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父女 独占鳌头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l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历代都涌现出不少丹青父女,他们有的承其父艺,有的继往开来,成为画坛明星,并留下许多不朽的经典杰作而载入美术史册。在笔者看来,明代的仇英和仇珠,清代的任伯年和任霞,当代的傅抱石和傅益瑶恐怕是最为耀眼、最具艺术成就的。
  
  功力深厚的仇英和仇珠
  
  仇英(约1482-1559年)是明代著名画家,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合称“吴门四家”。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江苏太仓入,寓居苏州。工匠出身,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曾拜周臣门下学画,后又得到文征明的指点。他初学绘画从临摹古迹着手,先后与陈官、项元汴等大收藏家交往,馆食其家,大开眼见,并临摹了大量历代名迹,绘事益进。史称他“摹唐宋人画,皆能夺真”。
  与吴门沈周、文徵明、唐寅相比,仇英没有诗文的才能,也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甚至连正宗的苏州人也不是(客居苏州的太仓人),但却凭着自己雄厚的实力,从一个低微的画工跻身于明四家之列,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驾齐驱,实在是仇英天赋很高,绘画勤奋,作品太出色,尤其是细致工巧方面,古往今来,少有人与之匹敌。在绘画上,仇英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画入微,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
  仇英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他功力精湛,落笔能乱真。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本”,以工笔重彩为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是仇英的拿手好戏,他的作品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具有文人画的笔致墨韵。他的仕女画吸收南宋马和之和元人技法,笔力刚健,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形象秀美,线条流畅,对后人有很大影响。仇英也作花鸟作品,与其山水、人物一样,属双勾填色的,可惜流传至今真迹绝少,故宫收有一片双钩兰花散页,几乎成为孤本。
  仇英一生都在不断地汲取文人画家的审美情趣,但始终保持了他的个人风格。由于他自身的漆工烙印和沈周、文徵明、唐寅在明末的巨大影响,吴门一带的文人画家们大都留意于抒发笔墨豪情,问津于仇英工笔画者甚少。
  其女仇珠,有关她的资料甚少,生卒不详,号杜陵内史。仇珠专承父艺,自幼聪慧内秀,受其父仇英的影响,逐渐通笔墨之道并深得父法。由于受其父自身文化修养的限制,她从不在画中题写诗文,大多只题写名款而已,甚至很少题写年款,因此给今人研究仇珠的风格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明姜绍书《无声诗史》记她:“画人物、山水,绰有父风。”然而,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在封建社会的重重伦理道德的束缚下,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不独立、婚姻中不自主,她的绘画艺术亦不为社会所关注,只是在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中才有关于她简单而重复的记载。仇珠仅知为“吴门画派”画家仇英之女。她自幼观父作画,渐通笔墨之道,深受仇英工笔重彩人物画风的影响,擅绘仕女画,笔致工细精整,设色于明丽鲜亮中毫无媚俗浮躁之气。画工人物,细致精研,能得其父之笔法。山水画亦秀丽,绝无尘俗。故宫博物院收藏其《女乐图》,吉林博物馆收藏《白描罗汉图》手卷。
  明代仇珠的作品很少在海内外市场上亮相,一般以赝品为主。2004年嘉德曾推出过一件仇珠(款)的《文姬归汉图》手卷,结果获价4.4万元。2005年香港佳士得上拍了仇珠和文徵明合作的设色洒金笺《山水》成扇,获价33.07万元。2008年3月嘉德推出了罗振玉收藏的仇珠《仕女图四开册》,获价26.88万元;同年6月,该件仇珠册页又被中贸圣佳推出,结果受到各路藏家的青睐和追捧,以95.2万元成交。由于仇珠在市场上真迹极少,赝品很多,没有形成固定的价格。
  
  雅俗共赏的任伯年和任霞
  
  任伯年(1840-1895年)是海上画派的首领人物和杰出代表,他的崛起,一改清代人物绘画的颓势,标志着清代人物画融古创新的成功。与任熊、任熏合称“三任”,与蒲华、虚谷、吴昌硕合称“海上四大家”。初名润,号次远,青年时代因崇拜费晓楼才华,改名小楼,别号山阴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末五口通商后,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埠,人称“十里洋场”,那时,全国各地以卖画为生的都集中到上海来淘金。在绘画艺术领域,由于海上绘画受求新变古影响,传统一路已是强弩之末,于是创新的画家和新的画风应运而生,任伯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生活在一个民间艺人家庭,自幼随父学画,后到上海一家南纸店当学徒,还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专门用铅笔学习过西洋素描,因此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其后随任熊、任熏学画。中年起,在上海靠卖画为生,可惜一生困于生活,五十岁后得了肺病,五十六岁就离开了人世。
  任伯年是一位天资聪颖、才气横溢的绘画全面手,对花鸟、人物、山水、鱼虫、翎毛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的绘画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了丰姿多彩、新颖生动、雅俗共赏的独特画风。任的花鸟画成就最大,他的花鸟画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他的肖像画,取法陈洪绶、新罗山人,重视写生、钩勒、点族、泼墨交替互用,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且题材相当广泛,多绘历史故事、民间神话传说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他的山水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鹏、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任伯年的绘画对近代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徐悲鸿称其“仇十洲以来中国第一人”。
  在艺术市场上,任伯年历来是热门人物,在世时作品就很有销路,据说早年任在上海一叶扇面可卖两百文,一张画片可卖三四百文。这个价格在当时并不低,一般画家一叶扇面只能卖到几十文。他的老师任熏不相信任伯年画价如此高,因为他的扇面只卖百文,故特地从苏州赶到上海来了解,果然如此。民国期间,其作品在藏界享有很高声誉,尽管存世作品较多,但其作品的价格十分昂贵,并有专门收藏任伯年作品的圈子,著名收藏家钱镜塘先生就藏有大量任伯年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的作品开始走上海外两大拍卖行,1986年他的四开《人物册》在香港以16万港元成交,这个价格当时与张大干、徐悲鸿、齐白石作品的市场价差不多。进入90年代,其作品价格上涨明显落后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1991年他的《花鸟》四屏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3万港元卖出,同年他的《钟馗》被苏富比拍至76万港元,1993年12开《花鸟草虫册》在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以95万元成交,1997年《华祝三多图》在新世纪拍卖会上以264万元成交,创当时任氏作品市场最高价。以后,作品价格有所回落,但精品 价格不低,如1998年《攒花携姬》被中国嘉德以55万元拍出。2000年一幅《评字图》被中国嘉德拍至154万元;2001年上海敬华首次拍卖会上,共推出其4幅作品,全部成交。2005年《华祝三多图》被中贸圣佳推出,由于此作为钱镜塘的旧藏,故受到各路藏家的热烈追捧,最后以2860万元的天价成交,此作此前在1997年曾以264万元成交,8年的时间价格翻了10倍,可谓获利丰厚。
  不过从市场上看,任伯年的伪作不少,早年任霞、任堇、倪田、江寒汀等都是任伯年伪作的高手,并留下不少任的赝品,使得任伯年伪作的作品价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市场严重低估。笔者认为,任伯年作为早期海派的领袖人物,总体看其画价还远远没有到位,特别是精品,未来还有很大升值潜力。
  任霞(?-1920年),字雨华,近代海派名家任伯年之长女,吴兴吴少卿妻,侨居沪上。她自幼聪慧机敏,秉承家学而有所得,善绘人物、山水、花鸟,画风直追任伯年笔意。在家境贫寒时,她曾凭其深厚的临摹功力,为父代笔作画,以谋画资。特别是任伯年晚年,因长期嗜食烟酒,肺疾日重,健康与精力大受减损,为维持家中生计,常由任霞代笔做画。任伯年死后,任霞鬻画以养母抚弟,据当代郑逸梅先生记:“鬻画以养母抚弟,且常署父名以图易售,伯年画遂充斥于市,真赝为之淆乱矣”。但任霞终属女流,随其父亦步亦趋,在技法表现上,勾勒、点染兼用,细笔、粗笔结合并施,设色明丽,画风豪爽清新。但笔墨功力较倪田仍逊,线条往往纤柔刻板。因其早殒,故所作任画没有倪田流传广泛。清秦祖永《桐阴论画》言她:“用笔用墨深得古人三昧,颇无脂粉之气。”任霞堪称画史中为男性代笔作画最为成功的女画家。故宫博物院收藏《人物诗意图》,《松下泛舟图》成扇藏于日本。
  由于任霞缺乏独创,作品风格属于其父一路,她的作品在市场上价格不高,2004年《人物集锦》四屏在北京翰海获价11万元。2005年《浣沙图》在苏富比获价5万元;同年,《珍禽奇香》四屏在上海崇源获价11万元。
  
  继往开来的傅抱石和傅益瑶
  
  傅抱石(1904-1965年)是我国现代中国画巨匠、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书法篆刻家,现代金陵画派的创始人。原名长生、瑞麟,因慕屈原,取《史记·屈原列传》“抱石自投汨罗河”之句首词,改名傅抱石。号抱石斋主人,江西新喻人。傅抱石擅长画山水、仕女、高士,所作章法结构不落常套,线条纵逸挺秀,皴法融合诸家,自创“抱石皴”。其山水烟雨茫茫、气势不凡,堪称一绝。1959年他与关山月成功地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江山如此多娇》巨幅山水画,使他在中国画坛的声誉达到顶峰。傅抱石人物画学六朝,笔简、意远、潇洒传神、格调高古。他笔下的仕女、高上图中服饰是古人,意态神韵更是士人。傅抱石还善书法、篆刻。其篆书基于汉印,入秦篆、两周金文,典雅端穆;楷书、行书具晋唐风韵,方直险峻。治印初学赵之谦,后融各家之长,自成一家。
  在艺术市场上,傅抱石的画属于近三十年来上升最快的画家之一。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的大幅山水画在国内仅标价80元,四尺三开的山水和人物在香港“集古斋”售价约600港元,丈二匹山水巨幅精品售价约1800港元。70年代起傅氏画价开始大幅攀升。1975年,傅抱石的《湘夫人》立轴在香港“集古斋”售出价为3万港元。1980年此画又在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8万港元成交。以后,他的代表作品和大幅精品频频亮相,1996年《丽人行》在嘉德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交。2000年秋季,中国嘉德隆重推出了“傅抱石精品暨张氏珍藏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会”,该专场成交率92%,成交额为671万元。2001年春季,中国嘉德又觅到了一张傅抱石50年代探索性的力作《秋谷飞瀑》图,画中泉水从悬崖石缝中涌出,形成气势恢宏的大瀑布,该作品起拍价为300万元,在众多买家竞投下,一路飙升至671万元。2003年至2006年傅抱石的作品更是大放异彩,价格频频创出傅抱石作品的新高,而且为傅抱石其他精品的大幅上扬打开了空间。
  傅益瑶是当代著名的旅日著名女画家。生于1947年,为国画巨匠傅抱石之女,自幼受其父影响,遵父命而专攻中国文学,1979年底她东渡扶桑求学,1981年4月考入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83年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平山郁夫教授研究室。在日本期间,潜心传统,感悟生活,品鉴经典,静心修炼。她将传统水墨画技法和日本画技法有机糅合起来,从而能超脱原有,从事独立创作活动。她的水墨山水画带有浓厚的抒情风格,以激情洋溢的诗人气质,营造笔下的山水世界,散锋皴点山色,灵动飞扬,细腻而又富有层次,色块对比柔和,渐进过渡而不浓烈,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墨色相得益彰。傅益瑶作书功力很深,虽小字也挺腰悬腕,正襟危坐。一招一式,毫不苟且,如老将临阵横刀,根本看不出是一位女性书家所作。书法精于楷书和行书,书作线条老辣,格调苍劲,十分耐看。尤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视野宽,画外修养深,艺术追求广,写生能力强,并逐渐探索出自己的绘画题材——障壁画、民间祭和唐人诗意,其中障壁画、民间祭题材的作品多为宏幅巨制,气势磅礴。随着傅益瑶走红日本画坛,傅益瑶的作品先后在中国、日本、美国、瑞士,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四十余次,好评如潮。现在傅益瑶已经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著名画家,她是中国对外友好的使者,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独特贡献。
  由于傅益瑶自幼观父作画,渐通笔墨之道,她早年仿其父的作品可以乱真,为此有些画商曾找上门来出高价买她的画。但是,他们让她把题款写到边上去,这样可以冒充傅抱石先生的画,甚至说:“你画500张,一辈子可以封笔不画,享尽荣华富贵了。”她听后很生气,一张也不画,从此在日本不和画商来往。80年代傅益瑶潜心于中国水墨画的研究和创作,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并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气韵受到日本藏家和机构的青睐,许多作品被日本寺院、神社及藏家等珍藏,其中《春夜宴桃李图》曾以2000万日元的价格售出。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藏家对其比较陌生,特别是艺术市场上她的作品亮相不多。步入21世纪后,随着傅益瑶在日本的声誉日隆及中国艺术市场的急剧升温,国内一些知名拍卖行也开始推出傅益瑶的作品,结果她的艺术格调很受各路藏家的欢迎,2004年《唐人诗意图》在嘉德露面后,不少藏家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最后以13.2万元成交。2006年嘉德再推傅益瑶两件作品,一件《山翠添新雨》成交价为12.1万元;另一件《积雪淡孤村》获价9.9万元。同年,上海崇源推出的《刘禹锡诗意图》获价12.9万元。2008年《春夜宴图》在中鼎国际获价7.7万元。总的来看,作为在异国他乡发展的水墨画家能在国内市场有如此善价,实属不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傅益瑶的作品不存在人为炒作、虚假成交的现象。应该讲,随着国内藏家对傅益瑶作品价值认识的提高,她的作品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明代的仇英、清代的任伯年、当代的傅抱石都是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仇珠和任霞同古代其她女画家一样,由于长期受儒教“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影响,使女子在心理上往往确立以男性为中心、消极处世的观念。尤其是当女性画家们的生活空间已小到足不出户的地步,狭窄的生活圈子使她们的艺术视野被封闭、创作灵感被窒息后,她们往往选择的是追寻男性画家创作的痕迹。所学绘画皆师承父兄,这种无权无地位的身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绘画风格、审美眼光皆以男性为转移,追求与男性绘画雷同的美学价值。不过,仇珠和任霞相对于古代其她女画家,模仿其父的功力极其深厚,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境地,其实,能将大师级父亲的作品模仿得惟妙惟肖也是一种本领、一种能力。至于傅抱石的爱女傅益瑶,作为现代中国的女性,无论从地位上还是美学品格上,均已取得了很大的提升,她的艺术才华也得以真正的展现。如果与仇珠和任霞相比,至少有三点不同。首先是傅益瑶有其父的气质,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一点与仇珠和任霞有着明显区别。其次是傅益瑶的绘画另辟蹊径,借父开新,别开生面,特别是她的障壁画气势磅礴,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过目难忘,唐宋诗意画却书卷气十足。第三是视野开阔,广泛吸纳、精品迭出。古今中外,大凡流芳百世的不朽经典杰作,往往是作者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现,同时,又表现为作者对美的追求向往与精湛的绘画技巧。今天,傅益瑶尽管年过60,至今仍独身一人,但是她对艺术永不满足的追求却是有增无减。有人说她已经“嫁”给了艺术。笔者坚信:未来傅益瑶无论在艺术还是作品的市场潜力都是不可限量的,特别是精力旺盛的傅益瑶正值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她还会有更多的经典之作问世,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唐陌楚)
其他文献
线是中国书画的脊梁    常听人说:“中国书画的本质是笔墨”。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准确,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中国书画基本功的本质是笔墨。”因为前一种提法只突出了笔墨在中国书画中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语言在中国书画中的重要性。所以要强调笔墨的重要性,就应表达为后一种说法。既然笔墨在中国书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鉴赏书画就应从鉴赏书画中的笔墨开始,也就是说笔墨好的书画才具备好书画起码的条件。  作者笔墨的好坏反映
期刊
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组委会已收到木雕、紫砂、砚雕、瓯塑、寿山石雕、青田石雕、漆线雕、景泰蓝、漆雕、陶艺、瓷艺等十几个类别的作品近百件,每个类别的作品中不乏精品之作。目前送选的作品中,仍是中青年优秀工艺师的作品所占的比重较大。本期刊发部分选送作品,以飨读者,也欢迎大家发表意见和积极参与。      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的各项工作都在顺利进行中,收藏界网www.cangworld.com已开通“工
期刊
怕有渔郎来问津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每当提起一位老人,我脑海里情不自禁就会闪出这首唐诗,年近九秩的老先生几经政治磨难,一生默默无闻,近乎隐姓埋名,至今生活在深山之中,论资格论辈份,现存在世的画家中,应没有比他更高的;论艺术论功底,也不会有比他更扎实更全面的。他悄声无息地活着,少与外界来往。他一生没有婚姻,孤身一人走到今天。他从来没有怨恨,埋
期刊
杨士惠,(1911—1987年),字润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派牙雕传统技艺的集大成者,北京牙雕行业的领军人物。生前曾任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一生勤于创作,作品多次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国友人,还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杨士惠出身于北京一个手工艺人家庭。祖父杨启海、叔祖父杨启元,都是当时木雕、牙雕行业的雕刻能手,叔祖父杨启元更是木雕、牙
期刊
由中国古陶瓷学会、扬州博物馆、扬州市佛教文化博物馆联合召开的“2008年度青花瓷鉴赏研讨会”于11月2日~3日在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召开,历时两天。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荣誉会长叶文程,副会长张浦生、袁南征,秘书长王莉英,原首都博物馆馆长马希桂,还有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河南文物考古所、扬州市考古所、河南郑州文物考
期刊
笔筒底足是玉璧形,外圆无釉,内心刷有白釉,并有“胡义茂造”四字方形双框红款。从底足露胎看,该笔筒瓷胎洁白细腻、致密。作者查义兴,无资料记载。  1911年(清宣统三年,辛亥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经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
期刊
一、杜甫《饮中八仙歌》    唐代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嗜酒豪饮放达,他们都先后在长安住过。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从“饮酒”的角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戏题《饮中八仙歌》云: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
期刊
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久负盛名的皇家园林,人们提到颐和园,首先想到的常常是碧波荡漾的湖光山色、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颐和园园藏文物种类繁多、品质精优。颐和园园藏各类文物共计4万余件,其中不乏一些国宝级珍品。这里谈到的蓝釉白龙纹梅瓶就是其中之一。  梅瓶作为瓷器造型,始创于北宋时期,因口之小仅容梅枝而得名。清末民初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云:“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
期刊
1983年暑天,我和奶奶清理爷爷的遗物时,无意中在一本古籍书的夹缝里发现了“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银币。奶奶小心地用一块红布把银币包起来,然后用针线缝紧,穿一条红绳子挂在我身上,那时候我才8岁。随着时间流逝,我才知道我家是华侨。我的爷爷最喜欢收藏,包括那些钱币、古籍、陶瓷等,可惜在“文革”的风浪中被批倒了,家中那些古董大多数遗失了。从此老爷子也痴呆了。  这块银币幸运地逃过一难,在我
期刊
吉林王永兴先生提供的几枚“泰和重宝”颇值得把玩。其中图“泰和重宝”,王君曾携来西安,上手后感觉很舒服,钱文字清晰、笔划毫无粘连含糊之处,正背面钱肉部分光洁平整,定为母钱,当无疑义。  背合欢图之“泰和通宝”,锈色较单,铜质亦欠佳与金章宗铸钱“三绝”之一的称号名实不符,应为后铸。  其他几枚如合背、四出日月亦颇为开门。作者匹马单枪,不长时间收集全此数枚“泰和通宝”颇难得也。  另外,四川泉友罗圣智从
期刊