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已被正式列入课程计划。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中。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师为主体,而是应当贯彻实施诚如现在的新教材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终生学习打基础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对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征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他认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進行肯定或否定。”
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个问题恰恰又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原则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必须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主要特征。同时还需符合下列三项原则:
1.可行性原则: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时,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学校的条件、校外的资源等不允许在选题时好高骛远。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必须与中学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内外资源相适应,选择的课题尽量立足课本知识、现有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2.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选择的课题要切实可行。在地点的选择上要就近舍远,便于调查研究;在用时上需长短适宜,既要保证相对较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又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在允许的时间内完成调查研究的实施;在费用上,要适合中学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经济实力;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太复杂,要方便数据的收集、材料的整理等。
3.创造性原则: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创造,它重在使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创造能力。选择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创造价值等。
三、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的方向
根据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原则,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及学生的特长、兴趣等因素,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探索性化学实验
传统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多数是用来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其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均在教材中写明,仅仅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这些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活动,经过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索性实验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订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这类实验未必有一定的正确研究结论,对于课题本身则是“轻结论,重过程”,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个人能力、人格、品质、意志、科学修养等诸方面的提高。
2.对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专项研究。
通过对化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专项研究,可促进和拓展对现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
3.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化学与社会的广泛联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化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现代化学正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它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全面发展。
四、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其教学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下面提供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教学思路,在实际的应用中,要适当的改进和完善。
2.对上述教学模式的几点说明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
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处理结果→成果展示、评价。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或是师生共同研究决定。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可以是一个创新实验方案、论文、调查报告、产品,也可以是设计的方案等。成果一定要进行交流和评价,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也可以通过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研究。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突出事例,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采取专题讨论、质疑辩论、实验探索、调查讨论等不同形式。如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为分散难点,按得氧失氧→电子得失→电极反应的知识程序,分别在初中、高一、高三不同年级进行教学。在高三复习时,可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从概念到应用于有较完整的认识,形成知识网络。
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应注意:一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学习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二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留足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真正进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理想境界。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既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4.切实加强学法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给予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学法的指导。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使我们的教育改革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征
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他认为“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進行肯定或否定。”
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个问题恰恰又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应该提倡研究性的学习,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原则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必须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主要特征。同时还需符合下列三项原则:
1.可行性原则: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时,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高中学生的知识状况、学校的条件、校外的资源等不允许在选题时好高骛远。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必须与中学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内外资源相适应,选择的课题尽量立足课本知识、现有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2.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是指选择的课题要切实可行。在地点的选择上要就近舍远,便于调查研究;在用时上需长短适宜,既要保证相对较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又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在允许的时间内完成调查研究的实施;在费用上,要适合中学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经济实力;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太复杂,要方便数据的收集、材料的整理等。
3.创造性原则: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创造,它重在使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创造能力。选择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创造价值等。
三、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的方向
根据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原则,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及学生的特长、兴趣等因素,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探索性化学实验
传统化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多数是用来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其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均在教材中写明,仅仅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这些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活动,经过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索性实验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订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这类实验未必有一定的正确研究结论,对于课题本身则是“轻结论,重过程”,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个人能力、人格、品质、意志、科学修养等诸方面的提高。
2.对高中化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专项研究。
通过对化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专项研究,可促进和拓展对现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达到对重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对难点知识的有效突破。
3.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化学与社会的广泛联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化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现代化学正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它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全面发展。
四、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其教学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下面提供的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教学思路,在实际的应用中,要适当的改进和完善。
2.对上述教学模式的几点说明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
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处理结果→成果展示、评价。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或是师生共同研究决定。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可以是一个创新实验方案、论文、调查报告、产品,也可以是设计的方案等。成果一定要进行交流和评价,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也可以通过评价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研究。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突出事例,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采取专题讨论、质疑辩论、实验探索、调查讨论等不同形式。如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为分散难点,按得氧失氧→电子得失→电极反应的知识程序,分别在初中、高一、高三不同年级进行教学。在高三复习时,可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从概念到应用于有较完整的认识,形成知识网络。
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应注意:一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学习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二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留足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真正进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理想境界。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既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4.切实加强学法指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给予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学法的指导。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将使我们的教育改革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