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二题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limi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
  再见他时,我都不敢认了。他形体消瘦,面黄手粗,脸上皱纹深刻,看上去精神不振,才三十出头的人愣像五十多。
  八年前端午节前一天,我去他老家找他,想看看他。可他家的门锁将我拒之门外。邻居告诉我,他除了偶尔过年回来,基本上不在家,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总觉得神神秘秘的。
  五年前春节期间,我再次去找他,心想,这次应该可以见到他了吧。可结果只有那把门锁与我打了个照面。邻居告诉我,他今年连过年也没回来,总觉得他在做什么大事。
  三年前,我又去找他,還是那把门锁为他看家……
  今天,如果他不说明来意,天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他说,小刚有下落了。
  就这一句,让我和妻子泪流满面。尘封十年的往事春草般复苏。
  他叫贵永义,是我的同乡,更是与我同年参军又同年退伍的战友。十年前,我们退伍回家。在县城下火车时,天色已晚。我们本该各回各家,但他家住在离县城较远的偏僻山村,且已无班车,而我家就住在城郊。我便邀请他去我家住一晚,第二天再走。
  当晚,我们在离我家不远的餐馆喝酒。出门时,我三岁的儿子小刚死活要跟我们去。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分享军中趣事,设想未来生活。当我们起身准备离开时,才发现小刚不见了。我们在餐馆里寻大街上找,均无小刚的踪影,回到家妻子说小刚没回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妻子哭昏了几回。他也很自责。他觉得如果他不来就不会出去喝酒,不出去喝酒就不会弄丢小刚。第二天一早,他要了一张小刚的照片就走了。临走时,他说,他会尽全力寻找小刚。若找不到,就一辈子不见我……
  DNA验证的结果,让失散十年之久的小刚重新回到我们身边。我和妻子沉浸在失而复得的喜悦里,忙碌在补偿小刚的愧疚中。他的离去,我们竟没留意。
  半年后,小刚快过生日的时候,我打算要小刚认贵永义为干爹。我又一次去他家,想接他过来。结果他家门上依然是那把锁。然而邻居的一番话,让我心痛不已,后悔莫及。
  邻居说,半年前,他一回来,就生了一场大病,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
  邻居还说,他是个孤儿,在他七岁那年,父母先后去世了,他是跟着叔叔长大的。
  在哪里见过你
  他看上去六十多岁,戴着一副半框眼镜,典型的知识分子模样。他坐在文化广场公交站点的水泥椅凳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辆停靠的公交车。公交车一辆接一辆地停靠,又开走。可他既不上车,也不离去,似是等人。
  当从一辆停靠的公交车上走下来一位穿红裙子的女孩时,他的眼睛亮了。他站起来,走上前去,对红裙子女孩说:“我在哪里见过你。” 女孩一愣,见是老人,礼貌地说:“对不起,我不认识你。”他说:“我真的在哪里见过你。”女孩边走边说:“你认错人了。”他边追边说:“我肯定在哪里见过你。”女孩不耐烦了,说:“再纠缠,我报警了!”路人议论纷纷,这老头,还搭讪靓女呢,也不看看自己的白头发。看着红裙子女孩走远了的背影,他满脸失望,喃喃自语:“我真的见过你,真的见过你……”
  公交车一辆接一辆地停靠,又开走。不知什么时候公交站点来了一位等车的少妇,身穿红裙子,旁边站着一位男人,手里抱着大约两岁的小孩。他不经意地转头,看见了红裙子少妇。他的眼睛亮了,站起来走到少妇跟前,说:“我在哪里见过你。” 少妇一愣,看了看身边的男人,说:“对不起,我不认识你。”他说:“我真的在哪里见过你。”少妇说:“你认错人了。”他说:“我肯定在哪里见过你。” 少妇身边的男人不耐烦地说:“再纠缠,我报警了!”这时,公交车来了,红裙子少妇被男人推着上了车。看着公交车远去,他满脸失望,喃喃自语:“我真的见过你,真的见过你……”
  过了一会儿,从远处跑过来一位姑娘,穿着碎花连衣裙,像是赶公交车的。可她却径直跑到他的面前,抓住他的手,温柔地说:“我见过你。跟我回家吧。”他说:“对不起,我不认识你。”姑娘说:“我真的见过你。”他说:“你认错人了。”姑娘撒娇地说:“我就是见过你嘛。”他挣脱姑娘的手,不耐烦地说:“你走开!你不是我的兰儿。我要找我的兰儿。”
  顿时,姑娘泪流满面,哽咽着说:“爸,回家吧,妈都去世三年了。”
  作者简介:王卫恒,土家族,当代微篇小说作家协会、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在《现代青年》《炎黄诗学》《当代文学》《黄河文艺》等中外报刊发表过百余篇(首)作品,作品入选《华文诗人大观》《当代校园诗人100家》等10余个选本,有多篇(首)作品获奖。先后获得顺德区政府“金凤奖”文学类二等奖、“中国微篇小说新锐作家”、“中国微篇小说100强”称号。另有小说和诗歌作品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责任编辑 象话)
其他文献
定下行程,她就背起行囊,去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那是姐姐的家。  到了一排农家屋子前,三轮车停了下来,再三谢过车主,她转身踏上了屋前小路。径直走过一户贴着白瓷砖的新楼房,路过一户红砖房,紧挨着的小平房就是地图导航到的农户人家。小平房也是红砖砌成,红砖间的水泥缝抹成一条条线,一层一层排到了屋顶上,干净又平整。屋前的泥土路,被屋主人平整得像硬化路面,灰白得見不到坑洼痕迹,倒像一块上好的晒谷场。屋门敞
期刊
木柏的孩子,宝儿,栀子为他取名徐丁。她与木柏初识,木柏一身月色长衫手拿书卷,诵读着《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每日栀子按时上下班,回到宅院里那间窄小的房间,做饭、洗衣,不和宅子里的人们太多说话,和徐丁相依为命,以求安稳度日。  这时的栀子已经不再吹笛子了。闲暇时,她喜欢听收音机,喜欢上了收音机里播放的戏曲《武家坡》。经常一边抽着劣质的水
期刊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精灵一般的落叶轻轻地飞舞着,带来隶属于秋末冬初特有的风景。冬姑娘来了,她迈着灵动的舞步走来,她踏着铿锵的节奏走来,瞧,她所过之处,枯叶纷落、绿叶渐黄、霜菊怒放、滨江转瞬变了模样。  她的裙袂所过之处,园林静若处子,水杉冷峻挺拔,乌桕红衣翩翩,樟树绿叶葳蕤,万年青恣意生长。周末休闲时光就连空气也显得分外温柔。接连半个月的加班让人身心疲惫,跟美女相约在这个濛濛的初冬
期刊
第一次见到敦煌,是在美术鉴赏课上,看见的是纸质版、图文版的敦煌。当敦煌飞天壁画出现在眼前的一刻,我被壁画精巧的构思、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及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从那时起,便萌生了一个美好的愿望:一定要去敦煌亲眼目睹壁画人物的尊容。从此,敦煌莫高窟便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  又见敦煌,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一路从武汉到青海再到甘肃,沿途看见的是江南到西北,高原到平原,草原到沙漠的景象。如果说
期刊
清晨,我还在蒙眬的睡梦中,忽然接到爸爸打來的电话: “亮儿,你妈到你那里去了,刚上的火车……”“什么?妈妈到我家来了?”我的瞌睡一下惊醒了,“我的天,母亲可是中过两次风的人了,而且晕车十分严重,老家离我这里千里之遥,她的身体能承受得了吗?万一在路上有什么闪失可如何是好……”挂了电话,我的心几乎悬在半空中,充满了紧张和不安。母亲没有带手机,无法随时联系,我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只有在心里默默祈祷,祈
期刊
有个小孩常伏在窗口凝望,山的那一边是什么呢?妈妈告诉他,山的那一边,是海!有一天小孩怀着一種隐秘的向往,登上了那座山顶,然而,山的那一边,还是山!他回家后向妈妈哭诉,妈妈坚定地告诉他,孩子,山的那一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是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那片海就是我们的愿望呀!  孩提时,经济不够发达,我的家境也不富裕,吃一次零食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奢侈。有时,村里来了货郎挑,货担上满是金黄的
期刊
在荆竹有一种回忆,静谧的时候,独自浮想联翩,那是少年最美丽的时光。  在荆竹,中学时光留下了苦乐年华的故事,比如那些年同学们带米带菜。红红清楚地记得妈妈准备菜的过程,妈妈用心备菜的办法一直在她脑海,酸菜洗干净后放入生水中捏了又捏,再放一边菜筐里分散晾干,最后油菜籽榨的油烧开,放点生姜丝炒,香喷喷,而且还能保存几天。妈妈知道我们在中学只能在学校打一点白米饭拌着不能加热的自带酸菜和干萝卜丝、酱蒜、霉豆
期刊
作者简介:蔡中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作协副主席,“微篇小说”发起人。《微篇小说》《中国寓言故事》《当代文学家》《牡丹政协》杂志和《微篇小说报》《华文作家报》主编,《格言》《特别关注》《文苑》《百花园》等杂志签约作家。2017年底,和莫言、王安忆、赵本夫等6人同获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2017年汪曾祺华语小说奖”。坚持文学创作38年,先后在《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人民日报》等
期刊
作者简介:王苏华,笔名“晓苏”、“苏华”。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章丘市清照文学艺术协会常务理事,金麻雀网刊作家,北京市东城、丰台、大兴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北京小小说沙龙等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小说、寓言、报告文学等作品在《北京青年报》《心灵文苑》《中外精短文学》《中国寓言》《微篇小说》《诗潮》《渔阳文艺》《中华志愿者》《章丘作家》《精短小说》《东城文苑》《稻香湖》《国际日报》《
期刊
作者简介:林细伟,高级讲师,广西省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篇小说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苍梧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约有40万字的散文、小说发表于《南国早报》《法治快报》《广西工人报》《广西粮食》《珠江商报》《微篇小说》《四川人文》《精短小说》《农民文学》《梧州日报》《贺州日报》《西江都市报》《西江月》《文化苍梧》《中华日报》《国际日报》《华文作家报》等报刊。荣获2017年“远进书法杯”中国第二届微篇小说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