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表达与交流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在科学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结合实际教学,针对科学教学中有关交流方面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有效交流策略的探究。皆在于希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并和同仁共探讨商榷。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师生交流
1、问题的提出
英国大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教学过程同时伴随着交流过程,良好健康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目前,科学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如发言率较低;发言人次较多,但内容单一;学生热衷于“尝试探究”,交流时不善言辞;交流缺乏自觉性等等。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就摆在了我们科学教师的面前。我认为有效交流应该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师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紧紧围绕科学探究活动,大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互动的过程。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去实施。
2、提高课堂教学中有效交流策略
2.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他们不是配合教师来上课,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如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在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们教师还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组织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切实有效地给予学生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
2.2调控引领助于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当学生的表达遇到困难时,你是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还是说:“站着,听**同学是怎么说的。”我想前者的效果肯定是好于后者。当然,有时采取后者也未尝不可,但同样的这个意思,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我们应在交流活动中,善于调控引领学生。
表达就是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我们要求交流中说话的学生大声说,让全班听见。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常常说话声音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或提出要求或给予鼓励。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说话的声音要让全班听见,同时对说话的学生的站位也要做出要求,要求其面向全班学生发言。
我们还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四人小组汇报交流的模式。目前,我们四人组都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可这样一来,学生大都各司其职,只注重自己本职一块,不能全面参与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去年寒假,听了温州市实验小学施昌魏执教的《导体和绝缘体》一课,颇受启发。例如,“我们来开个科学报告会,要把刚才我们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研究、一些发现、一些体会、一些收获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哪一组愿意先出来?掌声有请第×组。”在教师的组织下,一组四个学生全部一起上台。这组学生然后根据实验结果逐一分块汇报。最后组长说:“我们的汇报完毕,欢迎大家向我们提问。”这样的交流活动,无论是四人组还是其他同学,他们人人都是交流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了交流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呢,这时坐在学生中间,适时点拨,是学生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促进者。
2.3关注效益善于交流
科学教学中的语言交流与其它学科相比,应有显著的区别。我认为语文交流的语言要注重优美,数学交流的语言要注重精练。而科学交流的语言,一定要高度准确地描述科学所固有的特性。不然的话,就会背离你的初衷,失去交流的意義。如以下是我区一节科学公开课的课堂交流的教学片段:
教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手中的岩石。”
学生:“我觉得我的这块岩石像老鼠。这里一块黑黑的像老鼠的眼睛,这里凹起的地方像老鼠的嘴巴,还有这里也有点凹起像老鼠的尾巴。”……
接连三个学生都是类似的回答,我听着听着,突然觉得这不是一节科学科,更像一节语文写作课。有关岩石的特性,如颜色、纹路、轻重、软硬、粗糙还是光滑等,学生基本上是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他们更多的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偏离了科学教学的跑道。因此,在科学交流的活动中,我们要使用“科学的语言”, 强调对事实的描述。
2.4了解学生,发突出主体作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我们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它的教学意义究竟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是怎样想的?在观察、调动原有经验时学生会产生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引导他们继续向什么方向去发展……在教学中,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去认识。
如《听听声音》一课,通过听各种固体、液体和空气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时,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各种固体发出的声音,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各种液体发出的声音,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各种气体发出的声音。各组研究问题的数量可以不同,研究问题的顺序也可以自己决定。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地安排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去。
3、结语
总之,有效的交流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交流在学生的一生中也有其重要意义。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探究这个中心,掌握和运用各种有效交流的策略,大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宏;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149页
[2]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师生交流
1、问题的提出
英国大作家肖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各人手里仍然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人便有了两种思想。”教学过程同时伴随着交流过程,良好健康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目前,科学课堂存在一些问题,如发言率较低;发言人次较多,但内容单一;学生热衷于“尝试探究”,交流时不善言辞;交流缺乏自觉性等等。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就摆在了我们科学教师的面前。我认为有效交流应该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师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中,紧紧围绕科学探究活动,大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互动的过程。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去实施。
2、提高课堂教学中有效交流策略
2.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他们不是配合教师来上课,而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如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在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们教师还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组织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切实有效地给予学生所需要的指导和帮助。
2.2调控引领助于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当学生的表达遇到困难时,你是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还是说:“站着,听**同学是怎么说的。”我想前者的效果肯定是好于后者。当然,有时采取后者也未尝不可,但同样的这个意思,你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我们应在交流活动中,善于调控引领学生。
表达就是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我们要求交流中说话的学生大声说,让全班听见。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常常说话声音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或提出要求或给予鼓励。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说话的声音要让全班听见,同时对说话的学生的站位也要做出要求,要求其面向全班学生发言。
我们还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四人小组汇报交流的模式。目前,我们四人组都有明确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可这样一来,学生大都各司其职,只注重自己本职一块,不能全面参与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去年寒假,听了温州市实验小学施昌魏执教的《导体和绝缘体》一课,颇受启发。例如,“我们来开个科学报告会,要把刚才我们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研究、一些发现、一些体会、一些收获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哪一组愿意先出来?掌声有请第×组。”在教师的组织下,一组四个学生全部一起上台。这组学生然后根据实验结果逐一分块汇报。最后组长说:“我们的汇报完毕,欢迎大家向我们提问。”这样的交流活动,无论是四人组还是其他同学,他们人人都是交流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了交流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呢,这时坐在学生中间,适时点拨,是学生交流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促进者。
2.3关注效益善于交流
科学教学中的语言交流与其它学科相比,应有显著的区别。我认为语文交流的语言要注重优美,数学交流的语言要注重精练。而科学交流的语言,一定要高度准确地描述科学所固有的特性。不然的话,就会背离你的初衷,失去交流的意義。如以下是我区一节科学公开课的课堂交流的教学片段:
教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手中的岩石。”
学生:“我觉得我的这块岩石像老鼠。这里一块黑黑的像老鼠的眼睛,这里凹起的地方像老鼠的嘴巴,还有这里也有点凹起像老鼠的尾巴。”……
接连三个学生都是类似的回答,我听着听着,突然觉得这不是一节科学科,更像一节语文写作课。有关岩石的特性,如颜色、纹路、轻重、软硬、粗糙还是光滑等,学生基本上是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他们更多的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偏离了科学教学的跑道。因此,在科学交流的活动中,我们要使用“科学的语言”, 强调对事实的描述。
2.4了解学生,发突出主体作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我们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这一内容的学习?它的教学意义究竟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是怎样想的?在观察、调动原有经验时学生会产生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引导他们继续向什么方向去发展……在教学中,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去认识。
如《听听声音》一课,通过听各种固体、液体和空气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时,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各种固体发出的声音,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各种液体发出的声音,有的组可以重点研究各种气体发出的声音。各组研究问题的数量可以不同,研究问题的顺序也可以自己决定。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地安排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去。
3、结语
总之,有效的交流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交流在学生的一生中也有其重要意义。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探究这个中心,掌握和运用各种有效交流的策略,大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宏;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第149页
[2]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