关注,不能很好地起到以一带全的作用。因此,不完善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规范,也是造成建设施工工程质量监督失效或低效的重要因素。
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模式优化策略
3.1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诚信建设
应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在顶层设计上重新定位工程建设相关方的角色,将原本属于企业的事务归还责任主体,以彻底扭转建筑市场“业主蛮、监理软、施工差”的局面。首先在法律层面上明确监督机构行政执法的定位,让监督机构从过去的“三到位”中摆脱出来,将监管的视野由项目现场的微观管理转向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专项检查等行业自律性事务工作交由行业协会组织;因建设单位责任难落实、监理单位独立性差的局面适时取消工程监理制度,改由建设单位履行项目管理职责(有实力的建设单位可独立建设,实力不足的企业可委托专业公司或以投保形式由保险公司代建,代建方承担建设单位责任);为落实设计单位责任,应当建立设计全过程参与机制;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细化行政处罚措施,以扭转“重检查、轻查处”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强化诚信建设,将监督机构的执法成果与企业信用评价、行业日常监管挂钩,通过“两场”联动机制,让企业“一处受罚,处处受限”,从而倒逼相关主体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3.2推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深化建设企业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大型设计和施工企业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实现强强联合;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增强企业活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建设监理、项目管理健康稳步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转移,转变单一产业发展方式,提供多元化、全过程、一体化服务产品,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延伸建设产业链,优化建设企业发展方式和建设服务模式,融承包商和投资者为一体,通过投融资、技术管理或设备等带动设计、施工、采购、科研全过程一体化工程总承包;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建设工程发展方式的转变。
3.3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应打造专业化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在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方面,对于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以及技术工艺,均需加强质量监管,同时对现场文明施工进行管控。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没有根据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流程加强现场管控,或者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不当,则会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此,不仅需组建质量监管队伍,同时还需制定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指导以及跟踪检查。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初步取得成果,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发展契机,建设行业的发展尤为明显,政府部门也开始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诚然,目前政府监督视角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还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但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被一一克服,最终达到提升建设工程政府质量监管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邬天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J].居舍,2019(36):154.
[2]李文辉.建设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政府监督的理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6):17.
[3]杨建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4):184-185.
[4]罗卫华.有效监督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2):139-140.
[5]李冠男.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2):185-186.
关键词:政府监督;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引言
我国相当一部分建设工程质量较差,施工过程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和不安全施工行为。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施工进度,一些工程实施的管理层会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轻微甚至严重违规行为采取不处罚或者处罚力度较小,导致工人或者安全监督人员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施工安全的高度重视。当前存在的大多数建设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分为人因素、物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而人失误因素的比重占绝大多数,同时也是导致建筑施工事故的主要因素。在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中,紧抓质量监督、风险监督、隐患监督和安全監督是必不可少的工程管理步骤,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分析
建设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在进行基础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根据的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以及居民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这样一来,建设工程的建设质量如何,就会带给居民和社会发展不一样的影响,也就是建设质量更高,就能够带给社会发展更多的保障和支持,进而则是可以有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民众的生活质量体现,实际来自多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建设工程就是基本的影响因素,表现在建设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基于这样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情况,做好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能有效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工程建设质量获得保障,能够有效保障和支持社会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就能够为社会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所以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就能够获得极大的提升。
2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存在的问题
管理因素由于市场竞争时的恶意降价和违规操作,部分施工现场并未履行监督职责和安全监督职责。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施工工程质量的监察和管理都需要极强的专业性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绘图、查阅文献与规范、安全检查、特种设备作业规范、技术行业标准、各种质量资料、后果评估、风险管控、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专项技术人才进行专业指导和帮助,需要很强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日益增多的施工工程现场和从业人员较低的安全防范意识,部分施工团队并未聘用相应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且当前人才的不足和专业技术型的匮乏,致使监督机构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应付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同时,有些监督人员并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质量安全监管的尺度,工程团队也不能很好的做到责任工作有效规划,不能实施具体的计划统筹和全面监管,比如仅偶尔到场及仅在最终项目结尾时进行检查;又或是拘泥于质量安全监督监管的流程,从形式上完成对施工工程的监督管理,并未从工程实体的安全本质出发,仔细探寻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或者质量问题;又或是仅仅关注质量安全检查,对于工程违法行为较少关注甚至完全不关注,不能很好地起到以一带全的作用。因此,不完善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规范,也是造成建设施工工程质量监督失效或低效的重要因素。
3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模式优化策略
3.1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诚信建设
应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在顶层设计上重新定位工程建设相关方的角色,将原本属于企业的事务归还责任主体,以彻底扭转建筑市场“业主蛮、监理软、施工差”的局面。首先在法律层面上明确监督机构行政执法的定位,让监督机构从过去的“三到位”中摆脱出来,将监管的视野由项目现场的微观管理转向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专项检查等行业自律性事务工作交由行业协会组织;因建设单位责任难落实、监理单位独立性差的局面适时取消工程监理制度,改由建设单位履行项目管理职责(有实力的建设单位可独立建设,实力不足的企业可委托专业公司或以投保形式由保险公司代建,代建方承担建设单位责任);为落实设计单位责任,应当建立设计全过程参与机制;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细化行政处罚措施,以扭转“重检查、轻查处”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强化诚信建设,将监督机构的执法成果与企业信用评价、行业日常监管挂钩,通过“两场”联动机制,让企业“一处受罚,处处受限”,从而倒逼相关主体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3.2推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深化建设企业改革,引导有条件的大型设计和施工企业向开发与建造、资本运作与生产经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实现强强联合;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特、精方向发展,增强企业活力。推进工程总承包、建设监理、项目管理健康稳步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转移,转变单一产业发展方式,提供多元化、全过程、一体化服务产品,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延伸建设产业链,优化建设企业发展方式和建设服务模式,融承包商和投资者为一体,通过投融资、技术管理或设备等带动设计、施工、采购、科研全过程一体化工程总承包;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建设工程发展方式的转变。
3.3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应打造专业化质量监督管理队伍。在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方面,对于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以及技术工艺,均需加强质量监管,同时对现场文明施工进行管控。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综合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际施工中,如果没有根据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流程加强现场管控,或者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不当,则会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对此,不仅需组建质量监管队伍,同时还需制定完善的质量监管机制,应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指导以及跟踪检查。
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初步取得成果,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发展契机,建设行业的发展尤为明显,政府部门也开始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有效地解决了过去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诚然,目前政府监督视角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还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但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被一一克服,最终达到提升建设工程政府质量监管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邬天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J].居舍,2019(36):154.
[2]李文辉.建设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政府监督的理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6):17.
[3]杨建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4):184-185.
[4]罗卫华.有效监督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2):139-140.
[5]李冠男.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