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体系的多元多层级构想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哲学和教育学角度看,实践都具备宽外延。文科专业教育者应坚持多元复合大实践观,兼顾扩充实践形式和深耕学理探索,全面推进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明确阶段性目标,逐级渐进。
  【关键词】实践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多元;层级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93-04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市教育局2014年度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2014090)研究成果。
  一、大实践观的理论根据
  最早提出实践概念的亚里士多德指出,实践是以活动自身为目的的活动,包括伦理活动、道德活动和政治行为,实践与劳动和理论对立。现代哲学家阿伦特将实践活动分为:劳动、工作和行动;行动对应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指彰显人格身份和政治权利的举动和言说,劳动和工作对应亚里士多德排除在“实践”之外的“劳动”;阿伦特扩充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范畴,但她也指出了行动才是人的社会性体现。毛泽东《实践论》认为实践包括“生产活动”和“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将科学艺术活动也纳入实践范畴。因此,从哲学角度看实践包括了:政治生活、生产劳动、科学艺术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提出二十一世纪四大学习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和学会做事对应科学艺术活动和生产劳动;学会共同生活对应政治生活;学会生存是前三者的综合体现。四大支柱与实践论哲学达成基本对应。
  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下文简称“社会实践意见”),文件对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发明等实践活动提出管理要求,并将其纳入实践教学计划。2012年,教育部联合七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实践育人意见”),指出高校应“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下文简称“人才培养意见”),提出“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从历次文件看,“实践教学”涵盖广阔。
  综合以上,宽外延的大实践观从哲学、教育学和政策层面都得到支持。
  二、实践教学的多元构成
  实践具备宽外延,实践教学自然也应坚持多元构成,它应包括学生获得认知的感性过程、理论知识的内化过程、理论知识的外化应用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人格塑造。
  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基于不同侧面,实践教学可以有如下分类:
  (一)基于实践目标的分类
  1.以成果产出为目标的实践
  产出应做广义理解,包括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衡量大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即典型的产出型实践;国家大力推动的创新创业实践也属于此。在完成上述成果产出之前有一些小型产出训练,具体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比如学年论文、微课堂实践等。
  产出型实践有显性而明确的成果形式,外显成果刺激学习动机的生成,因此能得到学生的重视,实践态度比较端正。另一方面,成果导向是目前重视度极高的教育改革方向,成果产出有刚性评价标准、质量控制体系和竞赛遴选机制。因此本类实践是管理控制最严、发展最快的一类实践。但是创新创业实践等遴选竞赛存在学科失衡现象,不少学科缺乏高等级竞赛。
  2.以社会融入为目标的实践
  以社会融入为目标的实践旨在加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度、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职业认知度和沟通合作能力,成果产出为次要协同目标,此类实践包括社会调查、校园活动、公益活动、实习、见习等。
  社会融入型实践部分与主修专业关联较为紧密,比如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若学生对本专业有梦想,对其会有较高期待和兴趣,态度较端正。
  部分融入型实践与主修专业的关联有不确定性,如社会调查,社會调查为帮助学生认知社会现状的必修环节,对于社会学类专业而言为强关联,对于非社会学专业则为弱关联。校园活动和公益活动与主修专业关联性也很弱,活动的参与出于学生的自愿选择和学分要求,来自其兴趣内驱和社交需求。
  弱关联度往往伴随弱重视度。同时本类实践不强调成果产出,容易产生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3.以专业探索为目标的实践
  以专业探索为目标的实践主要指分布于常规课堂中的实践学时,比如翻转课堂、课堂讨论、上机实验、科研创新等。
  这类实践中,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翻转完成知识复现,以讨论促进理论思辨,以实验和科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参与性使学习行为从被动变成主动,加深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
  这类实践没有统一的组织样式和输出形式,形式上也不像狭义实践,但它却是大学教学中最普遍存在的部分,也是实践论明确指出的实践和“实践育人意见”提倡推广的内容。坚持专业探索属于实践范畴,我们才能坚持学理探讨和学术深度,而不是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活动。
  从实践分类目标看,需要加大研究的是社会融入实践的评判机制,同时教育者要坚定深耕学理的信心。
  (二)基于实践内容的分类
  基于实践内容与主修专业的关系,实践可以分为:
  1.专业类实践
  专业类实践指与主修专业关联紧密的实践活动,比如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见习(实习)、专业竞赛、研究性学习等。专业类实践由主修专业教师承担指导工作,教师具备专业知识进行良好的选题指导、过程监督和考核鉴定。   2.通识类实践
  通识类实践与主修专业关联不紧密。目前除军事训练与思政实践之外,其他通识实践多由主修专业承担,即教学院系除了承担专业实践内容之外,教师需对学生的社会调查、校园活动、创新创业、竞赛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对专业教师提出很大挑战。
  关于通识类实践,我们应该采用两种思路:
  一是尽量挖掘本专业与社会的结合点。比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比较注重语言文字技能、教学技能、跨文化沟通能力;目前本专业的校园活动和公益活动主要内容为对外汉语教学,其实还有更多尚待挖掘的活动,如:针对聋哑儿童语言康复和老年语言能力退化的公益扶助、针对新移民和贫困人口的语言扶贫、辅助社区托管的教学辅导。
  另一思路是切勿自我设限。以社会调查为例,有些极有价值的社会现象,但师生担心其与主修专业无关联、不符合教务制度而放弃,如毕业不就业、早婚早育、低龄弃学等现象;倘使过度强调与主修专业的关联,无助于深入认知社会目标的达成。
  通识实践与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或许相去甚远,但这正是教师需要自我提升的地方,正因如此,“社会实践意见”才指出“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从内容分类看,教师需注重通识类实践的内容拓展。
  (三)基于实践组织形式的分类
  1.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
  校内实践校方可以进行独立指导和提供全部支持,受到校方严格监督,稳定性强。校外实践需与校外实体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平台。
  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实习实践平台多为高校留学生院、双语学校。结合本专业教学体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以发挥言语表达优势建立文化宣传实践平台,比如与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合作进行展览讲解、文化推广等实践;发挥多媒体制作技术优势建立数字传播实践平台,比如与新闻传媒类单位合作进行数字传媒制作、新媒体运营实践;凭借丰富的语言知识与特教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语言康复实践平台。多元实践平台可以保障学生更好开拓视野和了解相关行业,在服务社会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此分类上,校外实践的空间拓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个人实践与团体实践
  个人实践指个人独立完成的实践环节,比如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等。
  团体实践指小组协作完成的实践,比如课堂教学的PBL教学法。PBL指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教学方法,学生成组之后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解决问题,PBL教学法可以执行更复杂的大型教学项目和培养合作能力。
  团体实践是学会共同生活和提高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难以精确呈现个人表现;为避免不公正的大锅饭,不妨采用教师和班级成员为小组成果评分、组内成员就贡献相互评分的评价模式。
  三、实践的多层级构成
  “实践育人意见”要求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践学分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目前江汉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课时占总学时34.3%。由于实践类目多,学生对名目相近的实践容易出现目标混淆,比如社会调查之与社会用语用字调查、专业见习之与毕业实习、学年论文之与毕业论文。因此,我们在实践指导中应进行明确的层级定位和给予阶段性目标。本文对课外实践环节和实践性课程做了如下设想:
  (一)课外实践层级定位及实践目标
  1.调查环节设置
  如上表所见,社会调查是社会用语用字调查的基础,后者在前者的深化而不是平地建构。同时,社会用语用字调查在方法和感性认识上,又奠定专业探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基础。
  2.实习环节设置
  见习环节为观摩形式,专业实习为准工作模式;观摩建立感性认知,并由此刺激第四至第六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在第七学期完成知识综合应用。
  3.论文写作环节设置
  从上表可以看出,前期调查实践所获得的语言现象和统计分析方法、实习实践所获得的现象认知、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所获得的学术应用能力和学术规范都在毕业论文中可以得到应用,毕业论文的成功建立上前期所有实践的严格执行基础之上。
  (二)课堂实践层级及实践目标
  课堂实践环节同样需要明确层级性目标。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教学法课程有汉语国际教育概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概论、语音与语音教学概论、词汇与词汇教学概论、语法与语法教学概论、汉字与汉字教学概论。
  上述各门课程都涉及模拟课堂实践,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一蹴而就达到模拟教学的完美状态。在实施中,我们可建立如下阶段性实践目标:
  如上表所见,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以模仿为主,第二层级为按形式模仿。第三层级实践有大量教学案例可供模仿、探讨和改良,是带创新性的输出。将语音教学安排在第四阶段,一则因为音理在语言知识中难度较高,二则因为语音教学主要在入门汉语教学中;语音与语音教学实践不妨处理为语音与初级汉语教学,阶段实践目标为自主寻找课文中的重难点,独立设计个性化教学设计并完成教学。
  至此,语言类教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便完成了感知——模拟——输出——创造的分阶段目标任务,唯有按阶段明确目标,学生才能理解各门课程中看似相同环节的存在必要性,才能不做重复劳动,得到最大锻炼。
  四、余论
  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而言,实践教学还存在以下可探讨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考核方式是否需要优化
  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是各专业都存在的争议性问题。
  比如,能否以大型设计代替毕业论文寫作。英国、新加坡等国只有申请荣誉学位才需要写毕业论文,有无其他方式来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本学科的基本研究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能否以大型创新性教学设计作为毕业考核依据?
  再如第二课堂活动实践一般不做考核,缺乏评价标准,以经历代替经验,参与即有学分;那么第二课堂如何确保实践者真实促进了自我技能拓展和自我社会化?
  (二)宽口径实践与强专业性如何兼顾
  汉语国际教育在专业名称上明确指向职业。针对命名指向,教育者应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那么,宽口径大实践观与强专业性是否存在矛盾?
  宽口径和厚基础是当今高校本科教学的倡导模式,但在学习时间和精力固定的情况下如何兼顾,是道难题。或许思路有二:一是挖掘通用能力,比如求知欲、沟通力、创新意识、工作态度。二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寻找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最大交集方向;在此意义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需根据周围优势专业和优势产业确定培养方向,不存在普适性解决办法,宽口径培养方式的自由度和可探讨空间也正在于此。
  注释:
  ①课程论文为课内形式,为说明论文写作训练层级关系,归入此表。
  参考文献:
  [1](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
  [2]毛泽东.实践论[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40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75.
  [4]宁继鸣.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与“学科”双重属性的反思[J].语言战略与研究,2018(3).
  [5]彭妮娅.大学生对口就业有提升空间[N].中国教育报,2014-10-27(005版)
  作者简介:
  宗丽,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江汉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和对外汉语教学。
  张新珍,女,文学博士,湖北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语言和汉语国际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苏州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古意悠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苏州园林文创产品品牌化发展不但有着巨大的经济、文化价值,还有着很大的发展和拓宽的空间。苏州园林IP品牌化发展,作为一个未开发好的大市场,有着巨大的文化、经济价值潜能。新时代下,我们急需用文创来带动苏州园林的影响力,用文创结合时代发展,构建以“IP”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苏州园林作为一种静态文化形态,需要通过文创产品这个载体来发扬和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松阳高腔的艺术价值和传承保护工作为出发点,试谈古老稀有剧种如何探索新的途径,以达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松阳高腔;非遗;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67-02  中国一部戏曲史,半部在浙江。浙江素来被人们誉为戏剧之乡,省内现仍有五十多个剧种分布在几大声
期刊
【摘要】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优秀的传统家训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有利于提高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新时代,要借鉴吸收优秀的家训文化,这对于推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家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桃花源记》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首先,探寻《桃花源记》的生态思想。其次,具体从“非人类中心主义”及“自然的人格化与生态审美”角度,通过仔细对比原文和译本,研究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为读者理解译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最后,研究发现,生态批评对翻译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能为典籍翻译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生态批评;《桃花源记》;生态思
期刊
【摘要】彝族是一个拥有自己特色传统民俗文化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彝族人一代代传承着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同时也反映和体现了他们的自然生态保护理念和行为。本文从不同的层面探索了与自然生态保护理念融为一体的彝族传统民俗文化,旨在提醒人们要保护自然,适度开发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彝族;传统民俗文化;生态保护理念;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当代琵琶音乐的创作秉承历史积淀,以多维度的艺术视角发掘创作题材,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创作类型。一些作品回溯历史,承继传统古曲的唯美写意,折射出浪漫的人文情怀。也有作曲家从地域和民族性层面谋求突破,将少数民族音乐风情融入琵琶音乐的创作中。为体现时代审美变迁,亦有诸多作曲家尝试移植西方音乐,主动融合流行音乐,获得了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接纳。丰富的创作题材类型使琵琶作曲思维和技法得到提升,为其复兴与传承
期刊
【摘要】基于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译本的细读,主要分析了译者所设定的“经典”押韵配对,并以《落花》来具体探讨这些押韵配对该译文以及整个译本的影响。总的来说,这些“经典”押韵配对本身并不是语言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而是译者为了押韵而押韵所采用的权宜之计。其结果就是译文徒有漂亮的押韵外衣,而译诗本身却无法称得上是自然、地道的英语诗。  【关键词】许渊冲;《唐诗三百首》;“经典”押韵配对  【中图分类号】H
期刊
【摘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马克思视域下的哲学层面进行追溯,旨在揭示其科学内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是对各国各族人民的具体考察,阐述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马克思中国化的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终根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具体表现。因此,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期刊
【摘要】衡阳又名雁城,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自古便是南北之咽喉,交通之要塞,她以妩媚之姿丰韵之魂畅游于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她是耒耜文明拓荒之地,是始蚕嫘祖安眠之地,是南岳衡山屹立之地,是石鼓书院创建之地,是纸圣蔡伦诞生之地,是船山学说源起之地。她有着韫玉藏珠的山水文化,诗礼相传的书院文化,璀璨夺目的诗词文化,诗意浪漫的曲艺文化,巧夺天工的美术文化,质朴磊落的方言文化,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
期刊
【摘要】新时代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它有利于丰富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促使汉语言文学可以更加生动、形象,但是同时也会影响汉语言的学习,尤其是对汉字的语音、句意等都会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積极、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在保证网络语言合理应用的基础上,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文学发展;发展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