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8月5日,美联航UA888次航班缓缓地在加利福尼亚州降落,我又一次来到了这座再熟悉不过的港口城市——旧金山。
我曾经在这里起飞、降落过无数次。现在,眼前的一切如同油画般慢慢展开:阳光一如既往,温暖地照耀着水面,空气里有股微甜的清新味道,远处旧金山湾的海水,灰中微微荡漾着湛蓝,横跨在海面上的那座著名的砖红色大桥,刚毅挺拔,泛着陈旧的岁月光芒。
坐在车子的驾驶座上,我摇下车窗,深深地吸了一口早晨清冽的空气,好像在用心感受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心情。我闭上眼睛,再问自己一遍:你,准备好了吗?
是的,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作出回答。
我知道,在这里,我将作出又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尽管前面充满了悬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内心的声音。我知道,只有follow my heart(追随我心)的选择,才能激发起身体里最大的潜能,拼尽全力向下一个目标靠近。一如过去很多选择曾带给我类似的人生体验。
我无法忘记1990年夏天那次来到加州的情景,那时我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选择。当时年仅28岁的我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只要再坚持几年就可以得到tenure(终身教授)的职位。这意味着终生的安稳,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计算机系中作研究。但是苹果公司希望我放弃这一切,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对我说的话,他举着一杯透亮的自酿葡萄酒对我发出邀约:“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
这句话直击我的软肋,点燃了我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梦想。
“Make a difference (让世界因我不同)”,一直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的哲学老师最为推崇的人生态度。想象一个没有你的世界,让有你的世界和无你的世界作出对比,让世界由于你的态度与选择发生有益的变化。老师说,这就是人生存在的哲学意义。Make a difference,将人生的影响力最大化,提供给我一种思考与世界观。
1990年,我作出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重要选择,我放弃了对终身教授职位的追寻,加入了“改变世界”的队伍。这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随之对应的,是作出选择时需要的勇气越来越多。我相信,根据一般人的经验,一定时间之后,年龄与勇气的增长就成了反比。
因此,我坚定地在此刻作出选择,生怕日后再没有机会。
回望我的工作经历,经过苹果、SGI、微软、Google四个世界顶级公司的历练,我感觉到内心渐渐充满了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让我从心底生发出很多有关产品的奇思妙想,我的一些思绪常常在空气中驰骋,却又被眼前现实中巨大的工作量所淹没。逐渐地,我希望我能有不囿于眼前紧密的日程表的一片空间,能够放松地让这些奇思妙想落地生根、发芽,以至于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去惊喜。不仅如此,我希望把所有聪明人关于科技的奇思妙想集中到一个盒子里,然后让它们经过碰撞,擦出火花,最终经过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指导,形成独立的团队投入运作。我的理想是让这个盒子成为哈利·波特的魔法书,产生改变世界某个细枝末节的魔力。
在谷歌中国工作期间,时常有人问我对别的工作是否感兴趣?也有猎头悄悄地给我写信。但是,我恪守着对谷歌的承诺,尽心尽力、忠实地跟随着那些紧密的时间表旋转。今天,当一个新的节点出现的时候,我知道谷歌中国已经从平地跃起,走入了大多数网民的视线,成为一家成熟、稳健、受人喜爱的公司。此时,我终于看到那片更广阔的森林向我招手,尽管通向那里的道路也许满是荆棘。
过去这11年断断续续在中国的工作经历,以及父亲对我的影响,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充满了难以表述的感情。因此我毫不迟疑地仍将下一个目的地定位在这里。尤其是我与中国青年十年的交流与接触,让我相信这里的智慧内存无比强大。
父亲曾经想写一本书,叫《中国人未来的希望》,而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和中国的青年有着近距离的交流。我相信,中国青年的未来,正是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因此,当时机逐渐成熟,我终于可以轻装前进,和中国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时,我将把毕生工作所得的经验亲手教给他们。
审视自身,为什么我的内心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呢?我与我在读博士期间的同学兰迪·鲍什教授有着十分相近的想法。罹患胰腺癌的兰迪过世前曾经做过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该讲座的视频在不同视频网站上被点播了上千万次,《华尔街日报》把这次讲座称为“一生难觅的最后的讲座”。兰迪除了告诉人们应该不断打破自己内心的砖墙,克服恐惧追寻自己内心的梦想之外,还讲到了真正伟大的目标:帮助别人完成梦想,做一个助人圆梦者。
他说:我发现,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我越来越相信,当我已经完成了很多梦想之后,我更大的愿望就是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圆梦。这将比个人单独的成功更具有意义,也可以将我个人的力量尽可能地放至最大。
我一直认为兰迪教授所说的“Lead your life(引领你的一生)”这句话既简短有力又意味深长。“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过一生)”,也就是说,不要只是“过一生”,而是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引领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这些,你的一生就不会再有遗憾。而如果说我之前的选择是在一个框架之下,那么现在的选择,更有“Lead my life”的色彩。
因此,我热切盼望着和中国的年轻人并肩作战的日子,那将是一段更为大胆的、未知的旅途。
这就是我最新的关于选择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人的一生将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每一步走出都会决定着“人生下一步”这个严肃的命题。它如此玄妙,又如此令人紧张。很多中国青年都在不同的场合问我,怎样才能拥有选择的智慧?
我的答案就是,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向人生更远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
正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经劝慰年轻人的那样,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你未来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选择中。
绿章摘自《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中信出版社 编辑/香玉
我曾经在这里起飞、降落过无数次。现在,眼前的一切如同油画般慢慢展开:阳光一如既往,温暖地照耀着水面,空气里有股微甜的清新味道,远处旧金山湾的海水,灰中微微荡漾着湛蓝,横跨在海面上的那座著名的砖红色大桥,刚毅挺拔,泛着陈旧的岁月光芒。
坐在车子的驾驶座上,我摇下车窗,深深地吸了一口早晨清冽的空气,好像在用心感受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心情。我闭上眼睛,再问自己一遍:你,准备好了吗?
是的,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作出回答。
我知道,在这里,我将作出又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尽管前面充满了悬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内心的声音。我知道,只有follow my heart(追随我心)的选择,才能激发起身体里最大的潜能,拼尽全力向下一个目标靠近。一如过去很多选择曾带给我类似的人生体验。
我无法忘记1990年夏天那次来到加州的情景,那时我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选择。当时年仅28岁的我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只要再坚持几年就可以得到tenure(终身教授)的职位。这意味着终生的安稳,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计算机系中作研究。但是苹果公司希望我放弃这一切,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苹果公司的副总裁戴夫·耐格尔对我说的话,他举着一杯透亮的自酿葡萄酒对我发出邀约:“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想用产品改变世界?”
这句话直击我的软肋,点燃了我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梦想。
“Make a difference (让世界因我不同)”,一直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期的哲学老师最为推崇的人生态度。想象一个没有你的世界,让有你的世界和无你的世界作出对比,让世界由于你的态度与选择发生有益的变化。老师说,这就是人生存在的哲学意义。Make a difference,将人生的影响力最大化,提供给我一种思考与世界观。
1990年,我作出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重要选择,我放弃了对终身教授职位的追寻,加入了“改变世界”的队伍。这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随之对应的,是作出选择时需要的勇气越来越多。我相信,根据一般人的经验,一定时间之后,年龄与勇气的增长就成了反比。
因此,我坚定地在此刻作出选择,生怕日后再没有机会。
回望我的工作经历,经过苹果、SGI、微软、Google四个世界顶级公司的历练,我感觉到内心渐渐充满了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让我从心底生发出很多有关产品的奇思妙想,我的一些思绪常常在空气中驰骋,却又被眼前现实中巨大的工作量所淹没。逐渐地,我希望我能有不囿于眼前紧密的日程表的一片空间,能够放松地让这些奇思妙想落地生根、发芽,以至于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去惊喜。不仅如此,我希望把所有聪明人关于科技的奇思妙想集中到一个盒子里,然后让它们经过碰撞,擦出火花,最终经过经验丰富的导师的指导,形成独立的团队投入运作。我的理想是让这个盒子成为哈利·波特的魔法书,产生改变世界某个细枝末节的魔力。
在谷歌中国工作期间,时常有人问我对别的工作是否感兴趣?也有猎头悄悄地给我写信。但是,我恪守着对谷歌的承诺,尽心尽力、忠实地跟随着那些紧密的时间表旋转。今天,当一个新的节点出现的时候,我知道谷歌中国已经从平地跃起,走入了大多数网民的视线,成为一家成熟、稳健、受人喜爱的公司。此时,我终于看到那片更广阔的森林向我招手,尽管通向那里的道路也许满是荆棘。
过去这11年断断续续在中国的工作经历,以及父亲对我的影响,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充满了难以表述的感情。因此我毫不迟疑地仍将下一个目的地定位在这里。尤其是我与中国青年十年的交流与接触,让我相信这里的智慧内存无比强大。
父亲曾经想写一本书,叫《中国人未来的希望》,而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和中国的青年有着近距离的交流。我相信,中国青年的未来,正是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因此,当时机逐渐成熟,我终于可以轻装前进,和中国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时,我将把毕生工作所得的经验亲手教给他们。
审视自身,为什么我的内心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呢?我与我在读博士期间的同学兰迪·鲍什教授有着十分相近的想法。罹患胰腺癌的兰迪过世前曾经做过一场风靡全美的讲座,题目是《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该讲座的视频在不同视频网站上被点播了上千万次,《华尔街日报》把这次讲座称为“一生难觅的最后的讲座”。兰迪除了告诉人们应该不断打破自己内心的砖墙,克服恐惧追寻自己内心的梦想之外,还讲到了真正伟大的目标:帮助别人完成梦想,做一个助人圆梦者。
他说:我发现,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我越来越相信,当我已经完成了很多梦想之后,我更大的愿望就是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圆梦。这将比个人单独的成功更具有意义,也可以将我个人的力量尽可能地放至最大。
我一直认为兰迪教授所说的“Lead your life(引领你的一生)”这句话既简短有力又意味深长。“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过一生)”,也就是说,不要只是“过一生”,而是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著、无惧、乐观的态度引领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这些,你的一生就不会再有遗憾。而如果说我之前的选择是在一个框架之下,那么现在的选择,更有“Lead my life”的色彩。
因此,我热切盼望着和中国的年轻人并肩作战的日子,那将是一段更为大胆的、未知的旅途。
这就是我最新的关于选择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人的一生将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每一步走出都会决定着“人生下一步”这个严肃的命题。它如此玄妙,又如此令人紧张。很多中国青年都在不同的场合问我,怎样才能拥有选择的智慧?
我的答案就是,反复叩问自己的内心,向人生更远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
正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经劝慰年轻人的那样,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你未来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选择中。
绿章摘自《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中信出版社 编辑/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